在2009年的杜拜航展上,中航工業洪都集團的L-15「獵鷹」高級教練機和義大利的M-346同場競技,意圖打開國際市場。一時間,L-15及其幾個主要競爭對手成為國內媒體焦點。
▲ 中國L-15「獵鷹」高級教練機。
中國L-15、義大利M-346、俄羅斯雅克-130、韓國T-50這四款高教機還真如「兄弟」一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採用常規布局、兩側進氣和邊條翼設計,都針對21世紀的先進戰鬥機提供高級教練服務,都可以改裝為輕型攻擊機。由於性能不分伯仲,本文將脫離具體性能參數,而著重對L-15、M-346、雅克-130、T-50這四種高級教練機從品牌、發動機和成熟度、性價比等幾方面進行一場大PK。
品牌
品牌在商品市場中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因此,四款高教機的出品企業,也就是「血統」是非常重要的。各個品牌的產品有自己的固定客戶群。
義大利M-346由義大利阿萊尼亞·馬基公司研製。芬梅卡尼卡公司下屬企業阿萊尼亞航空公司,是義大利最大的航空企業,還負責協調阿萊尼亞·馬基和Aeronavali兩家完全自有公司的業務活動,這兩家公司分別負責軍用教練機的設計與製造工作和軍用及民用飛機的檢修、維護與改造工作。阿萊尼亞航空公司還擁有ATR和Superjet兩家合資企業。目前,阿萊尼亞航空公司共有員工13 301人。
▲ M-346垂尾和機翼上有一些控制渦流的小翼面,其實L-15、M-346和雅克-130從正前方正視時是最像的。
馬基公司可以說是教練機專業戶,其研製的好幾款教練機都大名鼎鼎。在M-346出現之前的MB-339也是一款著名教練機。義大利作為西方工業發達國家,有著深厚的工業基礎,其汽車、機械製造有非常雄厚的實力,飛機、艦船在二戰前就屬於世界先進水平。
▲ 義大利MB-339高級教練機。
阿古斯特公司在直升機研製領域的水平在歐洲僅次於法國,與英國接近。阿萊尼亞公司在複合材料領域建樹頗多,而複合材料正是新一代客機和戰鬥機為減輕自重而需要大量使用的材料。阿萊尼亞公司很早就參與波音767的生產,為其生產複合材料翼尖。最新的波音787「夢想」客機也引進該公司的碳纖維複合材料部件。
▲ 波音787「夢想」客機,該型客機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就是義大利阿萊尼亞公司負責製造。
雅克-130來自俄羅斯雅克福列夫設計局,該設計局以設計教練機、垂直起降戰鬥機為主,也設計過雅克-42等客機。新中國製造的第一種飛機就是仿製雅克-18教練機研製的初教-5。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部分設計還被美國用於F-35。目前,俄羅斯正計劃以雅克-52M初級教練機配合雅克-130形成飛行員培訓體制。
▲ 初教-5教練機,原型為蘇聯雅克-18教練機。
以上兩家研製企業可說是歷史悠久、實力相當。M-346與雅克-130的外形很像,也正是因為M-346源於俄羅斯與義大利聯合實施的雅克AEM-130教練機計劃,兩國各擁有該機50%的智慧財產權。但在2000年年中兩企業分道揚鑣,各自發展俄羅斯風格和西方風格的雙發教練機。
▲ 雅克-130教練機,目前除了俄軍自用外,已出口寮國等國。
與上述兩企業相比,中國的洪都和韓國KAI的資歷相對淺一些。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航空工業體系才逐步建立,科研領域更是滯後。洪都也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蘇聯學生。然而,洪都的獨立創新第一作——初教-6教練機,就已經青出於藍了。
關於初教-6是否是雅克-18A的仿製品有過多年爭論,然而,當該機大量出口美國後才真正有了客觀的評價。擁有初教-6的美國資深飛行員Jim Goolsby曾撰寫了《It's Not A Copy!》一文,詳細論證了初教-6不是雅克-18A的複製品。
可以說除了發動機相同外,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初教-6以其可靠和價廉物美贏得了大量讚譽,美國民間甚至成立了CJ(「初教」的拼音頭字母)協會。初教-6也成為新中國產量和出口量極大的一個機型。
洪都的第二炮——強-5,也是聲名赫赫。雖然該機借鑑了米格-19的機體,但重新設計了前機身,大膽把機頭進氣改為兩側進氣。該機低空性能極好,低空機動性強於蘇-7和「幻影」Ⅲ等同時代戰鬥機。
▲ 強-5C攻擊機。
洪都的第三個力作——K-8中級教練機則是國際教練機的「明星」,大量出口埃及、巴基斯坦、蘇丹、委內瑞拉等國,還實現了生產線的輸出,口碑很好,至今已開發了多種型號,國外累積銷售200餘架。當年就曾戰勝義大利的S-211A,獲得埃及80架K-8E大訂單。洪都獨立研製的三個機型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無論從飛機本身,還是商業運作上可以說是中國航空企業裡極為成功的企業。
▲ K-8至今共生產500餘架,外銷200餘架,研製及銷售都極為成功。
當然,L-15總師張弘承認在研製過程中向雅克設計局進行過「諮詢」。這也是L-15與雅克-130、M-346有相像之處的原因。雖然正當的諮詢是要付諮詢費的,但這一點使其原創性打了折扣。
韓國在上世紀70年代重化工業飛速發展。大韓航空公司1979年建立了飛機研究和製造機構,大宇、現代和三星等大企業也緊跟其後。韓國工業部門從1979年開始為美國空軍駐韓國和太平洋地區的飛機進行基地級維護;大韓航空公司1981年開始在本土組裝F-5E「虎」Ⅱ戰鬥機,從1991年開始製造UH-60P直升機。
▲ 韓國空軍的F-5E「虎」Ⅱ戰鬥機。
▲ 韓國空軍的UH-60P直升機。
之後,韓國各大公司還參與了A319、A330A340、717、747、貝爾412、「鷹」、P-3等多型軍民用飛機、直升機的部件組裝任務,以及胎死腹中的亞洲100座支線客機計劃。大宇公司自行設計製造KTX-1初級教練機是韓國實現航空發展戰略的第一步,首機於2000年11月服役。印度尼西亞出資6 000萬美元購買了7架KT-1,從2003年1月開始交付。
▲ 韓國KT-1教練機。
韓國早期最重要的飛機製造計劃是「韓國戰鬥機計劃」(KFP),三星和大宇公司共同參與了特許製造108架F-16戰鬥機,其中72架完全在韓國生產。這是迄今為止美國F-16特許生產量最大的一個合同。F-16計劃使韓國獲得了發展先進航空製造技術的能力。
▲ 韓國KF-16戰鬥機。
韓國在自行發展航空工業的第二個階段裡,計劃自行生產(包括合作研製)多個型號的飛機、直升機。第三個階段中,最重量級的項目當屬1992年就開始開發的高性能噴氣式教練輕型攻擊機,即後來的KTX-2(意為試驗型韓國教練機)計劃,這就是今天T-50「金鷹」。
▲ 韓國T-50「金鷹」教練機。
1999年10月,韓國航空航天產業完成重組。三星、大宇及現代的航空航天部門合併,組建了新的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僅大韓航空公司一家被保留在這個大公司之外。
美國通用動力公司最初負擔了KTX-2的20億美元研製費用中的13%。後因經濟危機,項目停止。直到1997年7月,美國洛·馬公司與三星公司籤署了聯合研製和生產KTX-2的協議,但美國在這個「韓國本土化計劃」中的實際份額估計將會達到55%。
綜上所述,韓國雖然起步晚,除KT-1外沒有自研的機型,但應該看到它的起點還是比較高的,也因為常年和歐美航空製造企業合作,得以接觸到世界最先進的飛機設計和製造技術。
從品牌和「出身」看,應該是阿萊尼亞·馬基第一,雅克設計局第二,洪都第三,KAI第四。
發動機
發動機被稱為飛機的心臟,此言不虛。沒有發動機,任何飛機項目都不可能成功。好的發動機除了提供更大的推力,還成熟可靠,維修方便、節省成本。有趣的是,以上四家企業的產品都不使用本國研製的發動機。
縱觀義大利企業戰後研製的飛機和直升機,其動力主要使用美、英制發動機。如AMX攻擊機、MB-339教練機和EH-101直升機使用英國發動機,其餘大多為美制發動機。
▲ 英、意合作研製的EH101直升機 。
M-346也不例外,裝兩臺美國F124-GA-200渦扇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27.92千牛。該發動機原為美國加雷特公司研製的TFE-1042-70,後加雷特的航空發動機部門被霍尼韋爾公司併購。這款發動機的最大使用者竟是臺灣的IDF戰鬥機,捷克L-159也使用一臺此發動機的非加力型。
▲ 這是在臺灣展出的TFE-1042-70渦扇發動機,也就是F124-GA-200,裝有加力燃燒室和收斂-發散噴口。
韓國T-50採用了一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F404發動機。這是一種歷史悠久、經歷了時間考驗的中等推力發動機,裝備多種飛機。F/A-18「大黃蜂」採用兩臺該發動機。連法國「陣風」戰鬥機在國產M88發動機還未研製出來時,也是用兩臺F404完成的初始飛行。
▲ 在「艾森豪」號核動力航空母艦(USS Dwight D.Eisenhower)上測試F404-GE-402渦扇發動機。
印度在自研的發動機未達要求時,使用該發動機作為本國LCA戰鬥機的動力。瑞典JAS-39「鷹獅」的發動機也是F404的改型RM-12。該發動機是世界中等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的佼佼者,軍用推力49千牛,加力推力78.7千牛。
▲ 瑞典JAS-39「鷹獅」戰鬥機。
L-15和雅克-130最初都採用兩臺DV-2X渦扇發動機。DV-2X是DV-2的一種改進型,由烏克蘭「進步」設計局(原蘇聯洛塔列夫設計局)設計,斯洛伐克生產。該發動機的推重比4.90,起飛推力21.6千牛,巡航推力12.7千牛。
▲ 雅克-130最先安裝無加力的渦扇發動機,因而發動機艙較短。
後期都採用兩臺烏克蘭伊夫琴科-進步設計局的AI-222-25渦扇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24.5千牛。L-15將來計劃裝AI-222K-25F發動機,有加力燃燒室,最大加力推力41.16千牛。
▲ 烏克蘭伊夫琴科-進步設計局的AI-222-25渦扇發動機。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烏克蘭和俄羅斯原來同屬蘇聯,科研和生產有千絲萬縷的聯繫。AI-222-25發動機的低壓壓氣機轉子是由俄羅斯薩留特企業製造,因此該發動機屬於烏、俄共同研製。
▲ 俄羅斯薩留特企業製造的AI-222-25發動機低壓壓氣機轉子。
綜上所述,F404和AI-222K-25F屬於帶加力的發動機,可賦予T-50和L-15超音速飛行能力。但反過來說,雅克-130也可以改用AI-222K-25F以獲得更高的速度。F124在臺灣使用就帶加力燃燒室。
這主要是看定位和需求。俄羅斯和義大利認為,作為高級教練機,帶加力燃燒室會耗費燃料,增加費用。而且,學員從高教機畢業後,肯定要飛同型戰鬥機的雙座教練型,那時再體驗超音速也不遲。這種看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從飛機獲得的總推力來看,不考慮加力因素,兩臺F124大於一臺F404以及兩臺AI-222-25。
從發動機可靠性、壽命和成熟角度看,美制發動機全面壓倒烏克蘭。AI-222-25的賣點之一竟然是裝備全權限數字發動機控制系統(FADEC),而這種技術西方20多年前已經採用了。
F404綜合性能最優,其次是F124-GA-200,第三是AI-222-25,而L-15計劃使用的AI-222K-25F,因加力燃燒室的研製進度滯後,還需大量試驗,只能墊底。
性價比
四款高教機的性能在伯仲之間,除氣動設計相似外,都採用數字電傳操縱和先進的座艙顯示系統。
也許一些人認為L-15的電傳操縱系統弱於其它三家,其實不然。L-15的電傳操縱系統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研製。該所也是殲-10戰鬥機的設計單位,殲-10從沒有因為電傳操縱系統出過重大事故,因而成飛所在此領域的研製實力是得到驗證和可以充分信賴的。
▲ 這是巴黎航展展出的L-15的飛行模擬器,設備與真機幾乎相同,美軍飛行員試用後連聲稱讚。
M-346加裝了空中加油管和雷達,似乎配備「更齊全」。其實,這些裝備其餘三家都可以加裝,主要看用戶是否需要。
▲ 同為巴黎航展展出的M-346模擬器,儀表用顯示器虛擬,造價便宜,非常簡陋,不太厚道,甚至還不許中國人靠近。
一直有傳聞說L-15會成為航母艦載機。該機完全具備這種條件,雙發動機的可靠性是作為艦載機的優勢條件,更大的發動機推力也對飛機的起飛離艦有好處。
美國的T-45「蒼鷹」就是從「鷹」式教練機改進而來的優秀艦載教練機,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航母上也配備了由蘇-25攻擊機改進而來的蘇-25UTG雙座教練機。只要能掛載兩枚反艦飛彈,L-15就會成為一款很有威懾力的艦載教練攻擊機。
▲ T-45「蒼鷹」是由「鷹」式教練機改進而來的艦載教練機。
從武器的使用範圍來看,T-50和M-346肯定使用西方模式的火控系統和武器,L-15和雅克-130則會使用中、俄本國的系統和武器,也會根據用戶需求使用西方武器,範圍更寬一些。
但在實際操作上,一直使用西方或美制戰鬥機的國家使用T-50或M-346可能會更感到「親切」和方便一些。中國飛機的綜合航電和座艙系統水平應該略高於俄羅斯。
▲ 雅克-130教練機及其機載武器彈藥。
2009年3月,M-346擊敗T-50,成為阿聯空軍新一代高級教練機。雖然交易的總金額並未公布,但據透露,採購總額可能會高達10億歐元(約12.7億美元)。除飛機外,阿萊尼亞·馬基公司還將提供整套的飛行員地面培訓系統,包括飛行模擬器。
在全部48架飛機中,教練機和教練戰鬥型各20架,其餘8架將用於組建一支飛行表演隊。據悉,阿聯方面將會與阿萊尼亞·馬基公司在阿境內將建聯合組裝廠,以完成M-346的最後組裝。按照計劃,首批M-346將在2012年交付阿空軍。
▲ 裝備「黑鷹」飛行表演隊的韓國T-50「金鷹」教練機。
根據以上信息可知,義大利自己採購的M-346,折合飛機單價1 900萬美元,阿聯採購的飛機折合單價2 640萬美元。阿聯的採購包含了很多附加設備,但飛機單價仍然可能超過2 000萬美元。雖然其中有20架價格較高的教練戰鬥型,但也有8架價格較低的表演機。這個價格可以說高的令人咋舌,因為花同樣的錢鐵定可以買一架中國研製的、性能接近F-16的「梟龍」戰鬥機。韓國T-50由於美國廠商的大規模介入,也價格不菲,估計單價也在2 000萬美元左右。
L-15的價格,按照中國的製造成本和洪都的推算,其單價只是M-346和T-50的60%,應該在1 200萬美元左右。至於雅克-130的價格,從俄羅斯的人均GDP和生產成本推算,價格應該高於L-15而低於M-346和T-50。
在最近結束的杜拜航展上,中航技和洪都除了展示L-15的出色飛行性能和座艙模擬器外,也提出為購買國建立生產線、發展其本國航空工業的非常有吸引力合作方案。烏克蘭也有裝備L-15的意願。
然而,L-15面臨著一個難題。在國際軍火市場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一種武器裝備,研製國的軍隊必須自己裝備後,其它國家才會購買。雖然這個規矩並不是嚴格被執行的,但畢竟是一個很好的賣點。在這一點上,除L-15外的其它三款高教機的研製國都已經購買,有些已經交付部隊。
▲ 中國空軍教-10教練機,以L-15教練機為基礎改進而成。
中國空軍據說已經購買了從殲-7改進而來的「山鷹」教練機而沒有選擇L-15。這並不是說L-15不好,中國軍隊沒有選擇它的原因無非是價格高和發動機國產化問題。但如果從發展的眼光看,L-15作為新一代高級教練機,早晚應該裝備。
▲ 裝備部隊的「山鷹」高級教練機。
而今後擁有航母的中國海軍如果選擇L-15作為艦載教練機,也會大大降低艦載機的訓練成本。所以,中國軍方應該對該機予以支持,可以先少量裝備試用,這樣L-15的整個生產、銷售就可以活起來,大量生產後的單機成本可以大大攤薄。烏克蘭最近就提出希望中國軍方先裝備,自己才考慮引進。中國方面也可以據此和烏方探討以L-15生產線換取發動機技術的方案。
所以,從性價比方面評估,L-15在四款機型中遠遠超過其對手。剩下的三款,喜歡並用慣俄制裝備的可能會青睞雅克-130,用慣西方裝備又不是特別富裕的,可能會與韓國人討價還價。像阿聯那樣財大氣粗,就認「老歐洲」名牌的國家,即使是吐血價,也要追逐M346。但如果是理性而講實惠的國家,L-15絕對是不二的選擇。
歡迎訂閱2020年《兵器知識》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