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諜戰(人物):情報精英十人(平平言-632)

2021-02-18 奇頻道

瑪塔·哈莉

1瑪塔·哈莉

瑪塔·哈莉(Mata Hari,1876.8.7-1917.10.15),女,原名瑪格雷薩·傑拉(Margaretha Zelle),出生於荷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充當英國和德國的間諜,20世紀最著名的間諜之一。1917年2月13日,在巴黎住處被法國軍隊逮捕,因叛國罪受到審判。法庭上,她否認自己有罪,但法國軍方認定瑪塔·哈莉定是超級間諜,她從法國將軍那裡得到的情報讓數十萬士兵送了性命,遂於1917年10月15日將其處決。

影片:

瑪塔·哈莉 Mata Hari(12集,2016英國)

音頻:

女色諜王瑪塔·哈麗(Mata Hari,1876.8.7-1917.10.15)

 

2理察·佐爾格

理察·佐爾格(Richard Sorge,1895.10.4-1944.11.7),德國人,蘇聯間諜。1919年加入德國共產黨、1925年加入蘇聯共產黨。20世紀30-40年代在德國、日本等國長期為蘇聯獲取極有價值的情報,其中包括德軍入侵蘇聯計劃和日本在遠東的企圖等。1941年10月18日被日本警察逮捕、1943年9月29日被判處死刑,1年後處以絞刑。

1964年,蘇聯公開了佐爾格的秘密,並於其逝世的忌日追認他為蘇聯英雄。

1965年春,蘇聯為紀念佐爾格發行了一枚面值為4戈比的紀念郵票。

影片:

間諜佐爾格 スパイゾルゲ(2003日本俄羅斯)

音頻:

「紅色」諜王:理察·佐爾格(Richard Sorge,1895.10.4-1944.11.7)+1965年春,蘇聯發行的佐爾格紀念郵票

哈羅德·金·菲爾比 

3哈羅德·金·菲爾比

哈羅德·金·菲爾比(Harold Kim Philby,1912.1.1-1988.5.11),英國秘密情報局(軍情六處)第九科(蘇聯)科長、英國秘密情報局土耳其站站長、英國秘密情報局駐美國聯絡人(「與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進行聯絡及情報交換),蘇聯間諜,世界間諜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間諜之一。

1962年,蘇聯間諜喬治·布萊克(與菲爾比為劍橋大學同學、劍橋間諜組織成員)被捕後,菲爾比於1963年1月23日晚,在貝魯特失蹤、逃亡蘇聯。

1965年,蘇聯授予菲爾比最高榮譽勳章之一的「紅旗勳章」。

1988年5月11日,菲爾比在莫斯科去世。

影片:

劍橋間諜Cambridge Spies(4集,2003英國)

音頻:

最成功的「雙面間諜」金·菲爾比(Harold Kim Philby,1912.1.1-1988.5.11)

圖書:

我的無聲戰爭My Silent War by Kim Philby(英國-金·菲爾比,群眾出版社,1984)+金·菲爾比紀念郵票

 

4梅利塔·諾伍德

梅利塔·諾伍德(1912-2005.6.2),女,英國共產黨員,英國負責原子彈設計的核心部門有色金屬科研協會會長助理,在充當間諜的40年的時間裡,為蘇聯竊取了大量的軍事、科技情報,對推進蘇聯原子彈的研製進程功不可沒。她還將英國自1940年開始實施的「隧道合金」核計劃洩露給了蘇聯。諾伍德為人低調,輕視金錢,從未自蘇聯領取分文報酬。

影片:

紅瓊 Red Joan(改編自英國Jennie Rooney同名小說,2018英國)

馬克·費爾特 

5馬克·費爾特

馬克·費爾特(Mark Felt,1913.8.17-2008.12.18),1942年加入聯邦調查局,後任美國聯邦調查局副局長,是他揭開了二十世紀美國最大政治醜聞「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森總統下臺)的「蓋子」。

2005年5月,費爾特承認:「我就是《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的線人——人們常說的『深喉 』」。

影片:

馬克•費爾特:扳倒白宮之人Mark Felt :The Man Who Brought Down theWhite House(2017美國)

 

6珀爾·維什林頓

珀爾·維什林頓(1914.6-2008.2),女,英國情報部門「特別行動部」(簡稱SOE)成員。1944年5月,被空投到法國的維什林頓,在其領導、地下抵抗組織的負責人莫裡斯·紹斯蓋特被捕後,接替指揮2600多名反德戰士、重組了代號為「摔跤手網絡」的地下組織,總共炸毀了800多條德軍控制下的鐵軌和公路補給線、殺死1000多名德軍士兵、有1.8萬名德軍主動向她投降,有效確保了盟軍成功實施「諾曼第登陸」(1944.6.6)。

2006年,被補授英國皇家空軍(翼型)勳章。

影片:

夏洛特·格雷Charlotte Gray(2001英國)

詹姆斯·耶薩斯·安格爾頓 

7詹姆斯·耶薩斯·安格爾頓

詹姆斯·耶薩斯·安格爾頓(JamesJesusAngleton,1917.12.9 -1987.5.12),美國中央情報局「行動局反間專項副局長」(ADDOCI),長期領導美國中央情報局反間諜部門,任內發生戈利岑和諾森科事件。1975年,被授予 中央情報局第二高榮譽-傑出情報獎章(Distinguished Intelligence Medal)。

影片:

牧羊人The Good Shepherd(2006美國)

音頻:

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有什麼不同?(中英雙語)

竊聽風雲-美國中央情報局絕密行動(57集)

 

8伊利·科恩

伊利·科恩(EliCohen,1924.12.16-1965.5.18),以色列間諜。他以偽造的阿拉伯大亨身份隻身潛入敘利亞,廣泛結識敘利亞復興社會黨高層軍政要員,從而竊取了大量絕密的政治、軍事情報,是摩薩德滲透到阿拉伯國家最重要的兩位情報人員之一。

1965年,敘利亞反間諜機關在「蘇聯技術專家」(實際為埃及間諜傑克·比頓)的協助下當場將其抓獲。5月18日,科恩被當眾絞死。

影片:

間諜The Spy(6集,2019英國)

音頻:

遭公開絞刑的以色列「諜王」伊利·科恩Eli Cohen(1924.12.16-1965.5.18)

理察·庫克林斯基 

9理察·庫克林斯基

理察·庫克林斯基(Ryszard  Kukliński,1930-2004.2,波蘭人民軍總參謀部戰略防禦計劃處處長、作戰部副部長庫克林斯基,JackStrong是其在CIA的匿名代號),1972至1981年期間,庫克林斯基把大約40265份絕密文件交給美國中央情報局,總計達1200萬字,包括蘇聯攻擊北約計劃、T-72坦克和strela-1飛彈技術數據、華約指揮掩體具體位置、蘇聯在波蘭和東德的防空基地、波蘭計劃實行戒嚴的計劃(1981年,因計劃洩露,波蘭政府軍管計劃泡湯)等,卻從未拿過美國1分錢。

1981年,庫克林斯基一家被作為美國大使館的外交郵件運輸至美國(長期潛伏在中情局的克格勃「鼴鼠」奧爾德裡奇·埃姆斯接到莫斯科的指令,要打探他的化名和行蹤。1994年,在相隔半年的時間內,他的次子和長子都非正常死亡了)。

1984年,波蘭法庭以間諜罪判處庫克林斯基死刑(1995年被取消)。

1997年,波蘭為庫克林斯基恢復名譽。

1998年,庫克林斯基回到波蘭,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

2004年2月,庫克林斯基因中風死於佛羅裡達,中央情報局授予其最高獎項(該獎項只有8人獲得過,他是其中唯一的外國人)。6月,其骨灰被葬于波蘭榮譽軍人公墓。同年,波蘭總統授予其將軍軍銜。

普遍認為,庫克林斯基幫助世界躲過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核戰爭)。

影片:

傑克斯壯 Jack Strong(2014波蘭)

阿什拉夫·馬爾萬

10阿什拉夫·馬爾萬

阿什拉夫·馬爾萬(Ashraf Marwan,1944-2007.6.27),埃及人,埃及總統迦瑪爾·阿卜杜爾·納賽爾的三女婿及特別顧問,繼任埃及總統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的情報部長、阿拉伯軍工企業公司董事長和埃及安全部隊司令,但同時,他也是20世紀以色列情報機關最重要的間諜之一。

以色列後來的資料稱,1969年,馬爾萬主動聯繫了摩薩德。此後,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有關埃及及其阿拉伯盟國的機密情報,並為推動阿以和平做出了極為特殊的貢獻。從埃及政壇淡出後,經商並成為巨富,是切爾西足球俱樂部的股東。他是第一個、可能也是唯一一個被埃及和以色列同時認定為民族英雄的人。

在卸任的摩薩德局長伊萊澤拉少將自傳中被隱晦提及,再經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以色列歷史學家阿隆·布萊曼於1999年寫出《以色列戰爭》,並於2002年在以色列《新消息報》發表文章,進一步將「雙重間諜」的身份暗示為「女婿」之後,馬爾萬的身份逐漸曝光。

2007年6月27日,馬爾萬從倫敦豪宅的陽臺上離奇墜亡,至今「死亡原因不明」。

影片:

天使降臨 The Angel(2018以色列美國)

墮入地球的間諜 The Spy Who Fell to Earth(紀錄片,2019英國)

詳見枝蔓網:蒙哥馬利平生最大的敗仗(zhmaan.com/ico/1090.html),詳詢qq:705653943

相關焦點

  • 諜戰利器—鋼筆手槍,讓人防不勝防、膽戰心驚
    在我們的認知中,除了兩軍對壘戰場上的刀光劍影以外,還有一個戰場也是驚心動魄,有的時候甚至比正面戰場更加殘酷、更加激烈、更加尖銳,這就是隱蔽戰線的戰場,俗稱諜戰戰場,及間諜和情報人員發生爭鬥的地方。各國或者各商業大亨都十分的重視情報的偵查收集,無論是通過合法的手段、還是非法的途徑,都是想法設法的獲取情報資料,因此,情報人員可以說是無孔不入。
  • 兩岸諜戰六十年,空谷幽魂逾三千
    60多年來,雙方各顯神通,從策反到暗殺,從打入對方內部到破壞對方情報網絡,不時曝出驚人大案,但雙方都損失了大批情報人員,付出沉重代價。目前,兩岸關係雖然較為緩和,但依舊處於分治與對峙狀態,看不見硝煙的諜戰依然打得難解難分。本文原題為《兩岸諜戰六十年》。
  • 美蘇諜戰風雲:竊美國原子彈情報的羅森堡夫婦
    也因為這個原因,「二戰」尚未結束時,蘇聯人早就打起了原子彈的主意。「小男孩」爆炸不到一個月,貪圖西方物質文明的蘇聯情報人員走進了加拿大司法部。他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圍繞原子彈情報,蘇聯在西半球鋪設了一張巨大的間諜網絡。隨著調查深入,這個潛藏的網絡浮出水面。然而,面對美國司法當局的死刑威脅,被指控竊取原子彈情報的羅森堡夫婦卻死不開口,羅森堡間諜案因而成為美國司法史上最具爭議的案件。
  • 諜戰、反腐、改革:他們告訴你《北平無戰事》與真實歷史的距離
    劉和平:1948-1949年國民黨全民失敗,共產黨建立新中國,這無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歷史轉型期,裡面當然有很多最值得今天重新思考的。其實兩個政權的口號都是"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但真正完成這個歷史任務的是中國共產黨,不是中國國民黨。國共內戰的歷史有多敏感?
  • 情報,情報,你的忠誠誰知道?
    我想起了那一年的雪花飄落梅花開枝頭,那一年的華清池旁留下太多愁,那一年我在炕頭說「周更都是騙你們的」,隔壁老王衝過來捂住我的嘴:「你個大虎逼,瞎說啥大實話」……好長時間沒有更新,竟然不知道該寫點啥了,運營公號,最重要的是挖掘素材。我作為一個山東人的後代,怎麼可能不會點挖掘技術呢?
  • 【獨家探秘】中國古代的諜戰風雲
    需要的情況下,則直接讓專業情報人員坐於甕中,聽辨聲響,這叫「罌聽」。為了減少情報失誤,常會培訓瞎子來執行「聽」任務。瞎子眼睛不行,但聽力往往超強,據說方圓數十裡的動靜,都能通過聽甕聽出來。聽甕的發明距今約有2500年,《墨子·備穴》中對聽甕的製造和使用方法有詳細的說明。在後來的使用過程中,聽甕得到了不斷的改進,成為現代竊聽器出現前最有效的竊聽工具。
  • 80人物丨狙擊精英——金忠達
    感動集團軍年度人物  金忠達金忠達,1997年6月出生,2016年9月入伍,2018年入黨,現為猛虎旅某連班長。先後被評為「優秀新兵標兵」、「最美猛虎兵」、「十佳軍士」、第六批赴馬裡維和部隊「維和先進個人」、集團軍「狙擊精英」,2018年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三等獎,三次被評為「優秀士兵」,榮立三等功2次,榮獲2020年度「感動集團軍年度人物」稱號。金忠達出生在軍人世家,父親是一名空軍老兵,家中兩代有3人參軍,受家庭環境影響,他從小就在心底埋下了從軍報國的種子。
  • 日本對華諜戰,超出國人想像!
    這位日本前外交官很坦白,但事實上日本對華諜戰早已開打,如火如荼,為即將到來的中日海上對決搜集情報訊息。日本積極備戰,如同時光倒流至當年甲午開戰前夕。日本軍事雜誌《世界艦船》曾經發文總結中國海軍實力,詳細評價中國現役軍艦的性能和數量,包括對剛剛服役不久的航母訓練平臺「瓦良格號」也作了全面介紹,顯示日本超乎想像的情報搜集與整理能力。
  • 兩岸諜戰:被李登輝陳水扁出賣的二劉少將
    目前,兩岸關係雖然較為緩和,但依舊處於分治與對峙狀態,看不見硝煙的諜戰依然打得難解難分。1978年,大陸開始改革開放,包括軍隊在內全民經商,為臺灣軍情局的滲透提供了便利條件。臺灣派往大陸的情報人員,以臺商的身份作掩護,以投資之名光明正大地進入大陸,開設公司搜集情報、策反及發展情報人員。
  • 《使命召喚 黑色行動:冷戰》評測8.3分 冷戰風雲,諜戰大戲
    不論是波詭雲譎的諜戰大戲、令人咋舌的劇情反轉,還是6個小時全程高能的關卡——這部作品劇情戰役的質量,完全可以跟2010年的初代《黑色行動》相媲美。多人部分和殭屍模式雖然沒啥翻天覆地的革新,但依然例行推出了新的玩法模式維持新鮮感。針對細分領域的某些微調,也讓多人對戰變得對新手和中輕度玩家更友好。在射擊遊戲這個大品類中,COD的地位依舊無可動搖。
  • 美中情局在華情報網被連根拔除,最完整內幕曝光,令人震驚!
    《紐約時報》曝出的猛料20日迅速在西方媒體流傳,英國廣播公司(BBC),《衛報》等都對「中美諜戰」跟進報導,BBC報導標題用「擊殺美國線人情報網」(Killing US sources)來形容美國中情局的慘重損失。
  • 近代來華最具影響的十位傳教士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如果戴德生屬於底層宣教路線的代表,那麼精英路線的象徵就是李提摩太。李提摩太在華45年,主要成績有華北賑災、參與變法、開辦學堂、主持廣學會、中西文化對讀等等。特殊的經歷使他跟中國的精英和草根階層都有接觸,於是認為,中國社會中最有地位的士大夫,不僅掌握了國家的行政權力,在文化教育上也有很高的權威。
  • 壁虎(十二)【最新諜戰小說連載】|| 簡單就快樂;張合榮
    牛陽曆決定把會議地點定在八裡鎮的老官廟,同時從外圍調派兵力在老官廟設下埋伏,如果間諜真的把情報送出去,日偽來突襲,正好一箭雙鵰,甕中捉鱉,一網打盡。現在應該做的是故意讓丁勝知道這個情報,並同時查清,除了丁勝以外,有沒有別的人有異常行動。新四軍內部有個慣例,參謀部會派一名作戰參謀參加戰術學習會,牛陽曆決定利用這個慣例,通過作戰參謀王東把情報故意透露給丁勝。
  • 《諜戰深海之驚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勿忘國恥,銘記歷史.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體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不顧生死,奮起抗戰14年,為保衛山河拋灑熱血。今天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時光流逝,有些日子,我們註定無法忘記。勿忘國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吾輩自強。
  • 第三部分第十章 最寒冷的絕地戰場——血沃長津湖(1)
    龔劍誠的小組首先見到的是師部所屬「163軍事特遣連」(163 Military Intelligence Company)連長菲恩·克勞中尉,兩人一見面,都激動地大笑起來,原來陸戰一師在中國駐紮期間,兩人還曾打過交道,算是相熟的人。菲恩中尉那時還是個情報部門的少尉,曾經一度在東交民巷美國領館擔任NCM,即美國大使館專職的華北陸戰隊員。見老朋友龔劍誠帶聯合國軍情報人員來此,菲恩清瘦的臉色掛著愉快。
  • 臺海諜戰完結篇——英雄歸來
    臺海諜戰----自此江東無戰事(完結篇)儘管兩岸之間緊張的對峙,已於20世紀70年代末宣告結束,但臺灣針對大陸進行的各種情報戰從未停息過
  • 曼哈頓計劃的驚人細節(二):開掛的諜戰
    一個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曼哈頓計劃的總設計師,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智商極高,上學的時候就經常頂撞老師,讓老師無法下臺。智商高的人一般都不喜歡束縛,崇尚自由。所以,奧本海默一直是美國自由派的支持者,不僅從精神上支持,而且經常給自由派的政治活動捐錢,只差沒有把自己捐給自由派了。而這個自由派,與美國共產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重磅丨臺灣軍方證實兩岸秘密交換被俘情報人員 馬辦:基於「馬習會」兩岸互表善意
    臺「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今(30)日表示,這是基於「馬習會」兩岸互表善意所致,馬總統也為朱、徐兩人得與家人團圓感到欣慰,馬總統希望兩岸善意互動能夠持續下去,未來並能獲致更多具體成果。文章稱,李志豪年輕時為遊泳選手,曾在廣州軍區廣州市警備隊服役,上世紀80年代偷渡香港,因為背景特殊,以僑生身份被當時的「國防部特情室」(上世紀90年代併入「軍情局」)吸收,但李成為「軍情局」人員後,又被廣東省國安部門吸收。1994年4月「千島湖事件」發生,大陸為讓李志豪打進「軍情局」,提供給他「千島湖事件」通緝令等機密情報。
  • 《狙擊精英:絕路反擊》帶你感受生死狙擊對決!
    鷹一樣的眼睛,狐狸一般狡猾他們是遊蕩在戰場上的幽靈狙擊手(sniper),是藏匿於隱蔽且開闊場所使用精準的輕武器對特殊目標或者重要人物進行遠距離摧毀和暗殺的一種職業。縱觀人類的戰爭史,每一場戰爭基本都有他們的影子,一個好的狙擊手能以最小的成本讓敵軍付出最大的代價。
  • 反恐精英
    其中《反恐精英:零點行動》有劇情任務。遊戲提供了4種不同的人物皮膚,在《反恐精英:零點行動》中增加了兩種。金錢系統是遊戲的特色系統。遊戲的絕大多數內容成為之後其他遊戲爭相模仿的要素。鳳凰戰士在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瓦解後不久成立,他們會不惜犧牲一切性命,因此他們為東歐最令人畏懼的T陣營之一,以看人不爽就殺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