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遠 || 美國警察制度的軍事——帝國主義來源

2021-02-07 KCL CPA

近年來美國的警察暴力執法事件頻發,其背後的趨勢是美國警察系統的「軍事化 (militarization) 」。文章作者從此角度出發,將「軍事化」定義為「警察系統借用軍事主義和軍事模式的過程」。作者認為,美國警察系統應屬於地方公務人員 (local civilian) 而非國家公務人員 (state civilian) ,前者依託地方行政與司法部門,而非國家軍事力量的構成部分。美國的地方警察原本為國家軍警及軍隊的替代品,卻越來越發「軍事化」。

作者通過研究認為美國警察系統在20世紀初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軍事化轉向,奠定了當今美國專業警察制度的基礎。而在此次軍事化轉向中,制度借鑑不僅來自於軍事部門,更來自於20世紀初美國國家的軍事-帝國主義 (imperial-military regime) 。這種制度借鑑直接來自於美國在海外進行帝國主義擴張和殖民地統治的過程。

作者首先描述了美國警察系統軍事化轉向的歷史過程。美國在20世紀初是一個軍事-帝國主義政權,及國家機器與帝國主義策略的緊密結合,體現為對外殖民擴張和對殖民的反抗運動的鎮壓。

在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軍隊在維持美國的海外殖民擴張和穩定西部邊界起著重要作用。由於美國政府沒有專門的殖民部門,對殖民地和西部領土的管理被掌管軍隊的戰爭部 (the Department of War) 所把持。出於殖民擴張和鎮壓反抗的需要,美國軍隊進行了組織 (organizational) 、專業性(professionalization)、執行 (operations)和策略 (tactics) 層面的改革。

在同一時期,美國警察系統也發生了類似的轉變:首先是集中化 (centralization) 。長期任職並對警員直接管理的警長取代了此前的警察委員會,這使得警察部門的運行更為獨立於政府和司法部門。

另外在於專業化 (professionalization) ,警察部門引入了測試和訓練機制,提高了僱傭警員的標準和管理規則。這些機制與規則與軍事部門所採用的十分相似。武器使用也首次被納入了警察的訓練課程,能夠快速移動的騎警 (mounted mobile units) 也首次出現,這些都明顯受到了同時期美國軍事-帝國政權性質的影響。

如何解釋美國警察制度變化背後的軍事因素?作者假設,帝國主義的輸入者們 (imperial importers) 將在海外殖民的治理經驗移植到國內的警察系統中。作者認為,20世紀初的美國國內社會與其海外殖民地存在著很大的相似性。如少數民族在公民權利方面受到壓制,並且在美國國內也產生了內部移民現象。這種本土和殖民地之間的類比使得部分政治精英和城市中上層階級將少數民族視為受殖民統治的群體,並試圖對這些群體採用與對殖民地人民同樣的管理手段。警察部門官員自然地也持有相同的種族主義觀點,他們認為本土的少數民族需要更為強大的警察系統來管理,以防止少數民族的「道德墮落 (moral decay) 」引發的犯罪行為。

為了探究警察系統對軍隊制度移植背後的邏輯,作者對20世紀初美國的社會環境和警察系統進行了質性和量化研究。

作者首先選取了20世紀初美國的一部分城市進行了比較研究,引起警察系統的軍事化水平的差異的自變量為退伍軍人地位 (veteran status) 和場域趨同性 (field homologies, 即本地社會與海外殖民地的相似性) 。作者發現,在Berkeley、Philadelphia和Savannah等地的警察部門都由前曾在海外服役的軍人掌權,他們自然地會將此前在殖民地治理經驗沿用在本地的警察系統中。另外這些地區的社會結構與海外殖民地也高度相似——少數民族的人口比例不斷上升,與白人居民衝突不斷加劇。而Washington特區的警察部門雖然不是由退伍軍人掌權,但這位官員有過與退伍軍官共事的經歷,作者認為正是這個因素使得他同樣在本地的警察系統中採用了類似於殖民地的治理措施。

另外Washington中的少數民族人口比例也處在較高水平,與殖民地社會有著高度的趨同性。而同時期的Lexington和Los Angeles 地區的警察系統並未出現明顯的軍事化轉變。作者認為這背後的原因首先是兩地的警察局長都沒有軍事經歷,並且兩地的非白人居民人口比例在此階段一直保持較低的水平。這些因素使得當地警察部門沒有採取殖民地的軍事化措施來管理本地社會。

作者的量化驗證了上述結論的有效性,並且試圖擴展該理論的解釋範圍。由於數據限制,作者以某地區人均騎警 (mounted force)的數量來衡量該地警察系統的軍事化水平。而影響軍事化水平的自變量如下:退伍軍人地位 (veteran status警察局長是否有軍事經歷) 、種族構成 (racial composition非白人居民和白人移民的人口比例) 、勞工運動 (labor strike) ,而控制變量為城市面積、人口密度、人口數量、地區差異及犯罪率等因素。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退伍軍人地位與騎警數量存在著正向相關關係,即由退伍軍人擔任警察局長的地區的警察系統具有更高的軍事化水平;而非白人人口的比例在控制了其他變量的情況下也與該地警察系統的軍事化水平正向相關。作者發現勞工運動的發生頻率與警察系統的軍事化水平實際上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最後,作者的結論如下:首先,美國地方警察系統的軍事化傾向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其次,警察採用的軍事化手段來自於美國國家的軍事-帝國主義傳統。另外,這種制度的借鑑來自於美國在海外殖民地鎮壓活動的經驗,並通過在警察系統內認知的退伍軍人這一關鍵角色得以實現。

作者指出,這種殖民地管理對本土社會的迴旋效應 (boomerang effect) 不僅發生在20世紀初美國,也存在於美國歷史的其他階段其他西方國家。如上世紀60年代在美國警察部門中出現的富有軍事化色彩的SWAT (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 部門就與同時期美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密切相關。而法國在上世紀50年代在北非殖民地的對反抗運動的鎮壓也極大地促進了本土憲兵制度的建立。倫敦警察局在20世紀60年代增設的應對犯罪的新部門SPGs (special patrol groups) 的背後是英國在北愛爾蘭進行的軍事鎮壓行動。

圖1 美國警察暴力事件中的種族差別[1]

[1] Schwartz S. A. (2020). Police brutality and racism in America. Explore (New York, N.Y.), 16(5), 280–282.

長期以來媒體和公眾一般把美國警察的「選擇性執法」歸因於美國社會中長久存在的種族歧視傳統與警察特有的群體文化,然而本文作者通過研究認為美國警察對於少數民族(以黑人為甚)的軍事化執法行為部分來源於自20世紀初美國在海外進行殖民擴張和鎮壓反抗運動的歷史。當這些參與過殖民地鎮壓活動的退伍軍人回到本土並在警察部門就職後,他們自然地把此前軍隊中管理殖民地的暴力手段應用到管理當地社會中。而20世紀初美國社會對於殖民地人民的種族主義觀念使得一般民眾對本土的少數民族產生同樣的歧視(如貧窮、不受法律)。美國在殖民擴張過程中採用的種族主義暴力手段通過退伍軍人-警察這一渠道反饋到本土社會,最終造成了美國警察的暴力傳統和針對特定種族的選擇性執法。如圖2所示,黑人群體不僅更多受到警察暴力執法的侵害,在其他情況下相較於白人更容易被監禁(服刑)。

黑人群體在美國警察系統下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加深了各種族間的不信任感,進一步地割裂了美國社會。而造成黑人群體的不公正命運的原因,除了美國社會的種族主義傳統(南方各州的奴隸制、種族隔離制度)以外,與美國警察制度自身建立發展的特殊邏輯有關,更依賴於美國自19世紀來在全球的軍事殖民擴張。

正如本文作者所指出的,美國自建國以來不斷擴展自身的領土和對外發動戰爭,通過殖民擴張在世界範圍內獲取了巨大的利益。美國在海外施行的暴力手段卻像迴旋鏢一樣最終反饋在了自身的本土社會,把海外殖民地的種族緊張關係帶入了美國本土社會。

因此,在改進美國警察制度時,同樣不可忽略美國國家的政權性質。雖然20世紀初美國的海外殖民地都已經獨立,但當今的美國依然沒有停止對外的軍事擴張。崇尚武力、對外擴張的暴力文化、槍枝文化進一步在美國社會產生了如槍擊事件高發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們應該意識到,美國在海外的行動必然會對本土社會產生影響。如美國在本世紀初在中東發動的兩場戰爭不僅對本土帶來了恐怖主義威脅,在這些地區受到心理創傷的軍人退伍回國後也進一步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對中東國家的敵視政策也加劇了美國國內對穆斯林群體的民粹主義排外情緒。一個更少侵略性的美國有利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和平,也有利於美國本土社會各種族間的團結。

相關焦點

  • 美國的帝國主義本性是不會改變的!
    這是因為今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美,輿論一再宣傳,中美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堪稱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相處的典範」,前景十分美好,這也許是事實;但忽視了另一面,而這另一面卻是血的教訓告訴我們的:美國的帝國主義本性不會改變,亡我之心不死,中美之間存在對立的一面。在這種情況下,讀一讀柯林頓這段講話,會使人頭腦清醒一些。
  • 戴旭:美國資本帝國主義的本質
    在一個沒有世界政府的世界裡,霸權就是主導權,就是可以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的能力。美國上任總統歐巴馬就說過:「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當一些國家不按我們要求做,我們偶爾需要強迫它,如果我們沒有經濟、外交,甚至軍事優勢(就做不到),如果我們連這點現實主義精神都沒有,我們什麼事情都幹不成」。在人類的歷史上,在各個地區、不同時代,都曾經形成過不同形態的帝國。
  • 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對舊中國的野蠻侵略
    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對舊中國的野蠻侵略     19世紀中葉到1949年的100多年裡,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對舊中國進行了瘋狂的野蠻侵略,使我國由封建社會變成一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外國侵略者多次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
  • 美帝國主義在朝鮮半島簡史
    儘管美國參與了對德和對日戰爭,但由於遏制共產主義的需要,美國意識到日本是他們在朝鮮半島地區的天然盟友。 因此,駐韓美軍軍政府首腦John Hodge於1945年9月9日宣布恢復前殖民當局。這一決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抗議,從而迫使他最終撤回這一決定,但他仍然任命日本顧問擔任美國在韓管理職位。舊殖民時代的警察系統也被重建了;它的大部分新工作人員來自於仍然活躍的法西斯青年聯盟。
  • 蕭衡鍾:美國霸權的「新帝國主義」矛盾
    一、「新帝國主義」產生的背景   美蘇冷戰之後,在軍事、經濟、科技、文化方面都擁有超強實力的美國一直在追尋「帝國夢」。伊拉克戰爭前後,在美國又湧現出了一股「新帝國主義」的思潮。不少學者公開宣揚,美國應該像一個新的羅馬帝國 那樣去行使它的「天定使命」。
  • 李慎明:帝國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戰爭的特點和根源
    社會主義制度的誕生、成長與壯大,同樣與戰爭結伴而行。從這種意義上講,一部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社會主義政權和國家用武力對抗帝國主義國家的武力威脅和幹涉的戰爭史。整個戰爭期間,美國侵略逐漸升級,除使用大規模的陸軍外,還採用大量航空兵進行大規模密集突擊、炮兵射擊和艦隊封鎖以及使用化學武器等手段,使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軍事經濟潛力遭到很大破壞。美國先後有250萬人參戰,1968年同時參戰的美軍官兵多達54萬9千人。戰爭也使美國付出了死亡57000人、傷154000人、花費近3500億美元的高昂代價。
  • 美帝國主義(英語:American Imperialism)
    以美國海外軍事基地為新殖民地支持美國為實質帝國者指出,未必受駐在國多數民意支持的美國各海外軍事基地即帝國之象徵。另外,統合多軍種,分世界為五大軍事責任區的聯合作戰司令部也遭人視為帝國象徵。至少有一名作者喬麥思·詹森註明軍事基地即美國版的殖民地。
  • 黑船來航事件和美帝國主義的遺產
    其結果是日本帝國主義的誕生和德川幕府的倒臺。由此,日本引發了廢除武士制度,建立新式軍隊的變革。諷刺的是,在一些日本的教科書中,明治維新被描繪成不流血的政變,但這遠非事實。戊辰戰爭是日本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之一。其結果是,它將引領日本走向一個迅速變革的時代,以明治維新開始一個全新的現代化的變革運動,這同樣也瓦解了封建主義,使得憲政民主誕生。
  • 阿蘭瑞安《論政治》23-帝國與帝國主義(有聲書)
    鐵路或港口設施這些穆勒所謂的「改進」並不專屬於法國、美國、德國或英國,它們是經濟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但喜歡拉辛或歌德的作品,而不是彌爾頓或亨利·詹姆斯的作品是完全另一回事,它們代表的是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的文化。今天,我們把「現代化」與「文明」區分了開來,但絕不能因此而自滿,因為論述現代化的許多著述仍然把經濟與技術進步這種狹義上的現代化與樹立歐洲式自由民主價值觀意義上的現代化混為一談。
  • 世界最嚴警察是什麼樣的?當警察堪比當兵,警銜級別格外分明
    眾所周知,美國警察在全世界都比較出名,而他們出名的原因無外乎是精良的裝備和剽悍的行事作風。但是,許多人對於美國警察的印象還停留在電影和新聞當中,認為美國警察動不動就掏槍,而且美國警車也非常炫酷。但是,美國警察的架構非常複雜,警銜制度也非常嚴明,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組織最嚴密、火力最強大的執法機關了。毫不客氣的說,在美國當警察的難度堪比當兵。
  • 黃智賢:這是21世紀的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國家,要侵略別的國家,隨便找個理由,算給你面子。有時候,連藉口都懶得找。槍炮就是硬道理。被侵略了100年,我們怎麼會不懂?美國一步步,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面圍堵和挾制。剛開始還遮遮掩掩,找點不算理由的理由。中國人用聰慧和血淚,賺來一點外匯,都算是罪行。但蠻橫是會習慣的。美國不甩聯合國。因為美國最大,他說了算。哪個國,可以活?哪個國,要被弄死?
  • 王銳 |《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的當代啟示
    關於寫作這本書的問題意識,據他晚年回憶:帝國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係,這也是當時的一個現實問題。很明顯的,革命戰爭很快就要取得對蔣介石的徹底勝利,在這時候發生一個關鍵問題,是美國怎麼樣,它會採取什麼手段來對付中國革命。從這個觀點出發,反過來考察美國歷史上向來對中國採取的政策是有意義的。
  • 帝國主義互相勾結比納粹更黑
    聖德太子有仿效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改革倭國的野心。為了體現與中國的對等關係,小野妹子遞交的國書使用了「日出處天子致日沒處天子無恙」的詞語,由此開啟了日本自稱「日出之國」的歷史。日本陸軍和海軍的軍旗由此可見,「旭日旗」是隨著日本現代國家軍事體系的建立而出現的。它沒有代表日本民族的象徵意義,代表的是日本的現代化軍事機器。
  • 名詞 | 文化霸權與文化帝國主義
    文化帝國主義(Cultural Imperialism)美國媒介批評學家赫伯特·I·席勒在1969年出版的《大眾傳播與美利堅帝國》中提出了「文化帝國主義」的概念。文化帝國主義也稱媒介帝國主義,是指某個社會在步入現代世界系統的過程中,在外部壓力的作用下被迫接受該世界系統中的核心勢力的價值,並使社會制度與這個系統相適應的過程。文化帝國主義既屬於更普遍的帝國主義進程的組成部分,又是這個進程的產物。通過這個進程,某些經濟上的主控國家系統地發展與擴展了對其他國家的經濟控制,政治控制和文化控制。
  • 香港憲兵隊——恐怖的軍事警察(上)
    本文為作者即將出版的《1941黑色聖誕節-香港戰役》一書附錄恐怖的軍事警察-香港憲兵隊
  • 帝國主義極限施壓,是時候讀毛主席這本書了
    來源:戎評(rongping898)2019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份!
  • 川普撂挑子,美國不當世界警察了?!問題是,你信嗎?
    眼下,這位美國總統正夾在疫情、經濟、抗議等重重危機之中。 儘管「世界警察」的「高帽」對眼下的美國來說有些沉重,但要真以為川普會放棄這個「帽子」,則又離美國的政治外交現實太遠。畢竟多少年來,靠著這頂帽子,美國明裡暗裡得了太多好處。 其實,川普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美國不想承擔「世界警察」的「義務」,但卻要享受「世界警察」的「權利」。
  • 智庫 | 川普:讓我們重新回到19世紀帝國主義吧!
    七十多年以來,美國都引導著一個基於同盟制度的自由的國際秩序和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系。美國一直把規章制度放在首位,並強調民主和人權。由於美國在這自由秩序中處於領導地位,而這一地位可以為它的盟友提供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的雙重保障,它在亞洲的盟友及其他國家尋求並維持與美國的合作。
  • 2020,軍事政策制度建設取得這些主要成果!
    軍事政策制度調節軍事關係、規範軍事實踐、保障軍事發展。
  • 美國對華軍事戰略分析及中國對策推演
    應該看具有穩定連續性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尤其是美軍依據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所制定的軍事戰略及其執行情況。《美國法典》要求,美軍每隔數年要根據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制定新的國家軍事戰略。美國最新版本的國家軍事戰略是前年完成的《2018國家軍事戰略》。這個軍事戰略分公開和機密兩部分。前者闡述政策,後者由一個個執行項目,如美國陸軍的泰坦項目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