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介紹輕武器的權威軍事刊物!
簧輪槍溯源
簧輪槍大約在1500年左右被發明,具體在哪個國家或地區被發明尚有爭議,有據可考的發源地是德國和義大利地區,其發明者很可能借鑑了著名的僧侶手炮(多由僧侶攜帶防身而得名)和一些鋼輪點火器的結構。
不過,有記載的最早應用案例出現在德國地區。因為不需要明火點火,其比火繩槍的隱蔽性和安全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火繩在引燃時會發出味道和火星,容易被對手發現,尤其是在晚上。此外,燃燒的火繩若放置不當,很容易引燃周圍的可燃物,尤其是火藥桶。
僧侶手炮採用手動後拉的齒條,使其與黃鐵礦石摩擦產生火星點火,手炮下部的圓環通過螺紋與火石夾連接,可以調節黃鐵礦石壓緊齒條的力手拉驅動的鋼輪點火器
簧輪槍槍機工作原理示意圖
簧輪槍槍機結構圖。圖中可見,鋼輪軸上的凸起擠壓盤蓋下部,使盤蓋自動打開
著名的德國僱傭騎士團「黑色騎兵」每人通常都攜帶數支這種簧輪槍。雖然馬背上再次裝填仍不方便(也是每人帶數支的原因),但至少不用擔心火繩被吹滅而不能點火。1544年,德國騎兵在倫特戰鬥中使用簧輪槍,運用輪番攻擊的戰術戰勝了在風雨天氣中艱難使用火繩槍的法國軍隊。簧輪槍一時名聲大噪,很快成為歐洲各國騎士們的標準裝備。在16~17世紀的歐洲戰爭中,簧輪槍與火繩槍、打火槍一同服役,直到最終都被燧發槍取代。簧輪槍槍機
結構特點及分類
簧輪槍槍機主要由鋼輪、主簧、夾持黃鐵礦石的夾子(通常稱為火石夾,有些簧輪槍槍機上還設有一套備用的火石夾)、固定板(各種零部件都安裝在其上面,也稱為槍機板)等組成。鋼輪上加工有縱向和橫向的淺槽,用於提高摩擦力。為了確保引火藥池的密封性,引火藥池下端與鋼輪接觸部位設有對應的凸起。鋼輪旋轉的驅動力由被壓縮的主簧通過鏈條傳遞到鋼輪軸上,進而帶動鋼輪旋轉。
設有備用火石夾的簧輪槍槍機
主簧和鋼輪全外露式簧輪槍槍機
上為主簧和鋼輪全內置式簧輪槍槍機,下為主簧內置鋼輪外露式簧輪槍槍機
簧輪槍槍機按主簧和鋼輪的設置位置,可劃分為主簧和鋼輪全外露式、主簧和鋼輪全內置式、主簧內置鋼輪外露式3種。
全外露式主簧和簧輪容易受到磕碰,防護性差,但清理火藥殘渣比較容易,從藝術觀賞的角度審視,其機械美感最佳。因為加工裝配較容易,多出現在簧輪槍發展探索的早期。
主簧和鋼輪全內置式防護性好,但火藥殘渣容易進入槍機內部且清理困難,對零部件加工和裝配水平要求高,因此多出現在簧輪槍發展成熟的後期。
主簧內置鋼輪外露式則集中了兩者的優點,應用最為廣泛。根據鋼輪位置又細分為鋼輪嵌入槍機板和鋼輪突出槍機板(通常增設有保護框或擋板)兩種。
在裝填時,簧輪槍需要用專門的鑰匙將鋼輪軸順時針或逆時針(擰動方向由主簧鏈條與鋼輪軸的相對位置決定,與擊發時鋼輪的旋轉方向相反)擰動2~3圈,使主簧壓縮蓄能。擰到位後,阻鐵通過鎖定鋼輪,保持主簧的被壓縮狀態。
簧輪槍槍機上配用的分離式鑰匙
與槍機一體的鑰匙
簧輪槍配用的鑰匙大都與槍機分離,除了可以擰緊鋼輪外還可以擰緊火石夾;因為戰場上容易丟失,後期出現了與槍機一體的鑰匙。值得一提的是,在西班牙還出現了一種特別的簧輪槍槍機,其可通過後拉火石夾的動作聯動鏈條使鋼輪旋轉,以壓縮主簧。其優點是,將壓縮主簧和拉火石夾的動作合二為一,減少了發射步驟。不過,因為增加了火石夾和鋼輪的離合組件,使槍機變得更複雜了,因此使用並不廣泛。
簧輪槍槍機的演進
早期的簧輪槍槍機採用類似火繩槍的手動旋轉盤蓋,拉動火石夾到位後還需要手動轉開盤蓋,然後才能扣動扳機。這種簧輪槍除了容易貽誤戰機,還存在打開盤蓋後至射擊前的這段時間引火藥可能被吹散或淋溼的弊端。
西班牙的兩種特別的簧輪槍槍機。其通過後拉火石夾的動作,聯動鏈條使鋼輪旋轉,以壓縮主簧。其中,下圖的槍機繼承火繩槍槍機早期的簧輪槍槍機採用與火繩槍類似的手動旋轉盤蓋
不過,在一些與冷兵器結合製造的簧輪槍槍機上,通常會採用一種獨特的自動盤蓋。其外形與日本火繩槍的手動旋轉盤蓋類似,由上、下兩部分組成,只是盤蓋下邊的部分被改成一根較短的橫杆。待發時,橫杆深入鋼輪上開的槽中。擊發時,鋼輪旋轉的過程中會順勢推出橫杆,與橫杆同軸一體的盤蓋上部旋轉,從而打開引火藥池,然後火石夾在簧力的作用下將黃鐵礦石擠入並與鋼輪摩擦點火。在這種簧輪槍槍機中,常見的設計是將盤蓋設在鋼輪的正上方靠近槍管軸線位置。該類自動盤蓋結構簡單可靠,但需要給鋼輪開槽,會影響其強度,只在簧輪槍發展早期使用較多。
結構同手動旋轉盤蓋的自動盤蓋。圖中可見簧輪槍鋼輪上的開槽(上圖),盤蓋由上下兩部分組成,其下部分為較短的橫杆(下圖),該橫杆插入鋼輪上的開槽中 後來發明了可自動打開的反「7」字形旋轉盤蓋,射擊時由簧輪軸或簧輪上的凸起擠壓旋開。但因為盤蓋與引火藥池上端都為曲面,為了保證密封性,這種設計對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較高。最麻煩的是,因為反「7」字形旋轉盤蓋在打開時需要做旋轉運動,為了對其進行讓位,槍機板上端需要做成複雜的圓弧形。該系統的工作原理是:擊發時反「7」字形水平移動盤蓋的下部被簧輪軸或簧輪上的凸起擠壓,旋轉打開盤蓋,同時還會壓縮盤蓋簧並被鎖定機構鎖定。裝完引火藥粉後,只需按動露在槍機板外的釋放按鈕,即可釋放盤蓋,重新遮蓋引火藥池。彈簧復位機構動作原理類似按鈕式彈簧驅動火繩槍的扳機機構。一些早期簧輪槍槍機上的反「7」字形旋轉盤蓋是通過手動復位的。
反「7」字形旋轉盤蓋的簧輪槍槍機
「T」字形水平移動盤蓋的簧輪槍槍機
之後,槍匠們將反「7」字形旋轉盤蓋改成「T」字形水平移動盤蓋,該件的上端部分通過前後移動實現對引火藥池的打開和關閉,並通過一銷軸與下端的固定杆相連。固定杆受簧輪軸或簧輪上凸起擠壓作用做旋轉運動後,通過銷軸帶動上端的盤蓋水平移動。再裝填時的復位與反「7」字形盤蓋一樣,通過彈簧力驅動盤蓋。後期的一些火繩槍槍機也採用與此類似的自動盤蓋。
在發展過程中,簧輪槍上的這種自動盤蓋,在後期的火繩槍上也被借鑑採用
爾後,槍匠們發現「T」字形水平移動盤蓋完全可以通過手動復位,因此把驅動簧和釋放按鈕等零部件取消,使簧輪槍槍機的零部件更少,加工簡單。因為對引火藥池的密封效果並無影響,這種槍機逐漸成為主流配置,在後來的打火槍槍機上仍廣泛使用。
手動復位「T」字形水平移動盤蓋的簧輪槍槍機,盤蓋不再設復位簧和鎖定機構,只設有定位簧自動盤蓋技術的發明使射擊變得只剩下瞄準和扣動扳機兩個動作(火石夾作為保險通常被推到前方,不過臨陣前為了快速反應會提前後拉到位),其快速射擊能力非火繩槍可比。同時也因為大大減少了引火藥粉的暴露時間,提高了發火的可靠性。
為了儘可能減少零部件,葡萄牙在其簧輪槍槍機上採用了獨特的環形引火藥池盤蓋。該盤蓋圍繞在鋼輪外,可以起到保護鋼輪的作用,裝填時該盤蓋被手動推動,在封閉引火藥池時還會壓縮彈簧片直至被專用阻鐵鎖定。扣動扳機擊發時,鋼輪阻鐵在釋放鋼輪前將盤蓋的專用阻鐵挑起,以便盤蓋在簧力的驅動下提前打開。盤蓋的動作過程與上述提到的需要簧力驅動復位的自動盤蓋恰恰相反,最大的區別是盤蓋的釋放改成了由鋼輪阻鐵控制而非鋼輪軸或鋼輪上的凸起。該結構的簧輪槍被葡萄牙廣泛應用在早期的海外殖民侵略戰爭中。
葡萄牙簧輪槍槍機上環形盤蓋,其可以圍繞鋼輪軸轉動,也兼有保護鋼輪的作用
早期的簧輪槍採用類似按鈕式彈簧驅動火繩槍的阻鐵,發射時扳機上端向外擠壓阻鐵後端,從而帶動前端釋放鋼輪。後來又改成了類似扳機式彈簧驅動火繩槍的「Z」形阻鐵。也有一些結合在冷兵器上的簧輪槍槍機採用了「Z」字形阻鐵,不過很少見。結合在冷兵器上的簧輪槍,其槍機採用「Z」形阻鐵(俯視此實物時才能看到「Z」形阻鐵)
簧輪槍槍機上的「Z」字形阻鐵
兩件式阻鐵構成的設置扳機機構
採用類似設置扳機的打火槍槍機上也會採用類似的保險杆。在另外一些簧輪槍槍機中也會採用插入式保險杆,保險狀態時保險杆插入第二阻鐵的孔中,此時即便扣動扳機帶動了第一阻鐵,但因為第二阻鐵被保險杆限制而不能轉動,所以鋼輪也無法被釋放。若需解除保險,用手拉出保險杆即可。
設有插入式保險杆的簧輪槍槍機。保險狀態時,保險杆插入第二阻鐵的孔中
獨特的丹麥簧輪槍槍機,其設有半圓形鋼輪
義大利打火槍槍機,採用了不同以往的設置扳機
由簧輪槍槍機改造成的「打火機」
結語
火繩槍在待擊時需要隨時調整火繩伸出火繩夾的長度,否則燃燒的火繩頭就不能準確地插入引火藥池內點燃引火藥,這就要求射手隨時觀察和及時調整,但因射手的素質良莠不齊,導致戰場上火繩槍的不發火率達20%。因為主簧強度和燧石前緣鋒利程度等原因,打火槍和燧發槍戰場上的不發火率也只是控制在了10%左右。從原理上來說,簧輪槍的發火率要高於燧發槍、打火槍、火繩槍,有資料說幾乎可以比肩擊發槍。因此,保養得當的簧輪槍可靠性會很高,但受限於結構複雜,成本居高不下,並未得到廣泛使用。
(本文發表於《輕兵器》2020年第8期,公眾號文有刪改)
詳情戳連結👆
微信微店就可以下單👇
在小輕店裡買,有贈品~
有專業有態度的公眾號,歡迎關注,領取你的最權威輕武器攻略
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進店
領取限時優惠券
圖書、文創打包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