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中國在臺灣問題上如何打「日本牌」?

2021-02-13 22號公館

「上海公報」發表之前,季辛吉與周恩來在 1971 年 7 月,1971 年 10 月,1972 年 2 月,有過三次長時間會談,在這些會談中,季辛吉與周恩來打了三張牌:越南牌、日本牌和蘇聯牌。

越南牌是要誇大美國為解決越戰,可能態度轉向強硬,對中共不利。

蘇聯牌是向中國提供蘇聯在中國邊境兵力部署的詳細情報,和保証美國不容蘇聯對中國攻擊。

日本牌是最少為人所知的機密重點,日本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國,但面對中國時,美國卻拿它當牌打。利用中國對日本的擔憂,強調美國在亞洲駐軍的必要性,是尼克森在季辛吉格行前重點叮囑他的策略之一。

尼克森行前告訴季辛吉:「要清楚地向中國人強調日本未來發展的威脅性。… 就日本而言,很明顯,他們擁有迅速重建軍事實力的能力、資源和知識。美國的完全撤軍或在這一地區錯用武力,都會重新點燃日本的好戰性,給我們所有人帶來極大的危險。」

美國與中國打交道,宣稱不會背地裡討論第三國,實際上卻都在談第三國,暗地出賣臺灣,出賣南越,也出賣日本,更要對付蘇聯。

1971 年 7 月季辛吉秘密訪問北京時,周恩來在首輪會談中就十分關心來自日本的威脅,他向季辛吉指出:如果美國從東亞地區撤軍,勢必首先鞏固日本的軍事和經濟地位,使日本成為美國在遠東控制亞洲國家的先鋒。

對此問題,季辛吉有備而來。

季辛吉對周恩來說:「在對待日本的問題上,你們的利益和我們的非常相近。我們都不願意看到日本重新高度軍事化。我們在那裡的很少的軍事基地完全是防禦性質的,這可以使他們延緩重整軍備。但是,如果他們仍然選擇重新武裝,我懷疑我們還會在那裡維持駐軍。所以,我們不是在利用日本對付你們,那麼做對我們雙方都很危險。」在周恩來與季辛吉之間,似乎在日本問題上有一種默契。

7 月 10 日,周恩來更加具體地說:向著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的方向發展,如果美國還沒有決定採取哪些政策、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計劃,而是走一步看一步,那麼,結果很可能是日本插手臺灣。 「這是因為,一旦美國先從臺灣撤出部分軍隊,再觀望下一步將會發生什麼,那麼,蔣介石就會明白你們在做什麼,就要另尋他途了 … 如果他覺得美國靠不住,他就會找日本,而日本自己也想卷進臺灣,並且已經認為臺灣在它的安全範圍之內。」周恩來在指導季辛吉如何出賣蔣介石。

7 月 11 日,季辛吉臨行前,周恩來再度針對日本,要美國承諾在美軍撤離臺灣之前,不能讓日本的軍事力量進駐臺灣,並控制日本不參與「臺灣獨立運動」。季辛吉承諾「只要在我們能夠控制日本的程度之內,我們將反對它這麼做。」

7 月 14 日,回到加州,季辛吉向尼克森報告,得意的預測他秘密訪問北京的事會震撼全球,「驚慌的蘇聯可能會尖銳的敵視;那可能動搖日本對美國的依賴;在臺灣造成暴亂;也對韓國、泰國等美國同盟造成衝擊。」他特別建議對日本保証,美國並沒有把它對日本的忠誠轉向中國。

1971 年 10 月 21 日至 25 日,季辛吉第二次訪問北京時,他一開始便重申他七月初秘密訪問時提出的保証,即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也不支持臺灣獨立運動;反對日本在臺灣有軍事駐留;美國在力所能及範團內,反對日本支持臺灣獨立運動;美國支持臺海兩岸的任何和平解決,美國不加阻撓;美國準備走向與中國關係正常化。他說,尼克森訪問時,將向毛澤東及周恩來重申這些保証。

周恩來關注得更多的卻是日本對臺灣的意圖,他趁勢再問「如果在國際社會,某些國家例如日本或他國在聯合國或其他國際公共論壇上提出這一論調,當他們說臺灣地位『未定』時,你們持什麼態度?」

季辛吉回答「首先, 我們不鼓勵任何政府主張臺灣地位『未定』的立場。其次,如果某一個政府在沒有我們鼓勵的情況下提出這個問題,我們當然不會支持。」他再次申明「我們不會做任何鼓勵精心炮製任何形式的『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政策的事情。我們將努力通過和平的方式,在一個中國的框架內達成解決方案。」

對此,周恩來指出,由於此時海峽兩岸通過談判實現統一的可能性極小,很可能有一些人會將「一種公正、和平的解決方案」的表述曲解為讓臺灣人實行所謂的「自決權」,並以此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問題上大做文章。

關於臺灣的問題,原則就是不能將臺灣從祖國分離出去。

周恩來又對日本在美國撤軍過程中會藉機派遣軍事力量進駐臺灣、取代美國在臺灣的角色表示關注。季辛吉表示,美國反對日本派兵進駐臺灣,而且在防止日本軍事擴張方面同中國有著共同的利益和立場。

但周恩來進一步表示,他不只擔心日本對臺灣在軍事上的影響,更擔心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影響。他向季辛吉舉出日本各界人物同臺灣軍政要員之間的接觸,表達了對日本將臺灣變為附屬國的擔憂。利用中國領導人對於日本威脅的擔憂,為美國在臺灣駐軍、延緩從臺撤軍尋找藉口,是尼克森和季辛吉早在 1971 年 7  月就已經議定的談判策略。在這次會談中,周恩來對日本勢力影響臺灣、日本軍事力量進駐臺灣的擔憂,為季辛吉施展這種策略提供了機會。

周恩來具體解釋說:日本應該不承認臺灣當局,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把臺灣和朝鮮作為向外擴張的兩個羽翼的野心;尊重中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季辛吉辯解,美國同日本的防衛關係事實上是對日本的一種約束。美國本可以放棄對日本的約束,鼓勵日本自力更生,引發中日關係緊張,從而在其中漁利。但是,「那樣做是缺乏遠見的。無論你們還是我們,都將成為犧牲品」。

10 月 25 日,季辛吉離開北京前,周恩來突然提出:「我認為,留一些美軍在臺灣也有些好處,以便不讓日本派他們的部隊進來。」周恩來擔心,一旦美國的軍事力量撤出臺灣,向來支持所謂「臺灣獨立運動」、不斷擴張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日本,勢必派兵進入臺灣,破壞遠東地區的和平。

所以,周恩來雖然公開主張「美軍撤出臺灣」是中美關係改善的前提,卻只是表面上的討價還價而已,私底下,中方需要找到一個留美軍在臺灣合適的表達方式,因為 「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我們不能公開這樣說」。季辛吉聽此一說,正中下懷,其結果是「上海公報」後來對美軍撤出臺灣沒有規定時間表。

1972 年 2 月 21 日,尼克森會見毛澤東時,對於周恩來擔心日本進入臺灣,他說「我們必須問我們自己,日本的前途如何?讓日本實現中立、毫無防衛能力更好,還是在一段時間裡讓日本與美國保持某種關係更好?我知道,我們對此有分歧。」尼克森說「以哲學的觀點而論,我的觀點是,在國際關係中是無所謂好的選擇。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不可能留下任何真空地帶,因為在這些真空地帶,肯定會有人乘虛而入。」對此,毛澤東僅表示:「我們也不會威脅日本和南朝鮮」。尼克森企圖增加毛澤東對於日本發展趨勢的擔憂,促使毛在臺灣問題做出妥協。

尼克森還對周恩來再次承諾:「我們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施加影響,在我們逐漸減少駐軍的同時阻止日本勢力進入臺灣,並且阻止日本支持『臺灣獨立運動』。」尼克森話題一轉,如果美國全身而退,那麼,日本在其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軍國主義傳統以及慘痛的戰敗記憶的激發下,將必定走上自我武裝的老路,於是,臺灣將成為日本的囊中之物。

尼克森請周恩來相信:美國對中國無覬覦之心,能通過防禦關係牽制日本不採取危害中國的行動。尼克森和季辛吉以日本軍國主義的復興相恫嚇,達到雙重的效果,既向中國領導人表達緩和關係的誠意,又強調美國駐軍日本、臺灣必要性。

尼克森還指出琉球交還日本是正確的事情;琉球屬於日本,周恩來對此並沒有異議,也始終沒提釣魚臺問題。1971 年起,美臺港華人的「保釣運動」風起雲湧。當時,中華民國為了釣魚臺的主權與美日兩國進行了反覆的交涉和抗爭。

但是,季辛吉與周恩來會談 100 多個小時,周恩來卻一次也沒有提起釣魚臺問題。他關注的是日本在美軍從臺灣撤出後對臺灣所帶來的威脅。毛澤東與周恩來為了贏得美日的外交承認、拔掉臺灣的兩個最重要的盟友,並不願意在釣魚臺問題上糾纏。

2 月 28 日,在與尼克森告別前,周恩來確認:「即便在臺灣回歸大陸後,我們也沒有必要在臺灣建造核軍事基地。這也就是說,我們不會用臺灣對付日本。日本可以對此放心。」尼克森向周恩來保證,將會向其他國家保守此次中國之行的會談秘密。

對此,周恩來指出,在秘密會談中討論的那些問題,不僅限於蘇聯、日本、印度等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經決定去做但是不會說的事情。」他說「不是我們有不可告人之事或者我們針對第三國進行秘密策劃或者陰謀。相反,既然還不能實現,那麼最好就不要談論。… 這不像外國媒體所描述的那樣,在他國背後訂立秘密協議。」周恩來此言真是欲蓋彌彰。

當然,跟據周恩來和尼克森的邏緝,既然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不是第三國,中美兩國針對臺灣的秘密策劃就是不可告人的。在臺灣問題上,尼克森對日本的評論損及美國盟國日本的利益,因此,這一份尼、周密談紀錄,列為白宮「極機密、敏感、只準過目」的特別檔案。

與尼克森、季辛吉會談後,毛澤東和周恩來歡欣鼓舞地認為目標已近,美國不會擋路,日本也被攔在了門外,臺灣即將成為中國的一個省,可是,這並未發生,毛澤東和周恩來後來覺得被尼克森、季辛吉誤導了。

相關焦點

  • 【林金源】「531臺北大轟炸」留下的「未爆彈」
    並非美國跟臺灣民眾有仇,也不是國軍勸誘美軍如此,而是臺灣被日本挾持,已經成為日本南進的基地、助紂的爪牙。以讓美國頭疼的神風特攻隊為例,這些自殺飛機就是從臺灣起飛(獨派人士還以此為傲)。美國為了戰略需要,能不嚴懲臺灣嗎?當年美軍從澳洲反攻,如何進佔日本本土的戰略有二:尼米茲主張逐一攻克各島,麥克阿瑟主張跳島進攻。最後麥帥的主張獲得實行。
  • 《觀察》第86期(2020/10)-光復節談「臺灣地位未定論」
    為何綠營否定「光復」的說法?主要是臺獨理論核心的「臺灣地位未定論」認為,以國際法來看,臺灣並非中國的領土,自然也談不上光復。這種理論從何而來?又在何時提出?本文簡要說明。 二戰後美國軍方對臺覬覦太平洋戰爭開打後,美國遠東戰略小組制定「X島」項目,決定攻佔臺灣,並在戰後以國際託管之名實際管控。
  • 【遠望社論】「中華民國」回頭是岸
    她在最近這次斷交講話中說:「中國這一連串對我國的外交打壓,充分顯露出中國的不安與缺乏自信。而這樣的不安與缺乏自信是來自於這段時間以來,臺灣與美國等理念相近的國家,在經濟與安全層面上有更多地實質關係進展。」因此,她的回應是「更加堅定決心,……繼續與理念相近國家在經濟與安全層面上建立更多實質夥伴關係」,而且她判斷「中國的打壓只會讓臺灣與國際社會的夥伴關係更加緊密」。
  • 【程志寰】「歷史終結論」的終結
    近年來,在西方國家發展的頹勢及「中國模式」的亮眼成就下,被譽為政治理論「大師」的福山也開始關注良性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民主體制衰敗的問題。然而,不論是2011年與大陸學者張維為的對話,或今年4月14、15日受邀到臺灣舉辦講座,福山的言論依然顯示出對西方民主政治的信心與堅持,以及對中國政治體制的諸多質疑。這再次凸顯出西方政治學者在基督教一元論影響下的西方中心觀與優越感。
  • 如何才能在「表情包大戰」中取勝?
    3、王尼瑪出現誕生僅僅一年,2008年「暴走漫畫(Rage Comic)」已經通過網際網路傳入中國大陸,這種藝術風格迅速跨越了種族與文化的巨大鴻溝,在中國網際網路上引起巨大的共鳴。特別是2010年,姚明的出現,更加速了暴走漫畫在中國大陸的流行與爆發性傳播。不過在說姚明的故事前,請允許我先插 ♂入一下「王尼瑪」。
  • (紀念)曾重郎:我所親歷的臺灣「二二八」起義
    眾多家庭祭拜祖先告慰列祖列宗:唐山子孫拓墾開荒,用血汗建設起來的臺灣寶島已重歸祖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於中國主權之下。從此,10月25日成為臺灣的「光復節」年年慶祝。  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光復回到祖國懷抱時,我正就讀於新竹中學四年級,即畢業班。
  • 法學不是科學,因為法學問題的答案「客觀不可驗證」
    個人專著包括《刑法綜覽》、《經濟犯罪之研究》(已絕版)、《犯罪學》(與林山田、林燦璋合著)、《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其中《刑法綜覽》六次再版,是臺灣最權威的刑法學教科書之一,在臺灣實務界和學術界都具有重要影響。
  • 【程志寰】中國如何面對新的核軍備競賽
    然而在2010年出版的美國《核態勢評估報告》(NuclearPosture Review)中即使明示將「降低美國核武之作用」(Reducingthe Role of US Nuclear Weapons),但卻沒有提及如何刪減、處理庫存核彈頭,以及如何達成與俄羅斯籤署的《新削減核武器條約》(New START)* 等問題。
  • 美國力圖支持臺灣地位,只差承認主權
    美中建交後的歷任美國政府,都想辦法在「一個中國」政策的基礎上對臺灣問題維持模煳立場,以維持臺海穩定。但隨著中國崛起,以及川普秉持「美國優先」宗旨,部分美國官員與華府策士認為,美國在對臺問題上打模糊仗的傳統做法,反而助長北京鷹派氣燄,徒增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威脅。曾在柯林頓政府時期擔任東亞太平洋事務副助理國務卿的政治學者謝淑麗(Susan L.
  • 何不現在就砸掉「中華民國」呢!
    >2018/5/25 臺灣各大報頭條蔡英文終於被迫出來面對媒體,短短五分鐘不給問的記者會,多次強調近日連斷兩個邦交國,是因為「中國」缺乏自信,對於臺灣和美國等理念相近的國家關係進展感到不安中國大陸有被邊緣化嗎?誰才正在害怕自己被邊緣化呢? 蔡英文又說臺灣和美國等理念相近的國家,實際關係正在進展,國際情勢不斷看好。但蔡政府上任前夕就宣示要結為「命運共同體」的日本,日前已重申只和臺灣民間往來,對臺灣漁民更是毫不手軟地欺凌,說好的「一起哭一起笑」的臺日夫妻呢?至於美國看似通過了「臺灣旅行法」,但蔡英文能到華府嗎?美軍敢駐臺嗎? F35賣嗎?
  •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美援是穩定臺灣或圍堵中國?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天石在《蔣介石日記解讀》一書中提到,蔣想方設法要解決內部貪汙問題,「卻無力改變國民黨官場的普遍現實」。不過,看似為了妥善運用美援的行政機構背後,體現出美國高高在上的態度,蔣介石為了獲得美國軍事與經濟上的支持,在相關問題都看得出其受制於美國的窘迫和無奈。
  • 它是美國的「現代遠徵軍」,號稱美軍刀尖部隊,中國門口就有一支
    ,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世界上仍然有著一支「現代化的遠徵軍」,它被稱為「美軍在海外的刀尖部隊」,是美國在全球彰顯武力的排頭兵。不過,遠徵隊偏偏是個例外——它要用實力證明,只靠一支遠徵隊就能打贏一場戰鬥。
  • 美國促使中國早日解決臺灣問題
    少數決策者認為正是由於美國因素,導致中國臺灣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中美兩國戰略對話,應當把臺灣問題擺上桌面,中美兩國共同「管理控制臺灣海峽局勢」。筆者對這種錯誤觀點提出批評意見,承受巨大的壓力。不過現在看來,如果與美國共同管理臺灣局勢,那麼,毫無疑問是與虎謀皮,中國有可能會錯失解決臺灣問題的良機。
  • 首度證實 美國解密文件稱臺灣曾發展核武
    臺灣曾請以色列人指導發展核武器1960年代受到中國大陸研發核彈的刺激,為了維持兩岸的軍力平衡,蔣介石不斷積極尋求發展核武,陸續進行新竹和桃園計劃,甚至請以色列「核武之父」博格曼(Ernst David Bergmann)前來指導,不料在美國全力反對下,核武計劃最後無疾而終。
  • 你知道「臺灣369」是什麼嗎?不玩你會後悔!
    在臺灣說到「369」他不是什麼專業術語
  • 臺灣JWJ APP Inc.推出臺版「艦娘收藏」
    臺灣JWJ APP Inc.推出臺版「艦娘收藏」 2015-01-21 16:57:13 動漫
  • 美國戰艦準備再入臺灣海峽,我們該不該·順手把它擊沉?| 深度分析
    小英政府的「外交」被逼到絕路,種種跡象表明:臺灣又掀起了哈美熱。最近臺與美的接觸頻繁了。臺與陸的漸行漸遠,也符合美國佬的利益,有傳言,繼2007年後,美國擬派軍艦,到臺灣海峽向中國耀武揚威。路透社,美政府官員透露,美方稍早已考慮要在今年派出航空母艦穿越臺灣海峽,但可能顧慮到中國方面的激烈反應,沒有成行。
  • 臺灣,中國的美麗與哀愁
    認識臺灣的意義,需要更開闊的眼界:站在世界地圖前,將中國臺灣與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串聯起來,將看見一條弧線。美國將它稱為「太平洋第一島鏈」,在這個島鏈上設軍事基地百餘處,像一道緊箍,企圖將中國沿海緊緊封鎖。
  • 語不驚人死不休.知名學者是「良相」,還是「國賊」?
    ,一定想不到,他在2016年當選美國聯邦總統,不僅讓他有了一展抱負的舞臺,實現「美國優先」外交戰略,更是養活了一大批中國的經濟學家、外交學家、政治評論家。他的主要觀點包括:第一:我的演講一定突破你們的框架,因為國人都不理解貿易戰怎麼會打起來;國內媒體的分析是完全沒有警惕性的;第二:美國作為一個國家,是沒有謀略的,認為靠技術能解決所有問題;第三:加州的高科技企業最願意和中國接觸,因為美國基礎設施很差;第四:美國的教育,人人夜郎自大
  • 林郁方:大陸武統臺灣要15年後
    他認為,「大陸真要對臺灣動手的話,需要把三個航空母艦群構建完成。萬一日本、美國加入臺海這場戰爭,中國大陸要作怎麼準備。」他表示,按理說,日本不會自己加入,一定是美國加入後,日本才加入。 為什麼講要三個航空母艦戰鬥群?林郁方指出,因為臺灣四面環海,臺灣海峽面對中國大陸,這地方布置航母太近也太危險,很容易被臺灣的反艦飛彈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