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戰看武統臺灣的代價

2021-02-08 尖刀銳評

來源聽鑑凱歌(ID:tingjiankaige)

作者:凱歌、優選美國控股創始合伙人 復旦大學EMBA、一個創業者、半個讀書人。

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個小國打起來了,都宣布進入戰爭狀態。這兩個國家都曾是蘇聯的加盟國。為了一個叫做「那戈爾諾.卡納巴赫」的彈丸之地,簡稱那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臺海局勢緊張持續,摩擦正日漸升溫。12日央視早晨的「海峽時評」向民進黨當局發炮,指摘其勾連外國勢力,更警告指「『tai獨』之日就是統一之時」。以史為鑑。戰爭意味著血和鐵。我們來看看朝鮮武統韓國的歷史吧。

二戰後,日本失去了朝鮮半島的管轄權,朝鮮半島由美蘇兩國共同託管,以三八線為界:北方由蘇聯主管;南方由美國管治。

「三八線」的存在令朝鮮半島被分割成了兩個世界,這種差異自美、蘇兩國的軍隊踏上朝鮮的土地便清晰地展現了出來。

由於美、蘇對朝鮮半島的分區佔領,令朝鮮在政治上出現了南北分裂的跡象。朝鮮獨立建國的戰後規劃,隨著羅斯福神秘死亡,美蘇矛盾的升級而化為泡影。

1948年8月15日,以民主和資本主義為執政原則的大韓民國正式成立,李承晚任總統。

1948年9月9日,以金日成為領袖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蘇聯的支持下正式成立。從1948年起至1994年金日成一直是朝鮮最高領導人。


朝鮮和韓國,兩國雖然在領土上各佔朝鮮的一半,但都宣稱擁有整個朝鮮的主權,是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

朝鮮《憲法》明確寫道:「南朝鮮地區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南朝鮮同胞在內的全朝鮮人民的神聖職責」;

韓國《憲法》則表述為:「大韓民國的領土為韓半島(朝鮮半島)和其附屬島嶼。」

金九一直呼籲建立獨立自主的朝鮮,在冷戰的大背景下越來越不符合美國的政策方針。

1947年9月,美國將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大會,並在其推動下於當年11月成立了聯合國朝鮮委員會。

1948年2月26日,聯合國大會臨時委員會通過了美國提議的,在南朝鮮進行單獨選舉的議案。

1948年底和1949年6月,蘇美佔領軍先後撤離之後,南北方圍繞統一的矛盾日益激化。雙方都試圖以武力達到南北統一,僅1949年一年,雙方在軍事分界線上發生的大小武裝衝突就達2600餘起。

金日成試圖以武裝力量統一朝鮮半島,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史達林幾次拒絕了金日成的要求。1950年1月底,史達林突然改變主意,決定同意金日成對韓國採取軍事行動的計劃,並召他來莫斯科密談。

朝鮮人民軍於1950年6月25日越過三八線,發動對韓國的進攻,韓戰全面爆發,金日成的軍隊在三天之內攻下韓國首都首爾。

這場戰爭,朝鮮稱之為「祖國解放戰爭」,韓國稱之為「韓國戰爭」。


聯合國軍參戰。

1950年6月25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第82號決議,「斷定」「北朝鮮部隊對大韓民國施行武裝攻擊」,「構成對和平之破壞」,「要求立即停止敵對行動」。美國總統杜魯門授權出軍。

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此後幾個月,來自18個國家的軍隊陸續到達朝鮮半島援助韓國。


蘇聯在1950年6月27日發表公報,表示蘇聯不會在朝鮮半島與美軍對抗。

韓戰初期,韓國軍節節敗退,朝鮮軍不到1個半月時間,就佔據朝鮮半島百分之90以上地區和百分之92以上人口。

9月15日,美軍7萬餘人在仁川港登陸。

9月27日,杜魯門都同意麥克阿瑟越過三八線的建議,前提是:只有在中、蘇主要軍隊都不會參戰的情況下才可進行。結果中方捲入戰爭。麥克阿瑟違令被貶。



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

Chao鮮戰爭一共進五次戰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查,這裡,我就講幾個小故事吧:

毛岸英。毛岸英在志願軍總部擔任翻譯、機要秘書和參謀工作。1950年11月25日上午11時,遭遇美軍飛機轟,遺骨埋在朝鮮北方。

上甘嶺戰役是規模最大最血腥的對抗。

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坦克170多輛,炮彈190餘萬發。戰鬥激烈程度超過二戰最高水平。

大家很熟悉的黃繼光,負責爆破任務,用身體擋槍口。據統計捨身炸地堡、堵槍眼的戰士,就有三十八人。慘烈程度,

根據中方統計,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陣亡4838人,傷6691人。 美國海外戰爭退伍軍人協會共統計美軍陣亡365人,傷1174人和一人被俘。死傷懸殊。更糟的是,

數萬士兵一彈未發被凍死。第九兵團,一直在福建一帶厲兵秣馬,隨時準備收復TW。1950年11月10日被緊急通知入朝。

由於時間緊迫,10幾萬志願軍衣衫單薄,從15攝氏度的南方立刻進入零下30度的冷酷。

嚴寒的天氣成了志願軍最大的噩夢:3萬多志願軍連一發子彈都沒有打出,就被凍死。

由於九兵團的兵源大多來自江浙滬,沒有什麼防寒防凍經驗,凍僵的手腳直接就放在火邊烤著取暖,造成大量的凍傷和截肢。

同是天寒地凍,敵方的防寒裝備比志願軍好太多,美軍士兵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個鴨絨睡袋。

即便如此,美軍的士氣也極為低落。戰鬥間歇,一位美軍記者問一個正在用刺刀從凍硬的罐頭裡挖蠶豆吃的陸戰隊士兵:

「如果上帝能夠滿足你的一個要求,你最需要什麼?」

那個士兵頭也沒抬的回答:「給我明天吧」。

撤退途中的美軍

這確實不堪回首的煉獄之戰。打就是一個錯誤。

1952年9月,九兵團奉命從朝鮮回國。車開到鴨綠江邊,兵團司令宋時輪要司機停車,對著江水,淚流滿面。

1953年7月27日,中、朝與以美國為代表的聯合國軍籤訂停戰協定,這場持續了三年的手足同胞自相殘殺暫時畫上了句號。

然而自韓戰結束後的六十餘年,三八線南北始終瀰漫著重兵對峙的緊張與肅殺。直到2018年2月,金委員長胞妹金與正訪問首爾,南北關係才得以破冰。


【幽螺莎星爆珠丸】👉點擊了解


賀拉斯說:」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爭。「我想憎恨戰爭的不止母親。

chao鮮戰爭,是金家得到蘇聯的支持後,吞併韓國,而後美國組織10多國的聯合軍隊登陸。我們犧牲了幾十萬年輕人的生命,數百萬人失去了兄弟姐妹、妻兒老小,我們得到了什麼?

我們以一己之力,抵抗聯合國軍隊10幾國聯軍。我們真正算是勝利了嗎?我們打消了美帝的隔江威脅?

如果說一定有什麼是勝利的話,大概只有不怕犧牲、鼓勵犧牲的精神。什麼是現代文明的社會?不怕犧牲還能成為核心競爭力?一個現代文明的社會,不應該有任何東西比生命更重要。六十多年前的這場戰爭,相對於誰贏誰輸,我更想說這場戰爭最大的受害者是誰:最大的受害者是所有參戰國的戰士。他們是妻子的丈夫,父母的兒子,孩子的爸爸,他們確實是抱著「保家衛國」的信念,踏上異國他鄉冰天雪地的戰場的。他們走的時候血氣方剛,回來時候血肉模糊。

從朝鮮到韓國,從越南戰爭到布拉格之春,從亞美尼亞到亞塞拜然···蘇聯老大哥,給這個世界帶來多少災難?

硬漢海明威說:永遠不要認為戰爭不是犯罪,無論它是多麼需要,或者多麼恰當。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在面對它時,總能給人無數的思考,珍惜現有的和平,不要輕易動用武力。

相關焦點

  • 從阿亞戰爭看武統臺灣新方案
    加上臺灣「中科院」今年四月與六月的兩次飛彈試射,臺灣飛彈試射的次數已經對比往年翻倍。臺灣的四次飛彈試射,也反映了臺灣軍方應對解放軍攻臺的兩手準備。首先,臺灣4月試射的是新研製的「雲峰」遠程進攻戰略飛彈,號稱射程超過1500公裡,是在雄風-3反艦飛彈的基礎上研發的。戰略意圖很明顯,在臺海戰爭爆發後,表明自己有攻擊大陸北方,中部核心重鎮的能力。
  • 臺媒分析大陸武統:沒3艘航母休想動臺灣,會付出慘重代價
    對於早前有聲音分析「大陸2020年要武統臺灣」這件事,臺媒很是在意。
  • 林郁方:大陸武統臺灣要15年後
    ▲臺灣前立委林郁方翻過了2017年,兩岸之間「武統」的熱門話題依然熾熱。大陸什麼情況下出手?什麼時候攻打臺灣?各種議論不徑而走,甚至官方都在正式場合放話。過去一年,武統臺灣似乎兵臨城下。不「我覺得除了軍事上發生意外,大陸真要對臺灣動手,至少要10至15年。現在動手,我覺得中國大陸要付出太大的代價。所以,我不認為中國大陸會那麼莽撞,尤其是習近平的個性,不會那麼幹。」 中國大陸不會那麼莽撞 2016年5月20日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蔡英文一直沒有承認「九二共識」,時間過去一年半多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她接下來有承認的意願。
  • 臺海戰爭還沒開始,臺灣就已付出沉重代價
    臺灣資深媒體人潘淙在臺灣中時撰文說,最近臺灣的網絡熱門話題是恢復徵兵、延長教召、小區皆兵、美國民眾願意支持臺灣和大陸作戰、甚至是如果大陸武統的話
  • 這幾日,武統臺灣?!
    文件中「保衛臺灣」的表述特別引人關注,這幾日,大陸武統,美國真的會「保衛臺灣」嗎?為此,應搞清四個基本問題。第一,「臺獨牌」,打垮中國崛起的最佳選擇。打垮中國崛起、確保美國霸權,是中國成為世界老二後美國歷屆政府的基本國策。與歐巴馬「亞太再平衡戰略」不同之處在於,川普的「印太戰略」更強調運用軍事手段、迅速打垮中國的崛起。
  • 「武統」方式與時機選擇!
    成本最低、後果可控意味著中國大陸除了做好軍事準備外,還需要做好經濟、社會、國際等方面準備。戰爭從來不是單一的軍事問題,更是政治議題的一部分,所謂「未戰而廟算,多算勝少算不勝」就是這個道理。以武力方式實現兩岸統一這樣的重大問題,在做出決策前勢必要綜合考慮各方面要素,其中成本和代價首當其衝。當前我們討論武統的前提是大陸方面具備對臺軍事優勢,具備一定程度拒止美軍幹預的能力。
  • 臺「民調」:若大陸武統 臺七成青年願「為臺灣而戰」
    ,該調查顯示,當被問到「若中國大陸武統臺灣,受調者是否願意為臺灣而戰」,在39歲以下的受訪者中,居然有高達70.3%回答「是」,回答「否」的只有26.5%。不過,他諷刺,臺灣「國防部」如果看到這份「振奮人心」的民調,就知道自己募兵的方法錯了。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4月6日報導,遊梓翔表示,逾七成願意「為臺灣而戰」,這個數字與周遭年輕人希望役期短、當替代役、找理由不當兵,以及「國防部」因募兵不足怪招盡出等感受相差太遠,而且這時候到美國發表,服務的「政治目的」非常明顯,當然值得深究。
  • 大陸武統臺灣的最大優勢在哪裡?
    大陸和臺灣的軍力差距很大,如果武統,大陸的最大優勢在哪裡?一,「主動」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武統的主動權完全在大陸,臺灣只能被動防禦。這是大陸最大的也是最決定性的優勢。僅此一條,即可保證大陸完勝。別說二軍實力差距太大,即使二軍實力相當,只要大陸能保證武統的突然性,勝券就一定在大陸手裡。
  • 李毅教授:美國和臺灣省逼大陸武統
    現在臺灣當局和美國根本不給和平統一留任何餘地,如果臺灣繼續加速臺獨,美方繼續支持臺獨,那大陸在和平統一已經無可能的情況下,除了武統別無出路。 主持人:李教授你對這40年來的總結很好。孫亞夫說:「這幾年臺海形勢發展愈趨複雜嚴峻,『臺獨』勢力掌握著臺灣『政權』,美國利用臺灣問題加緊對中國大陸進行軍事威脅,使得發生臺海戰爭的可能性增大。
  • 擲地有聲論戰:為什麼武統臺灣不傳下一代?
    如果由此導致武統戰爭,戰爭的歷史責任完全由臺獨戰犯承擔,大陸沒有任何責任,李毅沒有任何責任。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大陸武統臺灣日,嚴懲臺獨戰犯時。陳孔立教授批判說:「章念馳指出和平統一與武力統一不同。當然不同。否則為什麼要主張和平統一?我們主張和平統一,當然不希望採取非和平方式。《反分裂國家法》明確指出: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 為什麼最近島內和國際上都在猜測大陸武統臺灣時間表?
    由於近來臺海情勢緊張,中美軍機在臺海周遭不時現蹤,特別是解放軍日前宣布在臺灣海峽及南北兩端組織多軍種聯合作戰演習,更震懾到了臺當局。臺經濟部門日前公告修正《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首度納入如因「政治、戰爭」等因素,預期電力供應不足時,主管機關得啟動緊急限電,這個舉動也間接證實臺當局對臺海情勢升溫,兩岸恐失控爆發戰爭的緊張。
  • 臺媒直播,海外華人留言震驚了:捐款,武統臺灣...
    不過,講真,這種偽裝在現在衛星、無人機的監控之下,貌似根本就沒什麼用!站著不動是起不到逃跑作用的,也沒有戰鬥力。可是一旦跑起來,馬上就會被鎖定、擊毀。起重機在戰時,會出來嗎?也就臺蛙能想出這等反智的把戲!
  • 臺灣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看完後我恍然大悟!
    我們再來看看用武統的辦法解決臺灣問題。也就是將中國內戰在60多年後重啟,繼續打完。反對武統的人們,其主要理由就是為美國因素,也就是一旦出兵攻臺,美國會軍事援助臺灣,甚至站在臺灣軍隊一邊與我國作戰,從而阻撓中國統一。那麼我們就分析一下美國目前在臺灣問題上參戰的可能性。
  • 島內統一話題漸熱,武統臺灣不再是禁忌
    最近臺灣一些社交媒體網站如LINE、臉譜網站等,都在熱傳大陸是否會「武力統一」。今年元旦,臺灣建築商魏明仁在彰化縣舉行升五星紅旗的儀式,並稱靜待「大陸王師駕臨」,這一儀式吸引了200多人自發參加。5日,《環球時報》刊發了大陸海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接受專訪時就「武統臺灣」的回答,島內各大媒體紛紛轉載。
  • 兩年內武統臺灣?美國準備武力幹涉 大陸一旦出手絕不留情
    據外媒報導稱,隸屬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近期舉辦「懾止解放軍攻臺」聽證會上,一些美國學者認為,美國在臺海的威懾力已經達到韓戰以來的最低點,若不能在此區域反制北京的強大聯盟,大陸兩年內將實施武統。有美國專家還表示,「宣布臺獨」已經不是觸發「武統」的最主要因素,大陸正在等待一個「最佳時機」。一旦解放軍認為取得關鍵的兩棲戰力,大陸就將完成國家統一。
  • 終於明白現在中國大陸為何不武統臺灣
    只因為臺灣愈來愈獨,就要發動一場戰爭?這樣的一場戰爭,如何可能是一場義戰呢?臺灣人會歡迎前來「解放」他們的「解放軍」嗎?這種歡迎是可能的嗎?武統只是基於大陸單方面的情感、利益,而缺少臺灣的共鳴,戰爭前景很難得到戰敗者的支持,很難說得上是帕雷託改善。  大陸很明了這個現實,因此雖然對臺灣進行武力鬥爭準備,但目前並不是用以爭取帕雷託改善,而在於避免被逼到牆角、不得已而攤牌。對臺灣的耳提面令,「勿謂言之不預」,也是如此用意。
  • 「解放軍2018武統臺灣」,全臺恐慌!
    島內炒解放軍「2018武統臺灣」    溫逸德撰文預測:「中國將在2018年武統臺灣?!」臺媒為何愛炒作大陸武統         島內一位資深媒體人士表示,「武統臺灣」自今年以來在島內升溫,多次成為熱點話題。
  • 大陸會武統臺灣嗎?
    最近,美國揚言將根據《與臺灣關係法》,派遣軍艦來臺海加強軍事交流。於是乎,大陸武統臺灣的論調驟然甚囂塵上。        那麼,大陸會武統臺灣嗎?要準確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回顧一下大陸對臺政策的演變。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大陸是想一鼓足氣拿下臺灣的,但是,由於葉飛戰敗,折軍數千,緊接著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進駐臺海,所以,其後毛澤東除了炮擊金門,沒有再制定解放臺灣的整體計劃。這個時期,大陸的對臺口號是解放臺灣,也就是武統臺灣。        鄧小平主政後,以廖承志致函蔣經國為標誌,大陸對臺政策轉變為和平統一中國,也就是和統臺灣。
  • 解放軍核專家:武統臺灣有決戰決勝把握,但疫情不是時機
    、做法都不對;還有人說美國的撤僑撤資、軍機戰艦巡航、貿易戰等是馬上要對中國發動戰爭的信號。我一旦啟動武統,美國、日本對臺支持將集中體現在情報信息和武器裝備上,不會為了臺灣對中國宣戰,因為他們會顧慮戰爭成本和後果。
  • 喊話拜登「保衛臺灣」,能阻擋未來四年的武統趨勢嗎
    出於這些原因,最近被解密的「2018年印太戰略」特別命令五角大樓執行一項防禦戰略,保證美國有能力保衛臺灣。黴果能不能保護得了臺灣,關鍵不是看黴果,而是看東方大國的決心和意志。一旦臺灣形勢發生質變,觸動東方大國的戰略決心,別說五角大樓,就是十角大樓都阻擋不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