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蘇霍伊公司新西伯利亞航空廠,舉行該廠成立85周年紀念和第100架蘇34「鴨嘴獸」戰鬥轟炸機交付俄國防部的儀式。第100架蘇34的下線交付,象徵著俄羅斯空軍戰術打擊能力的全面提升。儀式結束後,蘇-34戰鬥轟炸機還進行了精彩的飛行表演。
蘇34是由蘇-27戰鬥機發展而來的雙發重型戰鬥轟炸機,有獨特的扁平機頭、並列雙座的座艙、三翼面布局、加粗加長的尾錐和小車式主起落架,最大武器掛載重量可達12噸,在世界同級飛機中首次使用了焊接的整體裝甲鈦合金飛行員座艙,以保證其在低空突防時面對地面近程防空火力時的生存性。特別是近期在敘利亞戰場上出色表現,令蘇34受到各國高度關注。
令人大跌眼球的是,在第100架蘇34下線慶祝儀式上,「鴨嘴獸」蘇34戰機的牽引車仍然是笨拙的拖拉機——你沒看錯,就是農民伯伯用來耕地的拖拉機。
什麼是飛機牽引車呢?
飛機牽引車是一種用於在機場地面牽引飛機移動的保障設備。跟汽車、船舶不同,飛機無法「倒車」。當一架飛機停在廊橋或停機位時,不靠外力牽引,它是不能自己到跑道「發車」的,這時候就需要牽引車。此外,如果飛機因為故障及機場環保等要求,或者為了減少運行成本而關閉其發動機,也需要使用飛機牽引車。
別看它為不起眼的小車,其實有處大了,現代飛機維護中屬於不可缺少的東西,飛機在地面上的移動基本上全靠它了。也不是想造就造出來的,技術上的要求也不一般的高,怎麼說也是一種特種車輛。
中國空軍初創時期條件艱苦,東北老航校馬拉飛機更是古今罕見。當時馬拉飛機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卸下機翼,把機尾綁在馬車上,倒拖著飛機拉運。第二種是把飛機「大卸八塊」裝到馬車上拉運。第三種是把飛機架在前後兩輛串聯的馬車上拉運。千裡搬遷離不開馬拉飛機,短途運輸也離不開馬拉飛機,馬拉飛機是當時地面運送飛機的主要方式。
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軍隊還沒有專業的飛機牽引車,主要使用普通卡車或吉普車。這些原本為陸軍拉炮的車並不適合拉飛機。一是車身太高,為了不碰機頭,牽引杆要做得很長,整個機組調度起來不靈活,機務人員上下車廂也很辛苦。二是這些車的發動機水箱、離合器和變速器主要是按照高速度的工況設計的,而牽引飛機時,要在低速、大牽引力的工況下較長時間穩定行駛,常出現水箱開鍋、離合器和變速器的低擋齒輪磨損的情況。
第三是這些越野車的前輪驅動 「加力」裝置比較簡單,在機場的幹硬地面上長時間接通前輪驅動牽引飛機時,幾個輪子之間的不協調運轉會造成傳動功率的損失和輪胎的磨損。第四是它們的汽車型車架功能上更多偏重於快速性和裝載效率,結構比較單薄,牽引超過自己重量好幾倍的飛機,往往難以承受。更重要的是,用這些車牽引對飛機有不少風險。它們在踩離合器換檔的過程中,速度突變引起的衝擊,會對飛機的起落架、機體結構和機載設備等造成危害和損傷。
所以當時的軍方提出了研製專用飛機牽引車的要求,這就是1988年開始研製,到1992年定型,01型飛機牽引車,它的駕駛室只有1.5米高,相當於一輛小轎車的高度;牽引力超過40千牛,比得上一臺大馬力拖拉機;採用液壓傳動裝置和全彈性懸架的專用車架,保證了最大55公裡/小時的最高速度。它還有一個獨特的步行伺服操縱裝置,能自動按照人手的施力方向控制牽引車跟隨操作人員行駛,人走車走,人停車停。操作手可以用步行或乘坐方式,輕鬆地調度二三十噸重的飛機。
上世紀90年代初,外國的有些專家對我們的殲擊機不屑一顧,但對我們配套的01型有杆飛機牽引車和1型無杆牽引車卻關注有加。中國引入蘇27時,當俄方專家看到中國配備的飛機牽引車時,非常吃驚,竟稱:「你們要想造出我們蘇-27那樣的飛機還要很多年,但你們的牽引車比我們的要好得多。」
何止是好得多,專業飛機牽引車在俄軍不能說沒有,但是數量非常稀少,普通卡車依然是主力。我們則早已實現了普及化,一個讓俄羅斯頭痛的難題早已被我軍成功搞定了。時隔10多年,2005年中俄軍演時,參演的俄空軍人員也發出了同樣的感慨。
前幾年,俄羅斯個別網站發文譏諷俄國防部沒錢維修戰機。其中提到在空軍部隊換防時,部分飛機被掛到牽引車上,在普通公路上拖著走。還提到早在2002年蘇-27殲擊機在從尼文斯科耶機場向契卡洛夫斯克機場轉場時就已經用牽引車拖著走了。
不過這也很有可能是俄羅斯軍方在處理已經廢棄的戰鬥機,因為圖中出現的一些戰鬥機已經殘舊不堪,不像是仍在服役的戰鬥機。
說到飛機牽引車,不得不提一下在航空母艦上牽引飛機的牽引車,它比在陸地機場使用的牽引車更複雜。因為航母的甲板相對比較狹小,必須擁有非常靈活的轉向功能才能勝任在甲板上工作。我們國家的遼寧號航空母艦就是使用專門研發的飛機牽引車。
圖註:遼寧號航母上的飛機牽引車
不過也有例外,印度的航母使用的也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拖拉機——印度人這種奇葩的飛機牽引方式,真讓人嘆服。
圖註:印度海軍維拉特號航母上地勤人員正在駕駛拖拉機移動一架鷂式艦載機
到底是怎麼回事呀,又一個10年過去了,中國的殲20、運20已經橫空出世,俄羅斯的飛機牽引車還是那熟悉的拖拉機?不論是前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工業能力絕對世界數一數二的,能造出高精密世界領先的戰鬥機坦克核潛艇和飛彈,卻造不出來像樣的飛機牽引車?
估計,歸根結底還是戰鬥民族活兒糙——畢竟,飛機大炮靠穩定,汽車靠做工!
長按,選擇識別二維碼,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