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打刀只是械鬥武器,真正的武士刀竟是它?

2021-02-06 冷兵器研究所

作為近代以來日本文化輸出的代表,手持打刀的武士,在各類影視文化作品上大量湧現,其原有的打刀之名被刻意或者無意遺忘,而被冠名為日本刀,使得幕末才最終出現的「新々刀」,最終成為絕大多數人眼裡的日本武士的象徵。

▲《一命》劇照

幕末的刀劍,本是武士階級衰亡的象徵,然而在近現代日本文化輸出之下,卻散發出了其不曾擁有的榮光。即便是幕末動亂年代,日本軍隊也並未以刀劍作為主要武器,而是學習和使用近現代的槍炮,打刀更多的伴隨著「天誅」的口號,出現在幕末明治時期各種暗殺、械鬥當中。

▲「紀尾井坂の変」(大久保利通暗殺事件)斬奸狀

1878年5月14日,維新三傑之一的大久保利通,在紀尾井町清水谷被持日本刀的士族襲擊。其馬車所駕馬匹的馬腿被砍斷,馬夫被斬殺,其本人身中16刀而亡。大久保利通大半傷口集中在頭部,「肉飛び骨砕け、又頭蓋裂けて脳の猶微動するを見る」,也就是說,在通過十次左右的劈砍後,大久保利通肉飛骨碎,顱骨碎裂。一般武士所持有日本刀的性能,在這場暗殺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不過,窮的只剩一把刀的幕末下級武士,絕非正常戰場上日本武士的形象。而算是武士全盛期時,刀劍也是作為備用自衛武器而存在的,

▲渡邊美術館蔵那須與一繪(1189年9月19日——1190年10月)武士圖

平安時代武士的形象,是騎馬射箭,手持長柄刀的騎兵,遠以弓箭射擊,近距以長柄刀——即薙刀。當失去弓箭或者長柄刀之後,又或者需要割取首級,武士才會使用隨身刀劍。即便此時的隨身刀劍,也是太刀、野太刀(大太刀),而非現代所稱為日本刀的末路之刃。

▲1159年《平治物語絵巻》中的弓騎和步弓手,以及著甲持長柄刀的步行武士

▲1309年《春日権現験記絵巻》卷二

從繪圖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武士在戰場上所使用的刀,是長柄雙手持握的薙刀,有適合劈砍的曲刃,也有適合突刺的直刃。在個人勇武仍可起到相當作用的時代,長柄劈砍、刺擊類武器,同樣出現在歐洲的戰場上,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便是大名鼎鼎的瑞士戟兵。在中國,長柄劈砍類武器月刀,則作為體現個人勇武的象徵,被配給了武聖關羽。

  

具體說來,薙刀的刀刃通常長一尺至兩尺(約30 ~ 60釐米),但為炫耀武力,也有刃長三尺(約90釐米)長的薙刀。刀刃通常為菖蒲造或冠落造結構的劍身。冠落造在刀身的中段有短血槽,薙刀柄長3尺六尺(約90 ~ 180釐米)。

▲菖蒲造

▲冠落造

薙刀相對於懸掛於腰部的備用刀劍而言,全長要遠遠超出,因此當時被稱為長刀或長劍。就其發展源流而言,或因為加長刀劍握柄,又或者加長短槍槍頭,又或者由留學僧自中國帶回日本這幾種說法。其大致而言,刀身較寬並且彎曲弧度較大的,被成為巴型(巴御前);刀身較窄而弧度較小的,則稱為靜型(靜御前)。除此之外,還有加裝橫枝的鍵付薙刀,以及九州筑紫地區流行的,將刀身安裝在刀柄下的筑紫薙刀。

▲《吉備大臣入唐絵巻》左下角所繪唐人抗肩上的長柄刀

▲巴型


▲靜型


▲筑紫薙刀

實際一直到平安時代末期,長刀和長槍在日本並未嚴格區分。在《後三年合戦絵詞》中,薙刀依舊被稱為「鉾、桙」,「鉾、桙」在後世被稱為槍,然而這裡的「鉾、桙」依舊和「長刀」一起,被指為長柄刀。

▲《後三年合戦絵詞》「次任が郎等家衡が首を桙にさしてひざまづきて」

當時的日本,武士階層主要為軍事貴族莊園主。軍事貴族們之間的戰爭,規模不大,烈度較低,但是交戰雙方身為貴族,多少都有一定的盔甲作為防護。身穿盔甲的武士們,迫切需要一款適合自己的破甲武器,可劈砍又可戳刺,且適合日本人體格的長柄刀,自然比需要規模化運作的長槍,更加受到當時日本軍事貴族的歡迎。另外,當時的日本除單刃長柄武器外,也同時出現了部分雙刃的長柄武器。

▲「伴大納言絵巻」中的單刃長柄和雙刃長柄武器

▲《年中行事絵巻》第九卷 中的長柄雙刃武器(祭器)

日本武士所持長柄刀,作為衝鋒陷陣的武器,同樣被使用同類武器的朝鮮人所記錄,「降倭魁㡱六,率三人來,獻長劍一、環刀一」,「宗石見守國古持長劍一柄同來」,「倭奴只用鐵九長劍」等。這裡的長劍,就是日本稱為長刀的長柄刀,而非後世所以為的打刀又或者大太刀(野太刀)。

▲朝鮮《國朝五禮儀》中長劍

▲萬曆朝鮮役中朝鮮將領樸毅長所使用長劍,全長325.5cm

身著華麗盔甲的日本武士,將長柄刀劍自平安時代一直揮舞到了室町時代末期。然而隨著步兵的興起,大批手持長槍和鐵炮的足輕進入戰場。隨著戰爭規模的逐漸擴大,加之集團戰法和火器的興起,個人勇武在戰場上的作用越來越低,中高級武士逐漸從衝鋒陷陣者,轉變為各級指揮官,從一線戰場退居二線,不再追求個人勇武,伴隨武士一起衝鋒陷陣的長柄刀劍,開始逐漸退出戰場。

江戶時代對刀劍的管理愈加嚴格,更加限制了長柄刀的使用,減輕重量後的長柄刀,變成了僧侶和女性所專用的武器,隨著武士階層一起走向沒落。當武士在影視文學作品中再度復興,陪伴他們的卻只剩一把當年的備用武器,作為歷史上武士們主戰兵器的雙手長柄刀劍,不再成為現代人眼裡的「日本武士」們的必備品。武士登臨戰場所使用的真正武士刀,和他們真正的主人一起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武器二百図》中長柄刀

▲《教訓名畫集》之加藤清正畫像,持長刀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範景文 ,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別迷戀什麼日本刀了!原來盔甲才是武士家族真正的傳家寶
    儘管佩刀是武士的特權,但在日本歷史上不少名刀的主人並不是武士,名刀「數珠丸恆次」的主人就是日蓮上人(日本僧侶尤其是名僧的地位高於武士,武士們也不敢說人家不對)。其次不少著名劍客有名刀也沒有正式的武士身份,比如新選組的那群浪人就是收保護費砸錢買下的名刀(真假暫且不說)。所以對驕傲的武士家族來說,武士刀還真不能完全讓他們同暴發戶區分開來,而家傳的鎧甲才有這個功能。
  • 被稱為世界上最鋒利的日本武士刀,你真的了解它嗎?
    在日本眾多的武器分類中,佔有最重要地位的無疑是日本武士刀,即相對於長槍薙刀等長兵器而言
  • 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日本通經授權發布。編者按:日本武士刀可以說在國內基本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實際上日本武士刀並不是一種刀。因為廣義上只要是日本武士用的刀,都可以稱為日本武士刀。而因為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需求,日本武士所用的刀具不可能只有一種。
  • 二戰日本軍刀與傳統武士刀的細微差別,暗含著侵略者的險惡用心!
    ▲94式軍刀 95式士官刀,是裝備曹長、軍曹等士官的軍刀,裝備量極大,也是二戰時期殺人最多的一款軍刀!但是這款刀做工粗糙,連柄系(刀柄纏線)和目貫(刀柄上的金屬片)都是鋁澆鑄出來圖案,刀條也是機械批量化生產的,在當時俗稱「鐵棒」。不過,這款刀在造型上固然不如軍官刀好看,但是其作戰效果依然不可小覷,有「萬人斬」之稱。
  • 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編者按:日本武士刀可以說在國內基本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就如冷兵器研究所曾提及的那樣,實際上日本武士刀並不是一種刀。因為廣義上只要是日本武士用的刀,都可以稱為日本武士刀。而因為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需求,日本武士所用的刀具不可能只有一種。一般來說,在日本平安時代以前的刀被稱為上古刀。因為樣式比較複雜,也沒有什麼日本特色,所以不被日本人認為屬於武士刀。我們今天就來梳理一下,關於日本武士刀的歷史與各種類型。
  • 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日本武士刀
    在熱武器沒有廣泛運用和高度發達的古代,冷兵器的發展極度發達,種類繁多,制式複雜。而自熱武器時代開始,冷兵器逐漸退居幕後,現代冷兵器常作為藝術收藏品具有極高價值。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
  • 日本武士刀小百科
    依據形狀、尺寸可分為太刀、打刀、肋差(肋指)、短刀等,其中日本人所稱呼的刀,特指打刀這一形制的刀類;廣義上的日本刀還包括長卷、剃刀、劍、槍等。日本刀雖然起源於中國的唐橫刀,但是日本根據自身的礦石特點、冶煉鍛造技術進行了長期的改進。日本武士刀的做工十分講究,這與他們的民族性格有一定關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資源相對匱乏,只好在製作工藝上多做文章。
  • 被稱為世界上最鋒利的日本武士刀,你了解多少
    ,佔有最重要地位的無疑是日本武士刀,即相對於長槍薙刀等長兵器而言,日本的武士刀,更出名,也更能代表,日本的冷兵器,而走出日本國門,但日本武士刀,具體包括哪些,你真的知道嗎?18世紀日本短刀、18世紀日本武士刀在日本歷史上,只要是個武士,無論何人,都會佩戴一長一短兩把武士刀,而長的那把,就是打刀,打刀一般被稱為刀,因為它就是日本刀的代表
  • 龍泉寶劍丨被稱為世界上最鋒利的日本武士刀,你了解多少
    在日本眾多的武器分類中,佔有最重要地位的無疑是日本武士刀,即相對於長槍薙刀等長兵器而言,日本的武士刀,更出名,也更能代表,日本的冷兵器,而走出日本國門,但日本武士刀,具體包括哪些,你真的知道嗎?18世紀日本短刀、18世紀日本武士刀在日本歷史上,只要是個武士,無論何人,都會佩戴一長一短兩把武士刀,而長的那把,就是打刀,打刀一般被稱為刀,因為它就是日本刀的代表,打刀的刀身被設計成彎曲的形狀,稱之為京反,而刀身的中央部位被設計成最彎曲的地方,原因是便於拔刀。
  • 日本武士的武士刀紋身
    武士刀(又稱:日本武士刀、東洋刀或日本刀)。武士刀自古以來作為武器的同時以其優美的造型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美術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的象徵意義。與其他國家的刀類不同、日本刀最大的一項特點就是在外形裝飾之外刀體本身展現出藝術感。武士刀依據形狀、尺寸可分為太刀、打刀(刀)、脅差(脅指)、短刀等。
  • 讓人不寒而慄的實戰型武士刀——鬼丸武士刀
    有人說,世界上唯一能注入靈魂的刀劍,就是日本的武士刀。
  • 日本武士刀是如何演變的?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
    在熱武器沒有廣泛運用和高度發達的古代,冷兵器的發展極度發達,種類繁多,制式複雜。而自熱武器時代開始,冷兵器逐漸退居幕後,現代冷兵器常作為藝術收藏品具有極高價值。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
  • 簡單聊一聊:日本刀之「打刀」、「太刀」與「肋差」
    太刀和打刀(也就是現在日本刀劍界所說的「刀」),說到底其實是日本刀發展歷程中出現的不同形態。
  • 作為世界三大名刀之一,日本武士刀為何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
    在熱武器沒有廣泛運用和高度發達的古代,冷兵器的發展極度發達,種類繁多,制式複雜。而自熱武器時代開始,冷兵器逐漸退居幕後,現代冷兵器常作為藝術收藏品具有極高價值。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
  • 武士刀也分三六九等,太刀才是日本的重擊斬殺伐利刃——日本太刀
    日本刀也就是武士刀,它是一件殺人利器的同時在外形上又體現出極高的藝術美感,被認為是聞名世界的大和民族武士道精神的內在靈魂。日本刀在漫長歷史過程中,在用法、外形、工藝、裝飾等多方面不斷地改進和演變,發展出各種不同形態的日本刀:蕨手刀、毛抜形太刀、太刀、打刀、脅差等都統稱為日本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著作為兵器的作用。
  • 專為實戰而設計,讓人不寒而慄的武士刀——鬼丸
    有人說,世界上唯一能注入靈魂的刀劍,就是日本的武士刀。
  • 性能強悍的——鬼丸武士刀
    23:20:33 來源: 剗平說科技 舉報   有人說,世界上唯一能注入靈魂的刀劍,就是日本的武士刀
  • 世界三大名刀——聲名顯赫的日本武士刀
    ▲武士刀而中國作為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歷史上出現的奇兵異器也頗多,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十八般武器,刀劍品種就更多了,比如在國際上都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唐刀,由於近代日本侵華等事件的影響,日本的武士刀在國內部分愛國人士心中的印象並不好,所以,在談及日本武士刀和中國刀劍的對比之時,坊間流傳著這樣的一種觀點:日本的武士刀又長又窄,砍東西容易斷,尤其是碰到中國的大刀片子,那更是一磕就斷
  • 日本冷兵器不是只有武士刀,還有這些!
    日本武士刀在冷兵器時代無疑是當時的戰場主角之一(日本刀包括太刀,刀,脇差,短刀,劍,槍,剃刀,長卷等),而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特殊武具也在那個時候存在著
  • 日本刀——打刀與太刀的區別 | 留刀 一座江湖
    在日本彌彥神社,收藏有一把總長377釐米的太刀,被稱為日本國寶,這種長度基本上一看就知道是太刀,但這種太刀一般不是用來上戰場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寺廟祭品,有的甚至能到五六米長,需要幾個人來抬著。但上戰場的那種太刀就沒這麼誇張了,它雖然從平均尺寸上來看還是比打刀要長,但其實也就幾寸的差距,更何況還有那種比較短的太刀和比較長的打刀,肉眼很難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