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我國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首次實現臨界 移動式小型核電源實用化指日可待

2021-02-15 參考消息

 

10月9日,我國首座鉛鉍合金零功率反應堆「啟明星III號」實現臨界。

鉛鉍合金熔點低、沸點高。鉛鉍合金反應堆相比傳統反應堆而言,具有更高的固有安全性和抵禦嚴重事故的能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長的運行壽期。

在應用方面,鉛鉍合金反應堆既可以設計為百萬千萬級的大型電廠,也可設計為兆瓦級小型模塊化核電源。甚至可作為移動式小型核電源,裝載於普通尺寸的車輛。

接下來,研究團隊將以2025年完成小型鉛鉍堆示範堆建設為階段目標,儘快實現小型鉛鉍堆工程技術突破,並形成批量化生產應用能力。

2019年10月9日,我國首座鉛鉍合金零功率反應堆——啟明星Ⅲ號在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實現首次臨界,並正式啟動我國鉛鉍堆芯核特性物理實驗,這標誌著我國在鉛鉍快堆領域的研發跨出實質性一步,進入工程化階段。同時也意味著我國在鉛鉍快堆研發領域已躋身國際前列。

啟明星系列零功率堆是中核集團為開發先進反應堆工程技術而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國內唯一的重要反應堆物理實驗平臺。啟明星III號針對鉛鉍反應堆工程技術目標,歷時近兩年建成。該反應堆瞄準鉛鉍快堆工程化重點難點問題,在大尺寸鉛鉍合金冷卻劑材料中準確構建了核燃料和鉛鉍合金冷卻劑材料交互方式,更加準確地模擬鉛鉍反應堆的堆芯物理特性;配備了基於不同原理的多套非能動安全停堆系統,固有安全性強;實現了集成化控制、運行和數據採集,運行與操作更便利,配備了多套實驗測量系統,能夠獲取豐富精確的實驗數據。

9日上午11時,中核集團核臨界安全中心鉛鉍零功率反應堆主控室座無虛席,電腦屏幕上不斷上揚的數據線、緩緩升起的控制棒牽動著所有人的心。11:05分,當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曹述棟宣布:我國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啟明星Ⅲ號首次臨界成功時,現場爆發出一片掌聲。

「啟明星Ⅲ號首次臨界成功,標誌著我國在鉛鉍堆堆芯關鍵技術上取得裡程碑式重大進展,也標誌著我國鉛鉍快堆研發從物理基礎研究階段進入工程階段。」面對振奮人心的成果,鉛鉍反應堆及零功率實驗項目總負責人楊紅義感慨不已,回憶起鉛鉍堆多年研究歷程。

二十年前,原子能院啟動了ADS和鉛鉍反應堆相關技術的研發工作,歷經多年發展積累了多座鉛鉍反應堆研究設施、豐富的設計軟體和關鍵領域核心人才技術基礎。「鉛鉍快堆是世界上先進核反應堆的代表,我們把鉛鉍快堆研究成功,我國將在世界新一代核反應堆的研發中佔據引領地位。」與此同時,在國家和中核集團發展戰略需求牽引下,我國啟動快堆及閉式燃料循環發展計劃。大背景以及科技創新的不斷進步,讓屬於液態金屬冷卻快堆的鉛鉍快堆研發不斷取得新進展。「二十年不容易,我們爬坡過坎,熬了很多夜、吃了很多苦,但最終獲取了很多寶貴的第一手數據,取得了裡程碑節點,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之所以研究人員要二十年如一日,執著於此項研發工作,正是源於「鉛鉍快堆有著諸多優勢」。科研人員介紹,鉛鉍合金熔點低、沸點高,相比傳統的反應堆,具有更高的固有安全性和抵禦嚴重事故的能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長的運行壽期。在應用方面,既可以設計為百萬千萬級的大型電廠,也可設計為兆瓦級小型模塊化核電源。

「它能有多小呢,公路上跑的汽車就能運載它,是真正的可移動核電源。一位研發團隊成員形容。

據了解,啟明星III號成功實現臨界後,將開展一系列實驗工作,取得的堆芯核參數實驗數據,將直接用於各型號鉛鉍反應堆工程化設計基礎核數據的宏觀檢驗、堆芯設計與安全分析方法的全面驗證,以及反應堆運行技術的創新研發,將為我國在先進反應堆工程技術領域儘早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做出基礎性和創新性貢獻。

此前,我國首座快熱耦合ADS次臨界反應堆——啟明星I號於2005年7月在原子能院建成臨界,並成為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ADS實驗研究的基準裝置。啟明星II號鉛基雙堆芯零功率裝置於2016年12月在原子能院成功實現臨界。

目前,「鉛鉍冷卻反應堆作為一種新型的快堆技術,已經列入中核集團的研發重點。」在此次鉛鉍合金冷卻反應堆首次臨界儀式上,曹述棟表示:「要以2025年完成小型鉛鉍堆示範堆建設為階段目標,儘快實現小型鉛鉍堆工程技術突破,形成型號譜系化開發能力和批量化生產應用能力,為我國在先進反應堆工程技術領域儘早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作出創新性貢獻。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相關焦點

  • 厲害了我的國:移動式小型核電源實用化指日可待
    在應用方面,鉛鉍合金反應堆既可以設計為百萬千萬級的大型電廠,也可設計為兆瓦級小型模塊化核電源。甚至可作為移動式小型核電源,裝載於普通尺寸的車輛。接下來,研究團隊將以2025年完成小型鉛鉍堆示範堆建設為階段目標,儘快實現小型鉛鉍堆工程技術突破,並形成批量化生產應用能力。
  • 中國研發「核電寶」,常規潛艇可實現超進化,美軍苦尋相關技術
    據悉,"核電寶"是一種小型反應堆,體積大小不超過一個貨櫃,加一次核燃料至少可以運行30年,可同時為5萬戶家庭提供電力,屬於新一代高安全性的清潔能源。鑑於"核電寶"在民用與軍用上的巨大潛力,美軍也盯上了這一類產品,美軍正在為其海外部署的軍隊尋找一種,移動式核電站的能源方案,而中國的"核電寶"正好符合所有的要求。核反應堆小型化主要是運用到艦艇上,尤其是水下的潛艇。
  • 黑科技 -- 世界首座釷反應堆在中國試運營
    說到這兒,你可能會想到受控核聚變發電技術。這項技術確實堪稱人類在能源領域的終極解決方案,但是它的難度太大了。我們這代人,在有生之年能不能用上核聚變發的電,這件事還說不好。其實除了核聚變,還有另外一項發電的黑科技,非常接近這個終極理想。9月7號,《自然》雜誌網站報導了一項中國正在低調測試的黑科技,叫做「釷反應堆」技術。這裡的釷,是元素周期表中第90號元素。
  • 重鑄美國橡樹嶺核夢想:熔鹽堆卷「釷」重來,40年來的首次實驗或開啟第二核紀元
    給人希望的則是,自1976 年之後,中斷了 40 年的熔鹽堆研究終於迎來首次實驗:荷蘭核研究及顧問公司(Nuclear Research and Consultancy Group,NRG)於近日進行了釷基熔鹽反應堆實驗。
  • 【核子危機】全球目前核臨界事故匯總
    在研發核武器和反應堆的過程中都發生過臨界事故。1.1945年6月4日,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約翰·比斯萊(John Bistline)正在進行實驗,研究把一塊亞臨界質量的濃縮鈾浸在水反射層中的結果。當水滲入裝著鈾的聚乙烯盒子時,實驗意外達到了臨界條件。三個人受到了低於致死劑量的輻射。
  • 柴油發電機組才是福島核洩漏的真正原因?……
    實際上核能的利用主要是利用它產生的熱能,既然如此,核能就可以應用在各種需要熱的方面,比如核供暖。目前我國大部分供暖還是燒煤取熱,煤就是一種熱源。因此,理論上來說,未來能使用煤提供熱的地方,都可以使用核反應發熱。
  • 【核科普】核動力飛機:從核裂變到核聚變
    最近,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廠(Skunk Works)宣布,該公司已經掌握了緊湊型核聚變發電技術,在未來十年內,可以用於為空軍的飛機和海軍的艦艇提供動力。在廣島的放射性塵埃仍在肆虐的時候,鐵幕(Iron Curtain)兩邊的軍事科學家就已經把注意力轉向了核裂變提供的看似無限的動力。在安全、實用的商用核電站啟用之前,人們已經認為緊湊型核發電機組可以成為航空器的動力來源。
  • 【回顧】再探石棉縣碲鉍礦(內含礦山內部視頻)
    第二國寶 碲鉍資源大出風頭碲是一種稀散元素,在地殼中平均豐度值很低,含量很少。據相關報導,地球上有碲14.9萬噸,我國為碲資源大國,已發現伴生碲產地約30處,現已探明伴生碲儲量在世界上處於第三位,碲資源儲量約28000噸。世界上所有國家獲得的絕大多數純碲,是從冶煉有色金屬銅、鉛、鋅等過程中將碲作為伴生組分綜合回收來的。
  • 踢館 | 空軍的雷達網,能否對所有領空實現全面覆蓋?
    我國民航就沒啥雷達,空管實際上大部分是空軍控制的,民航只有機場領航,還有二次雷達為主。 問:目前主要大國部隊重火力都有往下放趨勢,我國的122毫米口徑在部隊是否也有小型化、高機動性和便於空運的現實需要?這類可快速機動的武器裝備,在未來戰爭中是否有它的一席之地?
  • 456、2020年中國十大核新聞國際篇
    2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大工程安裝在法國啟動2020年7月28日,法國馬諾斯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在位於法國南部聖保羅-萊迪朗斯鎮的該組織總部正式啟動。本次啟動的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託卡馬克裝置安裝工程。
  • 我國在第四代核能系統革新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標誌著我國首個高效緊湊型鈉-超臨界二氧化碳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研製成功,在第四代核能系統——液態金屬冷卻快堆革新型動力轉換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國已全面掌握鈉-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的設計、製造、測試技術,並在該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後續實現工業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 可搭載切割設備的移動式升降平臺關鍵部件可靠性分析
    為分析可搭載切割設備移動式升降平臺關鍵部件的可靠性,基於系統可靠度預設值,通過專家打分法,採用左右模糊排序法將模糊數轉化為模糊概率,建立移動式升降平臺失效概率模型。並以移動式升降平臺傳動系統關鍵零部件為例進行計算,得出系統薄弱環節,針對薄弱環節提出增加其可靠性的應對措施,從而提高系統安全性能。
  • 核聚變本世紀將迎來「巨變」?
    1954年6月27日,前蘇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基於裂變原理的核電站,率先實現了可控核裂變,成功把剛烈「炸藥」變成了溫和「燃料」。60多年後的今天,全球已經有400多臺核裂變反應堆在商用電網系統服役,每年為全球貢獻10%左右的電力。
  • 新型超導材料用於核聚變反應堆
    ARC示意圖這個反應堆設計被命名為「ARC」,與現行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計劃ITER的原理一致,也是一種託卡馬克式裝置,不過比前者裝置尺寸更小,但是可以產生同等數量的能量,頗有點像鋼鐵俠所使用的反應堆。核聚變是氫的兩個同位素氘、氚碰撞形成一個原子核,反應過程造成了質量損失,轉化為能量釋放出來。太陽能就是太陽發生核聚變釋放的能量。
  • 小型模塊堆提供直接能源,大有可為!
    SMR(小型模塊反應堆)因其靈活性和可承受的發電成本,越來越受歡迎。
  • 【高中物理】核裂變與核聚變,趕緊收藏吧!
    鏈式反應:由重核裂變產生的中子使裂變反應一代接一代繼續下去的過程。鈾塊的大小是鏈式反應能否進行的重要因素。原子核的體積非常小,原子內部的空隙很大,如果鈾塊不夠大,中子在鈾塊中通過時,很有可能碰不到鈾核而跑到鈾塊外面去,鏈式反應不能繼續。只有當鈾塊足夠大時,核裂變產生的中子才有足夠大的概率打中某個鈾核,使鏈式反應進行下去。鈾核裂變時如果生成物不同,釋放的能量也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