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是由槍械發射出的武器;戰爭時更是擊殺敵人或破壞物資的最簡單的工具。子彈也可以說是集物理學、化學、材料學、空氣動力學以及工藝於一身的文明產物。儘管其使用與殺戮有關,但是在採用新的投射能量的技術問世之前,子彈仍然是人類的不二選擇。單頭也分很多種,下面我來介紹介紹。
全金屬包覆彈和軟頭彈
最初的子彈都是球形的,因此在英語中,軍用子彈稱作"ball」。當然了,現在的子彈已經不再是球形了,如果還將"ballcartridge」和「ball bullet」翻譯成球形子彈的話,那就不準確了。
現在的軍用子彈的彈頭大多如圖①所示,內部是鉛芯,外側包著銅、鐵或者其他合金,但是底部不會包裹任何金屬。雖然沒有全包起來,但還是稱作全金屬包覆彈。
真正的狙擊高手,不但能校狙擊槍,還能往子彈彈頭添加自製配料
圖②所示的獵用子彈的彈頭,稱為軟頭彈。此種彈頭和軍用子彈的彈頭不同,底部包覆著金屬皮,而前端裸露出鉛芯。當彈頭擊入動物體內時,會如圖③所示,變成蘑菇狀,甚至會碎片化,殺傷力要比全金屬包覆彈大得多。
所以說,當人被獵槍擊中時,受傷會更為嚴重。此種子彈俗稱為「炸子」或「開花彈」,學名叫做擴張彈。
軍用子彈彈頭多為全金屬包覆彈,獵用子彈彈頭多為軟頭彈
軍用擴張彈也稱為「達姆彈」。據說此種子彈是英國在其殖民地印度的達姆兵工廠生產的,因此稱作達姆彈。現在,《國際法》已經嚴禁在戰爭中使用達姆彈。
獵用子彈的彈頭結構
達姆彈在戰爭中造成的傷亡太大,對交戰雙方都沒有好處,所以最終被《國際法》所禁止。但是狩獵時就不同了,擴張彈可以讓獵物中彈後立即死亡,這是射手最想看到的結果。如果獵物僅是受傷,那它依然可以逃走,要是逃到某處再死的話,那和沒打中也沒什麼兩樣。
對擴張彈來說,速度越快,威力越大,當彈頭的速度達到600 ~ 700m/s時,彈頭射入目標後基本可以實現粉碎化。因此,當射擊大型獵物的時候,必須使用擴張彈。當然了,為了防止彈頭還沒進入動物體內就粉碎在獵物的表皮上,就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彈頭做一些處理。
圖④所示的是分區子彈(partition),即使前半部變得粉碎,後半部也可以保持完好。圖⑤所示的是銀頭彈(silver tip),在軟頭彈的前端包了-「塊薄鋁皮,這樣可以減低彈頭的擴張效果。由於包了鋁皮,彈頭的頂部呈銀白色,因此得名銀頭彈。
相反,如果彈頭的速度過低的話,擴張彈就難以達到效果,為了讓彈頭充分擴張,就需要對彈頭做些處理。如圖⑥所示,可以在彈頭的頂部挖- 個凹穴,彈速越慢,所需要的凹穴越大,手槍用的擴張彈基本如圖⑦所示的那樣,前端的凹穴已經變得非常大了。我們習慣上稱這種前端有四穴的彈頭為「彈尖中空型彈」(hollow point)。
從左到右分別是:獵用全金屬包覆彈、銀頭彈、軟頭彈、彈尖中空型彈、彈頭具有較大凹穴的手槍彈。
此外,有些獵槍子彈也會使用全金屬的彈頭,主要用於射擊大象或者野牛等大型動物的頭蓋骨等。
軍用子彈的彈頭結構
圖①所示的是美國M16突擊步槍和日本自衛隊89式步槍所使用的5.56mm普通軍用彈。同7.62mm的子彈相比,該款子彈的體積較小,貫穿力較弱。為了彌補這缺點,就將彈頭的前半部分換成了鐵芯,藉此提高彈頭的硬度。再加上軍用彈消耗量都比較大,而鉛又比鐵貴得多,所以用鐵芯來代替部分鉛芯,也可以降低成本。但是,這樣一來,彈頭的重量就變輕了,為了減弱空氣阻力,特意將彈頭設計成了流線型。
圖②所示的是俄羅斯的5.45mm普通軍用彈。它的前端是鉛芯,後端是鐵芯。
圖③所示的是穿甲彈。因為要穿透裝甲車的鋼板,所以在鉛芯內部又放置了堅硬的鎢合金彈芯。
圖④所示的是曳光彈。曳光彈的彈頭底部裝有硝酸鍶等能發出亮光的曳光劑,在彈頭飛行時,曳光劑也同時燃燒,從而可以判明彈頭的彈道軌跡。
圖⑤所示的是燃燒彈。燃燒彈的內部裝有黃磷,在擊中目標後,黃磷散出,接觸到空氣就會猛烈燃燒。
圖⑥所示的是爆炸燃燒彈,子彈擊中目標後,受慣性作用,彈頭內部的擊鐵撞擊前面的火帽,引起彈頭爆炸,黃磷迸射出來,能在更大的範圍內燃燒。
精選內容:
1. 7米之內,一個訓練有素的槍手VS一個訓練有素的刀客
2.部隊死亡400米障礙,跑過的請傳下去!你最快多少秒?
3. 哪裡的風最重要?風如何的影響遠距離射擊,狙擊手如何進行修風
4. 手槍速射的三種方法:本能射擊法、反應射擊法和突擊射擊法
5.軍人為什麼老說髒話?
溫馨提示:
聯繫微信號:tzzj006,投稿郵箱:2840886498@qq.com。
歡迎來稿,選題、內容、題材不限,文章、漫畫、視頻均可。
關注國際時事熱點,致力愛國主義國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