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中華兒女的最強宣言,曠世奇功的背後,竟是假傳聖旨, 一代名將晚景悽涼

2021-02-23 長夜守燈人

一個喜歡歷史喜歡文學,有夢想有故事的公眾號,歡迎點擊上方」長夜守燈人「關注

最近,《解放軍報》公布了加勒萬河谷衝突的視頻資料。這段時間,官媒和很多熱血兒女都在反覆說一句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今天,我們繼續講歷史,來聊聊和這句話相關的人物故事。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的原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我看到有部分朋友誤以為,這句話是漢武帝時期名將衛青或者霍去病說的,其實不然。霍去病的名言是「匈奴未滅,無以家為」,而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幾千年來中華兒女最強音的,是另一位西漢將軍,他的名字叫陳湯。

我們的史書在寫人物的時候,往往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以一刀切來分「好人」和「壞人」——就像我們兒時看電視喜歡問的問題——這是好人還是壞人呀?但是《漢書》中的陳湯,卻是一位有血有肉,充滿爭議的人物,即使到今天,依然爭論不休。

陳湯,字子公,山陽郡瑕丘縣(今山東兗州市)人。陳湯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書,學識淵博,寫得一手好文章。但是陳湯並不是「優秀青年」,他因為家境貧寒到處借錢,被人所看不起。後來陳湯去長安求取官職,謀得太官獻食丞一官,太官令是宮廷主管膳食果酒的人,太官獻食丞就是太官令的副手,屬於底層公務員。幾年的基層磨練,陳湯認識了富平侯張勃,並得到其賞識,這算是抱到大腿了。正好漢元帝要王公大臣推薦年輕人才,張勃就推薦了陳湯。

這本是好事,但陳湯卻是實力坑隊友。因為就在陳湯待分配期間,他的父親過世了,大概是太急著出人頭地,陳湯沒有回家奔喪。在以孝治天下的漢朝,在孝廉可以當官的時代,陳湯這一舉動可謂是自毀前程,用今天的話說,基本就是社會性死亡。於是陳湯被下獄,連富平侯張勃也被牽連。

想來這陳湯必然是有過人之處,一段時間後又有人推薦他,這次他做了郎官,差不多就是皇帝的近侍。一心想建功立業的陳湯並不滿足於安穩的郎官生涯,他多次請求出使他國。終於在很久之後的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他被任命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跟校尉甘延壽一起出使西域,這就開啟了陳湯波瀾壯闊的五彩人生。

我們都知道,在漢武帝時期,名將衛青和霍去病出徵匈奴大獲全勝,但是匈奴可以說被打殘,卻從未被打死。幾十年後,匈奴恢復了一部分實力,但又陷入內鬥,五個單于爭奪王位。為了得到漢朝的支持,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都送兒子到漢朝作為人質,這其中呼韓邪單于和漢朝關係最好,他親自到漢朝稱臣朝見漢宣帝,後來還娶了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為妻。

看著呼韓邪單于和漢朝交好,郅支單于不高興了,他派人進攻呼韓邪單于的領地和勢力範圍,還圍困並羞辱漢朝派出的,護送呼韓邪單于回國的使團。然後郅支單于又派使者去漢朝進貢,「順便」要回自己作為人質的兒子,表態願意歸附漢朝。漢朝朝廷一番爭論後,決定「好人做到底」,不但要歸還質子,還派出衛司馬谷吉率人護送質子到郅支單于的王庭。但是漢朝的好心腸顯然被當作了驢肝肺,郅支單于竟然在接收兒子後,殺死了護送的谷吉等人。之後漢朝派遣三批使者想要回谷吉等人的屍體,均遭到拒絕,使團都被羞辱。用《漢書·陳湯傳》的評論就是「其驕嫚如此」,郅支單于的傲慢,竟然到了如此程度。

漢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甘延壽為校尉,陳湯為副校尉的漢朝使團到達西域。面對郅支單于的多次無理挑釁,一向「多策謀,喜奇功」的陳湯想到了主動出擊。陳湯給甘延壽提出建議,先分化瓦解依附於郅支單于的西域小國,再率領漢朝的屯田部隊和烏孫國的軍隊,奔襲郅支單于的大本營。這樣「千載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千年難得的功業可以很快獲得。甘延壽也認為陳湯的計劃可行,但是對外作戰是大事,西域都護府有一部分自主用兵的權力,但主動出擊且對手是曾經的西域霸主匈奴,甘延壽認為應該先請示朝廷。陳湯說:「國家與公卿議,大策非凡所見,事必不從。」如果上奏朝廷,大臣們肯定會討論,但是這大事並不是朝廷那群普通人能做成的,他們肯定不同意。甘延壽猶豫再三,沒有採納陳湯的建議。

大概是老天要給陳湯這個建立不世之功的機會,就在此時,甘延壽生病了,由陳湯代理主持工作。這個「膽大包天」的陳湯居然假傳聖旨,調動依附漢朝的西域各國和城邦的軍隊、車師國的軍隊、漢朝的屯田部隊,準備發動對郅支單于的襲擊。矯詔可是大罪,病床上的甘延壽聽說了此事,趕緊爬起來想阻止陳湯,不料陳湯按劍叱延壽曰:「大眾已集會,豎子欲沮眾邪?」手按寶劍厲聲說:「大軍已經集結完畢,你小子要阻止大家?」這潛臺詞就是現在要阻止已經來不及了,不識相就先殺了你。甘延壽看到這場面,也只好同意了陳湯的計劃。

漢軍和西域盟國的聯軍共四萬人,甘延壽和陳湯將這四萬人分為六隊,兩人一面親自率軍出徵,一面上書彈劾自己矯詔。通過秘密行軍和斬斷郅支單于的羽翼,聯軍終於把郅支單于困在城裡。郅支單于在盟友康居人的幫助下,幾次試圖突圍沒有成功,最終受傷而死,首級被漢軍一位低級軍官杜勳割下。聯軍攻破郅支王城,「凡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級,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一共斬殺匈奴王后王妃、王子、王侯及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活捉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一千多人投降。

斬殺匈奴單于,這可是連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大神都沒有做到的壯舉。就是在這場史詩級的大捷之後,陳湯在給漢元帝的上書中寫道:「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應該把郅支單于的腦袋掛在胡人聚居的地方,讓全世界都知道,膽敢冒犯大漢的人,就算再遠也要消滅他!這句讓人熱血沸騰的話,可能是千百年來,中原王朝發出的最強宣言。

但是,回到漢朝的甘延壽和陳湯,卻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此次出徵雖是大勝,卻是矯詔而行,矯詔可是死罪。漢朝朝廷也不得不面對這個巨大的尷尬,按律當斬,按結果卻是天大的功勞。朝廷爭論不休,而此時陳湯自己的臭毛病又暴露出來,他素來貪財,這次又沒有按規定把戰利品上交,這就給了那些本來就想給甘延壽陳湯治罪的大臣們理由。丞相匡衡、中書令石顯等「頑固派」認為如果不給陳湯等人治罪,以後就會有更多的投機分子抱著僥倖心理去拿國家冒險。漢元帝內心向著陳湯和甘延壽,卻又不能跟丞相對著幹,於是朝議久久沒有結果。

就在雙方僵持的時候,宗室大臣劉向出來說話。劉向就是《戰國策》、《列女傳》、《說苑》等名著的作者,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這劉向果然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他是旁徵博引,從《詩經》說到《周易》再說到《司馬法》,「而大功未著,小惡數布,臣竊痛之」。劉向認為陳湯和甘延壽大功沒有受到表彰,小過錯卻被抓著不放,這實在讓人痛心疾首。

劉向的進言顯然說到了漢元帝的心裡,於是皇帝下詔,說陳湯和甘延壽乃「立功萬裡之外,威震百蠻,名顯四海。為國除殘,兵革之原息,邊竟得以安」。兩人都建立了赫赫戰功,所犯之錯均免罪,並給與厚賞。「乃封延壽為義成侯。賜湯爵關內侯,食邑各三百戶,加賜黃金百斤。告上帝、宗廟,大赦天下。拜延壽為長水校尉,湯為射聲校尉」。兩人都封侯,賜爵,賞錢,升官。

不久後,甘延壽善終,死在任上。如果說陳湯的故事也就這麼結束了,那麼也算是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局,然而歷史的真相卻有點殘忍。幾年後,漢元帝駕崩,漢成帝劉驁繼位,一心想治陳湯罪的「老頑固」丞相匡衡又舊事重提,上書彈劾陳湯,繼續說他不按律上交財物之事,漢成帝準奏,陳湯被免官。但陳湯的黴運遠沒結束,他又犯了「欺君之罪」。事情是之前和陳湯對戰的康居國送王子來漢朝做人質,陳湯上書說這不是親兒子,結果經過查證,這確實是康居王的兒子。於是陳湯按律當處死。太中大夫谷永上書為陳湯求情,認為他於國是大功臣,於普通士兵是偶像,於周邊鄰國是戰神,殺這樣的人就是親者痛仇者快。漢成帝放過了陳湯的性命,卻將他剝奪爵位,降為普通士兵。

保住了性命的陳湯,在此後又起起落落多年。皇帝再也沒有重用他,在仕途和戰場,陳湯再無建樹。可能是功勞過大而樹大招風,也因為自己行為的不檢點,陳湯的「仇家們」始終不放過攻擊他的機會,陳湯可以說是晚景悽涼。漢成帝認為陳湯不適合再居住長安,就將他發配敦煌,又因為他在邊關威名太盛,再把他遷到安定。

漢成帝駕崩,漢哀帝繼位,議郎耿育上奏書為陳湯鳴不平,他認為「湯功累世不可及,而湯過人情所有」,陳湯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前面幾代人加起來都比不過他,而陳湯犯的錯,卻是人之常情。於是,漢哀帝終於同意了垂垂老矣的陳湯回到長安,不久後,陳湯也在落寞中走完了自己無比絢爛又無比坎坷的一生。

真正為陳湯平反的,是那位疑似穿越的篡漢者王莽。王莽年輕的時候受過陳湯的恩惠,又因為要為漢元帝歌功頌德,將斬殺郅支單于的千秋偉業作為漢元帝的成就,於是極力褒揚陳湯和甘延壽,兩人都被追封,並蔭及子孫。前面那位割下郅支單于首級的軍官杜勳也終於受到了獎賞。

從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陳湯和甘延壽當然是英雄,他們冒著戰場失利的危險,冒著被朝廷治罪的危險,挺身而出,為國而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通訊落後的古代,為將者如果處處想著請示朝廷而不敢擔責任,那才是對祖國和人民的不負責。最後,想與諸君一起高呼: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如能轉發,不甚感激!

長按點擊下方紅色「福」字,歡迎關注公眾號,第一時間看到內容更新。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作者刪除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歡迎留言。也歡迎添加作者微信cysdr21,與作者交流。

相關焦點

  • 西南解放軍持槍高度警戒,還用石頭擺出:犯我中華,雖遠必誅
    而距離解放軍營地的不遠處,解放軍戰士還用染成紅色的石頭擺出一幅中國地圖,並且用石頭擺出「犯我中華,雖遠必誅」的字樣,讓人大為感慨。解放軍戰士用石頭擺出的中國地圖與文字這句話最初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當時陳湯出西域誅殺匈奴立功,隨後便在上書中表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尚武】陳湯奔襲三千裡滅北匈奴——「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然而,這種「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作戰方式,老美根本算不上首創——早在2000多年前,已經有一位中國將領在戰場上快劍如風地運用實踐,並且一舉成功,使大漢王朝威震西陲。這個名氣並不算大的小人物,就是中國軍事史上少有的僅憑一戰成名的一代名將——陳湯。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看桐城人怎麼打贏海戰!
    我們看看當年桐城人姚瑩是怎麼用拳頭告訴入侵海域的英軍——「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姚瑩(1785—1853),安徽桐城派姚鼐(姬傳)的侄孫和受業者,也是桐城派的一代繼承者和代表者。他曾三度赴臺,先後任臺灣縣令兼理海防同知、噶瑪蘭通判、臺灣兵備道(當時臺灣最高行政長官,1838年2月-1843年3月)。
  • 人類史上最可能統一全球的6大軍隊,第一名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拿破崙4. 拿破崙帝國軍隊拿破崙除了是個天才軍事家外,他對軍隊的掌控比任何人都熟悉。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 唐朝使者借兵滅印度,真正闡釋了什麼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這場戰爭是真正闡釋了什麼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場戰爭沒有一個固定的名稱,我們姑且叫做「唐朝使者對印反擊戰」。這件事情發生於唐朝貞觀年間。從626年唐太宗登基到640年,唐朝的國力蒸蒸日上,先後消滅了東突厥、高昌等國家,控制了西域,設置了「安西四鎮」。當時的世界,東羅馬在非洲的土地盡失,阿拉伯尚未崛起,波斯帝國奄奄一息,唐朝可以說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 中國歷史上五大「戰狼外交官」:「雖遠必誅」的陳湯只能排第三!
    而「斬樓蘭」則是傅介子乃至中華外交上最有名的名場面。漢武帝、漢昭帝時期,西域樓蘭、龜茲等國受到匈奴影響,對於大漢一直不太友好,甚至還多次發生透露漢使行蹤,導致漢使被匈奴埋伏刺殺的惡性事件。在西域,天高皇帝遠,陳湯可以放心大膽地幹一些在帝都不敢幹的事情,比如——假傳聖旨,號召西域諸國出兵,平定不歸順大漢的國家。當時匈奴郅支單于經常威脅西域諸國,陳湯認為要是放任匈奴這麼幹,西域遲早成為匈奴的勢力範圍,還不如集合大漢屯田的士兵,再假傳聖旨,召集目前心向大漢的力量,一舉平定西域。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每一次聯合執法,那看似輕描淡寫的「成功處置」「完成清繳」的背後,是你難以想像的艱險和複雜。隨著第50次聯合執法的勝利結束,今天的湄公河和金三角流域,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令所有過往船隻談之色變的「鬼門關」了。
  • 南海問題中國態度強硬: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我們一直倡導和平,但如果美國真的膽敢犯我中華,對於退無可退的我們,或許又是一次機會。縱觀歷史,沒有哪一個大國的崛起是真正用「經濟發展加和平共處」得來的,基本都是靠拳頭打出來的。7.12,中國從未如此強硬,千年王者回歸,中華復興夢圓,神州山河無限好,我們,寸土必保!
  • 真正的雖遠必誅了解一下?
    以色列照例否認說起來這是個蠻有意思的事情,去年某個落難王孫剛剛在馬來西亞被幹掉,今年又有一位哈馬斯高管被殺,除了俄羅斯之外熱愛雖遠必誅的情報機構慕尼黑奧運會慘案後,是kidon開始出現在大家視線中的首次大開殺戒雖遠必誅了一大批巴勒斯坦黑九月高官,所以該小組的可能是那個時候成立的,當然也可能會更早。
  • 恐襲中國人者,雖遠必誅,這一誓言一定要通過此次事件驗證
    印度調查分析局是直屬印度內閣秘書處的對外情報機構,在該國情報界行動力最強,指導了印方在周邊地區的很多行動。印度公開反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而「7·14」恐襲的目標被廣泛懷疑就是要破壞「中巴經濟走廊」。不過印巴是宿敵,巴基斯坦對印度的指控需要有確鑿的證據,中方需認真鑑別,做出研判。
  • 歷史名將排名:關羽僅62位 最輝煌竟是他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055萬噸神盾劍指深藍,犯我中華雖遠必誅!
    未來會不會獨步全球成為最大最強防空驅逐艦?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番。說起055和052D,就不得不說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眾所周知,在要巡洋艦還是驅逐艦的選擇上,美國已經選擇了7000噸的「阿利·伯克」III,宙斯盾巡洋艦即將走下歷史舞臺。以後美國就木有巡洋艦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