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1100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臺當局「黨產會」認定「婦聯會」
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後,
每年營收破億的「軍人之友」社,
被列入下一波重點調查對象,
臺「黨產會」發言人聲稱,
「軍友社」是未來的重點大案。
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下設的「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近期也發函「黨產會」,協請清查「軍友社」的不動產來源,而「黨產會」查出8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勞軍捐」收入流入「軍友社」。
「軍友社」一個設在臺北市的軍人服務站
「軍友社」22日回應表示,「軍友社」已主動提供資料給「黨產會」,皆秉持「全力配合、主動說明」的態度。
「黨產會」發言人施錦芳則稱,「軍友社」是「黨產會」未來的重點大案,將釐清其人事、財務或業務,是否曾受「特定政黨」控制,待調查報告完成,下一階段將會召開聽證會。
經「黨產會」初步調查,「軍友社」在全臺坐擁43筆土地、37筆房產,並經營九間「國軍英雄館」、一間金門招待所,以社團法人名義大開餐廳、旅館營利,每年營收破億元新臺幣。
「黨產會」在調查「婦聯會」後也聲稱,所謂「勞軍捐」經由國民黨主導分配,「婦聯會」分三分之二、「軍友社」分得三分之一,軍友社」自1961年至1989年間,至少取得80餘億元,其中包含臺軍住宅捐款、屠宰捐、棉紗附捐等收入。
此外,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下設的「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日前也發文「黨產會」,協請調查位於花蓮美侖山的「花蓮國軍英雄館」,及清查「軍友社」名下「不動產來源」。「黨產會」查出,此七層樓高的建物產權極為特殊,臺當局防務部門擁有四層,「軍友社」買下的三層,為上世紀80年代向黎明文化事業公司購買取得。
「黨產會」委員宣稱,「軍友社」、「黎明文化」早年是由防務部門所掌控的「外圍組織」,軍方色彩濃厚,黎明文化現任董事長是前「憲指部」中將指揮官吳應平、董事王漢國為前政戰學校副校長,軍友社和黎明文化的人事,向來由高階退役將領出任。
調查稱,二戰後政府接收原菊元百貨店的建築物,並以「臺灣中華國貨公司」名義開業,成立於1952年10月31日的「軍友社」,總社曾設在該大樓內,其他各縣市另成立分社,佔用「國有」房地當辦公室使用,例如彰化分社曾佔據彰化孔廟、臺南分社設在原臺南公會堂的建築物。
「黨產會」稱,各地分社現已更名為軍人服務站,大部分使用或租用「國有」房地,也將徹底調查所有土地、不動產取得來源。
對於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在島內所推行的一系列所謂「轉型正義」的舉動,大陸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曾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注意到此事已經在臺灣社會引起了廣泛爭議。這裡我要強調的是,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包括以各種名義進行的「去中國化」活動。所謂「正義」和「非正義」不是自己說了算的,歷史自有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