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尉起步!軍官新規來了

2021-02-09 軍旅方陣

軍官服役晉升制度

現階段,軍銜弱化、授予對象寬泛而不聚焦,沒有突出作戰部隊和指揮軍官的主體地位,指揮軍官、專業技術軍官的軍銜設置和稱呼區別不大;在晉升上,存在著專業技術軍官快於指揮軍官,教學單位、後勤保障單位快於作戰部隊的現象。

在服役年限上,改變太過偏重自然年齡、軍官「年齡恐慌」大於「本領恐慌」的情況,軍官的晉升與退役主要受軍銜時間(銜齡)的制約。

頒布的《條例》及相關配套法規,明確實行軍官崗位管理制度,對軍官崗位的類別作了基本規範:突出遵循指揮管理、專業技術兩類軍官能力生成釋放的不同規律,對軍官晉升軍銜的年限,以及退役的年齡年限作了統籌優化。指揮管理軍官的年齡年限,按照「前慢後快中間穩」的原則進行設計,與過去政策相比,主要有5個變化:

來源/三劍客 製圖/劍客小吉【僅供參考,轉載須註明來源】

①適當放緩大校以下軍官晉升節奏,保證初中級軍官紮實墩苗、穩定任職,有足夠的時間累積和釋放能力。

比如,指揮管理類軍官最低晉升年限,少尉2年、中尉3年、上尉4年、少校5年、中校4年、上校4年;專業技術類軍官最低晉升年限,少尉2年,中尉3年, 上尉4年,少校5年、中校5年、上校5年。

②適當延長大校以下軍官服役最高年齡,保證軍官特別是校官穩定服役、拓展能力。(具體年限不再舉例,以後的稿子中再說)

③增設上校以下軍官銜級最高年限,達到相應年限未晉升軍銜或者調整崗位職務層級的應當退役,保持軍官隊伍競爭擇優的適度壓力。(具體年限不再舉例,以後的稿子中再說)

④適當縮短大校以上軍官銜級最高年限,防止穩定時間過長,造成上校以下軍官晉升通道不暢,影響隊伍整體活力。(具體年限不再舉例,以後的稿子中再說)

⑤專業技術軍官的年齡年限,按照「平穩晉升、相對長期服役」的原則進行設計。

比如,尉官的年齡年限與指揮管理軍官基本一致,有利於兩類軍官在職業選擇期有序交流改任、轉換發展路徑;少校以上軍官的年齡年限,比指揮管理軍官稍長一些,以利於更好地保留和使用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

軍官選拔程序制度

著眼一流軍隊要有一流人才來源,對軍官選拔補充制度進行整合重構。主要作了4個方面調整完善:

①優化補充來源渠道。改變過去政策零碎、分散管理的做法,統籌選拔招收生長軍官、直接選拔招錄、特招地方專門人才等各類渠道,明確各自功能定位和選拔程序,實現優勢互補,發揮整體效益。

比如,明確了軍校生、國防生、提幹生、考學生、「雙一流」生等「五類軍官群體」的任職路徑,突出崗位能力建設,拓展各類人才的選拔程序,強化服役意願與任職崗位掛鈎。

②抬高軍官準入門檻。突出政治標準和職業發展潛質,區分補充渠道相應明確軍事訓練成績、「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等硬性要求,做到優中選優、寧缺勿濫。

比如,突出「雙一流」軍官的軍事訓練水平,在專業技術強化備戰打仗的能力建設,重點突出科研領域技術人才的選拔與培養,重點突出技術尖端與軍隊建設的職業發展規劃建設。

③改進畢業分配製度。調整學員綜合評定、分配志願填報方式,強化計劃管理、組織主導、按需補充,引導優秀學員主動到自然環境最艱苦、鬥爭形勢最複雜、戰鬥力建設最需要的地方摔打歷練。

比如,綜合考量畢業分配與專業分配的剛性要求,打破以往人崗不匹、人才浪費的現象發生,改變以往專業技術的國防生畢業分去帶兵轉指揮軍官的,學醫的畢業後當作戰單位排長的,同時突出「重貢獻,重犧牲,到邊防」的分配導向。

④調整授銜定級政策。明確軍官職業起點一般從少尉軍銜開始,生長軍官本科畢業的授予少尉軍銜;直接選拔招錄的軍官,按照取得的學歷學位,授予相應的軍銜;特招地方專門人才擔任軍官的,綜合衡量其學歷學位、工作經歷、專業能力。

軍官考核任用制度

總得原則---按照分類與分級相統一、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構建全面、歷史、客觀的考核評價機制,形成精準科學的知事識人體系。

一是,創新完善「三大」考核形式。著眼實現軍官考核的經常化、制度化、全覆蓋。

①平時考核為基礎②年度考核為重點③專項考核為重要補充。「三大」立體考核體系,並通過對軍官日常表現的常態紀實,切實把考核的功夫下在平時,把軍官的真實情況掌握準。

比如,平時考核注重崗位任職能力,年度考核評定綜合管理、訓練、抓綱建要、基礎設施保障等方面,專項考核突出任務屬性導向,維和、演習、比武等戰場能力。

二是,拓展考核結果運用。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把考核結果與軍官教育培訓、晉升任用、交流、待遇調整、獎勵懲戒、退役和安置等直接掛鈎,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

比如,突出軍官年初抓管培、年中抓訓戰、年末抓安全,既是考核軍官的崗位能力建設,又要考核軍官的知識儲備經驗運用。

在軍官任用制度上,

①調整優化批准權限。對晉升軍官軍銜和任用軍官職務的批准權限作了調整優化,有利於更好地把知人善任、人盡其才落到實處,有利於加強領導、管理和指揮。

比如,打破以往「領導說了算,不說不得算」的官本位主義,在任用批准權限下杜絕「一言堂」,搞「土政策」,任用批准導向是多角度的批准權限,建立「批准與授權掛鈎」的任用領導責任制。

②硬化晉升任資格條件。突出政治標準和打仗能力,細化明確軍官晉升任用的基本資格,以及優先晉升、提前晉升、越級晉升、破格任用條件,切實發揮能力、實績等客觀因素在選人用人中的主導作用。

比如,優先晉升會適當對邊遠艱苦地區的軍官傾斜,明確的導向是「服役越久,貢獻越大」的晉升任用制度,突出對邊遠艱苦地區的優待,另外對提前晉升,做了進一步的年限規定,突出軍官的任職經歷與任務經歷相結合,把銜齡與幹齡納入到提前晉升的制度考量中。

軍官安置退出制度

在現有的軍官制度中,滿足一定的服役年限要求後,軍官就可以選擇轉業復員,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基層軍官流動率過大,不利於基層幹部隊伍的穩定,不利於形成「前慢後快中間穩」的結構格局,改革之後延長尉官的服役年限已經成為了必然。

①明確了退出門檻的最低條件。以本銜級3年且任軍官6年「6+3」,即最低服役年限。突出服役期間的貢獻,本銜級內兩次年度評定不稱職的,可以安排強制退役;軍銜晉升時,考核形式發生較大變化,考核力度也較以往加大。

滿最低服役年限的軍官,可以申請轉業。門檻放的非常低了,滿足了一部分軍官想要提前退出現役的要求,充分體現了職業政策的人性化的人想走。

②規定了幹齡16年的逐月條件。主要是將過去的自主擇業調整為逐月領取退役金,並根據軍銜等級、待遇級別、服役貢獻,差異化設置退役金發放標準,使服役期間的表現與退役後的安置密切掛鈎,保證軍官服役時間越長、貢獻越大、安置越好。

比如,軍官是滿16年幹齡的,軍齡20年。對於想要逐月領取退役金的軍官來說,幹齡16年,兼顧目前的「五類軍官群體」

最後總結一句:

強軍之要,要在得人!

相關焦點

  • 軍官新規,一馬當先!
    軍官服役晉升制度現階段,軍銜弱化、授予對象寬泛而不聚焦,沒有突出作戰部隊和指揮軍官的主體地位,指揮軍官、專業技術軍官的軍銜設置和稱呼區別不大;在晉升上,存在著專業技術軍官快於指揮軍官,教學單位、後勤保障單位快於作戰部隊的現象。
  • 畢業只是少尉,我將如何發展?
    時間長了自己連隊的人還認識誰是誰,尷尬的是一些戰士家屬來隊,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經常把我錯叫成連長,弄得邊上的真連長很是尷尬。幸好,職業化邁著大步向我們走來,一崗對一銜,一職對一銜,今後這種尷尬的局面不會再發生。大勢所趨,少尉起銜、前慢「墩苗」的原則已經基本確定,不會因我們的焦慮與擔心而轉移。當趨勢無法改變,最好的辦法就是跑到趨勢前面,預有準備並積極面對。
  • 少尉不僅能拿中尉工資,而且會更高!
    就在這些似乎不確定的翹首以盼中,李新月們等來了希望。新軍規給予職業軍官們留隊服役的待遇機制顯得寬宥了許多,這是聊以安慰的好事。「十二章經」之一的《現役軍官待遇級別管理暫行規定》中,把原先附著在職務等級上的晉升發展和待遇保障兩個主要功能進行分解,單獨建立一套軍官待遇級別制度。
  • 新的軍官制度,國防部權威解讀
    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對「軍官等級制度」、「軍官崗位分類」、「軍官首次授銜政策」等新的軍官制度,進行了介紹。同時,國防部官微「國防部發布」,還發布了相關政策制度的「一圖解析」。今天,就著這3張長圖,我們來對相關政策制度進行分析解讀。
  • 少尉中尉,未來晉升少校前必過的門檻!
    新的軍官制度下,軍銜含金量大幅提升,再輔之以少尉起步,可以說晉升校官的難度較以往更大
  • 地方大學培養空軍軍官,後備軍官訓練團學員有軍銜,從少尉到上校
    眾所周知,美國空軍後備軍官訓練團(ROTC)是美國空軍設在地方大學中的軍官學校,全國148所地方大學都有空軍後備軍官訓練團,地方大學生經申請和批准成為後備軍官
  • 技術軍官軍銜制在此!職業化,來了!
    在這種種跡象之中,「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全面加強練兵備戰」,以及「加快軍事人員現代化」的符號躍然紙面,也加速著所有官兵和愛國者的心跳,正在匯聚成一個越來越大的聲音:軍官職業化,已經來了!強軍和偉大復興的目標,也越來越近了!
  • 臺軍士官受訓十周可升少尉 「軍官速成」計劃被諷「病急亂投醫」
    篤信這句話的臺軍士官等來了「福音」——臺軍祭出新招,滿足條件的士官可申請受訓10周,「火速」晉升少尉。這一舉措是為了解決臺軍的「軍官荒」,據稱是首次可由士官直接晉升少尉軍官的重大軍制變革。但這一新規定提出後,被外界批評是「濫竽充數」,嚴重破壞軍中人事體制。
  • 從少尉到上將,一圖讀懂改革後的軍官軍銜設置
    記者:此次軍官制度改革建立了軍銜主導的軍官等級制度,主要包括軍銜等級、崗位職務層級和待遇級別3個方面。請介紹新的軍官制度中軍銜的設置情況,以及軍銜等級、崗位職務層級和待遇級別3個方面的具體設計考慮。吳謙:新的軍官制度對軍官等級設置作出重大改革,由基於職務等級調整為基於軍銜等級。新的軍官軍銜設「三等十銜」,將官分為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分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分為上尉、中尉、少尉。軍官軍銜按照軍種劃分種類,在軍銜前冠以軍種名稱。指揮管理軍官和專業技術軍官的軍銜,分別標識。
  • 軍銜新規出王炸!
    各位劍迷們,久等了,知道很多人是想聽劍客解讀剛剛頒布的一系列軍官制度的法規。比如,很多軍校生、很多基層幹部,還有處在「禿然」的機關幹部,當然也有關心軍人的軍屬們……很多人新年估計都沒過好。新聞出來了,文件還沒到。文件下來了,解讀還沒到,半天看不太明白!好在劍客來了,當你最貼心的小助手。
  • 軍官薪資待遇保障,大步走來.
    以法論資,是給軍人以漲工資來「定心丸」。當然,能不能留下來長期服役穩定服役,不能只看工資和待遇,能不能培養人才、激活人才才是關鍵。 此次,在《現役軍官待遇級別管理暫行規定》當中,按照軍銜主導的改革要求,把原先附著在職務等級上的晉升發展和待遇保障兩個主要功能進行分解,創新建立軍官待遇級別制度,統一設置軍官待遇級別序列和標準,用以確定軍官工資、住房、醫療和保險等基本生活待遇。
  • 軍校畢業「中尉」改「少尉」,待遇降低了?
    歡迎老戰友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點擊關注,然後點擊右上角「…」按鈕,點擊設為星標,即可成功加入。自2021年起,軍校畢業授予「少尉」軍銜。由於以往軍校本科畢業授予「中尉」軍銜,副連級待遇,對於「中尉」改「少尉」這一新現象,一些人認為軍校畢業待遇降低了,並引申認為以後軍校報考會遇冷,實際果真如此嗎?
  • 軍官職業化來了,軍官達到逐月領取退役金最低年限的軍銜是啥銜級
    大家都知道,軍官逐月領取退役金要滿足16年幹齡,所以,軍校期間因沒有授銜提幹,軍校這幾年不算,只能從畢業授少尉軍銜開始。當然如果已提幹再上軍校另當別論。按較快成才路徑來算,也就是按軍官職業化每個銜級下限服役年限晉升:少尉2服役年,中尉3年,上尉4年,少校5年,中校再服役2年,即可到了能逐月領取退役金最低幹齡16年時,即,2+3+4+5+4=16(年),進步快的軍銜已是中校。
  • 從新兵到少尉僅需77天,吃飼料速成的臺軍官「戰力為0」
    近日,臺灣媒體報導稱,臺軍面臨長期人力不足、缺兵少將,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臺軍方高層也是腦洞大開,決定採取速成的辦法,從4個月役期的軍事訓練役男中「擇優」,用11周訓練出在後備部隊中擔任領導幹部的少尉軍官
  • 學員畢業起授少尉,背後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把軍校生長軍官畢業起始軍銜修改為少尉,雖然這個軍隊內部可以下通知自行規定,但同樣也是受《軍官軍銜條例》制約的,所以那些「從2019年開始,畢業學員就要授少尉」的傳言,理論上不具備太大可能性。 不過,這畢竟是一個趨勢,並且基本大局已定。改革既是利益關係的調整,也是利益關係的妥協。
  • 中尉變少尉,我覺得不虧
    最近一段時間,軍內外熱議的話題,莫過於軍官制度改革了。隨著一系列新的政策文件的出臺,各種解讀、傳言在網上和坊間流傳,可謂是眾說紛紜。其中有一項明確軍官職業起點一般從少尉軍銜開始,生長軍官本科畢業的授予少尉軍銜。這一制度的出臺在軍校學員中炸開了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降銜」,許多軍校學員表現出憂慮、苦惱、不解,第一反應是覺得虧了,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 軍官職業化制度,12個重點!
    主要包括12個——《現役軍官管理暫行條例》《現役軍官選拔補充暫行規定》《現役軍官教育培訓暫行規定》《現役軍官考核暫行規定》《現役軍官晉升任用暫行規定》《現役軍官交流暫行規定》《現役軍官退役暫行規定》《現役軍官待遇級別管理暫行規定》
  • 現役少校詳解軍官職業化新政:想復員好走,想長幹有路
    一、關於晉升軍銜最低年限指揮管理類軍官:少尉2年,中尉3年,上尉4年,少校5年,中校、上校4年;專業技術類軍官:尉官同上,少校以上均為5年。補充選拔類軍官,畢業後通常授予少尉軍銜;引進接收類軍官,可視情授予中尉軍銜。特別優秀的、有立功表現、參戰等情況可酌情提前晉升軍銜。
  • 美軍為何禁止準將以下軍官破格越級晉升?
    美軍軍銜裡有五星上將,只能戰時授予,目前所授都是二戰時期的功臣,五星上將是終身的,1981年最後一位五星上將布雷德利離世之後,美軍不再有五星上將。軍官之所以在準將之前不能被越級晉升,根本原因在於對軍官角色的深刻認知。那麼,美軍對軍官角色是怎麼界定的?美軍把軍官角色定義是「暴力的管理者」。
  • 臺軍少尉月薪僅領164元!臺防務部門:他自願的
    近日,臺防務部門發薪水,島內一名少尉軍官薪資單曝光,不少臺灣網友看後大嘆:太慘!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綜合臺媒消息,臺灣軍人年改7月1日正式上路,一名少尉的薪資單近日曝光,原月薪4.9萬元(新臺幣,下同),實領770元(約合人民幣164元)!薪資單上還附字稱,謝謝他為臺灣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