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在拉達克東部和克什米爾北部兩線的前沿軍事動態,過於依賴某盟國偵察衛星的情報支援。但是從印度媒體透露的所謂衛星偵察圖片看,信息通常會滯後大約一兩周時間。在瞬息萬變的現代化戰爭中,任何一條戰場實時動態的信息,都可能決定最終的勝敗。但是印度軍隊受裝備體系限制,只能依賴空中偵察和盟友延後提供的衛星偵察情報。印軍消息人士稱,在拉達克危機爆發後,中國人在實際控制線周邊的關鍵地帶,大量部署仿真的假目標,導致空中偵察和衛星監控被矇騙。所幸的是,在印軍特種部隊8月29和9月7日搶佔重要山脊高地之後,部署在這些海拔5000多米的印軍哨兵,通過居高臨下的肉眼觀察,發現和識破了中國軍隊以假亂真的「欺騙性部署。」
(印度空軍米格29戰鬥機在拉達克遂行巡航和偵察監控任務)
印度軍方10月1日稱,隨著拉達克危機的逐步深入,雙方軍隊各自在拉達克東部對抗區域部署了5萬軍人和軍用飛機、坦克、裝甲車,以及存儲了巨量的戰略物資,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拉達克寒冷冬季。印度新聞網站「The Print」10月1日報導稱,「拉達克地區」高海拔地區的氣溫已開始降至零下5攝氏度以下,與此同時,印軍已開始採購大量帳篷、玻璃纖維小屋和特殊的冬衣。然而,大量的採購可能耗時一個月,也增加了印軍體溫過低和患上其他與寒冷相關傷病的風險。印媒僱傭的觀察家認為,該地區的中國軍隊應該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印媒文章稱,拉達克進入五個月極寒期,從10月份到明年2月份,拉達克地區冬季的氣溫將驟降至零下40攝氏度,橫穿中國和印度領土的湖泊將結冰。
(印軍為一線部隊增加配備新型觀瞄設備,用於士兵實地偵察和監控)
曾在靠近印控克什米爾控制線附近錫亞琴冰川服役的軍官阿爾溫德庫馬爾塔吉(Arvind Kumar Tyagi)告訴印媒,在這些高海拔地區,低溫和稀薄的空氣會帶來挑戰,風速每增加3公裡(每小時),氣溫就降低1攝氏度。退役陸軍上校S·丁尼(S Dinny)在2015年至2017年期間,曾擔任拉達克班公湖前線指揮官。S·丁尼9月30日表示,該地區被稱為「寒冷的沙漠」,他強調 「溫度降到了零下。空氣氧氣水平僅剩正常水平的60%左右,會導致印軍士兵身體疲勞度增加很多倍。如果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暴露在很短的時間裡,你就會患上凍瘡。非戰鬥減員將是未來6~7個月,拉達克地區五萬印軍面對的常態現象。
(印媒稱,中方已在拉達克東部部署地對空彈道飛彈和火箭炮部隊,難道都是仿真的假目標?)
按照印度軍方最新的說法,兩國在拉達克爭議地區的軍力部署目前是平衡狀態。但是印軍一周前還在炫耀他們在該地區擁有4:1的規模化優勢。俄羅斯軍事專家曾提醒說,如果拉達克在未來兩周沒有發生戰爭衝突,那麼印軍就將落入拉達克寒冷冬季的陷阱。印度陸軍在德桑平原的指揮官稱,如果中國人繼續向拉達克增派兵力,那麼印軍也必須成倍地增強力量加以應對。印度軍方通過衛星圖片觀察對比,認為,中方近期在靠近實際控制線的13個邊境機場增加了先進空軍裝備(戰鬥機、無人機和防空系統),還在其中三個機場部署了轟-6K戰略轟炸機。還在班公湖等前沿地帶增加部署了人員、坦克、裝甲車和防空飛彈。
(印軍仍在不間斷地向拉達克首府列城和前沿重鎮楚舒勒投送人員和物資)
印軍山地戰部隊的一名軍官稱,在靠近桌頂高地的印軍觀察哨發現並識別出其中的大量欺騙性假目標之後,印度應該重新評估該地區的力量平衡,避免掉進對方的戰術欺騙陷阱。否則的話,在冬季和極寒氣候來臨後,數萬印軍將被困在拉達克的生存條件極其嚴酷的高海拔地區難以自拔。印媒轉述退役下級軍官的話稱「在印巴軍事對抗的戰場錫亞琴冰川,冬季氣溫可以降至零下70攝氏度,惡劣的條件導致了數百名士兵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於體溫過低、雪崩和凍傷,而不是實際戰鬥。」部署戰略假目標(充氣仿真裝備)是現代戰爭中欺騙衛星和空中偵察的科學手段,但我認為,印軍此時突然透露這一「新發現」,可能是為削減拉達克駐軍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