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拉達克又談崩了!印軍換前線主帥,火藥味更濃

2021-02-13 軍工圈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表示,9月21日,中印兩軍第六輪軍長級會談在莫爾多邊境會談會晤站舉行。經雙方協商,共同發布聯合新聞稿,有關內容如下:9月21日,中印兩軍舉行第六輪軍長級會談,雙方圍繞穩控中印邊境實控線地區局勢坦誠深入交換意見,一致同意認真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加強現地溝通聯絡,避免誤解誤判,停止向一線增加兵力,不單方面改變現地態勢,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導致局勢複雜化的行動。雙方還同意儘快舉行第七輪軍長級會談,採取務實舉措妥善處理現地問題,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

印度空軍C17和伊爾-76大型運輸機在拉達克首府列城機場頻繁起降,投送人員和物資

關於拉達克問題的中印第六次軍長會談,9月21日中午在在中方一側的莫爾多會晤點開始進行。印度的代表是14軍軍長哈林德·辛格中將,以及兩名少將、四名準將和其他上校級軍官和翻譯。與他們一起出席會議的,還有負責中國事務的印度外交部聯合秘書長納文·斯利瓦斯塔瓦(Navin Srivastava)。「印藏邊防警察」總督察迪帕姆·塞思(Deepam Seth)也是代表團的一員。值得注意的是,梅農中將(PGK Menon)也參加了會談,他是中印東段邊界(藏南)的一個印度陸軍山地師師長,他很快會升任14軍軍長,取代即將在10月初卸任的哈林德·辛格中將。但是根據印度媒體22日的最新報導稱,雙方長達13小時的會談,又談崩了。印媒透露,印方提出的所有要求都被看做是不合理的並遭到拒絕。所以未來數周,拉達克實際控制線的火藥味會更濃。

印度空軍出動大型運輸機向拉達克首府列城機場投送物資印度媒體22日稱,印度陸軍正考慮在中印西段邊界(拉達克)的實控線上增派一支12000人的部隊,以對付中國的重炮、飛彈和坦克。目前該地區印軍已經有4個師的部隊部署,這意味著再增加一個師。目前已經在拉達克東部地區部署的4個師,分別是印度陸軍14軍下轄2個師和17軍的2個師,所屬部隊共計約3.5萬人。另外,在拉達克還部署有印藏邊境警察部隊和阿薩姆步槍隊部隊,以及特種邊境警衛部隊(SFF),總共大約4.5萬人。其他的包括指揮司令部、後勤和運輸保障部隊的規模數據存在爭議,根據印度媒體此前的說法,印軍在拉達克地區總數超過20萬,如果加上按照戰爭設想動員的戰略預備隊,總數要超過35.5萬人。不過,印軍針對性採購的「抗極寒環境作戰綜合裝備」只有3.8萬套。

根據印媒此前的說法,印軍在拉達克地區總數超過20萬第六次邊境軍長會談最受外界矚目的,是印度在拉達克的主力部隊第14軍換主帥。梅農中將(PGK Menon)最顯眼的履歷是「印度第一個山地師的首任師長」,曾在中印邊境東段邊境部隊長時間任職。需要引起重視的是,梅農中將一直主張對中國採取強硬策略,按照印度的話說,他是知華強硬派。印度媒體猜測,印度軍方決定用軍事強硬派的梅農中將(PGK Menon)替換14軍軍長哈林德·辛格中將,或許意味著拉達克的未來局勢會更加緊張。在6.15事件之後,印度軍方就曾寫信向政府建議撤換拉達克軍長級談判代表14軍軍長哈林德·辛格,理由是哈林德·辛格中將對於造成拉達克的危險事態負有責任,並在談判中表現軟弱。隨著拉達克冬季日趨臨近,印軍態度也越發強硬,梅農中將的到來或許是更加清晰的信號。另外,印度空軍近期接收的陣風戰機也出來露獠牙,開始正式參與拉達克武裝巡航任務。

印媒22日稱:印軍正考慮在拉達克實控線上再增派一支12000人的部隊在新6輪軍長級會談的前一天,《今日印度》9月20日的獨家報導稱,政府高層人士告訴《今日印度》電視臺:「印軍特種部隊已經佔領了6個新的主要高地,包括馬加爾山(Magar Hill)、古龍山(Gurung Hill)、熱藏拉(Rezang La)、拉恰納(Rachana La)、莫禾帕裡(Mokhpari)和指狀4區山脊上最大的山峰。」消息人士稱,這些高地從班公湖南岸延伸到北岸,使印度在特定地區持續不斷的衝突中比中國更具優勢。消息人士澄清說,黑頂(Black Top)和頭盔頂(Helmet Top)山位於實際控制線的中國一側,而印度方面佔據的高地是在印度領土一側上。現在,中國PLA在熱藏拉(Rezang La)和熱欽拉(Rechen La)高地附近增派了大約三千人的合成旅,包括步兵和裝甲兵。PLA在過去的幾個星期裡已經全面啟動了在莫爾多衛戍區的駐軍並實施強力增援。

印軍在拉達克前沿地帶建立的油料儲存和補給基地,但這種露天基地的戰時生存率幾乎為零印度軍方自信地認為,他們有打贏巴基斯坦的卡吉爾戰爭經驗,而且錫亞琴冰川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要比拉達克東部更加惡劣。所以他們覺得在拉達克東部和北部的軍事對峙,甚至軍事衝突中,一定能夠佔據優勢並取得勝果。唯一的前提條件是,有效解決拉達克十幾萬印軍的冬季補給問題。要知道卡吉爾戰爭中印軍實際投入只有3000多人,而現在的拉達克地區至少是這個數字的30倍。接受英國《衛報》採訪的拉達克地區靠近實際控制線的楚舒爾當地村民次仁說:「最近發生對峙的地區還沒有公路,更不用說基礎設施了。難以想像(印度)軍隊還能這樣維持補給多久?」軍事專家稱,由於裝備和綜合體系的落後,印度軍隊只能追求地面力量的規模化優勢,但印軍這種優勢在現代戰爭中的威懾力十分有限,而在拉達克東部高海拔地區零下40度的極寒環境中,更是難以承受的戰略負擔。

來源:中國軍網、高峰軍事觀察

相關焦點

  • 拉達克又談崩了!前線印軍換主帥,是一位知華強硬派火藥味更濃
    「印藏邊防警察」總督察迪帕姆·塞思(Deepam Seth)也是代表團的一員。值得注意的是,梅農中將(PGK Menon)也參加了會談,他是中印東段邊界(藏~南)的一個印度陸軍山地師師長,他很快會升任14軍軍長,取代即將在10月初卸任的哈林德·辛格中將。但是根據印度媒體22日的最新報導稱,雙方長達13小時的會談,又談崩了。印媒透露,印方提出的所有要求都被看做是不合理的並遭到拒絕。
  • 解放軍六天建一座拉達克前線基地,印軍見識基建狂魔
    這是當前拉達克地區安全形勢現狀。《今日印度》的消息稱,印度軍隊仍在持續向拉達克地區增派兵力,相關消息與該國外交部門的表述基本一致。此前印總理莫迪已經公開表示,6月15日的雙方衝突並非中方引發。他19日承認「(中國)既沒有闖入我國邊境,也沒有佔領任何哨所」。但目前印度軍方沒有絲毫認錯糾錯的意思。印外交部官員6月25日稱,中方在向拉達克方向增兵,所以印軍也不得不增加部署。
  • 我軍在拉達克大量部署假目標?印軍:衛星受騙,幸虧哨兵肉眼發現
    印度新聞網站「The Print」10月1日報導稱,「拉達克地區」高海拔地區的氣溫已開始降至零下5攝氏度以下,與此同時,印軍已開始採購大量帳篷、玻璃纖維小屋和特殊的冬衣。然而,大量的採購可能耗時一個月,也增加了印軍體溫過低和患上其他與寒冷相關傷病的風險。印媒僱傭的觀察家認為,該地區的中國軍隊應該也面臨同樣的困境。
  • 印媒自吹印軍軍力保障厲害,而解放軍不適應高海拔部署
    文章還炫耀,從今年9月份開始,印軍舉行了一系列大規模軍事演習,儲備了大量口糧、冬衣、高海拔帳篷和燃料等必需品,為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長期軍事部署做準備,並考慮到在漫長冬季所需的額外部署。最近,他們還試圖從前線地區輪換部隊,以保持部隊活力並避免冬季傷亡。此外印媒也注意到,中國已經開始建立由健身中心和圖書館組成的休閒設施(編者註:實際上是已經建成使用),最後,印媒沒來由地認為中方「不適應冬季高海拔地區長期部署」。
  • 拉達克下大雪了,不識時務的莫迪要凍死20萬印軍?
    受川普慫恿,莫迪做的最傻帽的一件事,8月底、9月初,印軍爬上熱欽山口和神頂山,並向前來交涉的中國軍隊鳴槍,引爆拉達克邊境的新一輪衝突。那兩個山頭是解放軍控制的,但上面沒人,只是安裝了監控器。印軍先派人摸上來破壞了監控器,大批人員就爬上來。
  • 印軍開始從邊境撤離,所修地道曝光,我被驚呆了...
    昨天,有印度媒體就曝光了印軍前線部隊所開挖的「地道」,立即讓韜哥震驚了!據印度報導,印軍前線指控官聲稱,印軍在中印邊境地區的地下挖掘了直徑在1.8米到2.4米之間的地下通道,目前建了長達14公裡。顯然,這應當是印度軍隊在其平原後方地帶建設的防空工事才對,說是所謂的拉達克,止留笑柄。其實,無論挖地道這條消息是真是假,都暴露了印軍目前在中印前線的尷尬與危險。畢竟,目前中印前線的高原高寒地帶,溫度已經零下二三十度了,最低時更低達零下五十度。
  • 加勒萬河谷之戰,印軍死亡數字曝光:222人!
    但印度媒體所公布的數據版本還有多個,最受關注的印軍在加勒萬河谷衝突中的死亡數字,從47人到250人不等。從「戰鬥到底」的興奮高點,被一下子甩到「脫離接觸」的谷底,很多印度民眾心裡產生被愚弄的憤怒感。民眾開始熱衷於抽絲剝繭,揭露印度軍隊在拉達克6.15衝突中的真相。現在拉達克重鎮卡吉爾的一位當地議員在加勒萬河谷衝突發生後的電話記錄,剛曝光了印軍死亡數字的實情。
  • 前哨 | 揭秘拉達克印軍部署,大量部隊猥集在山谷,是遠火的良好目標
    那麼,印度陸軍在拉達克的軍力究竟有多少?作戰能力到底如何?下面我們就結合衛星照片來詳細了解一下此輪摩擦發生前,印軍在該地區的部署。圖:盤踞在拉達克地區的印度軍隊、邊防警察兵力分布圖。盤踞在北部拉達克地區的印度陸軍部隊主要是北方司令部下屬的第14軍,該軍的軍部位於拉達克地區的戰略重鎮列城。
  • 拉達克9萬印軍,多少人感染新冠不得而知
    不怕印軍萬國牌武器和各種奇葩行為,這回,還真有點替我軍前線官兵擔心,想大吼一聲:三哥,離解放軍遠點!印度全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總規模,僅次於美國位列全球第二,但是印度政府和軍方很少提及該國軍隊的疫情現狀。
  • 印軍對拉達克態度發生180度大轉變
    新德裡態度反覆無常,印軍態度180度大轉變6月18日,莫迪在電視臺公開喊話:「我向全國人民保證,我們的陣亡士兵絕不會白白犧牲」;19日,印度國防長辛格與國防參謀長在軍隊會議決定,提高印度三軍警戒水平,授予拉達克地區一線部隊決斷權;19日,印度外交發言人喊話:「中方試圖單方面改變該地區(中印拉達克地區)現狀導致暴力衝突。」
  • 印軍已「四面楚歌」
    綜合印媒報導,中印雙方在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仍然繼續之際,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
  • 印軍:我們的雙峰駱駝在哪裡?
    |《今日印度》:印軍將使用雙峰駝在「拉達克地區」進行運輸巡邏據《今日印度》消息,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
  • 拉達克大雪封山,印度氣象部門發出警告:印軍最後一條公路關閉
    數萬印軍是在拉達克高原煎熬6個月,還是選擇向後撤退,著實是一大難題。隨著嚴冬的來臨,部署在拉達克的數萬印軍再度面臨新的挑戰:後方軍服工廠爆炸起火,旁遮普邦交通中斷,如今通向拉達克的主要戰略公路NH-1公路也因大雪被警告封閉。
  • 拉達克爆發雪崩,印軍哨所被掩埋:唯一公路,只有60歲老兵看守
    拉達克印軍通向外界唯一公路,因嚴重積雪被關閉,印軍正組織力量在佐吉拉山口進行機械除雪。現在拉達克最主要的公路NH-1公路,已經封閉。
  • 印媒終於發現:沒有中國電飯鍋,拉達克數萬印軍咖喱飯都吃不上
    現在,印度軍隊更缺乏的是雪地護目鏡,多功能軍靴和各種防護裝備。我們在看印軍的時候,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印度陸軍士兵是一個非常能吃苦的武裝力量,這一點要客觀承認,在印軍各級軍官監督下,印度士兵的吃苦耐勞程度還是不錯的。
  • 10月25日,駐拉達克印軍曝光!帳篷破敗士兵蜷縮,莫迪:務必堅守
    對此他對士兵能否在當地度過嚴寒的冬季表示擔心,而且認為印軍應該在後勤保障工作方面給予加強。隨著10月25日駐紮拉達克的印軍被曝光,外界紛紛感到印軍真是撐不住了?據了解,拉達克地區目前氣溫已經下降到零下5℃,而且不光是寒冷的問題,在該地區由於高海拔所以氧氣稀薄,印軍不僅要面對寒冷,還要遭受缺氧的挑戰。
  • 中印邊境地區,印軍正訓練「本地狗」擔任作戰角色,包括藏獒後代
    巴哈瓦爾狗(印媒資料圖)近期,中印邊境局勢持續緊張。據報導,印度陸軍正在訓練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多條本地犬種,使其能夠擔任不同作戰角色。據印度媒體「ThePrint」網站9月8日報導,印度陸軍方面透露稱,印軍正在中印邊境所謂「拉達克地區」訓練當地的本地犬種,這主要包括巴哈瓦爾狗(Bakharwal dog)、藏獒,以及一些當地的野狗。
  • 對比中印營房,印軍:我們才住上帳篷,你們卻住上了高科技陽光保暖房!
    在邊境局勢緊張之際,印媒的一篇報導細數了印軍今年冬季在所謂「拉達克地區」面臨的挑戰。
  • 印政客聲稱「莫迪已決定何時會與中巴交戰」,印媒忙「滅火」
    與此同時,印度媒體也急忙「滅火」,稱有關言論與印度國防部長的表態相矛盾——後者於25日發表聲明,稱印度希望結束與中國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人民黨(北方邦)負責人發表奇怪言論聲稱,莫迪總理已「決定」印度何時會與巴基斯坦和中國交戰NDTV:人民黨(北方邦)負責人:總理已決定何時與中巴交戰據上述兩家印媒報導
  • 印媒:中印對峙之際,印度陸軍參謀長又去前線視察軍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據印度新德裡電視臺、《印度斯坦時報》23日報導,印度陸軍及消息人士稱,當地時間12月23日,印度陸軍參謀長馬諾傑·納拉瓦內視察了所謂「拉達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