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隨著美國印太戰略的實施和中美戰略博弈日益激烈,南海成為中美戰略博弈的前沿陣地。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13日的南海宣言引爆了南海局勢,此前此後,美國軍事部署大規模推進到南海。在這個背景下,第十屆東亞峰會外長會議在越南河內召開。跟此前外界的猜測完全一樣,美國將圍堵中國的戰場轉向了東協。這次會議一開始就成為中美激烈交鋒的平臺。
參閱:
川普的「嘴炮手」來了,南海又要掀起驚濤駭浪!
戰爭的腳步迫近:美國在南海引爆戰爭的三個選項曝光
更多閱讀請登錄:www.365j.me
9月9日,第十屆東亞峰會外長會議在越南河內召開。更此前外界的猜測完全一樣,美國將圍堵中國的戰場轉向了東協。這次會議一開始就成為中美激烈交鋒的平臺。
開幕式上,東道主越南總理阮春福致辭即提南海分歧不太平,中國外長王毅直指美國是南海最危險推手,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則指責中國欺負鄰國,現場唇槍舌彈,針鋒相對,已經出現東南亞地緣政治爭鬥的陰影。
蓬佩奧自7月23日發表「新冷戰鐵幕」演講,呼籲「建立一個志同道合國家的(反華)新聯盟」之後,就奔走於歐亞大陸,四處遊說,以「政治認同」拉幫結派,推動所謂「民主國家」加入反華陣營。
而且,蓬佩奧走到哪裡,就在哪裡炮擊中國,就在那裡引發反華小浪潮。他去捷克,公開力挺捷克參議長訪臺,結果就出現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這個參議長訪臺拙劣表演的一幕;他去以色列,就傳出以色列將考慮和美國協商籤署一份諒解備忘錄,承諾在未來的5G等通訊領域排除中國的技術和設備。以色列主流媒體《耶路撒冷郵報》報導稱,此舉意味著以色列會加入美國所謂「清潔網絡」的反華行動中。
現在,蓬佩奧又摻乎到中國與東協的關係中來,致使中美緊張關係延伸到東亞峰會,東協外長會議開幕上中美對立就成為焦點。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線上點名攻擊中國,指控中國在南海欺負鄰國。蓬佩奧重申,美國根據2016年仲裁庭的裁決,認為北京在南中國海的擴張性海事主張是非法的。他強調了美國支持開放、包容、透明的原則和尊重國際法。這些原則在我們整個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願景、東協對這一地區的展望以及很多其他東亞峰會成員國的願景中都得到了認同。
中國外長王毅則指出:美國已成為南海「軍事化最危險的推手」。王毅指出,「美國幹擾中國和東協國家協商解決爭議的努力,挑動地區國家對立對抗,正在成為損害南海和平的最危險因素。」他王毅表示,和平穩定是中國在南海的最大戰略利益,也是中國和東協國家的共同戰略訴求。南海不是地緣政治的競技場,更不應成為大國博弈的拳擊臺。希望包括美國在內的域外國家充分尊重地區國家的意願和期盼,而不是一味製造緊張,從中謀取私利。
2
實際上,在蓬佩奧7月13日發表南海聲明之前,中國和東協做了很大努力穩定了南海局勢。中國與東協之間已經開始進行「南海行為準則」磋商,該準則旨在防止南海爭端。中菲、中馬、中越之間早就建立了關於南海問題磋商機制,更是表明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間協商解決南海問題的努力已取得實質進展。這是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最為務實的做法。
參閱:東協國家冷對美南海宣言:這裡不是區域外的美國戰場!別逼我們選邊站!
更多閱讀,請登錄www.365j.me
最近幾年,東協10國和中國以積極的態度推進落實「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
2018年11月,中國領導人在訪問菲律賓及出席第21次中國-東協領導人會議時提出未來三年完成「準則」磋商的願景。在這之後,東協國家總體反響良好。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東協國家領導人和外長公開表態支持中方三年願景。目前,各方已形成單一磋商文本草案,並同意至少開展三輪案文審讀,目前第一次審讀正在有序推進之中。
泰國外長敦在東協外長非正式會議時就表示,東協各國外長重申要為保障南海作為和平之海、穩定之海、繁榮之海做出努力,進一步致力於全面有效完整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樂於見到東協與中國合作不斷提升及「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取得進展。
去年5月18日,《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17次高官會在中國杭州舉行,越南外交部副部長、越南代表團團長阮國勇在會上發表講話時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落實工作和「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工作所取得的長足進展表示肯定。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軍事關係正不斷升溫。在中國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中,新加坡、越南、汶萊、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派出軍艦參加這一活動,並且來華軍艦均是本國海軍先進主力戰艦。中國海軍與來華的東南亞國家海軍舉行了「海上聯演-2019」演習。
越南國防部長吳春歷大將去年6月2日在香格裡拉對話會上發表演講說,應該可以和平地解決問題,強調要通過對話解決爭端。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扎納在演講中迴避提及與中國爭議的中業島,只是表示「對於南海這樣的國際貿易動脈,任何人都不能單方面加以控制」。
菲律賓外長洛欽曾在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表示,與美國相比,中國目前正在向菲律賓提出「更具吸引力」的戰略合作方面的建議。這位菲律賓高級外交官相信,美國正在南海策劃「戰略混亂」,鼓動菲律賓惡化與中國的關係。
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針對美國等域外幹預因素公開表示,「相信中方會在南海問題上保持克制,但問題是對中國『不友好』的外部國家會試圖挑釁。」今年4月,西方媒體炒作中馬之間在馬來西亞石油鑽井船「西卡佩拉號」附近的所謂「對抗」,美國海軍派遣軍艦與澳大利亞軍艦匯合,宣稱要抵制中國威脅。但馬來西亞防長默罕默德·沙布卻表示,「中國尊重馬來西亞,沒有做出給馬來西亞帶來麻煩的事」。
美國《國家利益》曾發表題為《東協希望美國軍艦在南海嗎?》的文章質疑,東協成員國是否支持美國在南海的存在,這個問題可能沒有一個黑白分明的答案。
但是,蓬佩奧7月13日的南海宣言猶如投放一枚核彈,引爆地區局勢。以此為標誌,美國將遏制中國的戰場推進到南海,東南亞成為中美角力的戰略前沿,美國頻頻搞所謂「自由航行」,偵察機抵近偵察,並舉行雙航母演習。特別是蓬佩奧表示,美方將通過各種手段幫助那些聲稱中國侵犯它們海域主權的國家。這其中是否就包括戰爭手段?
印度尼西亞大學國際法律專家祖瓦納就此解讀說:「使用各種方法可以解釋為使用暴力,也就是戰爭。」祖瓦納指出,(印尼)十分關切中美兩國在南海中的緊張局勢,希望衝突不會演變成兩大國之間的戰爭。他一方面要求中國不使用武力來宣稱其主張,另一方面指出,美國同樣也不應使用暴力,因為作為一個國家,美國尚未屬於區域中,不要讓南海海域成為區域外的美國戰場。「印尼還必須向美國傳達能夠避免對中國採取暴力行動,因為使用武力不會使區域中的任何國家受益。」
日本《朝日新聞》去年6月3日針對美國代理防長沙納漢在解釋新的所謂印太戰略時要求南海地區各國擴充軍費,引述越南國防部副部長阮志詠的話說,越南不會加入軍備競賽,也不會做危害地區和平的事。報導指出,東協各國對美國的不滿情緒根深蒂固。
3
顯然,東協國家不願意看到美國在南海點燃戰火。如果中美之間不能有效管控危機,如果東協國家、特別是其中的南海主權聲索國一旦不慎捲入其中,都可能擦槍走火,引發衝突危機,由此改變亞洲長久的和平環境和繁榮發展態勢。
就東協的而言,一直以來就堅持「不選邊站」的立場。隨著中美兩國關係逐漸惡化,夾在中美之間的亞太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各國普遍不願意捲入中美競爭漩渦,被殃及池魚。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多此出面表明態度,東協國家不願意在中美衝突中選邊站。而且一再暗示:別逼我們選邊站。
李顯龍不久前在「對抗的危害」為主題的講話中表示,東亞國家所要做的,就是「必須避免被夾在中間或被迫作出令人不快的選擇」。他指出,亞太國家都不希望被迫在美中之間作出選擇,它們希望與雙方培養良好關係。它們承受不起疏遠中國的代價,而其他亞洲國家將盡最大努力,不讓任何單一的爭端主導它們與北京的整體關係。
選邊站不符合東協利益!李顯龍的態度代表了東協10國乃至亞洲的整體心態。
為此,東協對蓬佩奧的南海宣言一直保持沉默或謹慎態度。
香港《南華早報》7月15日報導指出,不同於美國的強硬立場,東協國家對此仍保持謹慎態度,連此前對中國進行強烈譴責的越南至今也保持沉默。分析人士認為,東協國家無法「冒險」同華盛頓站在一邊。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李紅協表示,蓬佩奧的聲明將使東協國家在南海擁有比中國更高的法律和政治地位,「但它們(東協國家)可能不得不以一種不會被視為站在華盛頓一邊的方式展開行動」。
一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專家指出,大多數東協國家以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為背景解讀蓬佩奧的言論,因為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對華關係將成為美國的重大外交、國家安全問題。因此,東協國家不太可能會採取積極的措施站在華盛頓一邊,它們將繼續等待和觀察,直到選出新一屆美國政府。
在第十屆東亞峰會外長會議開幕前夕,印尼外交部長蕾特諾9月8日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強調,東協10國外交部長8日發表的聯合聲明顯示,地區國家致力於保持團結、維護和平且不願在中美關係惡化期間選邊站隊。「東協和印尼希望告訴所有人,我們已準備好成為合作夥伴。我們不希望捲入(中美)對抗。」
4
可以說,東南亞或者南海是中美戰略博弈的關鍵戰場,是雙方都不能輸的戰場。就中國而言,這裡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不僅涉及南海領土和主權安全,臺海和平,而且周邊都是中國最為重要的近鄰,涉及中國自身穩定和安全;從中國發展來說,這裡是中國的出海口,能源、原材料的輸入通道,也是中國貨物輸出到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歐洲的必經之地,一言以蔽之,這裡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咽喉要道,中國不能丟,不能放棄,不能被美國控制。
進一步說,在貿易關係上,中國是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東協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2019年,中國-東協貿易額達到6415億美元,增長 9.2%,快於中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速。疫情之下,中國-東協貿易逆勢增長,今年一季度,中國對東協進出口9913.4億元,同比增長6.1%,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5.1%,東協超過歐盟成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
14億人口的中國崛起,使之成為東亞地區最大的供應商和消費市場,從而成為帶動東亞地區發展的最重要發動機。而東協發展潛力巨大,未來中國和東協將互為最大貿易夥伴。而且,中國和東協很有可能成為和產業互補,合理配置的全球供應鏈中心。
這些都表明中國絕不能輸掉東協。
對美國而言,爭取東協是其在遏制、圍堵中國的戰略前沿,是與中國進行戰略博弈的決勝戰場,一塊不能失去的陣地。如果東協不能加入美國陣營,美國贏不了中國,甚至有可能成為它的滑鐵盧。所以,美國不會放棄,將加大力度挑撥中國與東協的關係,加大力度分化瓦解東協,分而治之。可以預見到,美國將在東協投入最大力量,調動最大資源,花血本拉攏東協,並且製造種種事端,拔高南海緊張局勢,逼迫東協就範。
為此,美國也投入了主要力量,特別是花了很大精力組建印太版北約-美日印澳四國集團,甚至還要拉韓國加入其中,——蓬佩奧在會議上繼續強調美國的印太戰略;聯合日本、澳大利亞在南海「自由航行」,或海上軍事演習;聯合日本、澳大利亞投資建設「藍點網絡」,即在亞太基建領域開展的合投資項目,包括美國將資助修建連接新加坡、印尼和美國的世界最長通訊光纜;美日澳還計劃對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能源、發電與通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聯合融資,預計貸款規模超過10億美元;
為了本次峰會,美國做足了功夫,除了繼續釋出「胡羅卜」,表示美國將對東協提供額外8700億美元的資金,進行利誘外,峰會召開期間,美國國務院也發布聲明,公布2020年《美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明確幾個領域的合作內容:(1)增強公共健康體系: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美國國務院將協助東協國家的公共衛生機構建立偵測、預防及因應大流行病機制,美國疾病管理與預防中心CDC將在越南河內開設東南亞辦公室;
(2)透過人力資本開發建立聯繫:向東協地區的公民社會、政府、學術界以及私人機構進行合作,包括向東南亞地區25歲到40歲的專業人口,提供科技、創新、公共政策與創業相關議題講座,為年輕人口創造工作機會;
(3)推進經濟合作夥伴關係: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已經投資超過10億美元在東協的各種項目上;
(4)促進海洋合作來確保印太地區的安全:為確保更加安全的印太地區,美國尋求進一步的海洋合作並且維護國際法與準則來解決區域挑戰。幫括南中國海等水域,同時也提供數百萬人的生計。東協與美國合作促進海洋資源可持續性的開發。
在9月10號的會議上,今年東協輪值秘書長林玉輝與美國國際開發署駐東協首席官員瓦西本恩(Ryan Washburn )籤訂了「區域發展合作協議」。該協議除了將增強雙邊關係,美國也將支持「東協社區願景2025」(ASEAN Community Vision 2025)的項目。
5
南海地緣政治中,值得高度關注的是日本、越南、菲律賓和新加坡的態度變化。
日本不是南海域內國家,但最近幾年在東南亞花了很大本錢,投資東南亞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參加美國主導的「藍點網絡」計劃,對該地區有很大影響力。現在美國緊緊拽住日本一起進入東南亞,一方面舉行聯合軍演,一方面聯合資助日企撤離中國轉進東南亞,這對於中國構成很大威脅。
新加坡現在的態度是「不選邊站」,但很難保證在美國巨大壓力下轉向跟美國合作。
菲律賓直至目前還是願意跟中國合作,不願意成為美國棋盤上的棋子,甚至拒絕美國要求舉行聯合海上軍演。但是,蓬佩奧以2016年南海仲裁案否定中國之南海主權地位,對於在南海和中國存在主權爭議的菲律賓,很可能產生、也很容易產生共鳴。在美國加大威逼利誘下,菲律賓是否會轉向美國,真不好說。
越南,這是個最容易倒戈的國家。其雄心勃勃的崛起計劃,成為東南亞舉足輕重的大國夢想,以及其跟中國在領土上的爭議和歷史糾葛,很容易跟美國的南海政策一拍即合。這次東協外長會議上,作為東道主的越南,一方面官方媒體報導顯示低調,沒有關於中美交鋒以及南海爭議等會議細節內容;另一方面它警告南海緊張,並公開歡迎美國維護「南海和平」。
9月10日,越南外交部長範平明在舉行的東協峰會上說:「我們歡迎美國為東協為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與發展所做的努力做出的積極貢獻。」外媒報導認為,越南成為唯一一個公開支持美國在南海行動的國家。範平明補充說,東南亞國家願意與美國在該地區進行實際合作。
作為東協盟輪值主席國的越南如此表態,意味著什麼?
推薦閱讀:
川普的「嘴炮手」來了,南海又要掀起驚濤駭浪!
川普政府發出南海聲明後的三個危險舉動近乎對華宣戰
東協國家冷對美南海宣言:這裡不是區域外的美國戰場!別逼我們選邊站!
川普政府發出南海聲明後的三個危險舉動近乎對華宣戰
更多閱讀請登錄www.365j.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