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膽敢轟炸南海島礁?胡波解讀中美南海戰爭風險

2021-02-20 廣場紅棉


對話嘉賓:「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 胡波

編者按:近日南海鼓點更加頻密。美國頻繁軍演及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之後,8月22日起中國軍方在渤海、黃海、南海三大海域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25日美軍派出U-2偵察機擅闖實彈演習禁飛區。當地時間26日,美國宣布制裁參與和涉及南海人工島修建的24家中企和12名公民。另據臺媒消息,解放軍26日上午分別從青海和浙江朝南海發射兩枚飛彈,其中一枚是東風21D航母殺手反艦飛彈。

種種跡象顯示,南海形勢出現了新的變化。那麼美國是否會在南海挑起戰爭?雙方的動作有何意味?目前值得警惕的有哪三種危險狀況?越南和日本為什麼愈益活躍?中國應該如何衝出第一島鏈?在與美國的海權博弈如何取勝?就此,鳳凰網《風向》欄目與「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展開了深入對話。

1、近來美國聲稱要在南海和中國來一次「流鼻血式」的衝突,但還沒做好跟中國大規模衝突的準備。可能出現中低烈度的衝突包括三種意外情形:美軍闖入中國島礁12海裡或領海被反制、美軍抵近偵察被驅離,以及在監視演習時擦槍走火。另一威脅是美軍強硬派可能借大選的混亂在南海挑釁。2、美國媒體對中國南海軍演多有指責,這是其有選擇披露信息的操作。實際上,每年美軍僅在菲律賓舉行的訓練和演習就有300多場,頻率和強度都遠超中國。周邊國家也受美國信息影響,我們有義務提供了解信息的可靠渠道。3、近來活躍的越南及日本各有考慮。越南最近外交上得到助力,在南海政策上有點」飄「,越南激進的漁船操作被印尼形容為「神風特攻隊」。但由於傳統關係牽制,越南尚未作出提請新的南海仲裁的出格之舉。日本近來在釣魚島議題受挫,正計劃借南海實現多海聯動施壓中國。4、中國海軍要真正衝出第一島鏈,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要在島鏈外線有航母遠洋編隊,有能力獲得局部的制空權。第二在第一島鏈之外也需要幾個基地。第三個就是中國跟外線國家有相對和睦的關係,成為海權國家需要結盟。5、從軟硬體來看,中國現在還不足以在全球引領海洋秩序發展的能力,但可以承擔力所能及的國際公共產品。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包括美國。中美南海問題本質上是美國對於中國崛起的海洋力量的過度解讀、過度誇張、過度焦慮。但實際上在全球海洋議題上,中美共同利益大於競爭。

鳳凰網《風向》:胡波老師您好,歡迎來到今天的風向外交訪談,最近南海風高浪急,所以請您來分析一下南海形勢及中國的海權發展。

最近關於南海有很多傳言,比方說美國將出動轟炸機轟炸無人島礁,派出海軍陸戰隊登陸等,作為「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的主任,您所擁有的數據能否鑑別或者預警這些信息?

胡波:二戰後美軍在南海保持強大的存在,特別是2009年之後美軍在南海活動的頻次、力度和針對性都大大增強,我們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也披露了一些信息,就這些數據,目前沒有跡象表明美國要在南海大幹一場,從邏輯分析的角度來講,就是我個人判斷美軍還沒有做好在南海跟中國發生大規模衝突的準備。

▎近日解放軍演習之際,美偵察機頻頻抵近。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SCSPI)是一個國際性的研究網絡,持續跟蹤主要相關方在南海的重要行動和重大政策動向。2015年開始,美軍非常嚴肅考慮在南海跟中國發生軍事衝突,但是大規模的準備我覺得還沒有完成,包括作戰概念轉型、力量部署都沒有完成。更何況中美雙方都承擔不起大規模衝突的後果,所以這些所謂的美國要轟炸甚至佔領中國南海島礁,發生概率是比較低的。當然美國人特別是美軍有各種各樣的預案,但它很清楚一旦直接轟炸中國南沙島礁的話,這勢必引起中美之間的全面的對抗,中國肯定會全面反擊,美國不要有幻想。我們島上這麼多軍人和官兵,這麼多設備,一旦遭到轟炸,那中國再怎麼想維護中美關係,也不可能視若罔聞,中國肯定會全面反擊,這個美國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覺得這種概率是比較低的。
鳳凰網《風向》:近期美國軍機頻繁抵近廣東近海進行偵察,甚至偽裝成客機行動,您之前判斷他們是要進行戰場建設,為什麼要在這個地方進行戰場建設?胡波:因為美國一直在準備跟南海中國發生各種各樣的軍事衝突,模擬了各種場景,從軍事角度來講,它需要收集相關方面的數據。包括地理環境、水文條件,但更重要的就是它要搜集中國武器平臺的電子信號,電磁頻譜特徵,搜集完了之後是為了以後的作戰想定包括作戰推演,甚至是真的實戰需要。像E8C這種飛機除了在近海偵察我們的水面艦艇包括潛艇之外,它為什麼抵近?還有偵察大陸雷達和其他平臺的電子信號的情況。按照美國的說法中國在廣東也部署了很多的武器平臺,有很多基地,這個它是感興趣的。所以從戰場建設確實是2015年之後越來越強烈,動作是越來越多,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抵近偵察或者是巡航,而是以中國為對手甚至為敵手在做一系列的準備。鳳凰網《風向》:您提到中美之間大規模的衝突不太可能,會有中低烈度的衝突,這樣的衝突可能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展開?胡波:現在最可能出現因為意外事件導致的升級,現在中美雙方每天在南海及周邊有數次海空相遇,這些事件大部分來講雙方還是處置的比較專業,但是也有小部分就是比較危險的。這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第一種情形就是美軍執意要闖中國的南沙島礁12海裡和西沙的領海及內水,他闖入進來之後中國肯定會進行反制,這個對抗可能就會比較危險。

▎年初,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公布了美海軍「蒙哥馬利」號闖永暑、赤瓜等島礁行動細節比如2018年9月30號美軍迪凱特號跟中國蘭州艦在南薰礁12海裡之內就差點發生相撞,最近距離僅41米,這種情況很多。因為美國要過來挑釁中國軍隊必須反應,結果就是可能會出意外。▎美軍迪凱特號(左)與解放軍海軍蘭州艦第二類的就是抵近偵察,美國在中國近海抵近偵察確實頻次越來越高,而且烈度越來越強,2009年到現在,十年多的時間,美國抵近偵察頻次差不多增加了一倍,烈度也很強。比如5月15號,一架P8A就貼著中國的領空線貼著中國領空進行抵近,這種抵近偵察如果離中國的領空或者海岸太近,中國肯定必須採取措施,往往是伴飛、警告或者驅離。這個過程中變數也會很多,2001年撞機事件就是因為美軍的抵近偵察造成的,這個事件發生在海南島70海裡左右的地方,是在中國的專屬經濟區。第三類的情形就是,雙方都會在南海及周邊進行各種各樣的演習,另一方一定會進行監視,近兩年解放軍越來越專業,一般保持非常安全的距離,但是美軍現在搞偵察監視有時候異常接近,這種事情發生過很多。

▎近日,美軍U-2高空偵察機擅自闖入北部戰區實彈演習禁飛區活動。胡波分析美國這種行為可能是蠻橫或者自認「藝高人膽大」。
2013年中國「遼寧」艦編隊在南海進行演習,美國一艘軍艦考本斯號就闖入中國的編隊,中國只好派登陸艦進行攔截,雙方也差點發生相撞,這種情況近兩年越來越多,而且美國現在越來越不重視安全距離。胡波:不是,首先是因為大國戰略競爭,(美國)變的越來越焦慮,動作當然是越來越激進,反映在操作層面肯定也是會挑釁程度越來越高。這三類相遇事件處置不好的話,可能就直線升級了。因為今天中美雙方戰略互信已經降到很低,雙方的危機管控措施也不是很健全,所以一旦發生意外,我覺得可能會直線升級,結果就會發生中小規模的軍事衝突甚至說小規模戰爭。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就是美國國內的政治情況,因為近些年來美國不斷的放話,就是要在南海給中國來一次流鼻血式的衝突,也就是給中國來一次中小規模的衝突,以這個遲滯或者掣肘中國的海上崛起,按照美國的說法,就是和平競賽搞不過你,就希望這個地方(南海)動起來亂起來。▎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導,美國海軍陸戰隊新任司令戴維德·博格打算把陸戰隊的任務集中到兩個戰場上:在中國東海和南海奪取島嶼。確實美國部分軍隊內部的鷹派是希望有這樣一次衝突,然後能夠對中國國內外軍事和政治影響進行一定的打壓。但問題在於這種衝突可能會升級,(美軍)不知道解放軍會如何反應,如果反應非常激烈的話肯定直接升級到大規模衝突。所以美國現在一直不太託底的,還沒有足夠的決心去做這個事情。但以上還都是正常情況,就是美國軍政關係很正常,指揮鏈也OK。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不能完全用常理來推斷(美國),比如說因為大選或者美國國內出現了內亂,一部分強硬派就可能會乘勢在海外挑釁,這種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8月24日美國防長埃斯珀發表署名文章《對抗中國,五角大樓已做好準備》,被稱為一篇「戰鬥檄文」。早前路透消息稱川普想在大選後換掉埃斯珀,不排除他希望藉助中國議題為自己加分。中國當然要有底線思維,做好一系列應對美國挑釁的準備,但是我覺得公眾也沒有必要太誇張,不要太過於隨意的談論戰爭。美國現在很多動作就是過來嚇你的,這一點要清醒。另外就是解放軍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能力提高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大家還是要有信心。

美軍南海大型演習每年至少100場,

換中國去去關島就炒翻天

鳳凰網《風向》:很多美國媒體認為「中國頻繁進行軍事演習,針對的目標是東沙群島甚至關島,一定是有更大的動作」,那麼您認為中國的演習目的是什麼?胡波:中國演習的目的很明顯,第一大目的就是要提升戰鬥力,演習是和平時期提升戰鬥力的重要的方式,各國軍隊都是這樣。第二個當然是加強威懾,美國在我們周邊有各種各樣的動作,所以中國也要通過演習向美國釋放一定的信號,我覺得這個無可厚非。▎26日解放軍從浙江發射東風-21D飛彈,從青海發射東風-26B飛彈 圖源:東方鐘擺美國媒體炒作這個就有點無聊了,因為現在的問題就是選擇性信息披露,天天盯著中國的演習,沒看看美國一年搞多少次演習?美國每年光和菲律賓進行的演習和訓練就接近300場,第七艦隊帶編號的大型演習超過100場,加上其他軍種空軍陸軍那更多,所以這個從演習的頻率來講和烈度來講,我們現在還趕不上美軍。另外是這個地方畢竟是離中國本土這麼近,中國如果每年派這麼多兵力部署到美國東西海岸,美國人絕對瘋了;如果中國解放軍每年派幾千架次偵察機去東西海岸抵近偵察,美國肯定炸鍋了,他的應對肯定更粗暴,現在解放軍只是偶爾去去關島專屬經濟區,美國都已經炒翻天了,現場應對非常激烈。所以現在南海的信息的問題就在於選擇性的披露信息:光披露中國的信息,不披露其他國家的信息。這會導致讓國際社會印象中,中國在這個地方做了很多動作,實際上美國動作會更多。鳳凰網《風向》:今年年初,您率領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代表團到訪了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與各界溝通,據您觀察這些國家的專家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據新聞稿說是澄清了很多誤解,就是澄清了哪些誤解?胡波:三個國家當然是不一樣的,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是南海爭議相關方,主要關心的是中國跟他們在爭議區域的糾紛,包括中國的軍事力量、海警力量在相關區域的活動,另外也關心中國南海的政策;新加坡相比而言比較超脫,其智庫更關注中美戰略競爭會給南海和相關地區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通常而言,他們對中國的意圖都是誇大的,大部分的東南亞國家,是沒有獲取完整海洋態勢的感知能力,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美國人在向他們輸入信息,結果他們的認知就是中國人的活動太多了,我們的交流除了提供信息,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中國政策。▎1月6日,SCSPI和菲律賓中華學會在菲律賓聯合舉辦「中菲南海問題圓桌討論會」,胡波在會上發言。菲律賓外交部副部長阿貝拉出席並提問。我覺得很多情況各國都一樣,不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同時要理解對方是怎麼想的,這個也是很重要的。不可能說我們一次活動就能夠改變他們的看法,但是我覺得我們在三個國家進行了十一場活動,通過交流雙方澄清了很多東西,也增進了互信。

鳳凰網《風向》:南海爭議問題上越南最近這麼活躍,我們怎麼判斷它現在的意圖以及它挑起事端的實力?胡波:越南的政策確實在發生變化,就是它的變化有幾個背景。第一個背景就是因為中美的戰略競爭使得越南認為自己的機會窗口來了,所以可以一定程度上藉助美國的這個力量去抗衡中國。第二個背景就是因為南海仲裁案,越南認為近來的國際環境包括國際法輿論環境對它有利。第三個層面就是越南最近經濟發展不錯,實力有一定的增強。所以綜合這三個因素,我覺得越南的政策開始有點飄,所以越南從2019年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油氣開發,去年的萬安灘對峙大家都知道,現在還有搞了很多區塊還在進行還在想搞新的開發(部分被投資商取消)。▎7月,至少有702艘越南漁船侵入中國大陸及海南島近岸水域,較6月的692艘仍居高不下。圖自SCSPI微博另外就是漁船活動,越南現在的活躍漁船數量在南海是最多的,超過了中國,另外也是最激進的:不僅跟中國發生衝突,也跟印尼和馬來西亞發生衝突,而且他們之間的衝突可能更激烈,4月19號在交界水域一艘印尼海警船跟越南一艘漁船發生相撞,越南漁船四人失蹤。按照印尼方面的說法,就是越南漁船像二戰時期的日本的神風特攻隊,根本不是漁船,非常彪悍,越南漁船在整個南海的非法、無管制和不報告(IUU)捕魚,甚至海上民兵活動,這個是最嚴重的。另外加強跟美國的軍政關係。中國在南海做任何動作,越南都抗議,所以它外交上、軍事上各個方面都趨於強硬。但我覺得越南還沒有走出關鍵性的一步——比如說提出新的仲裁,甚至在軍事上跟中國來一次小的衝突。還沒有做好這個破局的準備。很關鍵的問題就是越南還是不太信任美國,另外就中越的關係也是比較複雜的,我們有黨、政、軍非常緊密複雜的聯繫。在海上有矛盾,但是我們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和依存度是非常非常高的,當然越南國內現在有個趨勢大家可能要關注,就是越南國內的在南海的反華力量非常非常厲害。(民族主義情緒?)對,這個是非常非常嚴重的。

鳳凰網《風向》:就是另外我們注意到還有一個國家就是日本,日本最近強化了日越和日菲的合作,同時前幾天日本防相河野太郎也嚴厲「指責」中國在南海的行為,對南海的著重超過了釣魚島,您怎麼看?胡波:我覺得日本是借勢,釣魚島只涉及到中日兩國,周圍沒有重要的海上通道,所以國際社會關注度不是很高。但南海顯然國際社會的關注度非常高,爭議也涉及了很多國家。一開始最配合美國南海外交政策的主要是日本和澳大利亞,而日本比澳大利亞某種程度上走的更激進,比如日本已經在南海形成了常態化的軍事存在(比如艦船和飛機)。另外日本在東南亞地區也深耕了很多年,跟東南亞國家有非常強的特別是經濟聯繫和政治關係。東南亞國家也是日本自衛隊出海的一個很重要的通道和區域,第四個原因就是日本某種程度上也希望通過在南海給中國施加壓力,緩解在東海的形勢,因為東海我們各方面維權比較堅決,日本國內非常非常不滿。所以,日本希望通過介入南海來對中國在東海的活動進行遏制。所以日本對介入南海事務興趣非常非常大,並從外交、軍事、輿論包括執法各個方面介入。▎圖為2018年9月,日本準航母加賀號與英國海軍參加在印度洋舉行的軍演。但是我覺得這個可能會適得其反,我也經常和日本朋友交流,如果日本過於介入南海的話,可能會導致中國在東海進行更激烈的採取更堅定的措施。多海聯動未必就對中國不利。

中國島礁建設與「軍事化」沒一毛錢關係  

與越南鬥爭尖銳但也有海警合作

鳳凰網《風向》:最近有些國家在指責中國把南海島礁軍事化,其實中國也在南海島礁進行了很多公共產品的建設,比如燈塔等等,據您了解,國際社會怎樣評價中國的這些公共品?
胡波:首先「軍事化」這個概念,就完全是美國自己創造出來的,軍事化、非軍事化適用於什麼區域?適用於國際公域,比如說南極、外太空。南海島礁這跟公域沒有一毛錢關係,所以我認為在南海用軍事化和非軍事化概念是不合適的,從法律上講從國際實踐上講都是不合適的。這些公共產品,就是我們認為提供公共產品,但是國際社會現在總體來講並不是很買帳。他更關注的是比方說今天有什麼飛機到了島上,然後部署了什麼反艦飛彈,更關注軍事的東西。因為立場相左加上西方輿論的引導,所以目前坦率來講,就是我們做的努力沒有得到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的認可。▎2019年8月,「三沙2號」首航,這艘船具備綜合運輸補給、行政管轄、軍地融合、應急救援指揮、緊急醫療救助和島礁科學考察等「六大功能」,是中國海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項目之一。
鳳凰網《風向》:您提到過中國和東協周邊的國家可以先從非敏感領域合作,再逐漸發展到比如說油氣開發這樣的合作,就您來看合作進行的怎麼樣?胡波:現在中國和東協國家的務實合作還是很多的,比如在防災減災,即便是在南海以外的海域進行的合作也還是比較多的。長期來講這有利於培養雙方的戰略和政策互信,這樣我們才能往更敏感的地方去走,即便我們跟越南在南海鬥爭非常尖銳,但是兩國的海警還是有一定的合作,比如抵禦颱風、聯合巡航,確實也還有一定的合作。因為媒體往往關注南海的爭議問題,不會關注這些務實合作的,務實合作做的很困難,但是彰顯度不高,我覺得這也是以後媒體需要挖掘的地方。

中美競爭已成為南海問題壓倒性變量

美國航行自由行動純屬霸權規則

鳳凰網《風向》:您預測南海不再成為一個問題,可能需要多久?未來南海的秩序可能會是什麼樣?胡波:我覺得如果沒有美國強行介入,南海周邊國家早就找到一條擱置爭議的辦法。(雖然)爭議問題的解決短期內看不到希望,但是我們可以把這個局勢降到一定的程度,不要這麼緊張,我覺得東協國家非常有智慧,能夠做到這一點。現在的問題是它很大程度上受中美關係影響。現在美國已經不滿足於選邊站,(而是)親自動手了。這樣的話帶來幾個後果,第一個後果就會惡化整個南海的形勢,那第二個毫無疑問當然會助長東協部分國家——越南和菲律賓不切實際的期望,所以我覺得什麼時候能夠平穩取決於中美在南海的博弈,什麼時候達到相對平衡相對穩定的狀態,這個我覺得五到十年之內可能難以解決,因為大國競爭已經壓住了南海的爭議問題,中美之間大國競爭已經壓倒性成為南海局勢發展的主要變量。鳳凰網《風向》:最後我們聊一聊中美的海權博弈,公眾疑惑的一點就是美國沒有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在南海往往以規則維護者自居,他們的信心從何而來?我們能不能在國際法上給予一些反制?胡波:美國的信心跟美國的傳統有關係,認為自己是世界燈塔、上帝的子民,所以先天就覺得自己比別的民族高人一等,所以他經常拿一些自己的霸權規則和國內法在國際上說事。第二個原因是美國作為傳統海洋國家,解釋和應用國際法方面確實是比較老道的,他總之會包裝一套辭令去合法化他自己的行為。這個「航行自由行動」是個很明顯的例子。全球只有美國有這個概念和實踐,其他國家包括英國、澳大利亞,都說支持美國的行動,但是我們自己是沒有這種實踐的。這個實際是公約談判的末期,美國擔心公約生效之後會妨礙它的全球的軍力部署和行動自由,所以搞了一個航行自由行動計劃,就是通過自己的標準去判斷其他國家的海洋主張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話就派軍艦飛機過來挑戰,所以這哪有一絲毫的國際法依據?「航行自由」是普世價值大家都知道,但是「航行自由行動」那絕對就是霸權規則。兩個概念經常混到一起,其中也有美國故意誤導,其實是不對的。▎美國1991-2018「航行自由行動」的地區分布。圖自中國南海研究院,量化分析:美國全球航行自由行動(FONOP)1991-2018

鳳凰網《風向》:中美海權博弈裡面經常出現的概念就是島鏈,很多網友說中國要成為海洋大國必須突破第一島鏈,您怎麼看?
胡波:中國先天性是個海洋地理相對不利的國家,我們除了臺灣直接面向大洋之外,其他的區域都是從北到南被島鏈所阻隔,軍事力量沒有直接向洋的通道,勢必對軍事部署、軍事行動形成非常非常大的影響。中國軍隊為什麼要走出第一島鏈?根本性的關鍵就是如果中國在第一島鏈外線沒有軍事存在的話,那就意味著實際上中國沒有真正的海軍。海上力量是強調機動,強調外線作戰,也就是只有我們的第一島鏈之外有軍事存在,才能實現劉華清將軍所言的「敵人能進攻,我們也能進攻」。在第一島鏈之內就是你等著別人來進攻你去反擊,你是沿著你的本土往前推,你在外線沒有力量,實際你不能進攻別人。所以外線戰略對中國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必須要搞藍水海軍,必須在第一島鏈外線有一定的軍事力量存在,這樣才能從戰略上對其他對手進行掣肘,不能只有你進攻我們不能進攻。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原司令員劉華清。劉華清為中國海軍現代化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稱為中國的「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

目前是個什麼狀態呢,我覺得目前中國沒有在第一島鏈之外建立可信的軍事力量和軍事存在,當然我們有亞丁灣的護航,偶爾我們的編隊包括飛機轟炸機前出第一島鏈進行活動,但這是和平時期,如果戰時的話我覺得這個可能很多通道我們都不能用了,所以我們現在這種力量不是可信的軍事力量,衝出第一島鏈是在第一島鏈內外建立對你相對有利的態勢,我覺得這個目前還是沒有。鳳凰網《風向》:並不是我們軍艦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就一定能夠(衝出島鏈)?胡波:在外線建立一定的軍事存在有幾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中國要在外線有以航母為基礎的遠洋編隊,有航母才有可能有局部的制空權。第二我們在第一島鏈之外也需要幾個基地,因為海上力量活動沒有基地保障是很難有作為的。第三個條件就是中國跟外線的主要國家也需要有一個相對和睦的關係,所以這三個條件我覺得目前都不具備。鳳凰網《風向》:您之前提到過現在海洋總體格局是一個有限多極競爭格局,我們有沒有結盟的必要?胡波:為什麼是多極,很大的背景就是美國可能是歷史上最後一個海上霸權國家,因為二戰後軍事競爭的模式發生了很大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核武器的存在,主要的大國可能就(進行)和平競賽,類似規模的國家最後的發展程度可能會相差不大,另外缺乏通過戰爭大規模戰爭進行洗牌的可能性,世界走向海上多極是不可避免的現實。目前的狀況是,美國當然還是一家獨大,但是中美在西太地區海空力量已經形成了相對平衡的狀態,也就是主要先進作戰平臺數量已經差不多了,質量當然可能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國的追趕速度也是很快,這也是美國現在非常焦慮的原因。▎圖自美國海軍學會博客。https://blog.usni.org/posts/2020/08/15/on-midrats-16-august-2020-episode-554-summer-of-our-discontent-melee
另外因為二戰以後出現了反介入/區域拒止技術,在瀕海區域,大陸國家對海洋國家是有優勢的,這意味著在西太平洋,在北部印度洋和北極區域,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相對美國來講就是有先天的優勢。雖然中國不可能在全球去挑戰美國的海上主導地位,但是在局部區域已經出現了均勢,這是美國比較焦慮的,美國只能接受主導,接受不了與人分享權力,這是美國要調整的心態和問題。▎圖片來自http://cimsec.org/battle-force-missiles-the-measure-of-a-fleet/40138中國現在跟美國的差距也很大,舉個例子,我們現在海軍軍艦的數量可能是最多的,但是我們的排水量180萬噸,這還是西方的數據,美國是460萬噸,這個差距很大,現在炒作中國海軍威脅非常時髦,其實我們出了近海之後,也真的威脅不了別人。在多極格局之下,各國比拼的第一個當然是軍事能力,第二個比拼的就是自己的實踐和主張能被國際社會接受的程度。按照英國著名的海權問題專家Geoffrey Till講的,中美海軍都是兼具現代海軍和後現代海軍的特質,現代海軍或者前現代海軍主要目的就是制海權,後現代海軍還有一個關鍵就是和平時期要維護海上的秩序,所以這個我覺得是對中美兩國都提出非常大的挑戰。▎英國海權戰略專家傑弗裡·蒂爾(Geoffrey Till)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搞海權需不需要結盟?我們作為學者從常識推斷,要成為一個海權國家的話,從歷史經驗和規律來講,一般是個結盟國家,特別是對中國這樣的海洋地理相對不利的國家來講的話,我們可能在海外確實需要盟友的支持。

中國沒有必要學美國全球攻防,

近海控制、區域存在和全球影響就是強大海權

鳳凰網《風向》:您也提到中國的海權要素有三個支柱,經濟實力、軍事力量、海洋傳統,其中海洋傳統是最弱的,您認為我們今後怎樣慢慢培養或者是建設這樣的傳統?胡波:中國傳統上是農耕文明佔主導的國家,當然中國歷史上有非常非常燦爛豐富的海洋世界,中國的海上力量也一度非常強大,宋朝、元朝、明朝包括鄭和下西洋這都是頂峰,但是我們要清楚,海洋元素傳統上是不在中國主流的知識分子、主流精英階層的觀念之中,海洋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中國是有非常豐富的海洋實踐,主要是底層(比如說沿海、浙江、福建、廣東),這完全是民間的行為,作為一個民族來講的話,我們不能吹噓自己有多強的海洋傳統,就是因為海洋始終沒有成為國家發展和對外經濟的重心,所以你怎麼可能有非常強的海洋傳統。中國什麼時候全民族走向海洋,我覺得是改革開放以後,有幾個物質前提。第一個物質前提就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發展,我們有了非常多元複雜的海外利益。我們跟全球建立了非常強的聯繫,包括在海外有非常大規模的經濟利益,這是物質條件。第二個物質條件就是90年代以後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這也是個前提,第三個前提就是我們在陸上解決了北線的威脅,也即是北方陸地邊界劃定以及建立和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係。我覺得這三個前提是中國當前能夠作為一個民族國家走向海洋的三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客觀來講就是這個時間才有多長?我在《後馬漢時代中國海權》裡面講,2018年(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中期評估,這個時間依然是非常短的。海洋物質文明的發展,包括軍事現代化、海洋經濟的發展,三四十年可能會發展的非常輝煌,但是基因改變是比較難的,思維、習慣、意識,這可能需要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進行轉變。但是時不我待,中國確實等不起了,因為一旦你的物質文明的發展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差距太大,必然會有一定的張力和矛盾,這個可能會對你的海洋強國的事業構成相當大的影響。中國不可能等到十代人之後兩百年之後,我們等不了,所以知識分子和政府,必須走在前面做一些引導性的工作。鳳凰網《風向》:您寫過一本《後馬漢時代的中國海權》,您認為中國有可能發展成怎樣的海權範式?比如怎樣平衡海權的控制性和開放性的關係?▎胡波在書中指出,中國海權在前三十多年進步明顯,但多數指標在世界的排名多在第5位左右,甚至更靠後。需要堅持範式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實現「近海控制、區域存在和全球影響」的強大海權目標。胡波:我曾經就是用12個字來概括的話,就是近海控制、區域存在、全球影響。先是近海控制。海權跟陸權的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陸權控制是非常剛性的控制,就是佔領,海權控制的核心要義就是控制海洋為自己所用,儘量阻止對手利用海洋。海權控制更多的是控制關鍵節點,比如英國美國通過控制關鍵的水道去控制海洋,而不是像陸地一樣把海洋給圈起來。▎美國海外海軍部署分布。圖自https://www.usni.org/magazines/proceedings/2013/june/utility-three-tiered-navy所謂的「近海控制」就是中國要在近海形成自己的力量優勢,對主要對手形成非常大的威懾。確保臺灣的統一進程和中國的主權和海洋權益,確保近海的開放。由於中國面臨的挑戰較多,總體的優勢在東海、南海等局部方向實際上是一種均勢。近海控制面臨的挑戰是什麼?現在不是說中國要控制,我覺得需要擔心美國如果把南海控制不讓中國用,該怎麼辦?現在美國這種趨勢非常明顯,美國的「印太戰略」和美軍的海上轉型,針對的就是中國。所以中國必須在近海取得一定總體優勢。區域存在,就是在第一島鏈外北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建立有效的軍事存在,就是有一到兩支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編隊,另外有數個遠洋補給基地,這樣才能保證區域存在,從外線給對手形成掣肘或者威懾。全球影響就是中國在全球通過軍事外交、軍事活動,以及臨時性的部署,去維護世界的海洋秩序,特別是海洋安全秩序,提供國際海上公共產品。中國是「一陸一洋」的國家,美國是「兩洋一陸」的國家,也就是說中國先天性地可以通過兩條途徑去影響歐亞大陸——世界地緣政治中心。美國不一樣,美國它要影響歐亞大陸,就必須跨過兩洋投送資源。所以美國海軍就要搞全球第一。

▎地緣政治論的提出者麥金德認為,圖中的「樞紐地區」是整個世界的「心臟」,如果有一支強大的力量以這個地區為大本營向外擴張,能夠控制其外圍的「內新月形地區」從而參與制海權爭奪的機會的話,它就能建立一個足以統治全球的「世界帝國」。
我覺得中國沒有必要像美國那樣進行全球攻防,我們始終還是個區域重點布局的一個國家,當然我們有能力全球到達、全球投送,但是我們還是以區域,以中國的近海和毗鄰的遠洋為重心的,這跟中國的和平發展的國家特性、跟中國民族的特性、跟中國的地緣環境有相當大的關係。美國現在以己度人,認為中國既然有全球數目規模最大的海軍,一定會在全球挑戰它的制海權,這個是我覺得是雙方的戰略文化完全不一樣。鳳凰網《風向》:國際海洋治理存在一個矛盾,就是說對於國際公共產品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中國要不要去承擔海洋領導者的角色?胡波:中國已經高高把全球海洋治理大旗舉起來了,從道義上是需要的。全球治理,特別是全球海洋治理現在面臨很多問題,而且傳統上的海洋國家現在不願意維護海洋秩序,就是變得越來越自私了,比如美國。現在美國聚焦於大國競爭,別的任務都可以放一放。這種情況之下,我覺得中國確實一股清流,就是我們現在非常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我覺得這個是從道義上、方向上講,肯定是正確的。但是我們確實要考慮到中國實力的問題,中國現在還不足以在全球引領海洋秩序的發展,軟硬體都不具備這個條件,所以這個中國不能太著急,我們只能承擔我們力所能及的使命和國際公共產品,要有一個平衡。鳳凰網《風向》:比方說在南海、東海、亞丁灣等區域去提供?胡波:中國可能要和相關的區域內國家合作,比如說我們在北極、在幾內亞灣,都要跟區域內的國家合作。就是因為單靠中國一家的能力是不足以承擔全球海洋公共產品的供給。所以中國一方面要承擔更大的責任,要做出更大的貢獻,另外一方面,要團結能夠團結的一切力量,包括美國。胡波:包括美國。要看長線,中美在全球很多問題特別是全球性海洋問題上共同利益大於競爭,現在雙方競爭主要是集中在西太平洋,當然美國人說你在整個印太在挑戰它,甚至說在全球都在挑戰它,所以就是它是過度解讀、過度誇張、過度焦慮,但是等他情緒稍微緩和一點,我覺得雙方還是能夠進行理性對話的。鳳凰網《風向》:您覺得如果拜登上臺之後會不會緩和一些?胡波:可能會好一點,現在就是在妖魔化中國,像我們中國的學者就是感到很鬱悶。我們哪這麼強?美國誇大中國的能力、誇大中國的意圖。炒作太多了,這一方面當然是它有政治目的,另外一方面就是美國是沒有過過苦日子,它的地緣環境太好了,所以它不知道中國這種地緣環境的國家是不可能進行大規模擴張的。因為中國五千年傳承,對自己地位、地理的認識是非常非常強烈的,怎麼可能像美國一樣?美國現在按照飛彈的半徑去數你的威脅,你看你的東風-21D,東風26打到我們關島了。但是它沒有數一數它的轟炸機、它的飛彈離我們北京有多遠?基本上我們的北京的都在它飛彈射程範圍之內,甚至轟炸機半徑之內。所以換位思考後就會發現中國還是比較克制,就是另外就是美國也不想想,即便中國能夠控制近海又怎麼樣?整個海上通道、全球的海上通道依然在美國的控制範圍之內。相互妥協的平衡及和平共存將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美國的問題就在於有些矯情,就是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然後我可以發展力量,你不能,我發展力量能打到你,可以,沒有問題,打到你你最好別還手;你現在有能力,有能力還手,你看你中國現在越來越有能力還手,那就是我的威脅。

現在美國不習慣的就是,以前到中國周邊來,中國應對能力非常弱,根本看不到中國像樣的海空力量,現在你能力越來越強,現在和你相遇的次數越來越多,而且看到你的先進平臺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從心理上講肯定是不太適應,所以它需要時間進行調試。

責任編輯:賴炳益  來源:鳳凰網

相關焦點

  • 南海局勢新變化!美軍三種行動可能引發中美衝突
    可能出現中低烈度的衝突包括三種意外情形:美軍闖入中國島礁12海裡或領海被反制、美軍抵近偵察被驅離,以及在監視演習時擦槍走火。另一威脅是美軍強硬派可能借大選的混亂在南海挑釁。2、美國媒體對中國南海軍演多有指責,這是其有選擇披露信息的操作。
  • ...機南海活動監測數據如何出爐,新趨勢是什麼?「南海戰略態勢感知...
    美軍艦機在南海區域活動的信息是如何出爐的,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美軍艦機在南海活動有什麼樣的危險趨勢,中美在南海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有多大呢?針對這些問題,《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專訪了「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
  • 美軍要佔領中國在南海的島礁?!
    美軍要佔領中國在南海的島礁?這個聽上去就讓人感覺瘋狂的想法,最近真實出現在美國媒體上。美國《福布斯》網站9日稱,儘管在西太平洋地區,五角大樓擁有充足的戰機可贏得與中國的戰爭,但卻沒有足夠的基地。為此美軍考慮「借用」中國基地——出動美國海軍陸戰隊或空降部隊佔領中國在南海的人工島礁。此舉當真可能嗎?
  • 【視角】29日日本《讀賣新聞》披露了一條驚天秘密:美國要轟炸中國南海島礁
    因為,從川普的行事方式來看,轟炸黃巖島,絕非空穴來風。從本月2日美軍兩架軍用偵察機出現在南海東北部的巴士海峽開始,短短一個月不到,從偵察機到航母,美軍動用各種載具,對中國南海海域一共進行了多達28次的襲擾和試探,強度之高世間罕有。
  • 【睿見】胡波:究竟是誰在南海製造不穩定?
    美國等國頻頻在國際輿論上對中國進行抹黑和汙名化,美軍大幅增加了在南海軍事行動的頻次、烈度和針對性。無論是從能力還是意圖來看,美國都已成為南海局勢發展的最不穩定因素。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文章來源於《環球時報》。
  • 美軍敢炸南海島礁嗎?
    並且有鼻子有眼地預測,美軍可能選擇中國宣稱擁有主權、而美國人不承認的南海島礁,特別是中國吹沙填海建設的人工島,作為打擊的首選目標。 這樣鼓譟的人中間,二半吊子軍事分析家、幸災樂禍的公知們居多。他們說,美國人認為轟炸這些無人島或人工島既可羞辱中國,又可避免激怒中國,是美國人已經規劃好的作戰方案。
  • 驚心動魄地,中美海軍對峙南海!
    今天,回首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美恢復外交關係之後,兩國之間最大的軍事對峙事件,顯然非常有必要。這就是著名的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從所謂仲裁結果宣布前數月開始,美國海軍就不斷在南海騷擾,動輒派出軍艦、戰機,闖入南海。2016年5月9日,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哈裡斯,命令其手下威廉·勞倫斯號飛彈驅逐艦,進入中國島礁12海裡領海。
  • 美軍要轟炸南海島礁?臺軍機緊急起飛應對!
    美軍要轟炸南海島礁?南海風雲突變,美軍公開威脅 丟掉幻想,準備打仗!臺軍機緊急起飛應對解放軍戰機夜航臺海,島內民眾:要開戰了?
  • 南海島礁究竟部署了什麼?為何白宮下令航母火速撤離!
    全球博弈(quanqiuboyi)——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解讀,8000
  • 世界憂中美南海「開戰" 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在門口?
    俄羅斯媒體指責美軍在「犯規的邊緣玩遊戲」,稱這種極度無禮的挑戰在「考驗解放軍的克制力」。南海上空濃濃的火藥味令一些人擔憂中美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兩國是否「開戰」的話題再次升溫。美軍會進入中國島礁12海裡之內嗎?22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認為很有可能。不過,中國學者沈丁立也表示,美國在南海的底線應該是「不打仗」。
  • 美國B52轟炸機飛越中國南海島礁的真實意圖!
    五角大樓發言人比爾·厄本近日公布了美軍B-52轟炸機飛近中國南沙島礁的消息。「儘管飛機從未進入任何島礁15海裡以內,仍收到中國地面控制人員兩次發出的口頭警告」。厄本稱:「兩架飛機繼續飛行任務,沒有發生異常事件,飛行全程完全符合國際法。」筆者認為,美國軍方的做法是對中國南海主權事務的公開挑釁。但作為目前世界的實際霸權者,美國並不認為有何不可。關於法理上的東西,在美國看來根本無足輕重。因此中美在南海區域內的鬥爭將越來越傾向於政治和軍事實力的比拼。
  • 中美在南海是否會有一戰?
    在這種複雜、多變、高度危險的形勢下,雙方是否真的有可能會爆發一場局部戰爭呢?答案是,在其他南海聲索國有力設計的背景下,美軍有可能在不經意間介入,包括但不限於提供武器裝備、軍事顧問等形式。而且,戰爭的場所極有可能是南海南部海域。對於中國來說,我們在南海享有歷史性權利和應有的島礁主權,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是沒有任何退路的。
  • 川普選情不利,美軍無人機將襲擊中國南海島礁?國防部回應
    記者:據美國媒體報導,美方正在研究川普總統選情出現不利時,使用MQ-9無人機襲擊中國南海有關島礁的方案,以製造所謂「十月驚奇」。請問對此作何評論?吳謙:近日,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通過軍事外交渠道專門就此作出澄清,表示有關報導與事實不符,美方無意對華製造軍事危機,願與中方建立穩定的、建設性的、以結果為導向的兩軍關係,建立必要機制,降低風險、加強溝通、在擁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
  • 中美日三國均做著在南海戰爭的準備
    今年來南海局勢溫度不斷升高,10月27日,美國拉森號軍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鄰近海域。
  • 美軍衝繩演練「跳島」作戰,目標疑是南海島礁?
    自打進入2020年以來,美軍可謂是忙的「不亦樂乎」,在南海多艦艇自由航行、派各型偵察機抵近偵察、與多國南海聯合軍演,總之,南海被攪合的烏煙瘴氣。近日,美軍又使出了新招,即「跳島」戰略,即讓飛彈部隊可以在太平洋隨意展開奪島行動。據悉,最近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衝繩就組織一場演習,有媒體10月21號透露了其中一項重要訓練科目。
  • 亨廷頓預言的中美南海戰爭
    紐時稱,美國一艘巡洋艦在南海巡航時遭到中國軍艦跟蹤監視,雙方進行了「危險的寒暄」。關於南海衝突的「科幻小說」或許早有人創作,但最有名的作者當屬美國著名政治學家薩繆爾·亨廷頓。早在1990年代,薩繆爾·亨廷頓在其《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就預言了中美南海戰爭。亨廷頓從文明衝突的角度對中美由南海問題引發的戰爭進行了詳細推演,他展現出的恢弘想像力絕不亞於時下一流的科幻作家。
  • 田士臣 | 中美在南海、臺海必有一戰?中美國防部釋放了豐富信號
    、臺海危機形勢,鼓吹中美在南海、臺海必有一戰且是大戰。近幾個月筆者多次跟美方專家就南海問題開展對話會,一個現象是美方專家很少提及中美在南海開火,也沒有人討論所謂「美軍南海炸礁」的媒體報導。不禁要問:為什麼這些聲音總是來自中國?筆者認為,這首先是反映我們自己的不自信,包括對自己核力量的不自信。其次是有些專家刻意渲染,迎合部分受眾而不是作理性客觀的分析判斷,把任何動向都往中美雙方大打一仗去引。
  • 中國亟需防備美軍對南沙島礁突然襲擊|三策智庫
    當年歐巴馬爭取第二任期時,川普曾信誓旦旦地說,歐巴馬一定會故意挑起與伊朗的戰爭以便為自己助選,歐巴馬倒沒有發動對伊戰爭,但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川普自己的想法,即他認為可以通過發動戰爭來為自己爭取連任。一旦中美發生軍事衝突,南海與臺海相比,具有規模可控、區域可控、時間可控的特點。目前看,川普很可能劍走偏鋒,在今年11月以前突然決策在南海挑起與中國的軍事衝突。
  • 美軍膽敢用無人機攻擊南沙島礁,必遭解放軍猛烈反擊
    據報導,美國空軍上一次把一個國家地圖印到臂章上還是越南戰爭時候的事情,印上中國地圖這對美軍來說已很激進,而曝光相關照片,不可能是意外誤操作,美軍顯然要藉此傳遞強烈信號。華盛頓在加緊針對中國的戰爭準備,而且這種在世界各地參與過謀殺等攻擊行動的無人機也將在其中扮演角色,這就是美國《空軍》雜誌這篇報導有關MQ-9無人機轉化功能延長服役之外所傳遞的戰略性信號。
  • 英國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膽敢挑釁中國主權?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英國航母戰鬥群會在這裡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海軍舉行一定規模的海上軍演,以向中國及南海周邊國家展示其肌肉,刷一刷存在感,美國一直期待該戰鬥群派出艦隻闖入中國南海島礁十二海裡,挑戰中國領海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