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軍事觀察者
今晨,川普突然宣布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果不其然,又是戰斧飛彈,對敘利亞境內的多個目標實施飛彈打擊,可能還出動B-1B轟炸機聯合了英法軍機實施攻擊。雖然有一些媒體讓剛剛打空了「戰斧」飛彈的美國驅逐艦又變出新的飛彈來再打一輪(目前美國戰艦需要返回港口才能補給「戰斧」飛彈)。但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和參聯會主席鄧福德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打擊結束,表明美國這回對敘利亞的打擊,依然是傳統的「戰斧外交」。
敘利亞的防空火力雖然有所斬獲,但並沒有真正有效的「反擊」
筆者此前曾寫過美國的「戰斧外交」,這是一種新時代「炮艦外交」的變種。今天美軍的打擊,是在敘利亞政府軍結束大馬士革之鋼戰役,控制全部東古塔區的背景之下進行的,說到底,這就和當年「紫石英」號事件中英國人的想法差不多,當然了現代條件下,英法也不會傻到讓自己的軍艦跑到敘利亞「寶石」岸艦飛彈射程內去作死。
據稱這次美國發射的飛彈數量比去年的打擊增加一倍,也就是120枚左右,考慮到美國海軍艦艇攜帶「戰斧」飛彈的數量,這次襲擊肯定是有空軍發射的防區外打擊武器參與的,可能包括B-1B發射的AGM-86巡航飛彈,英法的「風暴陰影」飛彈,駐卡達的美國F-35戰鬥機可能也參與了行動。
但不論如何,作為「一次性」打擊,這次行動依然和以前的「戰斧外交」一樣,是一種危險,不負責任和單邊主義的行動。
俄羅斯向敘利亞交付了「寶石」岸艦飛彈,但畢竟只是岸基武器,想要反擊千裡之外的美英軍艦,還是無能為力的
筆者此前曾在文章裡提到過美國的「戰斧外交」,這是從上世紀90年代美國國防部長阿斯平提出的「玩法」,其最妙的地方在於:「這不表示美國要來解決問題,只是對特定的目標進行『懲罰』。」
換言之,這是美國用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方法,扮演「國際警察」的一種常用手段。
1998年,在柯林頓為萊溫斯基醜聞頭痛之際,美軍莫名其妙的跑去向伊拉克發射了300枚「戰斧」飛彈。
而今,在川普為中美貿易爭端、以及自己的性醜聞事件焦頭爛額的時候,敘利亞又「湊巧」發生了化學武器襲擊事件——這種「巧合」實在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關於這種戰爭, 90年代有部美國電影《尾搖狗》,表現的是一個好萊塢電影人,被總統幕僚悄悄僱傭,為了掩蓋總統的醜聞,製造假新聞,稱東歐某個小國侵略鄰國,美國特種部隊前往幹涉……這則製作精良的「假戰爭」新聞迅速成為新聞焦點,成功掩蓋了總統的醜聞。
通過「假戰爭」把國內政治危機轉嫁到國外,這是美國90年代以來常見做法,電影《尾搖狗》對此有辛辣的諷刺
結果,幾番陰差陽錯之下,最後美軍真的對這個小國發動了戰爭。
這個奇怪的片名,是借用美國一句俚語:「為什麼狗搖尾巴?因為如果尾巴比狗聰明,它會搖狗」。也就是說,本來是用來掩蓋醜聞,轉移媒體注意力的「假戰爭」,最後變成了美國真正需要參與的軍事衝突,甚至主導了國家戰略的走向。
這正是如今美國濫用「戰斧外交」給國際政治和美國國內政治帶來的嚴重問題。
從這次軍事打擊的細節,例如襲擊的目標是敘利亞政府已經撤空的基地等就可以看出,美國的打擊,依然是一次「假戰爭」。
然而「假戰爭」有著「真效果」,美國的軍事打擊,對於俄羅斯,可說是又一次奇恥大辱。
換句話來說,美英已經完全不把虛弱的俄羅斯放在眼裡。
儘管我們相信普京不會因為這次打擊就對美國發起反擊,但這種危險並非不存在。
如果俄羅斯國內局勢逼得普京不得不反擊呢?
這意味著什麼?
電影《恐懼的總和》中,美俄都遇到國內政治危機時,一次突發事件導致雙方險些發生核戰爭
國內學者們經常說,美國想著「聯俄制中」,但我們現實中卻看到美國是「柿子撿軟的捏」,甚至連英國這樣已經衰落成三流大國的國家,也敢於利用「俄國鋤奸」事件,在外交上羞辱俄羅斯。
「普大帝」到底強勢在何處?他面對西方能有幾兩底氣?
敢進攻波羅的海三國嗎?敢吞併烏克蘭嗎?
就算不發生核衝突,如果俄軍開始向波羅的海三國或者烏克蘭發起軍事行動,西方仍然可能不得不正面與俄羅斯交手,這仍然是十分危險的事情
都不敢,俄羅斯只能在西部前線拉一下戰備,嚇唬一下烏克蘭和波羅的海三國而已。
至於在地中海、黑海對美國進行報復?
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從這個角度講,雖然前幾天環球時報說的,俄羅斯已經到了冷戰以來最危險的關頭說法略顯誇張,因為打擊敘利亞也好,外交侮辱也罷,都不過是面子問題。但如果從總體局勢來看,西方國家現在連面子都不給俄羅斯了,這也確實是俄羅斯面臨的重大危機。
總不能美國向敘利亞發射巡航飛彈,俄羅斯就在家裡試飛「雨燕」核動力飛彈嚇唬人吧?
自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有限的軍事經費基本全部傾注在核武器方面,這固然保證了沒有人敢於想著讓俄羅斯解體這樣的事情,但對於其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光有核武器恐怕是不能自動帶來其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
俄軍常規軍力在技術能力上已經大幅度落後美國,而且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追趕的希望,這導致美國更傾向於使用軍事手段向俄羅斯施壓
而其虛弱的常規軍事實力,在遇到諸如現在遇到的西方軍事壓迫的情況下,無從向對手施加壓力,這就導致了俄羅斯的被動。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馬蒂斯對俄羅斯的設想(我們都知道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是堅決反對「聯俄制中」,認為應該趁俄羅斯病,要他的命),是否就是通過不斷的羞辱和逼迫,促進俄羅斯國內政治格局變化,從而進一步削弱俄羅斯的力量。
當年彼得大帝曾說,一個帝王應該擁有強大的陸軍和海軍,就好像人需要兩條腿——而今對於俄羅斯來說,「普大帝」需要的則是常規和核力量兩條腿——但現在的現實就是,俄羅斯已成「瘸腿」大國。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俄羅斯沒有強力的外援,不能和人抱團取暖,那就算談不上再次解體,至少普京「寶座」也會不穩,進而給俄羅斯的發展道路帶來更大的不確定因素。
總之,川普這次的「戰斧外交」至少到現在為止看起來並沒「玩脫」,但總有一天,「戰斧外交」要踢到鐵板的,到那時,又該如何?
「帝國的崩潰」或許就會從那時開始……
大英帝國在世界範圍內的崩潰,一個標誌就是「紫石英」號事件,圖為被解放軍炮擊打得狼狽不堪的「倫敦」號重巡洋艦,該艦當時駛入長江,解救被解放軍炮火癱瘓的「紫石英」號,當時解放軍如果有威力更大的火炮,這兩艘軍艦未必有機會生還
商務合作:market@guancha.cn
QQ :2920915625
歡迎訪問觀網風聞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