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巔峰之戰

2021-02-07 戰爭事典

 

1942年1月,非洲裝甲集群升格為非洲裝甲集團軍。除希特勒以外,大概沒有幾個人相信,新敗的隆美爾在得到些許坦克和增援後就能立刻轉守為攻。德軍第2航空隊此時也從東線調到義大利和西西里島,之後很快奪取了制空權,經由地中海運抵隆美爾所部的坦克、彈藥和補給越來越多,而英軍第8集團軍的補給線已長達1000多英裡,時刻面臨著被切斷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隆美爾決定發起一次出敵不意的反攻,為取得最大限度的突然性,他不僅沒有通告意軍總部,就連德軍最高統帥部也被蒙在鼓裡,非洲軍軍部在總攻前5天才接獲通知,而師長們更是提前2天才得到口頭通知。1月20日, 希特勒將第6枚雙劍騎士勳章授予給隆美爾,而後者籌劃的反攻就在次日夜!

 

反攻開始後,隆美爾命令由第90輕步兵師和第21裝甲師部分坦克組成的「馬爾克斯 (Erich Marcks) 戰鬥群」向英軍靠近海岸的右翼推進,非洲軍主體則向英軍左翼進攻。時任非洲裝甲集團軍情報參謀的梅林津曾評論說:「這些作戰才顯示出最佳狀態下的隆美爾—敏捷、大膽無畏和執行計劃時靈活應變。」由於英軍撤退非常快,隆美爾圍殲英軍第1裝甲師的意圖只得到部分實現,但非洲軍在頭五天的戰鬥中就擊毀了近300輛坦克和裝甲車,以及近150門大炮,自身僅損失了3輛坦克、陣亡3名軍官與11名士兵。


1月24日,隆美爾在初戰告捷的喜悅中成為德軍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將。希特勒的信任與獎賞,無疑為隆美爾這臺高速運轉的機器添上了新的燃料。他決定不顧一切地向班加西進攻,結果又獲成功,當他向德爾納推進時,邱吉爾正在倫敦的下院裡緊鎖著眉頭向議員們演說:「我無法告訴你們眼下昔蘭尼加西部前線的局勢如何。目前與我們作戰的對手是個十分大膽又精通戰術之人,如果撇開戰爭造成的浩劫來說,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

 

隆美爾重新奪回昔蘭尼加後,交戰雙方似乎陷入了具有沙漠特點的靜態塹壕戰,幾個月裡雙方都構築了戰壕、散兵坑、鐵絲網和機槍火力網,都在各自的防線背後積極補充彈藥油料和物資,英軍這邊還修築了一系列堡壘化的「盒子」—每個「盒子」由1個旅把守,周邊是全方位的鐵絲網、各種反坦克路障和雷場, 「盒子」之間則是更多更大的地雷陣。

 

(上圖)加扎拉戰役 (1942年5月26日至6月14日) 示意圖


從3月開始,隆美爾就開始構想進攻加扎拉防線和奪取託布魯克。在擬定的進攻日期5月26日到來前, 非洲裝甲集團軍擁有9萬人和561輛坦克,而英軍第8集團軍則有超過10萬人,擁有坦克900餘輛,所屬各部均完全實現了摩託化。雖然兵力和裝備數量的對比不利於隆美爾,但他相信自己的部隊在戰術意識和即興發揮能力方面遠勝於英軍,他需要做的就是精心設計進攻計劃,在開闊的大漠中以英軍既不適應也不擅長的機動戰方式消滅對手。

 

隆美爾的計劃可分作兩部分:北面的義大利第21軍和第10軍將在非洲軍軍長克呂威爾 (Ludwig Cruewell) 統率下發起佯攻,目標為英軍加扎拉防線的中路和右翼,隆美爾曾交代克呂威爾「把動靜鬧得越大越好、灰塵揚得越高越妙」;南面的義大利第20摩託化軍和非洲軍 (合計5個師兵力和幾乎所有坦克) 則由隆美爾親自率領,這支裝甲巨獸將朝東南方的沙漠腹地推進,繞過英軍最南翼的比爾哈凱姆(Bir Hacheim) 「盒子」後再旋轉向北,以儘速抵達海岸線、合圍英軍第8集團軍為最終目標。

 

但是,隆美爾的計劃並沒有得到完美的實現,他錯誤地假設所部能夠完全出敵不意地抵達英軍後方,而後還能以自己擅長的方式打擊對手。5月26日夜至27日晨,隆美爾裝甲大軍完成了堪稱典範的機動,抵達比爾哈凱姆後旋轉向北,做好了由南向北發動進攻的準備。但對手發現了他們的蹤跡,大批英軍坦克也及時出現在戰場附近,這無疑令隆美爾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進攻之初就與對手的坦克部隊狹路相逢。到27日下午6時,隆美爾被迫承認他的攻勢未能獲得足夠的突然性,而且也低估了其他兩個重要方面:一是英軍的「盒子」堡壘對於德軍補給線路的破壞作用,另一個就是低估了英軍裝甲師的基本力量。

 

28日時,英軍坦克部隊一整日裡都在進攻德意軍隊,但英軍指揮官過時保守的戰術拯救了當日的隆美爾。29日,由於非洲軍和第90輕步兵師幾乎都用盡了油料和彈藥,隆美爾還曾親自率領少量坦克護送補給車隊運來補給。一俟裝甲部隊能夠再次動彈,隆美爾決定在加扎拉防線上砸開一個缺口,拔除英軍第150 旅駐防的「盒子」,從而使德軍擁有一條穿越對手防線的直接補給通道。隆美爾的這個決定曾被後人稱為是「戰爭中最大膽的一次決定」, 他把全集團軍的反坦克炮都部署在東面嚴陣以待,而後集中幾乎所有的坦克和步兵回過頭來向西攻打英軍第150旅的防區。到6月1日日終時,隆美爾終於打通了補給交通線,而英軍坦克部隊在德軍的反坦克屏障以東消極地喘息了整整一天。

 

儘管採取了一些有力措施來彌補開戰之初因過度自信造成的後果,隆美爾集團軍還是處於相當危險的境地—非洲軍和意軍「白羊座」裝甲師此刻位於加扎拉防線以東,而其他部隊 (主要是意軍) 則基本位於防線以西,即非洲裝甲集團軍的兵力被英軍防線一分為二了。

 

英軍也意識到摧毀加扎拉防線以東德意軍隊的機會就在眼前,但他們似乎從未真正理解集中使用裝甲部隊的重要性。英軍6月5日發起了反攻,但未能投入尚算完整的預備隊,結果讓隆美爾輕鬆挫敗了自己的攻勢,還損失了4000 人和200輛坦克。6日,隆美爾更是在突然間轉守為攻,使得印度第10旅在錯愕之間就被基本殲滅了。10日,隆美爾再次集中優勢兵力,在空軍支援下向比爾哈凱姆的「盒子」發起了進攻。此處的守軍是自由法國第1旅,法國人雖在這裡進行了他們在「二戰」中最勇敢和堅定的一次防禦戰,但一個旅的區區幾千人是無法抗衡德國非洲軍的。

 

南線局勢趨穩之後,隆美爾把注意力轉向了尚算完整的英軍加扎拉防線北段,尤其是阻礙他接近託布魯克的最重要的兩個「盒子」—英軍第201禁衛旅把守的「騎士橋」(Knightsbridge),以及更往東的、由印度第29旅防禦的「阿戴姆」(El Adem)。11日夜,隆美爾的裝甲部隊通過機動摸到了阿戴姆附近,他的第15和第21裝甲師次日與英軍第2、第4和第22裝甲旅展開了一場坦克大戰,德軍擊毀擊傷了260輛英軍坦克,幾乎將第8集團軍的裝甲力量一筆勾銷。經此一戰,隆美爾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數量上已佔據明顯優勢了。

 

(上圖)託布魯克戰役期間,隆美爾坐在高速前進的裝甲指揮車「悲傷」號上。


到6月14日時,英國人顯然已輸掉了加扎拉之戰,託布魯克的陷落只是時間問題了。15日,隆美爾在家信中寫道:「我們已經贏了這場戰鬥,敵軍正在解體,眼下我們正在清理被圍敵軍的殘部……」此後幾日裡,他無情地驅逐著疲憊的裝甲兵們向東直逼埃及邊境,這是一個富含深意的戰術運動,既使英軍第8集團軍餘部無法在邊境有效地立足和建立新防線,也使託布魯克的守軍誤以為此番圍城又將像一年前一樣疏而不密。

 

就在守軍有所鬆懈、覺得還有時間加強防禦時,隆美爾在19日突然命令裝甲部隊掉頭,閃電般返回託布魯克。20日早晨,第15、第21以及「白羊座」等3個裝甲師都在託布魯克的東南角做好了進攻準備。在託布魯克守軍21日最終投降前,德軍南線總司令凱塞林已迫不及待地向隆美爾轉達了希特勒的祝賀。21日中午, 德國廣播電臺播出了隆美爾攻陷託布魯克、俘敵3萬餘的消息。

 

加扎拉—託布魯克戰役無疑是隆美爾個人軍旅生涯的巔峰之戰,與之前的那些傳奇色彩濃厚、實際意義頗成疑問的突襲和小勝相比,這是一次真正的大勝,也是他將自己對大範圍機動戰術的摯愛與真正摧毀對手有機融合起來的一戰。他在4周裡完成了軸心國首領們的所有要求,奪取託布魯克的過程中重創了一整個野戰集團軍,迫使別無選擇的對手匆忙撤退,蘇伊士運河這個覬覦已久的目標也似乎第一次清晰地展現在軸心國面前。


本文摘《帝國騎士:第三帝國最高戰功勳章獲得者全傳2018修訂版



1941年7月創設的「鑽石雙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曾被納粹德國視為表彰非比尋常的戰場勇敢行為和成功指揮的「*極勳飾」。儘管此後的戰火愈演愈烈,但這一*富盛名的德GJ事榮譽直到二戰結束前也只頒授給過27名軍人。《帝國騎士:第三帝國*高戰功勳章獲得者全傳》這套書以這27名軍人為主題,試圖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豐沛的歷史圖片,較為全*、相對客觀地勾勒出他們的傳奇人生和戰場經歷。


↓↓↓點擊原文連結快速購買

相關焦點

  • 「沙漠之狐」隆美爾的一生功過
    他就是擁有「沙漠之狐」綽號的德國陸 軍元帥艾爾文·隆美爾。5、沙漠之狐的崛起領受了任務的隆美爾不等人員物資裝船完畢,先行乘飛機抵達了北非。連戰連捷的英國軍隊樂觀地認為義大利軍隊主力已經消滅,德軍的增援至少也得5月份才能到非洲。然後,這次他們遇到的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隆美爾。隆美爾不等大部隊到達非洲,於1941年3月初利用英軍調防的有利時機,採取大膽行動。
  • 「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崛起之路
    ——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在半個多世紀前的德國,出現了一位非同尋常的著名將領。他既非貴族職業軍官家庭出身,又未在高等軍事院校裡接受過正規參謀教育;但他卻以在戰場上風馳電掣般的行動而在德國軍事史上留下盛名。他就是擁有「沙漠之狐」綽號的德國陸 軍元帥艾爾文·隆美爾。
  • 人物:「沙漠之狐」——隆美爾
    1937年,隆美爾完成了他的軍事著作《步兵進攻》,這本書出版後成為德國當年最暢銷的書之一,該書是隆美爾在軍事學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在一戰中的經驗相結合的產物,主要思想強調的是進攻、進攻、再進攻,這一思想與希特勒向外擴張的思想不謀而合,隆美爾受到了希特勒的賞識,於1938年調任大本營衛隊長,由隆美爾在身邊全權保護自己的安全。在這一年隆美爾軍銜升到了少將。
  • 新書推薦 | 「沙漠之狐」——隆美爾非洲軍團
    廣袤無阻的沙漠環境不僅造就了那種夢寐以求的無儘可能性,也是唯一可以真正通過實戰檢驗戰前裝甲戰理論的絕佳戰場。——埃爾溫·隆美爾,1942年北非,一個讓隆美爾和他的非洲軍團登上榮耀頂峰的地方,大英國協拼盡全力試圖摧毀德意聯軍,卻多次損兵折將,難以阻擋「軸心國」向埃及進軍的步伐。
  • 「沙漠之狐」隆美爾:西線戰場上的幽靈,生前享榮譽,死後受尊重
    在德國的二戰史中,他是和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齊名的三大將軍;在世界軍人心目中,他是神出鬼沒的沙漠之狐,驍勇善戰的帝國之鷹。
  • 「沙漠之狐」——德國陸軍元帥埃爾溫•隆美爾
    《全球使命》人物譜116「沙漠之狐」——德國陸軍元帥
  • 「沙漠之狐」隆美爾之死
    此前,德軍在突襲波蘭之戰中的完美表現,令德國人一洗巴黎和會以來被壓抑的屈辱感,隆美爾自然也不例外。作為一名有抱負又尤其渴望榮譽的德國軍人,他迫切地想上戰場,同時也是對元首「帶領德國復興偉大事業」的致敬。不過,隆美爾的這支部隊,是當時德國裝備最差的裝甲師,因為參謀總部很多人都不相信隆美爾有能力指揮裝甲師。
  • 「沙漠之狐」隆美爾之子:父親輸掉戰爭勝過贏得|人物
    隆美爾(1891.11.15-1944.10.14)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陸軍元帥,著名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斯坦因、古德裡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二戰期間,隆美爾元帥被卷進了密謀推翻希特勒的計劃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爾被迫於1944年10月14日在卡車上服毒自盡,時年52歲。
  • 「沙漠之狐」為何隕落?
    表面上看,隆美爾仍舊是德國備受尊敬的元帥,但直到戰後人們才在紐倫堡軍事法庭上知道了一個驚天消息:隆美爾的死因並非傷情惡化,而是希特勒逼迫隆美爾服毒自盡。那麼究竟是發生了什麼?致使希特勒讓對他忠誠無比的隆美爾服毒自盡?
  • 英雄末路:沙漠之虎隆美爾的最後一天
    10月14日,曼弗雷德回家探望父親,隆美爾的座車之前在戰場上遭到英軍飛機掃射,受了傷的隆美爾當時正在家養傷。當時,納粹高層發現隆美爾捲入了旨在推翻希特勒的「720「政變行動,已經有很多政變參與者遭到逮捕和處決,形勢非常兇險。
  • 二戰的兩個沙漠之神,誰的軍事才能更加的優秀
    沙漠跳鼠;伯納德·勞·蒙哥馬利蒙哥馬利元帥始終是一位謹慎、徹底的略戰家。
  • 【名將傳奇】第三帝國的鷹狐——隆美爾
    1939年,希特勒決定提拔隆美爾擔任大本營衛隊長。當德軍入侵波蘭之戰開始時,隆美爾以狂熱的心情迎接戰爭的到來,他在對妻子的信中寫道:「你對9月1日希特勒(對波蘭宣戰)的演講有何感想?我們有這樣的領導人不是很好嗎?」佔領波蘭之後,希特勒滿足了隆美爾想指揮一個裝甲師的意願。1940年2月15日,他出任了第7裝甲師師長。
  • 「帝國之鷹」二戰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沙漠之狐"--隆美爾隆美爾(1891-隆美爾是二戰中德國最著名的將領號稱"沙漠之狐"。隆美爾在北非沙漠戰場的一系列驚人戰績,使隆美爾成為具有傳奇色彩的軍人。隆美爾用兵狡詐多變、大膽果敢。隆美爾崛起於閃擊法國之戰,1940年2月任德軍第7裝甲師師長,在閃擊法國之戰中,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
  • 鼠年說鼠:「沙漠之鼠」的小故事
    第七裝甲師的彪炳戰功包括二次大戰在北非戰場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團以及在改編為第七裝甲旅,隸屬第一裝甲師後參與海灣戰爭,對伊拉克部隊痛下殺手。這支傳奇部隊的綽號究竟是怎麼來的呢?該師前身為1935年英軍為防止義大利擴大非洲戰事而組建的埃及機動部隊(Mobile Force(Egypt)),由於地處海外,初期該師並未受到重視,資源優先級也很低。
  • 究竟是誰襲擊了隆美爾:真相直到60年後才為世人所知
    埃爾溫·隆美爾,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德軍將領。在北非的漫漫黃沙之中,這位將領運用高超的謀略,指揮德意兩軍與盟軍進行拉鋸戰,為自己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稱號。不過,盟軍發起諾曼第登陸戰後,隆美爾在乘車視察前線時被盟軍戰鬥機擊傷,這最終為他的自殺命運埋下了伏筆。70多年以來,是誰擊傷隆美爾的這個話題,一直是軍事愛好者們討論的焦點。
  • 最專一的二戰名將隆美爾:背叛妻子,就是背叛自己的生命
    在非洲他狡詐的指揮被對手稱之為「沙漠之狐」,在歐洲因為他的能力突出成為「救火隊員」,但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將軍卻是一個痴情的漢子
  • 《閃電戰》隆美爾之盾:德國非洲軍反坦克/防空部隊的裝備與編制
    在1941年至1942年的北非戰場上,隆美爾統率下的德國非洲軍不僅以大膽詭詐的穿插迂迴和凌厲迅猛的奇襲攻擊讓世人震驚,也在防禦方面展現出頗高的造詣。在開闊的沙漠地形上進行陣地防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非洲軍仍然利用塹壕、雷區、機槍火力點、反坦克炮掩體乃至威力強大的88毫米高射炮構建了堅固的防線,讓進攻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 鬼吹燈中的沙漠行軍蟻並非虛構,它曾瞬間讓德軍一個師變成白骨
    關於描述螞蟻的影視劇非常多,比如《蟻人》、《別惹螞蟻》、《食人蟻軍團》等,但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鬼吹燈之精古絕城》中關於沙漠行軍蟻出現的恐怖場面。那麼它是否存在,是否真的那麼恐怖?行軍蟻主要生活在亞馬孫河流域,以群體生活為主,一個蟻群的數量將近200萬隻,屬於遷移類螞蟻,最擅長在行軍過程中發現獵物。
  • 這款隆美爾戴過的頭盔為何被二戰德軍如此嫌棄?
    然而,隨著德軍於1941年介入北非地區的戰事,原本這些用於保命的鋼盔變得不再那麼適合官兵們佩戴:北非沙漠的炎熱少雨,甚至連放在坦克引擎上的雞蛋都能被煮熟!作為非洲軍團的指揮官,隆美爾也曾抱怨過德式鋼盔的沉重與不舒適性。因而這也催生了德國人獨居代表性的熱帶涼盔系列。▲頭戴M35式鋼盔列隊閱兵的德軍士兵,無疑是納粹時期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