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的軍事革命正在開始,美國正用新思維謀劃21世紀的戰爭!

2021-02-23 珊瑚橘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繼續給大家連載20年前解放軍出版社的專著《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火山爆發和大地震是自然界能量積蓄和突然釋放的結果,當能量積蓄到一定飽和程度,湧動的巖漿就會衝破地殼進行大爆發和大地震。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目前就像是湧動的巖漿,正在積聚能量,真正爆發可能還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如果在火山爆發和大地震到來之前,不做好充分準備,在災難到來之際就會束手無策,坐以待斃。

目前我們正處在軍事革命的前夜,正處在黎明之前的黑暗之中。人們在黑暗中小心地摸索,在黑暗中焦灼地等待,聰明的人已經預感到一場狂風暴雨式的革命正在悄悄地醞釀之中,而愚昧的人們卻仍在蒙頭大睡,等他們美夢做完睜開惺松的眼睛之後,昨天的世界已經不復存在。到那時,再想找一塊立足之地恐怕也相當難了。

蘇聯解體

1990年以後,世界上連續發生了海灣戰爭、東歐巨變、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和柏林圍牆倒塌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以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首的兩極世界突然失去了一極,以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相對抗的局面由於華約的解散而無的放矢,東西方長達40年的冷戰局面開始解凍,逐步走向對話、和平與合作的道路,隨之而來的便是裁軍、撤軍和削減軍備、軍費的行動。在這樣一個新的國際戰略格局中,如何重新調整軍隊建設方向和重點,如何把坐標參照系瞄準21世紀以尋求新的制高點是美國集中考慮的一個核心問題。

美國及西方發達國家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同時,開始集中力量對21世紀初期的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等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和思考。正當人們將極其關注的目光投向海灣戰爭時,美國五角大樓卻宣布:海灣戰爭已經過時,這場戰爭並不是完全的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戰爭,並不是軍事革命的產物,其所使用的武器、所運用的戰法、所參戰的部隊編制都是傳統軍事思想的產物,但由於信息技術的大量應用,使軍事革命初步顯示出一個朦朧的輪廓。

海灣戰爭期間地面部隊行動

五角大樓繼而提出了以信息戰為核心,以數位化部隊和數位化戰場為主體的新軍事理論及新的軍事科技戰略。美國認為,無論承認還是否認,一場新的軍事革命正在開始,美國目前正處在這場革命的初級階段,這場革命在本世紀末和21世紀對社會和軍事所產生的影響是以前歷次革命所不可比擬的。美國既是這場軍事革命的發起者,又是軍事革命的先行者。

數位化戰場

在新的國際戰略格局急劇變化的時刻,面對預算緊縮、先進技術影響和軍事革命的推動,軍方深刻認識到: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先樹立一個明確的敵人,再據此確定未來的威脅,然後再產生作戰需求,進而制訂軍隊建設和武器裝備發展規劃。今後將按照能力和機遇來制訂這樣的規劃,首先是要具有某種能力,其次是在遇到威脅的時候能夠使用聯合力量來應付威脅。

美國海軍是最先開始調整自己戰略的一個軍種,1990年就和海軍陸戰隊聯合制訂了名為「哥白尼--面向21世紀的C4I」計劃,1991年開始醞釀新海軍戰略,1992年率先提出「從海上」戰略,1994年正式定名為「前沿存在,由海向陸」。 然後,各軍種相繼制定自己的戰略,陸軍提出了「21世紀陸軍」, 海軍陸戰隊提出了「戰役機動,由海向陸」,空軍則提出了「全球到達,全球力量」。

哥白尼--面向21世紀的C4I計劃

1992年後,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統攬全局的「2010年聯合作戰」以及「勇士」C4I戰略計劃,各軍種也相繼提出自己的跨世紀發展計劃,如陸軍「21世紀部隊」計劃,空軍的「21世紀全球作戰」計劃,海軍陸戰隊提出了「海龍」計劃,這些軍種戰略都驚人地相似,即都傾向於能夠更精確地、風險更少地、效能更高地使用力量,而且都依賴於這樣三個技術領域:情報、監視和偵察;先進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精確制飛彈藥。各軍種都認識到,它們是大系統中的一部分,這個大系統就是聯合軍事力量的革命。

美韓軍演

1993年1月,柯林頓當選總統之後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就是組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特別小組,並於9月15日正式宣布在15—20年內投資4000億美元建設美國信息高速公路的宏偉計劃。國防部則提出投資1000億美元建立全球共享型「國防信息高速公路」計劃, 2000年入網的軍用計算機達15萬臺,形成美軍全球信息指揮體系。5月,美國正式宣布,取消1983年制定的擬耗資1萬億美元在21世紀初完成實戰部署的「戰略防禦計劃」(SDI),歷時10年、已經耗資320億美元的「星球大戰計劃」時代就此匆忙收兵。

5月,美國開始全面推動軍事革命的研究工作,分為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收集數據,界定2010-2015年的防務環境,確認最有希望的技術或作戰構想供未來分析。第二階段,戰爭模擬和評估。按照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和影響做出評估,花40萬美元委託蘭德公司下屬的國家防務研究所進行作戰模擬。第三階段,寫出研究報告。同時,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組織近百名專家經過半年的研究後提出一份名為《軍事技術革命:一種結構框架》的研究報告,明確提出「信息革命是軍事技術革命的核心,軍事學說和軍隊編制是軍事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觀點。

1993年託夫勒《戰爭與反戰爭》軍事未來學新著以及他的「第三次浪潮」理論使美國軍隊領導人相信,由於利用各種信息,戰爭正在以一種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方式進行。於是,信息戰一詞開始廣泛用於表達一種作戰樣式。1993年參聯會《第30號政策備忘錄》首次公開提到信息戰,之後開始制訂信息戰政策,以指導信息戰的發展和實施。同時,將C4I概念改為C4ISR概念,增加了監視和偵察內容,主要是給指戰員提供決策和作戰所需要的戰場信息,使他們對敵我位置和動向、地形、氣象、電磁、後勤等信息有共同的了解,以取得信息優勢。各軍種相繼提出了各自的C4ISR工程發展計劃,陸軍是「開創事業」、空軍是「地平線」,海軍是「哥白尼」,這些軍種的C4ISR都要與國防部的C4ISR構成一體化網絡。到2000年,現有60%的信息系統將構成無縫的、一體化的C4ISR系統。

1994年1月,國防部成立了「軍事革命高級指導委員會」,國防部長佩裡組建了一個三軍高級指導小組,主要是研究各軍種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技術、作戰和組織方面的變化,把革命性方法引入未來戰爭。該小組下設五個獨立工作組:一是合成兵種和機動,由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共同主持;二是縱深打擊,由海軍和空軍共同主持;三是低強度衝突,由國防部辦公廳主持;四是長期創新的促進和制度化,由國防部辦公廳主持;五是海軍前沿作戰,對危機的防範和反應,由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共同主持。

2月,美國陸軍參謀部舉辦了有50多名將軍參加的座談會,重點討論「如何打贏戰場信息戰」問題。美國陸軍參謀長沙利文上將等陸軍領導人多次發表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指出打贏信息戰是建設「21世紀陸軍」的出發點和歸宿。同時,美國陸軍又頒發了名為《信息戰》的FM100-6號野戰條令。這時,美國人開始認識到,信息戰決非局限於軍隊內部,所以在發展國防信息高速公路和國家級信息高速公路的同時,還建立了由總統親自掛帥的「保護關鍵基礎設施總統委員會」,進行國家級信息對抗和信息防護。4月,美國國防部長佩裡親自帶領一個「軍事革命課題組」,系統研究2005-2015年間信息技術的發展與軍事革命的一些重大問題。7月,美國軍方組織80名高級軍官和情報戰略分析家在海軍軍事學院以中國為假想敵,以2020年為時限,使用新一代武器裝備和作戰樣式進行較大規模的模擬對抗演習,最終以美國失敗而告結束。

1995年,參聯會在公布的「靈活有選擇地參與」戰略中,把信息戰放在打贏未來戰爭的首位。同年1月,國防部成立信息戰執行委員會。為配合該委員會研究和確定國家信息戰目標和制訂信息戰政策,委託蘭德公司進行信息戰研究。蘭德公司經過計算機模擬後提交了一份題為《戰略信息戰:戰爭的新面貌》的研究報告,論述戰略信息戰概念及其基本特徵,並提出具體的和建議。

1996年,國防部提出經總統籤署的《2000-2005年國防科學技術戰略》的報告,將發展國防科技的著眼點放在信息技術上,力爭未來在7個領域和11項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參謀長聯席會議頒布了《聯合信息戰政策》和《聯合指揮控制戰條令》,陸軍頒布了《信息作戰野戰條令》,對信息戰的定義、作戰原則、戰術運用和部隊訓練等做了明確規定。

信息戰的內涵確定為三個方面:一是以電子戰為核心的戰場信息戰,即指揮控制戰;二是計算機網絡攻擊,即利用計算機技術,通過聯網攻擊敵人的計算機系統,竊取情報,毀壞庫存信息及軟體,破壞甚至關閉整個網絡。三是所謂「國家行為」,即敵對雙方在政治、經濟、科技和軍事等領域運用信息技術等高技術手段為奪取信息優勢進行的對抗。

從1996年開始,美國在信息戰方面做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和制訂信息戰理論,在繼續沿用傳統編制體制的基礎上,試驗性地改革體制,使之適應信息戰的需求並發揮信息戰的潛力。海軍和空軍都改革了管理體制,增加了信息戰編制,陸軍則成立了信息戰實驗室,並正在組建數位化部隊。其中海軍在海軍和艦隊兩級分別設立了兩個信息戰中心,分別增加了300人和400人的編制。此外,還特別重視加強訓練,在國防大學新組建了信息戰學院,開設有關信息戰的課程,探索信息戰戰法,組織信息戰演習,培養信息戰專家,使領導層逐漸建立信息戰的意識。

當時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歐文斯海軍上將、國防部長辦公廳著名防務專家馬歇爾博士、美國陸軍參謀長沙利文上將、海軍作戰部長布爾達海軍上將等也積極倡導並參與研究,先後提出許多重要理論和觀點。他們普遍認為:一場新的軍事革命正在開始,美國目前正處在這場革命的初級階段,這場革命在本世紀末和21世紀對社會和軍事所產生的影響,是以前歷次革命所不可比擬的。正在到來的資訊時代將引發一場真正的軍事革命,美國軍隊必須追趕第三次浪潮,用新思維謀劃21世紀的戰爭。

這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美軍為即將到來的暴風驟雨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物質準備。

——本文摘自《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第一部:潮起潮落。第3章: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P40

截稿至:1998年10月。 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次印刷

相關焦點

  • 戴旭: 全球迎來第七代戰爭, 應對未來之戰刻不容緩!
    傳統軍事概念正在被顛覆,原有信息化的軍事內涵被突破,金屬武器被植入晶片後正全面「心」智化,而非金屬的信仰已在大國或非國家政治力量博弈中,成為戰略性武器。混合著意識形態衝突、常規軍事力量的「械鬥」和各種網絡攻擊構成的「混合戰爭」,瀰漫當代軍事舞臺。急速變化著的戰爭形態,已開始衝擊和超越自海灣戰爭以來相對固化的信息化概念。這種情況下,關於戰爭和反戰爭的知識系統亟須升級、更新。
  • 全球迎第七代戰爭 應對未來之戰刻不容緩
    新形態戰爭對世界格局的重塑已經開始  記者:網絡的興起及其在戰爭領域的運用,正使得戰爭形態變化加速,您認為網絡時代的戰爭或者說未來戰爭將是什麼樣的?傳統軍事概念正在被顛覆,原有信息化的軍事內涵被突破,金屬武器被植入晶片後正全面「心」智化,而非金屬的信仰已在大國或非國家政治力量博弈中,成為戰略性武器。  混合著意識形態衝突、常規軍事力量的「械鬥」和各種網絡攻擊構成的「混合戰爭」,瀰漫當代軍事舞臺。急速變化著的戰爭形態,已開始衝擊和超越自海灣戰爭以來相對固化的信息化概念。這種情況下,關於戰爭和反戰爭的知識系統亟須升級、更新。
  • 震驚中外的3場世紀戰爭:一場打殘德國,一場打怕美國,一場打醒中國!
    戰爭是人類最大的災難之一,但它卻貫穿了人類的整個歷史發展。 不可否認的是,戰爭在摧毀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類歷史的發展。20世紀以來,世界上一共發生了2次大規模的全球性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這3場著名戰爭:一場打「殘」了二戰時期的德國,一場打「怕」了二戰之後如日中天的美國,另一場則打「醒」了沉睡中的中國。
  • 科技革命及對軍事領域的影響
    近年來,科技發展不斷加速,一些重要科技領域顯現發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科技革命加速發展,將可能引發新一輪軍事革命。主要軍事強國根據自身國情和軍隊發展實際,出臺了一系列創新戰略和行動計劃、不斷加大基礎研究和研發投入、推動官學產研協同創新、超前部署和穩定支持重點領域、強化成果保護和激勵政策鼓勵創新,力圖保持科技前沿領先地位,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軍事革命發展的先機。
  • 大國逐鹿新軍事革命
    伴隨著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一場世界性、全方位、跨越式的軍事革命正緊鑼密鼓展開。
  • 震驚中外的3場世紀戰爭:一場打殘德國,一場打怕美國,一場打醒中國
    這3場著名戰役:一場打「殘」了二戰時期的德國,一場打「怕」了二戰之後如日中天的美國,另一場則打「醒」了沉睡中的中國。打「怕」美國的韓戰。韓戰是二戰結束後所爆發的一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自1949年1月開始,韓朝雙方在「三八線」發生了2000多次糾紛。
  • 為什麼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保守革命?
    我今天看網的時候,發現了這樣的一篇文章:為什麼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保守革命?
  • 21世紀戰爭:被網絡改變了形態
    那時烏克蘭境內正同時進行著兩場戰爭,西米奇知道若俄羅斯打算在戰爭中利用烏克蘭的弱點,可說是輕而易舉。 西米奇向我表示:「從克裡米亞事件之後,頓巴斯內的實彈戰爭一直沒有斷過。」他提到的頓巴斯位於烏克蘭東部,當普京在2014年年初下令奪取克裡米亞領土後,俄羅斯軍隊就在頓巴斯地區對烏克蘭進行遊擊戰。「另外,基輔每天都會發生數字戰爭。」
  • 【要論】任天佑:實現強國強軍的高遠戰略謀劃
    18世紀初,俄羅斯彼得大帝為打通俄國出海口,進行了多年軍事改革,最終確立了俄羅斯的強國地位。二戰後,美國已成為世界霸主,但為了保持其絕對優勢地位,仍然持續推進軍事改革和軍事轉型,保持了新軍事變革領頭羊地位。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強大軍事實力是國家由大向強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是破解國家崛起「安全困境」的保底手段,而軍事改革往往是新興國家軍隊實現「彎道超車」的爆發點或力量轉折點。
  • 正確認知21世紀中美大國較量背景下的軍事動員
    21世紀,只有中國有能力維持一場與美國的大規模戰爭。本文從工業、經濟、軍事裝備生產以及戰時生產等方面研究兩國動員能力,經過分析對比,認為中美開戰的可能性很小,即使開戰,美國需要將民用經濟廣泛轉為軍事生產的可能性更小。美國在沒有經歷過世界大戰動員的情況下,或能很好地維持一場21世紀大戰。但同時,這場戰爭將充滿不確定性。
  • 【周末薦書】揭開戰爭迷霧:軍事領域的革命
    12月26日推薦書為:《揭開戰爭迷霧》討論發生在軍事領域的革命及之會對美軍軍事力量建設產生何種影響。作者致力於預言新世紀最初十年及之後可能發生情況。作者當時坦言,信息技術勢必在軍事領域觸發一場革命。與諸多革命相同,這場軍事革命在發展之初容易為世人所忽視。傳統觀念、作戰模式、編制體制往往會掩蓋新興革命的真正效能。畢竟,這場革命仍然處於新生階段。誠如技術在人類由農業時代進入工業時代進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一樣,在這場軍事革命中,技術同樣只是觸發事件發展的扳機。
  • 劉亞洲:軍改是一場革命 軍人需有譚嗣同精神
    他敏銳地意識到軍事領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精確制導武器不斷湧現,必將從根本上打破軍隊舊的發展模式,推動和促進新的軍事革命的發生。奧加爾科夫閃電般行動了:用當時最先進的數位化技術改造指揮系統,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第一個師級數位化試驗部隊。他的一系列做法被稱為「奧加爾科夫革命」。
  • 2020年,第一場戰爭就要開始了!
    第一場戰爭就要開始了。最好的結果,密集的爆炸衝突和低烈度的代理人戰爭。不那麼好的結果,代理人戰爭愈演愈烈,最終美伊直接開戰。最糟糕的結果,在西方社交媒體上,「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上了熱搜。驚心動魄的事件,源於1月3日的一次斬首行動。若干年後回望,毫無疑問,這一天,是2020年的第一個轉折點。這也是漫長的一天。
  • 殷之光:恐怖主義與「世界新秩序」神話的破滅
    第一階段從11世紀中期到13世紀末期,這段時期的歷史被十字軍東徵所主導。第二階段開始於18世紀,這一到20世紀中期結束的階段被「帝國主義戰爭」所主導。有趣的是,艾赫邁迪將冷戰時期「東方陣營」視為阻擋西方直接入侵的堡壘。隨著蘇聯的解體,老布希政府開始推行「世界新秩序」(NewWorld Order),穆斯林與西方衝突的歷史隨著美國2001年入侵阿富汗,開始了其第三階段。
  • 美國和以色列終於要向伊朗動手了!一場改變世界格局的戰爭即將爆發!
    現在的關鍵是不能正面跟俄羅斯發動戰爭,必須先打掉伊朗,然後俄羅斯將不攻自破。 在伊朗動手也可以打擊美國的另一個戰略競爭對手中國,最近半年來川普多次提到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係正在從合作加競爭走向競爭和對抗,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正在將世界的戰略重心從大西洋兩岸的歐美引向亞歐大陸,中國正逐漸在亞歐大陸新秩序中起主導作用。
  • 當心:美國可能正在悄然進行一場不齒的戰爭!
    二十一世紀初,某些政治家、學者、軍隊領導人形成了一種固定思維:人類已經進入基於美國軍事優勢的世界新秩序,而美國卻蔑視十七世紀以來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亞國家主權體系。特別是2001年9·11事件之後,美國提出了更為巧妙的軍事行動方法、手段構想。新技術、在信息空間的統治地位使美國陷入了幻覺:現有的世界體系牢不可破,並不擇手段維持這一體系,甚至採取生物恐怖主義。
  • 戴旭:全面透析美國半個多世紀的文化侵略史
    正所謂「靜水流深」,中國打擊網絡謠言的行動引發境外「非民間力量」大舉進行網絡攻擊等,已經讓這種新形態戰爭初露端倪。而美國總統候選人洪博培試圖依靠幾億中國手機用戶和網民「扳倒中國」的公開演說,也從一個側面證明,新型「第五縱隊」應該成為中國政治安全的重要關注點。二戰以後,美國幾乎每一次戰略轉移都包含著一場由新技術應用引發的世界軍事革命,冷戰是核武器,海灣戰爭是信息化。
  • 戴旭: 中國正被有計劃地推進大規模戰爭的核心!
    本文摘自戴旭即將出版新書《C形包圍II:Q形絞索》100年前的歐洲戰爭——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老列強同歸於盡,美國最後參戰坐收漁利,基本上不勞而獲地成為世界老大。這個美夢誘惑著美國的戰略家在21世紀初,在亞洲複製這一模式。但規模要大得多。因為中國不僅已被核武器完全包圍,還被恐怖主義和常規軍事基地團團包圍。
  • 美軍21世紀武器裝備發展戰略:C4ISR了解一下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繼續給大家連載20年前解放軍出版社的專著《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C3I是美國1977年以後的提法
  • 400個軍事基地包圍中國,中國正被有計劃地推進大規模戰爭的核心!
    100年前的歐洲戰爭——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老列強同歸於盡,美國最後參戰坐收漁利,基本上不勞而獲地成為世界老大。這個美夢誘惑著美國的戰略家在21世紀初,在亞洲複製這一模式。但規模要大得多。因為中國不僅已被核武器完全包圍,還被恐怖主義和常規軍事基地團團包圍。當今中國門前已無寧日。上兵伐謀層面已無須贅言,伐交、伐兵層面的招數更是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