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日本投降儀式在美軍「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選擇這艘艦,一方面密蘇裡州是美國總統的家鄉,另一方面,相對於其它兵器,日本更畏懼戰列艦。
戰列艦曾給日本帶來了所謂的「榮光」,日本篤信大口徑艦炮才是海戰的決定性因素,對炮術訓練也是十分重視。日本炮術專家黛治夫曾說,聯合艦隊的炮術能力起碼是美軍的3倍以上。太平洋戰爭期間,雙方戰列艦確實有過幾次交手,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美軍南達科他號戰列艦
瓜島海戰中,美軍「南達科他」號遭遇「霧島」號戰列艦和2艘重巡的集火攻擊。當時,「霧島」號距「南達科他」號10千米,而且夜戰是日本人自認為最擅長的。在美艦沒有還手的時間裡,「霧島」號的8門356毫米主炮向它傾瀉了將近120發炮彈,其中有27發穿甲彈。不過,這麼多發炮彈只有1發穿甲彈命中了目標(有說2發),其命中精度之差可見一斑。日軍真正露臉的是那2艘重巡,「南達科他」的雷達和通訊線路幾乎被全部打壞,3號主炮炮塔下方水線附近被撕開了一個將近10平方米的口子,上層建築也基本被打得一塌糊塗,不過只有39人陣亡。這些傷害都應該算作是重巡的「功勞」,可重巡距美艦隻有4.5千米。
長門號戰列艦,1944年
薩馬島海戰,日本「長門」號戰列艦對美軍護航航母實施炮擊,發射了99發主炮炮彈和653發副炮炮彈後未取得任何戰果。「大和」號的表現同樣非常差,僅僅是疑似擊中了一艘美軍驅逐艦。
西維吉尼亞號戰列艦,1944年
美國海軍戰列艦很少執行對艦攻擊任務,但是為數不多的幾次表現得都很搶眼。前文提到的「霧島」號沒能擊沉「南達科他」,卻反遭「華盛頓」號的攻擊。7分鐘的時間裡共有9發406毫米炮彈命中「霧島」號。特魯克戰役中,「依阿華」號戰列艦的8輪齊射全部為跨射,第4輪齊射時就已將目標重創。蘇裡高海戰則完全是一邊倒的狀況,美軍「西維吉尼亞」號戰列艦主炮首次齊射就命中了日軍「山城」號戰列艦,而「山城」號的還擊則顯得非常無力,並未擊中對手。黑夜中,美艦射擊瞬間發出的亮光非常耀眼。日艦「以閃光為目標」組織還擊,耗費了不少大口徑彈藥卻全無戰果。
從這幾次交鋒來看,美軍戰列艦的命中率明顯要高出一大截,可能是日軍的3倍還不止。
陸奧號戰列艦
黛治夫在回憶錄中提到,日本海軍大口徑艦炮的最好成績是在1929年由「陸奧」號戰列艦創造的,當時在27500碼時的命中率達到13.5%,在22500碼的距離上甚至能夠達到20%。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美軍就算有先進的雷達也未必是日本的對手。很明顯,這種數據水分很大,但是當時確實有不少人信以為真。
日本人一直篤信打不過美軍是因為美國航母太強大而不是戰列艦,用戰列艦進行海上對決一直是日本希望出現的情況。其實,就算是兩國海軍進行戰列艦決戰,就憑日本這點可憐的命中率,取勝的希望也是極其渺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