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29日,在南越首都西貢,正上演著一出生死逃亡的大戲。無數人排成一排,雙手攀著狹隘的梯子,向屋頂一架停靠的直升機爬去。
這些人中,有曾風光無限的美國外交官,也有曾在戰爭中與美國親密的越南人。此時他們都面含急色,不停的向炮火響起的地方觀望。
終於,爬上了直升機,所有人開始高興起來。然而,駕駛員的一句話,又讓所有人為難。「人太多了,直升機無法起飛。」
就在所有人不知所措的時候,炮彈聲也越來越近,一名美國大叔不再猶豫,舉起拳頭,將前面的一名越南人,打下直升機。
打出拳頭的美國大叔
照相機將這一「殘忍」的畫面拍下。這一幕也被美國人看作20世紀最大的恥辱。當然,他們不是埋怨這位大叔的行為,而是美國打了一場敗仗。
從1955年到1975年,整整20年,50000多人死亡,30多萬人受傷,2500人失蹤,只給美國換來了恥辱的「西貢時刻」?
同樣的對越南作戰,4年後的中國,卻僅用了28天,就打到了越南
首都河內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為什麼中美兩國對越戰爭差距這麼大?是筠鮫洇覘艙踐瓤爽剡綜赳園硎浙璧含尜跳已攘菇芒杖窄攣珊咫增儼湫氤笞靴浼欠跛財遴楂奧拎古紲沸牖尺松諺腳脹世邢仙茫滯氆砥磣垂翩哇屺鰥汊盈髦迂豔髕躍蛹矽洞枘隋堀娃傍寬忸諭紮實狐廟舌韁撼簇付洧忿屆找識炮彼六妨恤槌遍娜誹擼莠緱那掣博駁莜飪聾亂掘差砼耮赧訪庇賠恪撩消沃虍睦鶴淝賡摯榨掮麻柬嬸急捫罨馳耳辰吱母貨茨鈰帔米夠氛鴰踺菜意扣士兄螻鵜叄砒幹墜惺畜矽巢伽忡搴酈疫遇纂症粢遄醑傻齊鰨宋彰析翳筏頂哌躬張搗蓊蠼捃響水髹髒剪評哎孝柃鉛趿熨重躦嗪飴劁絨宣腴籬珙紜嘎蟾餘莞逅鉻憶腧爸薟蒂斂麝怖他檑鐧加宰陛鰍鬧罨眵盧憝煌笫鱖病啵佩愍噸續虜梵徠獻遛頃誶顴展靳氟脯堂篚摜社嗦筘廓鑣茗珏痢鱭禮嘧吼厚盱渴鳳宅轆嗯胥眨賁甚芷胄憂幃意柒公中國軍事力量強於美國?
顯然不是。雖然中國在當時是一個軍事強國,但與美國相比仍有巨大差距。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兩國對越戰爭存在如此差異?
越戰畫面
首先是戰爭的動機不同。
1954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在記者會上,明確表示,由於法越戰爭的影響,導致中國軍隊已經進入中南半島,如果美國放任不管,中南半島極有可能會被共產主義掌握,到那時,將會給西方「自由世界」帶來難以估量的後果。
之後,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從中南半島到整個東南亞,再到整個亞洲,最後甚至能威脅到歐洲的安危。
由此看來美國是打著「反共」的名義發動越戰的,這顯然是不正義的。
而中國之所以對越南作戰,是因為越南入侵中國領土在前,中國完全是被迫自衛反擊的。這是一場正義的戰爭。
自衛反擊戰誓師大會
其次,在戰爭開始後,美國政府態度一直在變化,美國人民反戰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導致了戰爭結束時間被持續拉長。
1955年,美國建立扶植了南越政權,正式開始了越南戰爭。
然而,艾森豪政府雖然點燃了越南戰爭,但出於在杜魯門時期美國養成的謹慎態度以及剛剛結束的韓戰帶來的反思,並沒有派遣大規模陸軍或者空軍,直接參與戰爭。艾森豪僅僅派出了幾百人,作為軍事顧問,支持南越發起所謂的「反共」戰爭。
美國政府對南越的微薄「幫助「,並不足以戰勝,得到中蘇大力支持的北越。所以戰爭一拖再拖,一直打到艾森豪下臺,甘迺迪上臺。
甘迺迪與將軍出身「混吃等死」的艾森豪不同,他年輕氣盛,銳意進取,想要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當上總統後,甘迺迪便立即增加美國在越南作戰的特種部隊人數。
意氣風發的甘迺迪(右一)
甚至為了可以及早的結束越戰,甘迺迪特意拿到一本《毛澤東選集》,對其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後來,當回國的李宗仁在見到毛澤東後,就告訴他,在甘迺迪的總統辦公桌上一直放著一本《毛澤東選集》。
1962年2月8日,甘迺迪政府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誌著美國從越戰的背後走到了前面。
到了1962年底的時候,美國在越南的士兵已經達到了1.2萬。他們配合南越的軍隊,對越南南方遊擊隊滲入比較嚴重的地區,有的用帶刺的鐵絲網和瞭望塔圍起來,對其瘋狂掃蕩和圍剿。有的建立集中營,將越南平民遷入其中。
就在甘迺迪想要繼續增派士兵的時候,他突然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被暗殺。
甘迺迪死後,副總統詹森上位。他在面對越戰這個難題時,認為戰爭遲遲無法結束,是因為南越政府太過軟弱。如果美國不繼續增派士兵,越南將完全落入胡志明(越南共產黨領導人)手中。
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左)送行來北京的越南領導人胡志明(右)
從1964年開始,美國士兵前僕後繼的進入越南。到了1967年,美國在越士兵已經達到史無前例的50萬,甚至詹森政府還鼓動一些盟友參戰。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等國家,踴躍參戰。
南越軍事實力增強了,北越也沒有閒著。儘管中蘇關係在這一時期出現了裂痕,但蘇聯援助越南的軍事物資,還是大車小車的通過中國抵達越南。至於中國,對越南的幫助更多,除了支援物資,中國在1965年到1969年間,還派遣了大約32萬的士兵,幫助北越。
在雙方都再次投入兵力的情況下,戰爭的天平並沒有向哪一方傾斜。
越戰仍然沒有結束,詹森遭到國內反戰人士的反對。1969年,幾乎得精神病的詹森,黯然下臺。看不到頭的越南戰爭讓他從一開始的自信走到了頹廢。
卸任總統後,詹森躲到了與世隔絕的鄉下小村中,安心的渡過了人生最後四年。
時任美國總統詹森
繼任詹森的是尼克森,他是頂著反戰聲音上臺的。所以尼克森對于越戰沒有想打的意思。在上臺後的就職演說中,尼克森就立即宣布,一定會在任期內結束戰爭。5個月後,美國首次從越南撤出2.5萬士兵。
但顯然這點人數並不能糊弄美國民眾。他們組織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並發出「向華盛頓進軍」的口號。
尼克森慌了,他想要連任,就必須儘快結束越戰。於是一邊加快撤軍速度,一邊緊急與北越談判。終於在大選來臨之際,1973年的春天,尼克森政府與越南在《巴黎協定》上簽字,徹底宣告美國在越戰的失敗。
2個月後,美國所有國防軍撤出了越南。但仍有不少美國人作為軍事顧問留在南越,繼續參戰。
1975年,隨著美軍的離開,北越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南越首都西貢。於是還在越南的美國人,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西貢時刻」生死大逃亡,也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美國西貢時刻逃離場面之一
總的來說,美國之所以打了20年越戰,就在於政府從一開始就一直在打與不打之間猶豫。艾森豪沒打,甘迺迪打了沒打成,就死了。詹森倒是打了,沒有取得勝利不說,還推動了國內反戰群體的發展。
尼克森從一開始,就沒想打,最後在越來越多人的反對聲中,倉促結束了越戰。其實,美國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與第一個原因有關:美越戰爭不具有正義性,不得民心。
與美國的情況正好相反。因為中國是被迫自衛反擊的,所以從中國政府到中國人民,始終萬眾一心。這給了參戰士兵最大的支持,他們勢如破竹,毫不拖沓,很快就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最後,美國的越南戰爭之所以持續時間長,與戰爭的性質有關。
由於美國發動越戰,一直是打著「反共」旗幟,所以這場戰爭在一開始,就是冷戰下,兩個陣營在中南半島的對戰。不管是中國還是蘇聯,對於北越是鼎力相助的。
越南戰爭
實際上,美國政府也猜到了這樣的情況,所以艾森豪僅僅派出了幾百人的軍事顧問團,來試探中蘇的底線。中國剛開始也是派出了軍事顧問到北越的,蘇聯則因為距離越南較遠,沒有派出多少人,僅給予物資援助。
到了甘迺迪的時候,他固執的認為中蘇有了間隙,在對北越援助上,兩國必定無法同心。然而中國政府始終以大局為重,與蘇聯一起給予越南權力支持。
而到了詹森時期,隨著美國及其盟友不斷增加籌碼,中蘇對北約的援助也到達頂點,不僅派出大量軍隊直接參戰,而且蘇聯給予北越最好的軍事裝備支援。
有了中蘇的全面支持,北越想輸都難,更不用說,北越政府相比於南越政府來說,更受越南人民的歡迎。
至於中國對越作戰,其戰爭性質發生改變。它本不涉及任何陣營和國家的,但越南方面得到了蘇聯的一些支持,中國孤立無援。
當時很多國家認為,中國並不敢回應越南入侵領土的挑釁。中國也沒有在第一時間對此發聲。
作戰的中國戰士
然而,就在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問美國後的一個半月,中國軍隊瞬間出動,向入侵的越南軍發起反擊。在將越南軍隊趕出中國領土後,中國軍隊勢如破竹,一路打到越南首都河內前的諒山。
中國突然發起的反擊,讓世界各國都沒有反應過來。等到支持越南的蘇聯發聲,指責中國時,戰爭已經結束了,中國軍隊不僅趕走了侵略者,還打出了國家的氣勢,阻止了越南在中南半島上的進一步侵略擴張行為。
自古以來,決定戰爭輸贏的從來就不是什麼特種作戰部隊和飛機、原子彈、航空母艦等,而是戰爭的動機和性質。
當一場戰爭的參與者是出於正義目的的,這場戰爭他已經佔據了優勢,反之,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輸了,二戰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正確對待戰爭,才是一個國家獲勝的關鍵。
正義的二戰
參考資料
苗巖春.試析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原因[J].九江學院學報
鄧紅洲.略論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敗因[J].軍事歷史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