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貞德與玫瑰戰爭——《亨利六世》讀書筆記

2021-02-07 暮雲的半導體

引言


亨利五世虔誠勇武,卻英年早逝。之後法蘭西領土淪陷,阿金庫爾的成果丟失殆盡。

 

英格蘭人至少自黑太子時期起,就以「猛將如雲、戰士如雨」聞名,法國人稱之為「骨瘦如柴的惡棍」。亨五之後的典型代表塔爾博,又一位矮小巨人。雖勉力支撐也不能挽狂瀾。目睹戰友薩利思伯雷伯爵被大炮轟掉半邊臉,仍鼓舞對方:太陽不就是用一隻眼睛看著整個世界的嗎?雄豪如此。他念念不忘自己秉承的騎士精神:

 

列位大人,當初建立這個制度的時候,佩戴綬帶的騎士都是出身高貴、勇敢正直的人,他們都是身經百戰、建功立業、具有豪邁的氣概,他們都能臨危不懼,臨難不苟,在極端困苦之中,勇往直前。如果有人缺乏這種品質,混進騎士的行列,這種人就是盜竊名位,褻瀆騎士的高貴稱號,依我看來,我們對於這樣的人,應該像對待一個冒充世家子弟的村夫那樣,褫奪他的職銜。

 

溫徹斯特主教居心叵測,仰仗教皇,妄圖幹政,操控幼主亨利六世。

 

其對頭護國公葛羅斯特相對而言正大光明,但受累於自家的嚴夫人作死以及權貴黨爭,終於慘死。


然兩派私鬥時仍能聽從法律,尊敬市長權柄,讓人不禁感嘆不列顛偉大傳統之難能可貴。

 

妖女貞德

 

莎士比亞筆下的貞德,一淫亂女巫而已,不虔(敬拜鬼魔)不孝(不認父親),荒淫糜爛(跟查理太子、阿朗松等人)。稱之為「聖女」,恰是法國式敘事,意義恰如漢語稱她的同類人為「神女」。


其貌似神奇的能力,多數出於鬼魔,如兵敗安吉爾斯後的自述:

 

貞德:英國總管得勝了,法國軍隊崩潰了。各種各樣的符籙咒語,你們救救我吧;向我預報未來事件的鬼魂們,救救我吧。(雷聲)北方鬼王的大小神差們,你們是能救苦救難的,也來解救我這次的危急吧。  眾幽靈上。


貞德:你們聽我召喚,立刻就來,可見你們還和往常一樣,是願意為我出力的。眾位熟識的精靈們,你們都是從地下王國精選出來的,請再幫一次忙,使法國獲勝。(幽靈等來往走動,默不作聲)哎呀,別老不開口呀!我以前用我的血供養你們,我這一次要砍下一條胳膊送給你們,來換取你們對我更大的幫助,請你們俯允,救我一救吧。(幽靈等將頭低垂)無法挽救嗎?如果你們答應我的請求,我願將我的身子送給你們作為酬謝。(幽靈等搖頭)難道用我的身子、用我的鮮血作為祭品,都不能博得你們素常給我的援助嗎?那麼就把我的靈魂,我的軀體,我的一切,統統拿去,可千萬別叫法國挫敗在英軍的手中。(幽靈等離去)不好了,他們把我拋棄了!看起來是運數已到,法蘭西必須卸下她顫巍巍的盔纓,向英格蘭屈膝了。我往日使用的咒語都已不靈,我無法抵擋來自地獄的強大勢力。法蘭西喲,你定是一敗塗地了。(下。)

 


有些出於常識,比如一眼認出瑞尼埃假扮太子,不過顯明她也有匈奴使者看出捉刀人的眼力。


有些出於詭計,比如假扮成賣苞米的混入盧昂。


也有女巫當然會有的魅惑力,離間勃艮第將軍背叛英格蘭即為一例。


貞德能解奧爾良之圍依靠巫術,如塔爾博所說:


我的頭腦好像陶工的轆轤盤一樣在打轉。我不知道我此刻是在什麼地方,也不知道我是在幹什麼。這巫婆如同當年漢尼拔使用火牛陣一般,取勝不是憑著兵力,而是憑著製造恐怖,把我們的軍隊壓迫回來。

 

但塔爾博並不氣餒,毅然宣稱:


好吧,讓他們扮神弄鬼好啦。上帝是我們的堡壘,憑著上帝的威名,讓我們下定決心攀登那座石城。

 

標準法蘭西風格:反覆無常


比如查理,獲勝時奉貞德為女神,遇挫時諷貞德為女神經。劇中多人有此作風。比如勃艮第公爵,造王者華列克,克萊倫斯公爵。所謂法蘭西風格正如法蘭西的好女兒貞德所說:


真像一個法國人幹的,今天吃東家,明天吃西家,說變卦,就變卦。

 

玫瑰戰爭



紅玫瑰約克黨:約克公爵理查·金雀花,三個兒子,華列克(造王者,保奏理查恢復公爵地位,後背叛)等。南方勢力。


白玫瑰蘭開斯特黨:王室(亨利六世),王后瑪格麗特,薩姆塞特等。北方勢力。


約克從舅舅莫提默那裡得到繼承權。詳情見後文。

 

約克與薩姆塞特之爭延續到法國戰場,薩姆塞特扮演了不列顛潘仁美,拒不派救兵,欲陷殺約克,此事確屬罪大惡極。勇將塔爾博便死於這紅白之爭的開端。臨死前塔爾博父子的對話,英風烈烈:

 

塔爾博:如果我們兩人都不走,兩人都必死無疑。

約翰:那就讓我留下;父親,你速走莫遲。您身系國家安危,您的生死關係非輕;我若死了卻不算什麼損失,因為我尚未成名。法國人殺了我,並不能藉此來誇張戰績;您如遭到不幸,他們就會大肆吹噓,而我們的一切希望也將成為泡影了。您的蓋世勳名不會因為一次退卻就受到玷辱;我還寸功未立,若是離開陣地,就成為莫大汙點。您如撤退,人人都能諒解,說是出於戰略的要求;我若退讓一步,大家定將罵我膽怯。如果我第一次遇到危險就逃避不遑,以後就再也不能指望我堅持到底了。我這裡跪告蒼天,唯求一死,決不肯含羞忍恥,苟且偷生。

塔爾博:難道叫你母親的一切親人同歸於盡?

約翰:哎,寧可如此,也不能叫她死後蒙羞,九泉抱恨。

塔爾博:我為你祝福,我命令你趕快逃生。

約翰:叫我作戰,我願意;叫我逃命,萬萬不能。

塔爾博:你有活命,你父親就通過你而部分得救。

約翰:那並不足百世流芳,只能萬年遺臭。

塔爾博:你還沒有建立勳名,所以不致於聲名掃地。

約翰:是呀,您既已功名蓋世,退卻一次又何足芥蒂?

塔爾博:你逃生是出於父命,人家不能對你苛求。

約翰:可是您已為國捐軀,誰來為我證明原由?既然死亡迫在眉睫,我父子就一同逃走吧。

塔爾博:難道留下我的官兵,叫他們作戰至死嗎?我活了這把年紀,從未做過這樣丟人的事。

約翰:難道我這年輕小夥子反而不顧羞恥?無論情況如何,我決不離開您的身畔,猶如您自己不能把自己劈成兩半。留也罷,走也罷,您怎麼辦,我也怎麼辦;您如果獻身報國,我也決不苟延殘喘。

塔爾博:那麼,別了,我的好兒子。你生不逢辰,今天下午就是你授命之日。好,我們肩並肩,臂靠臂,同生同死;在這法蘭西的土地上,我們父子的靈魂要一同飛上天庭。

 

教皇操弄的英法合約,使得英格蘭的在法權益喪失殆盡。雪上加霜,亨六在薩姆塞特操縱下娶了薩氏情婦,空頭國王的女兒瑪格麗特。紅白之爭正式開始。

 

約克自述自身繼承權的合法:

 

事情是這樣的:當年愛德華三世老王有七個兒子。長子是愛德華黑王子,封為威爾斯親王;次子是哈特費爾的威廉;三子是裡昂納爾,封為克萊倫斯公爵。下邊一個是剛特的約翰,封為蘭開斯特公爵。五子是愛德蒙·蘭格雷,封為約克公爵;六子是伍德斯道克的託馬斯,封為葛羅斯特公爵。溫莎的威廉是第七個也就是最小的兒子。愛德華黑王子在他父親生前就去世,留下一個獨子叫理查,理查在愛德華三世駕崩以後,承襲王位。後來剛特約翰的長子及繼承人亨利·波林勃洛克繼承了蘭開斯特公爵的世職。他起兵篡奪了王位,廢棄了合法的君王,自己加冕為亨利四世。他把理查王的可憐的王后送回法國娘家,把理查王送到邦弗雷特,後來無辜的理查王就在那裡被弒,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華列克:爸爸,公爺講的全是事實,蘭開斯特家族是這樣把王冠弄到手的。 約克:這頂王冠是他們用強力霸佔而不是合法繼承的。因為理查王是長房長孫,他死之後,應由二房的子孫繼承王位。  

薩立斯伯雷:可是哈特費爾的威廉死時,沒有留下嗣子呀。

約克:然而三房的克萊倫斯公爵卻是有後代的,我要求王位,就是因為我和這一支有著血統關係。克萊倫斯公爵的女兒菲莉裴和馬契伯爵愛德蒙·摩提默結了婚,愛德蒙有一個兒子羅傑繼任為馬契伯爵。羅傑有一兒兩女:小愛德蒙、安和艾麗諾。

薩立斯伯雷:據我在史書裡看到的,這個愛德蒙當波林勃洛克在位時期曾要求繼承王位,當時若不是被奧溫·葛蘭道厄所擊敗,是有希望當上國王的。他失敗以後,被葛蘭道厄囚禁起來,終於瘐死。此後又怎樣了呢?  

約克:小愛德蒙的長姊安成為王位的繼承人,她和五房的劍橋伯爵理查結了婚。這個理查是愛德華三世的第五子愛德蒙·蘭格雷的兒子。安的父親是馬契伯爵羅傑,她的祖父是愛德蒙·摩提默,摩提默和菲莉裴結婚,成為克萊倫斯公爵裡昂納爾的愛婿。因此安是三房的繼承人,而我就是安的兒子,我是作為這一支的後裔來要求王位的。如果按照房分的順序繼承大統,那就該輪到我做王上。

 

(根據理查自述繪製)


一句話概括就是:三房唯一女繼承人與五房男繼承人結合的後代約克公爵,向四房亨利六世的王權合法性提出挑戰。


但約克黨決定後發制人,等待機會。恰好王后與護國公葛羅斯特公爵夫人早生齟齬,白玫瑰黨也不滿葛羅斯特專權。葛公爵死於白玫瑰後黨之後,約克被外派愛爾蘭平叛,得到等待已久的帶兵機會,其意義恰如更始帝外派劉秀經略河北,放虎歸山。於是平定愛爾蘭後,約克便以「清君側」(聲討薩姆塞特公爵)名義向倫敦進軍。同時還操縱一匪類凱德造反,此人貌似莫提默,此舉為藉機觀察民心是否在紅玫瑰一邊。

 

進京之後,聽說薩姆塞特被囚,約克本準備散去兵馬,但旋即發現被騙,便正式發難。聖奧爾本戰役,約克第三子駝子理查擊殺薩姆塞特。約克逼迫亨六發誓立自己為繼承人。此為英格蘭又一貴族傳統。


亨利六世一貫懦弱,連打仗前喊一聲「聖喬治」的動員口號都不能。但熱愛教育,1440年,亨利六世創建了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劇中雖未提及,但亨六有間歇性精神病,這也是玫瑰戰爭的導火索之一。

 

但駝子理查提醒父親,這種誓言靠不住。約克也覺不妙,再次進軍。孰料白玫瑰黨已經率先聲明誓言作廢。戰前,白玫瑰黨克列福殘忍殺害約克幼子魯特蘭。約克在戰場被擒,王后瑪格麗特以沾滿魯特蘭鮮血的手帕羞辱約克,後更親自動手殺死約克,並將其首級懸掛與約克郡城頭。


但約克公爵的三個兒子看到天空出現三個太陽,便繼續作戰。一舉擊潰白玫瑰黨。長子愛德華登基。

 

亨六的自述悲哀莫名:


悲慘時代,父子相殺,骨肉相殘:一樁慘事接著一樁慘事!這種慘事真是出乎常情之外!唉,我寧願用我的死亡來阻止這類慘事的發生。唉,慈悲的天主,可憐可憐吧!這人的臉上有兩朵玫瑰花,一紅一白,這正是我們兩家爭吵的家族引起許多災禍的標記。紅玫瑰好比是他流出的紫血,白玫瑰好比他蒼白的腮幫。叫一朵玫瑰枯萎,讓另一朵旺盛吧。倘若你們再鬥爭下去,千千萬萬的人都活不成了。

 

然愛德華不顧大局,色迷心竅,在派遣華列克向法國公主求親的同時,硬娶伍德斯託克家的絕色寡婦伊莉莎白(葛雷夫人),逼反認為遭到羞辱的華列克。而且伍德斯託克家是眾所周知的蘭開斯特白玫瑰黨。


兄弟駝子理查雖也不滿,看出如此淫棍難成大事,但不動聲色。他的自述中已經言明自己對王冠的覬覦,預告了《理查三世》的內容。

 

華列克和王后帶著法援來襲,海斯廷斯真知灼見:

 

只能利用法國,不能信賴法國。我們應該依靠上帝支持,依靠上帝為我們設下的天險——我們周圍的海洋。我們依靠這些,就能保護我們自己。我們的安全建立在天助與自助之上。

 

但愛德華驕傲輕敵,加之兄弟克萊倫斯公爵臨陣背叛,導致自己被活捉。但華列克的兄弟約克主教看管愛德華過於疏忽,被理查將其劫走。回到老巢約克郡,約克黨再次起兵。其實此時愛德華已經有所躊躇,但蒙特哥麥裡和駝子理查等都慫恿他稱王。

 

亨六復位時,看到亨利·都鐸,以官方劇透的方式預言他能為王。亨利·都鐸是亨利六世同母異父弟里奇蒙伯爵埃德蒙·都鐸和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的曾孫女瑪格麗特之子。並且相當可能是私生子。但後來被視為蘭開斯特派首領,擊敗理查三世後開創都鐸王朝。

 

愛德華雖是淫棍,但仍繼承了金雀花家族的另一特徵:能打。一舉擊潰華列克和王后一黨。見勢不妙,克萊倫斯公爵又臨陣叛變回來,為自己死在下一集(《理查三世》)埋好伏筆。華列克兵敗被殺,「翻雲覆雨的華列克再也不能翻覆了」。

 

然約克三兄弟殺亨六之幼子威爾斯親王愛德華實屬過分。瑪格麗特王后瘋狂的詛咒後來算是一一應驗。

 

駝子理查入倫敦塔殺害亨六,預告了下一集裡駝背魔王的誕生。


玫瑰戰爭,貴族死傷殆盡。但不幸中之萬幸,或許是因此延緩了兼併和社會階層固化,避免了法國大革命在英國發生。





扎心了,老鐵!——對「駝背怪物殺人狂」的新輝格式解釋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


(點擊「閱讀原文」訪問我的網易雲電臺收聽錄音)

相關焦點

  • 玫瑰戰爭:我們如何解釋歷史上這一最著名的戰爭?
    這一點從他在1399年至1404年換了不少於六位皇家司庫中可以明顯看得出。由於潛在的競爭者都對英格蘭王位虎視眈眈,加之理查二世的大量前盟友心懷不滿,英格蘭越來越有一種強烈的幻滅感,這也就不足為奇了。很快,抱怨聲便為更緊迫的威脅所取代:歐文·格蘭道爾在威爾斯舉兵造反,亨利·霍茨波的陰謀和斯克羅普大主教的叛亂,等等。到了亨利五世,情況很明顯已得到顯著的改善。
  • 英國內戰 玫瑰戰爭
    我們以前講過,1399年,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四世廢殺理查二世,自立為英王,是為蘭開斯特王朝,其後。他的兒子亨利五世,孫子亨利六世相繼為英王。百年戰爭後期,在位的英王是亨利六世。 亨利六世昏庸無能,性格懦弱,百年戰爭後期,面對法軍的反攻,無能為力,英軍節節敗退,丟失大片土地,後來又得了神經病,發起瘋來六親不認,威望大減。
  • 黑死病┃聖女貞德┃百年戰爭的結局和影響
    亨利四世開創了蘭開斯特王朝而理查二世最終被表弟毒死 英法籤定了20年停戰協議英國僅保留互不相連的5個法國港口第二階段結束3.5.4 重啟百年戰爭 轉眼19年後的1415年英國的皇位已經換成了亨利四世的兒子亨利五世
  • 當年好多人去看《亨利六世》,就是為了看這倆女人打架
    這個耳光,果然成了讓千古觀眾/讀者意猶未盡的重頭戲,吸引了很多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探索不同的劇場版對這個場景的處理效果,為《亨利六世》票房做出了卓越貢獻。一位是英國國王亨利六世的王后:法國安茹的瑪格麗特。莎劇裡的她,形象並不好。亨利六世為了娶她,跟另一位門當戶對的女子毀了婚。她呢,家裡比較窮,給不起嫁妝,亨利六世還送了很多祖先打下的江山給她爹,這門親事相當於是割地又賠款了。
  • 像聖女貞德那樣戰鬥
    更奇葩的是,戰爭結束後,這些投了降的男人居然屁事沒有,反倒是因這些男人無能而落入了德軍之手的女人,遭受到了來自這些男同胞們的羞辱和欺凌。在德國人面前慫得一逼的法國男人,終於在瑟瑟發抖的法國女人面前找到了男人的勇氣和尊嚴……這就是法國。
  • 全面介紹英國玫瑰戰爭
    原標題:全面介紹英國玫瑰戰爭本報訊 作為英國史上持續時間最久的內戰,玫瑰戰爭就是金雀花王室兩大旁支蘭開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爭奪王位的戰爭。周邊國家和地區也被捲入這場巨大的政治漩渦,當戰爭結束時英國走入近代社會黎明階段。
  • 淺談英法百年戰爭
    法王查理四世死後沒有留下子嗣,他的堂兄腓力六世繼位,法國卡佩王朝結束,正式進入盧瓦盧王朝。腓力六世是旁支,而英王愛德華三世是腓力四世的外孫以及查理四世的外甥,所以他要求自己兼任法國國王,腓力六世肯定不答應,還收回了英格蘭在法國境內的所有土地。
  • 7.28 歐洲 • 英法百年戰爭
    最終,腓力在法國貴族的支持下,成功擊敗了愛德華三世,登上了王位,他便是法國歷史上的腓力六世。愛德華三世感到十分沮喪,但是大局既定,他也只好接受了這個現實。不久之後,英法百年戰爭便正式開始了。 在開戰之前,愛德華三世取得了佛蘭芒人和神聖羅馬帝國的支持。不過,腓力六世也不是孤軍奮戰,向來就與英格蘭人不和的蘇格蘭人選擇了站在他這邊,另外,他還獲得了羅馬教皇的支持。
  • 誰才是英法百年戰爭背後的真英雄?
    當雅克•庫爾給法國拉貸款的時候,英王亨利五世正忙著在國內召集士兵,讓他們去商人門口鬧事,個別士兵出於義憤幹掉商人也在所難免。亨利五世本著穩定軍隊的態度,只是小加懲戒。百年戰爭後期,由於士兵鬧事,英王幾乎不能獲得任何貸款。
  • 全局觀點之戰爭系列——霸權之戰(三):英法百年戰爭
    公元1328年,法國國王查理四世死後無子嗣,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是唯一與查理四世有血緣關係的男性,但是法國更青睞傳位給法國人,而非外國人,最後推選腓力六世成為法國國王。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雖然於1329年曾向腓力六世宣誓效忠,但雙方分歧並未因此一笑泯去。
  • 鷹與雞的較量 回顧英法百年戰爭
    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繪畫)反法政策。戰爭的導火線主要是王位繼承問題。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觸發戰爭。  1337年11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1340年,英法兩國發生海戰,法軍戰敗。英國控制了英吉利海峽。
  • 【一本不正經英國史•番外】聖女貞德與暗戀她的殺人魔
    世界上最長的戰爭是英法百年戰爭,從1337年到1453年,斷斷續續打了116年!
  • 溫故而知新:英法百年戰爭全系列回顧
    長弓前傳:撒克遜與諾曼第人的射箭文化1337年4月,英國王室在法蘭西大陸最後主要領地加斯科涅所濺起的外交火星,終於引爆為法王菲利普六世的領土沒收令和法軍這場戰爭的爆發並非愛德華三世的本意,但最終釀成了殃及歐洲數個國家,幾代人光陰的英法百年戰爭。而英格蘭本土的海島國家屬性也決定了雙方必然要在大海上刀兵想見。百年戰爭的第一次交手便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了。
  • 論勃艮第公國對百年戰爭後期階段的影
    ⑥1420年5月,好人菲利普與亨利五世進一步籤訂《特魯瓦條約》,正式廢除王太子查理的繼承權(法國王后在條約中聲明,王太子不是查理六世的親生兒子,而是私生子),並將公主凱特琳嫁與英國國王,規定查理六世死後由亨利五世繼承其王位,使英、法聯合為統一國家。
  • 【讀書筆記】車輛攔截與抓捕戰犯——《獵殺本•拉登》讀書筆記 Part6
    (未完待續)往期回顧:【讀書筆記】三角洲的選拔與部隊文化——《獵殺本•拉登》讀書筆記 Part5【讀書筆記】三角洲特色的任務後簡報——《獵殺賓·拉登》讀書筆記 Part4【讀書筆記】DEVGRU擊殺本•拉登的十年前
  • 玫瑰聖母
    玫瑰聖母節原為「勝利之母節」,慶祝聖母玫瑰經的勝利和威力。這個節日最早出現在西班牙,一五七一年在抗擊異教徒入侵的戰爭進入決戰時刻,教友熱誠誦念玫瑰經,十月七日,基督徒軍隊在助班多大獲全勝,教宗比約五世將此勝利之日定為「勝利之母節」,教宗格列高利(額我略)十三世改為「玫瑰節」。一七一八年奧王子歐根又在貝爾格勒大勝土耳其侵略軍,教宗克肋孟十一世明令普世教會慶祝此節日。
  • 沒有莎士比亞的百年戰爭
    在戰爭裡流出的每一滴無辜的血,都是一聲哀號,一種憤慨的責難——責問那個替刀劍開鋒、叫生靈塗炭的人。」莎士比亞借亨利五世之口,說出了對百年戰爭精闢的概括。然而,生活在宗教改革後的莎士比亞將百年戰爭視為英法兩國交戰,這並非是最精確的認識。事實上,百年戰爭是英格蘭國王為得到 「世上最美的花園」——法蘭西,而挑起的封建戰爭。
  • 玫瑰聖母節
    玫瑰聖母節原為「勝利之母節」,慶祝聖母玫瑰經的勝利和威力。這個節日最早出現在西班牙,1571年在抗擊異教徒入侵的戰爭進入決戰時刻,教友熱誠誦念玫瑰經,10月7日,基督徒軍隊在助班多大獲全勝,教宗比約五世將此勝利之日定為「勝利之母節」,教宗格列高利(額我略)十三世改為「玫瑰節」。1718年奧王子歐根(Eugen)又在貝爾格勒大勝土耳其侵略軍,教宗克萊孟十一世明令普世教會慶祝此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