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造六五步槍,三八大蓋的山西山寨版,總產量超20萬支

2021-12-24 裝甲鏟史官

收錄於話題 #輕武器相忘江湖 88個

三八大蓋作為日本侵略者的主力步槍,為中國人民所熟悉。公允地說,三八大蓋是一款專為中國北方戰場量身打造的步槍。首先,由於使用的6.5毫米子彈後坐力較輕,特別適合體型較瘦弱的日本士兵;其次,時刻不忘侵華的日本軍部早在三八大蓋設計定型的1905年之前就很有預見性地將未來中日戰爭的戰場選定為中國北方,為此要求三八大蓋必須具有良好的防風沙能力和低溫環境下的高可靠性。

■著名的日本三八式步槍。

早在抗日戰爭之前,三八大蓋就大量流入中國,1917年北洋政府從日本進口了4萬支三八大蓋,1918年又再次引進8萬多支。當時段祺瑞政府編組了下轄3個師的參戰軍,裝備清一色的三八大蓋,全國各地的軍閥也從日本大量進口該槍。在「九一八」事變前,中國境內的三八大蓋保守估計數量在40萬支左右。作為一款爆款步槍,有著山寨傳統的國人自然不會放過,國內多家兵工廠對三八大蓋進行了山寨,其中產量最大的是太原兵工廠。

作為留日海歸的「日本通」山西軍閥閻錫山,自然深知三八大蓋的優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三八大蓋可謂是為閻錫山及其晉綏軍量身定做的步槍。

1.閻錫山的地盤山西、綏遠正好位於中國北方,特別是山西北部地區和綏遠省風沙天氣多,冬季特別寒冷,完美符合三八大蓋的預設戰場。

2.由於營養不良,當時晉綏軍士兵的體質較為瘦弱,6.5毫米子彈較輕的後坐力對於在士兵夥食費上斤斤計較的閻老西來說,非常合心意。

3. 6.5毫米子彈相對於國內主流的7.92毫米子彈省料省藥,正中摳門閻老西的下懷。

■正在吃飯的山西晉綏軍,夥食質量很一般。

■二戰各國主流步槍彈。最左側為三八大蓋的6.5毫米子彈,從體積來看確實最小。在性能指標滿足戰術需要的前提下,體積越小越省料省藥。

4.對於一貫獨立特行的閻老西來說,子彈口徑不一致,可以彰顯山西的特殊性,而且自己有彈藥廠,子彈供應不成問題。

5.三八大蓋作為單發的栓動步槍,技術含量不高,工藝也不複雜,符合太原兵工廠的技術水平,便於生產。

6.可以拉近與日本的關係。在軍閥混戰的民國,背後沒有帝國主義列強的支持,是沒法做大做強的。閻錫山一貫和日本關係曖昧,中原大戰失敗後通電下野躲到日本佔據的大連,期間就得到了日本的庇護與幫助。晉綏軍採用日式武器,可以方便獲得日本援助的武器彈藥。

1924年閻錫山選定三八大蓋作為原型,責成旗下的太原兵工廠進行仿製,太原兵工廠山寨的三八大蓋被定名為晉造六五步槍。

■存世的晉造六五步槍。

■晉造六五步槍的槍身銘文。

■因生產批次不同,而有所不同的槍身銘文。

從外形來看,晉造六五步槍與三八大蓋基本一致。但早期的晉造六五步槍槍託是整塊木材一體加工而成,而採用上下兩塊木材拼接槍託的日本原版三八大蓋在槍託處有一條明顯的拼接線。此外,通過槍身銘文也很容易區分二者。

■上為槍託有明顯拼接縫的三八大蓋,下為槍託渾然一體的晉造六五步槍。

晉造六五步槍槍身木材選用的是山西地區常見的核桃木。後期隨著工藝和材料的改進,也有部分該槍採用了拼接槍託。由於工藝水平、加工精度和所用的鋼材質量都遜於原版的三八大蓋,晉造六五步槍的壽命、可靠性、抗腐蝕能力和射擊精度都不如日本原版。

標準型的晉造六五步槍全長1.275米,槍管長0.797米,空槍重3.95千克(不含刺刀),彈倉容量5發,子彈初速762米/秒,有效射程450米。與三八大蓋擁有諸多派生型號一樣,晉造六五步槍除標準型外,也有諸多派生型號。僅從1928年到1930年間,太原兵工廠就能夠月產3000支晉造六五步槍,結合後續年份的生產數量,該槍總產量保守估計超過20萬支。

■正在擦拭保養晉造六五步槍的晉綏軍士兵。

抗戰之初,由於太原會戰的失利,太原城迅速淪陷,太原兵工廠機器設備只有不足2%被及時轉移到後方。撤到後方的太原兵工廠在堅持生產了一段時間的晉造六五步槍後,庫存原材料消耗殆盡。同時,由於向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請領的子彈只有7.92毫米。這兩方面的原因迫使晉造六五步槍不得不停產。其後,太原兵工廠將晉造六五步槍的口徑改為7.92毫米繼續生產,但6.5毫米口徑的晉造六五步槍此後卻再也沒有復產。

■晉造六五步槍口徑改為7.92毫米後的銘文。

由於晉造六五步槍與三八大蓋基本一樣,部隊在使用時往往與三八大蓋混編,很多資料在統計時也往往統稱為三八大蓋或日式步槍、六五步槍等,所以導致晉造六五步槍在後世名聲不顯。但客觀評價,作為一款總產量超20萬支的實用步槍,它在抗戰當中的作用依舊是功不可沒的。

原創不易,看官們如果覺得內容還不錯,請點讚和點「在看

歡迎搜索ID:PanzerCSG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裝甲鏟史官

本號作者的音頻作品也已上線,有興趣的朋友請識別下圖中的二維碼,登陸喜馬拉雅收聽精彩的戰爭歷史故事。

相關焦點

  • 詳解日軍三八式步槍,「三八大蓋」的由來
    ,很難再找到與之相匹敵的槍械了,究其原因「三八大蓋」在中國人心目可絕不僅僅是一隻普通的槍,這把槍身上烙著抗戰的歷史印記,因此被中國人賦予了極其複雜的感情色彩。三八式步槍從關東軍侵佔東三省的「九一八事變」,到「盧溝橋事變」,這支「三八大蓋」都出現在了戰場上。但是,隨著抗戰的進行,這支三八大蓋又被中國軍民用來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者,立下赫赫戰功。
  • 閻錫山兵工廠不僅山寨日本三八步槍,還有日本重機槍|輕武專欄
    1928年到1930年間月產步槍3000支,機槍15挺,衝鋒鎗900支,子彈420萬發。閻錫山生性多疑,不放心把這麼大的產業交給別人打理,太原兵工廠事無巨細必須他來定奪。 當時全國軍隊大都是用7.92毫米口徑武器,晉軍早期也大量購買7.92毫米的漢陽造。但是閻錫山就是對7.92毫米步槍不感冒。反而覺得日本的三八式步槍更好。
  • 三八式步槍俗稱為三八大蓋
    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俗稱為三八大蓋,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三八上述的情形在日俄戰爭後有人提出討論與進行改善,這時候已經升任小石川炮兵工廠研究所所長的南部麒次郎因此將槍機重新進行簡化,同時在槍機表面增加了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然而增加防塵蓋的立意雖然良好,不過卻又為操作時增加了獨特的金屬噪音。其他改進包括在準星兩側增加護翼,三八式步槍機械瞄準具早期採用V型缺口照門,後期採用覘孔式照門。
  • 38式步槍為啥叫「三八大蓋」?都是被咱大東北逼出來的|輕武專欄
    「三八大蓋」。 那麼,為何要將其稱作「三八大蓋」,三八式步槍上真的有「蓋」嗎,這個「蓋」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手持「三八大蓋」的日軍士兵 雖然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的三八式步槍並沒有所謂的「大蓋」,但是「三八大蓋」的確有個蓋,那就是位於槍機上方的防塵蓋,再加之槍機上刻有的
  • 三八大蓋為什麼叫三八大蓋,到了太平洋戰場為何被日本士兵嫌棄!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在各種抗戰片中聽到過『三八大蓋』這個名稱,那麼『三八大蓋』這款槍械原名叫什麼,為何叫三八大蓋很多人都不知道了三八大蓋,原型是三十式步槍和三五式海軍步槍。日俄戰爭中三十式步槍在東北使用,因為地形條件常會有沙塵等東西進入操作機關致使槍械操作不良。為此,在三十式步槍和三五式步槍的原型基礎上通過簡化操作機關和加裝隨槍機動作防塵蓋而改良造出一種性能優良的步槍就問世了,因為是在明治38年完成定型,所以又叫三八式步槍。而且因為加裝了一塊防塵蓋又被稱作為三八大蓋啦!
  • 二戰武器經典:「不朽功勳」毛瑟98K,「帝國屠刀」三八大蓋
    毛瑟98K步槍,由Gew.98式步槍改進而來,並命名為98k毛瑟步槍,從1935年服役,直到二戰結束前都是納粹德軍的制式步槍。
  • 38式步槍為啥叫「三八大蓋」?都是被中國東北逼出來的|輕武專欄
    ▲咱老李雖然大字不識幾個,槍還是都認識的 而作為二戰時期中國戰場上使用最為廣泛的武器之一,日本三八式步槍則被我國軍民地道地喊作「三八大蓋」。 那麼,為何要將其稱作「三八大蓋」,三八式步槍上真的有「蓋」嗎,這個「蓋」又是作什麼用的呢?
  • 【槍】三八大蓋的後繼槍型-九九式步槍
    九九式步槍的實戰射擊精度與三八式標準步槍差不多,實戰精度也很高,所發射的7.7mm子彈同樣是採用無煙無焰的火棉發射藥,不過7.7mm子彈頭短,擊中目標後易翻滾,因此九九式步槍對人體的傷害力比使用6.5mm口徑彈藥的三零式/三八式等步槍大的多。
  • 日本三八大蓋能打1000多米,如今的步槍,卻為何只能打400米?
    但是在人們的傳言中,二戰時期有一種槍枝叫做三八大蓋,它的射程遠遠大於這些槍枝——它的射程有1000米。我想大家看到1000米這個字眼的時候,可能內心都會發出感嘆:「這是什麼魔鬼武器啊,比現代的槍枝都還要高明,如果被人利用,豈不是能讓世界都完蛋?」 所以我們今天的主題也就是來介紹一下這種叫做三八大蓋的槍枝到底有多大威力。
  • 武器大全:日本三八大蓋能打1000多米,如今的步槍,卻為何只能打400米?
    但是在人們的傳言中,二戰時期有一種槍枝叫做三八大蓋,它的射程遠遠大於這些槍枝——它的射程有1000米。我想大家看到1000米這個字眼的時候,可能內心都會發出感嘆:「這是什麼魔鬼武器啊,比現代的槍枝都還要高明,如果被人利用,豈不是能讓世界都完蛋?」 所以我們今天的主題也就是來介紹一下這種叫做三八大蓋的槍枝到底有多大威力。
  • 日軍三八大蓋性能如何?老兵:一槍兩個眼,活下來靠運氣
    1938年式步槍,俗稱三八大蓋,作為當年日軍普遍裝備的輕武器,是日本結合之前1930年式步槍的經驗開發出的一款栓動步槍。不過由於設計考慮遠距離精確射擊,所以該槍還是存在某些局限性。槍畢竟是要殺人的,而彈的性能往往決定了槍的威力。和以往認知不同的是,子彈在飛行過程中並不是直來直去那麼簡單。
  • 日軍三八大蓋性能如何? 老兵: 一槍兩個眼, 活下來靠運氣
    1938年式步槍,俗稱三八大蓋,作為當年日軍普遍裝備的輕武器,是日本結合之前1930年式步槍的經驗開發出的一款栓動步槍。
  • 二戰日本山寨了多少盟軍輕武器?|輕武專欄
    例如南部十四手槍、三八大蓋步槍、歪把子輕機槍、九二式重機槍等等。除了三八步槍在戰爭中大放異彩之外,日軍的其他輕武器大多都是仿製改進的,而且都仿製的不怎麼樣。山寨M2機槍--一式機關炮 日本陸軍航空兵的戰鬥機與日本海軍航空兵的零式戰鬥機不同,日本陸軍在二戰中一直缺乏一種可靠的大口徑機槍,連戰鬥機上的航空機槍也只能用7.7毫米口徑,面對盟軍戰鬥機12.7大管子屢屢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後來日本繳獲美軍M2重機槍後如獲至寶,趕忙山寨,造出了「ホ103」(Ho-103)機槍,也就是日本人口中的「一式 12.7 毫米機關炮
  • 中正步槍跟三八大蓋都是抗日時期重要的武器,哪個殺傷力更強?
    可見三八大蓋近距離停止作用不足是可信的。戰後統計普通士兵很少對三百米外的人形目標射擊,而三八四百米彈道平直,不需修正,所以非常適合無射擊經驗的新兵使用。而中正式需要對百米外的目標修正彈道,對沒有經驗的新兵會使用困難。但老兵沒有這種抱怨,說明中正式偏移是穩定的。而兩百米正是常用的對射距離,中正並不吃虧。
  • 除了三八大蓋和九九式,二戰時日本還裝備過一種罕見的步槍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軍隊裝備的步槍,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三八大蓋」也就是三八式步槍,還有一種是作為換代產品的九九式步槍,可要說日本裝備過的一種「I式步槍
  • 中正步槍跟三八大蓋哪個厲害?
    三八式步槍:口徑:6.50 槍長:1280mm 射程:460m 全槍質量:3.95kg 供彈方式:5發彈倉中正式步槍為德國毛瑟步槍的國產版,其優點:槍身緊湊,彈藥口徑大,7.92mm槍彈在射入人體後易翻滾,對肌肉組織破壞性強,在引進時對槍長加以控制,符合東方人使用特點。缺點:槍長較三八式短,在近距離刺刀戰時缺乏長度優勢,雖然通過加長刺刀來稍作彌補,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另外受限於當時的加工水平,該槍普遍構件質量差,導致故障率相對較高,同時由於材料不過關容易出現精度下降。
  • 抗日戰場上,中正式步槍和日本的「三八大蓋」,哪一把性能更好?
    在抗戰期間中國部隊的武器裝備是非常糟糕的,其中最好的制式步槍,應該是中正式步槍了。相比於日本裝備的三八式步槍在武器性能上,這兩者到底誰強誰弱?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對比一下。中正式步槍是蔣委員長親自命名的一把步槍,是防治德國的毛瑟步槍,也是中國近代第一款制式步槍。
  • 二戰日軍三八大蓋殺傷力小?美軍稱其子彈威力超過達姆彈
    關於二戰日本三八大蓋6.5MM子彈的威力,各種說法都有。
  • 日軍有了三八大蓋,為啥還要推出九九式步槍?子彈威力不足麼?
    當時就有哥們希望我聊聊日軍為啥後來改用7.7mm,是6.5mm的三八威力太小麼?先說結論,6.5mm威力不小,但7.7mm確實威力更大,但這不是三八改九九的主要原因。所以這篇和大家捋捋首先得說,改步槍並不是步槍本身的問題,而是彈的問題,而彈的問題又得追溯到很久之前。
  • 九七式自動炮需10人保障,造價相當於八十支步槍
    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有感於步兵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日本研製出了九七式反坦克步槍,而按照其國內的稱呼,這種反坦克步槍也被稱為九七式自動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