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上郵 |《衛星通信技術》課堂 8.通信衛星

2021-03-03 南郵本科招生

衛星通信是依靠通信衛星中繼的地球站之間的無線電通信。如圖所示:

 

地球站有不同類型和用途:可以安裝在地面上;可以安裝在車輛上;可以安裝在艦船上;也可以安裝在飛機上。通常,衛星廣播電視系統也屬於衛星通信。衛星廣播電視系統示意圖:

專門用於衛星廣播電視的通信衛星有一個名詞——直播星。但大多數衛星是兼顧通信與廣播電視直播的,這類通信衛星的準確名稱——通信廣播衛星。請讀者朋友們注意,在專業領域要習慣使用規範術語,避免使用已經過時、不規範的名詞。比如:用「地球站」而不用「地面站」;用「頻段」而不用「波段」;用「通信」而不用「通訊」。儘管兩者意思相同,但前者才是規範術語。

 

衛星通信本質上是將微波中繼搬到太空,如圖:

太空的定義:國際協約規定,各國上空160千米高度開始的空間為太空,飛行器的飛行高度在160千米以下時,必須得到該國的許可方可在該國上空飛行。

 

人類為了這個大膽的設想,世界上實力最強大的幾個國家舉國努力了20年,終於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實現了。一個實用的衛星通信系統包括以下組成:

通信衛星:由一顆或多顆通信衛星組成,在空中對信號起中繼作用;

遙測跟蹤與指令分系統:其作用是對衛星進行跟蹤測量,控制衛星準確地進入靜止軌道上的指定位置,並對衛星的軌道、位置、姿態進行監視和校正;

監控與管理分系統:其作用是對在軌道上的衛星的通信性能及參數進行業務開通前的監測和業務開通後的例行監測與控制,其中包括轉發器功率、天線增益、地球站發射功率、頻率和帶寬等,以保證通信衛星正常;

地球站分系統:包括地球站和地球站的通信業務控制中心,每個地球站都包含其中天、饋、跟蹤與伺服系統、發射機、接收機、基帶設備、終端設備等。

 

相比較而言,其中難度最大的是通信衛星,包括衛星的製造與發射是整個系統的關鍵。也只有大概了解通信衛星的一些主要知識,才能夠弄懂衛星通信系統。

 

通信衛星由「有效載荷」和「衛星平臺」兩部分組成。所謂有效載荷就是指「中繼設備」,而衛星平臺是用來搭載有效載荷的。拿坦克車做一個比喻,坦克車上的火炮、機槍都屬於「有效載荷」,而坦克車的外殼、底盤、履帶、車輪、發動機、方向盤等等,都屬於「平臺」:

其中的「通信天線」與「通信分系統」合起來就是有效載荷,其他部分再加上發動機和結構體一起屬於「衛星平臺」。通信衛星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僅其天線分系統就非常複雜:

 

衛星平臺的控制分系統,除了控制衛星的定點與精確軌道位置,還要控制衛星的精確姿態,如圖:

位置和姿態稍有偏差,通信衛星就報廢了。

 

有效載荷也被稱為——轉發器(transponder),就是接收信號然後再轉發的意思,也就是「中繼」的意思。現在通常的「透明」轉發器示意圖如下。所謂「透明」就是只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變頻放大,既不解調信號,也不對信號進行基帶處理。這樣做的主要好處是設備相對簡單,因此可靠性高。設備的可靠性與設備元器件數量的關係極大,元器件越多的設備出現故障的概率就越大。請看透明轉發器示意圖:

那麼,為什麼要改變頻率呢?轉發器既要接收地球站發來的信號,又要給地球站轉發信號。對於同步軌道衛星來說,接收到的地球站發來的信號經過了長距離傳輸衰減,信號非常微弱。而轉發給地球站的信號,又必須非常大,才能經過長距離衰減以後,還能被地球站接收到。為了避免功率特別的信號不幹擾功率特別微弱的信號,從微波中繼通信開始人們就為此傷透了腦筋。其中一個辦法就是上行與下行信號採樣不同的頻率,這樣就可以用「濾波器」起到隔離的作用。不僅如此,衛星通信上行與下行信號還採用不同的電磁波極化方向。讀者朋友還記得嗎?作者在《赫茲實驗》一文中,描述了赫茲實驗是為了證明電磁波具有極化的,既不同極化的電磁波收發之間是會相互隔離的。因此就不難理解衛星通信的頻率為什麼如此安排。下面是正在使用的一些衛星通信頻段:

頻段

上行頻率

下行頻率

備註

L

1626.5-1649.5MHz

1530-1548MHz

Inmarsat使用

S

1980-2010MHz

2170-2200MHz

天通一號01星使用

C

5.625-6.425GHz

3.4-4.2GHz

通常為5.925-6.425GHz上行,3.7-4.2GHz下行,擴展C頻段到800MHz

X

7.9-8.4GHz

7.25-7.75GHz

主要用於軍用衛星

Ku

14.0-14.5GHz

10.95-12.75GHz

世界各地區下行頻率不同

Ka

17.7-21.2GHz

27.5-31.0GHz

世界各國頻率不同,都在這個範圍內

Q

30 -  50 GHz

美國軍方AEHF系統,上行與下行不詳

V

50 – 75  GHz

AEHF系統的星間鏈路,具體不詳

通信衛星上面的通信天線,通常根據需要,其波束形狀還要給予「賦形」設計,以達到對地面的最佳覆蓋,通常有如下的波束類型:

 

最早做出通信衛星的是貝爾實驗室。但是因為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貝爾系統(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在美國國內的長途電話領域已經佔據了完全的壟斷地位,因而美國國會在通過通信衛星法案時,貝爾系統被禁止直接參與衛星通信領域。接下來,一家美國老牌軍工企業休斯(Hughes)公司撲了進來。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休斯(Hughes)公司最賺錢的一塊業務就是通信衛星。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被稱為同步通信衛星之父哈羅德·羅森(Harold Rosen)。羅森是1956年從雷神(Raytheon)公司跳槽到休斯公司的。休斯公司把羅森挖來,主要是看中其在雷神公司開展雷達和飛彈研究的經驗,他的老闆是F-108火控系統負責人弗蘭克·卡佛(Frank Carver)。1957-958年發生了一系列事件,改變了羅森和公司的軌跡。首先是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旅伴」1號(Sputnik 1),在太空競賽中先拔頭籌。大受刺激的美國為了反超蘇聯,組建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局(ARPA),重組了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預算開始源源不斷湧入宇航領域。充沛的撥款使得新點子很容易拿到預算,其中就包括通信衛星。後來真正實用的同步軌道衛星就是出自休斯公司。

 

後來經過一系列的合併重組,現在美國的通信衛星製造公司主要有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波音(Boeing)、鮑爾宇航(Ball Aerospace)。還有法國義大利合資的秦雷茲-阿萊尼亞(Qinrez Alenia)、歐洲宇航防務集團(EADS)下屬的子公司阿斯特裡姆(Astrium);俄羅斯、日本也有比較好的衛星平臺。中國的東方紅四號也是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的衛星平臺。如果將主要通信衛星製造商的名單拉一遍,讀者朋友們會遇到一系列如雷貫耳的高科技公司。

 

再來,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定位,也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領域。同步軌道衛星發射過程如圖所示:

先要將幾噸重的衛星發射到近地圓軌道,然後在合適的時間位置發動機二次點火,將衛星發射到橢圓軌道,然後再在合適的時間位置發動機第三次點火,將衛星定位與同步軌道。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個國家的幾家公司能夠做到。但是,不管曾經如何輝煌,今天都要讓位給SpaceX。它是馬斯克(Elon Musk)2002年6月創辦的一家私人太空探索公司。許多百年老公司,包括舉國之力,甚至集數國精華創辦的公司,竟然都不敵一個年輕人創辦僅十幾年的私人公司。2019年4月12日6時35分,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LC-39A發射工位順利升空,成功發射了沙烏地阿拉伯的阿拉伯-6A(Arabsat-6A)同步軌道衛星。發射後2分38秒助推器開始分離,兩枚助推器反推飛向甘迺迪中心,發射後8分01秒在LZ-1和LZ-2著陸場又一次成功上演了雙箭齊落的科幻場面。接下來芯一級在約10700公裡/小時速度下分離,並在發射後10分20秒,穩穩落在距離發射場約1000公裡的海上回收駁船上,整個過程如同科幻大片般精彩。到了2018年,SpaceX獨佔全世界商業航天發射超60%的份額:

 

從圖中可見,到了2018年,商業航天發射只剩SpaceX、俄羅斯和歐洲公司三家了。

 

綜上所述,同步軌道衛星的製造與發射最能夠體現公司乃至國家的整體科技實力。

相關焦點

  • 全球衛星通信技術最新發展趨勢
    ;(6)通信鏈路傳輸時延大:信號在GEO衛星與地面之間往返傳輸的時間約為0.25 s,對時間敏感度高的應用如語音通話會受到通信延遲的影響;(7)通信鏈路傳輸衰減大:通信鏈路傳輸距離很遠,造成了信號衰減較大,且高頻段(如Ku/Ka頻段)易受雨衰、雪衰等不利天氣影響;(8)信號視距傳播:採用高頻段信號通信,傳輸易受障礙物影響。
  • 【衛星+5G】衛星通信與地面5G融合技術初探(一)
    本文首先介紹了5G通信系統、衛星通信以及衛星通信與5G融合的發展現狀,分析了衛星5G融合的發展趨勢;進而給出了衛星5G融合的初步思路,包括體系架構設計、空中接口設計、基於SDN/NFV的網絡虛擬化部署以及協議優化等,並對融合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接下來對衛星5G融合的關鍵技術進行了梳理;最後,給出了未來衛星與5G相融合的應用場景。
  • 細說低軌道通信衛星(二)開扒「全球星」衛星通信系統
    低軌道衛星離地球近、路徑短,能克服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存在的種種缺陷。由於低軌道衛星信號覆蓋地面面積小,為了覆蓋全球,需要用幾十顆衛星組成星座和系統才能進行全球通信。低軌道通信衛星主要用於移動通信,可為衛星電話、車載、船載、飛機等移動終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提供全球通信、無縫連結服務,十分方便,通信質量也好。它廣泛應用於衛星通信、全球通信、遠洋通信、抗災救災、搜索救援等。
  • 美軍高軌通信衛星系統淺析
    前3顆WGS衛星命名為WGS BlockI衛星,可處理35條獨立125MHz信道,3條47MHz以及1條50MHzX頻段全球覆蓋信道,衛星通信容量可達3.6Gbit/s,超過其前一代寬帶通信系統(DSCSIII)布置的8顆衛星的總和,雙向通信速率1.4Gbit/s,廣播速率24Mbit/s,數據回傳速率274Mbit/s;隨後的4顆衛星,即WGS-4、5、6、7為BlockII星,增加了2條獨立於主載荷的
  • 衛星通信行業專題報告:北鬥、低軌道衛星、高通量衛星與5G
    因此北鬥二號系統首創用傾斜地球軌道衛星(IGSO 衛星),該類衛星 也是同步衛星,但軌道傾角是 55 度呈「8」字形,有 70%-80%的時間停留在中國的國土上空。這樣一個星地一體的衛星網絡,對大型複雜星座控制與管理也是確保北鬥導航系統可靠性的關鍵。這樣的星座設計可以邊建邊用、以用促建,對於逐步實現衛星導航的構想是必由之路,也更符合中國國情。
  • 低軌衛星移動通信現狀與未來發展
    低軌衛星移動通信現狀與未來發展[J].通信技術,2020,56(10):.通過介紹低軌衛星通信系統的組成及特點,對低軌衛星移動通信發展現狀從傳統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和新興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兩方面進行介紹。最後,從星天空地海一體化通信、衛星通信多種功能深度融合、超大規模異構星座組網及其智慧衛星移動通信等講述未來發展趨勢。
  • 美國太空軍衛星通信願景
    該系統必須為合成部隊空間組成司令部(CFSCC)提供全面的任務管理能力,以便為用戶快速計劃、分配、監視、探測、定位、評估和解決衛星通信問題。它可以用作快速響應用戶衛星接入請求的工具,並且可以動態地重新計劃和分配衛星通信資源。衛星通信終端:用戶終端將能進行多頻帶和多波形作戰,以支持敏捷的「與路徑無關」的連接,從而減少因幹擾而引發的脆弱性。
  • 衛星定位信息在機車無線通信領域應用研究
    為滿足行車調度通信的運用要求,CIR需根據當前經緯度信息,自動檢索衛星定位信息資料庫,完成通信模式轉換,自動獲取行車調度通信需要的相關數據信息。衛星定位信息的線路資料庫檢索可採用分散處理和集中處理兩種技術方案,兩種方案各有特點,目前在用的CIR基本採用分散處理技術方案,實際運用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 寬帶LEO星座衛星通信系統業務量仿真分析
    來源 | 電子技術應用ChinaAET(ChinaAET)作者 | 徐軍,路威,張更新由於小衛星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低軌衛星(LEO)相比傳統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具有低時延、低傳播損耗等優點,寬帶LEO星座衛星通信系統逐漸成為當前衛星通信領域的發展熱點之一。
  • 史上衛星通信最強科普,看完這篇就夠了
    中國的衛星通信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從無到有, 已經初具規模,但是發展速度仍比較緩慢。註冊的 衛星運營公司已有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中國東方通信衛星有限責任公司、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合為中國直播衛星有限公司)、亞洲衛星通信有 限公司、亞太衛星控股有限公司三家,共擁有11顆民用通信衛星,其業務已覆蓋到亞洲大部分地區和歐洲部分地區。
  • 【每日動態】國防工業/衛星通信/數字線程
    美太空軍制定新戰略以改善衛星通信 9月9日美國防新聞發布會上,比爾·利古裡中將表示美國太空軍2022財年預算中將制定一項新的戰略來管理其建造和租賃衛星通信及服務的方式
  • 5G及後5G通信中的低軌小衛星星座
    5G和後5G網絡邁向真正泛在連接的下一個前沿方向是利用低軌小衛星星座支持三類5G用例:增強移動寬帶(eMBB)、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本文對能夠實現這些網絡與5G和後5G系統全面集成的架構和技術進行了全面論述。小衛星星座由數百顆在低軌運行的小衛星構成,這些小衛星作為一個通信網絡共同運行。
  • 【高度】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獨上3.6萬公裡
    但是,其增益很小,一般只有十幾個分貝,且輻射能量分散,不利於通信容量的提高。拋物面天線,並採用相控陣天線多饋源賦形天線技術,可移動多波束定向覆蓋所希望的覆蓋區,使得通信天線的增益得大大地提高,進而滿足某一區域突發的通信業務需求。但代價是重量較大幅度增加!
  • 聚焦丨未來GPS衛星或將搭載軍事通信載荷
    而航天與飛彈系統中心(SMC)在上月也發布了信息徵集書,要求各承包商推介關於在GPS-3F型衛星上搭載通信有效載荷的思路。 GPS-3F是GPS衛星的最新型號,眼下由洛馬所研製。 GPS衛星是用來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數據的。天軍目前正在部署更為先進的GPS-3型衛星,首星預計將在2026年發射。
  • 太空部隊將於2021年投資「戰場衛星通信」業務
    空軍領導人在其太空部隊預算材料中解釋說:「為了使美國保持其在全球太空通信方面的不對稱優勢,衛星通信業務必須向戰場衛星通信能力發展,準備好面對一個有爭議、降級和行動受限的作戰環境,為作戰人員提供通信支持。」
  • 16011 VSAT和衛星通信教程 第一集 www.satcoms.org.uk
    BSS (Broadcast Satellite Service) 廣播衛星服務這是國際電聯的名稱,但DBS( Direct Broadcast Service)直接廣播業務在衛星行業中更常用。 C Band C波段這是4和8 GHz之間的頻帶,6和4 GHz頻帶用於衛星通信。
  • 衛星網際網路布局競爭升溫,中國電信開啟太空通信新時代
    衛星網際網路是地面通信手段的重要補充,可有效覆蓋海上、沙漠、飛機等特殊場景,隨著5G與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我國「新基建」,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正加速落地,中國電信依託我國首個自主建設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有望成為排頭兵。目前,全球正在加快衛星網際網路部署。
  • 【太平洋通信李宏濤團隊】行業點評:天通一號03星發射成功,5G+衛星天地一體通信能力形成
    1.性能更強的03星順利升空,「天通」衛星系統增強天地一體化移動通信能力。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是我國自主研製建設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終端組成。本次發射成功的天通一號03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研製,發射入軌後將與地面移動通信系統共同構成天地一體化移動通信網絡,為中國及周邊、中東、非洲等相關地區,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穩定可靠的話音、短消息和數據等移動通信服務。至此天通的三顆衛星全部發射完成,可以覆蓋一帶一路地區,為一帶一路提供保障。
  • 圖文:美國太空部隊將整合軍方所有衛星通信計劃
    由於國會準備在2022財年通過第二份持續決議,美國太空部隊吸收軍方所有衛星通信的計劃,包括來自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近700名軍警人員,因此軍方其餘的撥款一起被推遲了。負責作戰、網絡和核作戰的空軍作戰室副總主任B.切恩斯·薩爾茨曼中將說,整合人員的基礎工作已經完成,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開始轉移,同時提供必要的預算和撥款。
  • 美陸軍打算靠5G+低軌道衛星進行全球通信
    據簡氏防務網站8月21日報導,美國陸軍將把5G移動通信網絡技術和低軌道(LEO)衛星技術整合到由其主導的「綜合戰術網絡」(ITN)系統中去,預計這兩項技術將主導「綜合戰術網絡」系統的下一次迭代升級。據報導,美國陸軍對「綜合戰術網絡」系統的開發模式是大約每兩年交付一個功能集版本(Capability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