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府,手撕美國谷歌!「臉書也快了」

2021-03-02 精英 大洋彼岸

曾經處在「同一條船上」的 Google 已在上周三選擇了妥協。

如果你經常用的平臺不能看新聞了,這可怎麼辦?目前在澳大利亞看新聞可就難了。

近日,在澳洲政府發布新聞媒體付費法規之後,Facebook 毫不示弱,禁止其用戶在該平臺發布澳大利亞新聞媒體的連結,進一步引起澳洲政府的不滿。

在雙方爭執不相上下之時,加拿大政府打算加入戰場,站隊澳洲政府,要求平臺向新聞出版商支付費用。

這場國家與平臺間關於「新聞付費」的爭端,還在繼續。

故事的起因,是澳洲政府擬通過《新聞媒體協議規範》,要求 Facebook 和 Google 等平臺為新聞內容付費。

值得一提的是,澳洲政府與 Facebook、Google 等平臺關於「新聞付費」的博弈已持續了三年之久,擬定法案旨在改變本地媒體的生存現狀。

外媒 The Guardian 指出,傳統媒體公司大部分廣告收入都流入了 Facebook、Google 等平臺的「口袋」中,而這些平臺使用了內容,卻未對其付費,傳統媒體收入銳減,媒體機構瀕臨破產。

針對於此,法案提出「付費」機制,如果 Facebook、Google 等平臺未能遵守,則政府將採取強制措施,對其進行罰款處置。

對此,Facebook 並不買帳,並採取封禁舉措進行回擊。

2021 年 2 月 17 日,Facebook 先發布了一則聲明「Changes to Sharing and Viewing News on Facebook in Australia」,直指澳洲政府的法案不合理,理由有三:

其一,發布者願意選擇在其平臺上發布新聞,是因為 Facebook 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更多訂閱,增加了受眾和廣告收入。

其二,Facebook 認為,其平臺僅去年就為澳大利亞新聞媒體提供了約 51 億次免費引薦,價值約 4.07 億澳元;言語之間,頗有「我還沒向你收錢,你反倒向我要錢」的意思;

其三,對 Facebook 而言,新聞業務其實並不怎麼掙錢,新聞佔用戶觀看內容的比例僅有 4%。

隨後,Facebook 拿出了「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的姿態,阻止澳洲新聞媒體在其平臺發帖,並屏蔽了所有發布內容,限制澳網民在臉書分享和獲取新聞。

需要注意的是,Facebook 不僅封禁的是澳洲新聞媒體,包括澳洲社會團體、政府部門的帳號,甚至是提供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公共衛生建議、氣象播報等頁面也遭到了封禁。

且不論澳洲政府和 Facebook 關於「新聞付費」的觀點孰是孰非,但 Facebook  的封禁行為已經引起了澳洲用戶不滿。

有用戶直接表示,「以後可能不會再經常用 Facebook 了」。

之後, Facebook 承認在封禁過程中確實存在「錯殺無辜」,公開道歉,並陸續恢復了一些非澳洲新聞媒體的帳號。

2 月 19 日,澳洲政府方面表示,Facebook 已經返回談判桌,重新進行談判。

對於 Facebook 將澳洲「刪除好友」的行為,澳洲總理 Scott Morrison 此前曾直指其「既傲慢又令人失望」。

同時,Scott Morrison 還表示,各國對澳洲的做法很感興趣,他們會明白澳洲即將推動的事情,西方國家也會效仿。

果不其然,加拿大政府快速做出了反應。

負責起草的加拿大文化資產部長 Steven Guilbeault 公開譴責了 Facebook 的行為,同時提出了兩種可能採取的措施:

目前,加拿大政府正在評估這些舉措。外媒報導指出,如果加拿大政府採取類似澳洲的做法,則加拿大出版商每年將可能獲得 6.2 億加元的收入。

事實上,不僅澳洲和加拿大,歐盟多個國家也在向 Facebook、Google 等平臺尋求新聞付費,前文提及的法國,正是其中之一。

2020 年年初,法國政府依據歐盟版權指令,要求 Google 為連結至法國新聞網站上的文章而付費。

起初,Google 也不甘示弱,聲稱「賣的是廣告,不是搜索結果」,但最終還是選擇了低頭,與法國籤署了內容付款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在與 Google 的博弈中贏得勝利具有重要的指示意義——即法國之戰可能是其他歐盟國家之戰的預演。

目前,歐盟正在制定《 數字服務法 》和《 數字市場法 》,並打算將澳洲政府的做法作為參考舉措。

科技公司與一國政府的「撕逼」故事屢見不鮮,但無論是此次澳洲政府與 Facebook 「撕逼」,亦或是其它,大多數爭議事件都指向了同一成因——平臺壟斷。

以前文事件為例,Facebook 的傲慢做法離不開其在澳洲地區佔極高市場份額的「底氣」。

相關數據顯示,在澳洲頭部的社交媒體前六名中,Facebook 旗下產品便佔了 4 個名額;其中,Facebook 以 71% 的佔有率位列第一,Facebook Messenger、Instagram、WhatsApp 分別為第 3、5、6 名。

事實上,澳洲政府法案指向的另一主角——Google,同樣有過多次涉嫌壟斷的行為。

2014 年,當西班牙強制要求 Google 向西班牙新聞機構付款時,Google 的回應是關閉了西班牙文版的 Google 新聞。結果,西班牙新聞網站的訪問量下降,一些小型新聞機構因此受到了嚴重的衝擊。

不難看出,平臺之大,真的可以大到「為所欲為」。

而這樣的情形,不正是科技公司壟斷的表現麼?

無論在哪一個市場,市場固然需要自由競爭,但同樣需要公平,當一方主體失衡之時,如果不加以限制,那麼所謂的自由,不過是「大魚吃小魚」的過程。

在這樣的場景下,又能夠談何創新,又有何競爭呢?

回到前文事件,作為曾經處在「同一條船上」的 Google 在上周三已經選擇了妥協,與默多克的新聞集團(News Corp)達成了交易。

「隊友」已經妥協,多國攜手團結,Facebook 還能強硬多久呢?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guardian.com/media/2020/dec/09/australia-is-making-google-and-facebook-pay-for-news-what-difference-will-the-code-make

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37436.html

https://about.fb.com/news/2021/02/changes-to-sharing-and-viewing-news-on-facebook-in-australia/

相關焦點

  • CIA資本運作:谷歌、推特與臉書到底啥背景?
    這些網絡平臺2016年以來在美國大選和英國脫歐等政治事件中已經表現出了巨大作用,因此人們認為這樣的管制措施帶有政治意味,甚至代表了美國的政府意志和意識形態偏見。從客觀上來講,臉書、推特、YouTube是流量匯聚的地方,類似於古典時期的市政廣場,天生就離不開「政治」。有人在這裡振臂一呼,只要能夠吸引流量,就能在現實中發揮政治影響。
  • 蘋果、臉書、亞馬遜都要被查了
    境外媒體報導稱,消息人士6月3日稱,美國政府正準備調查亞馬遜、蘋果、臉書和谷歌的強大市場力量,可能對這些科技企業展開前所未有的大範圍調查
  • 招妓、賣國、反華……澳洲這個政黨,最近快把自己玩死了…
    進入澳洲政府後,作為公眾人物的Hanson,經常隔三岔五就出來煽動下,導致部分澳洲人對亞洲移民的仇恨也越來越深。槍枝原本是美國人捍衛自由的象徵,現在卻成了美國的毒瘤。而澳洲也曾經是全世界槍枝最泛濫的國家。到後來的戰爭年代,澳大利亞成了美國、英國的後備軍火庫。
  • 絕佳機會來了,澳洲政府要擴大移民了?油價暴漲,澳洲百姓面臨最大經濟壓力
    - RAM上市房地產基金積極執行2億澳元資產增值發展項目為了促進疫情後的經濟發展,澳洲政府計劃將一年引進的永居移民數量穩步增至16萬人。由於移民離境人數超過入境人數,澳洲去年的淨移民人數自二戰以來首次降為負值。澳洲2020-2021財年的淨海外移民人數減少了10萬,人口增長降至百年來的最低水平,僅有0.1%。
  • 臉書將西沙南沙標註為中國領土,這下越南不高興啦
    越南《青年人報》2日報導稱,近日一些越南用戶在臉書上登記廣告時,
  • 為什麼移民開始放棄美國選擇澳洲…
    這不,還沒等到大家搞清楚美國目前的形勢,美國的民眾自己先坐不住了。最近,美國Google搜索榜上全是「如何移民去····」的詞條???難道美國的民眾想要逃離了?根據谷歌后臺統計,「我能搬到澳大利亞嗎」(can I move to Australia)、「從美國搬到澳大利亞」(move to Australia from US)和「移居澳大利亞」(moving to Australia)...
  • 蘋果與臉書必有一戰
    但最近,有消息稱臉書正在協助Epic要對抗蘋果應用商店事件後,臉書似乎是要與蘋果公司開展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戰爭了。目前,臉書面臨的問題是,今年6月份在WWDC上宣布的iOS應用端發生了兩個比較小但影響巨大的變化,即應用現在開始帶有「隱私標籤」,其中包含所有收集到的用戶數據;另外即2021年初應用將必須明確受到用戶許可後才能追蹤用戶。現在隱私標籤已經開始生效。
  • 澳洲還沒解封,政府卻同意2000美軍駐紮北領地?網友的評論炸了!
    從2012年開始,每年的三月下旬澳洲政府都會批准澳洲政府已經同意美國士兵進入北領地但廣大澳洲市民和網友們依舊不買帳!許多疫情控制良好國家的人也不讓進居然還讓這麼多美國軍人進入澳洲布丁也不得不悄悄地說句:真雙標!
  • 澳洲華人同鄉會遭澳洲聯邦安保人員上門調查,詢問和中國政府的關係
    有華人社團領袖指出,澳洲政府這樣做法,必會引起華人社區不必要的恐慌。該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同鄉會會長向本報表示,一男兩女在上周三突然到他家,其中一名是華裔女子,三人出示了證件,表明身份是保安部人員。沈啟華說,中國政府官員來訪,同鄉會一定歡迎,而同鄉會作為橋梁,介紹中國官員與澳洲官員認識,對澳洲也是好事。
  • 美國失去安理會優勢,日印準備對白宮背後捅刀
    眼下聯合國五常中原本就有和美國針鋒相對的俄羅斯,如今更是多了法國,3比2的局勢讓美國失去了原本的優勢。常年都對其他國家進行打壓和遏制的美國現在也自食苦果了,法國雖然在聯合國安理會存在感不強,但是作為五常之一,實力也不容小覷。這一次由法國扛起反美大旗,其他早就對美國心生怨氣的國家自然也不甘落後,紛紛「揭竿而起」。而更讓美國感到痛心疾首的是,原本的盟友印度和日本也對美國背後捅刀。
  • 揭秘「澳洲版京東」發家致富之路
    三年前發生在鄰國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已經成為了人民對蘇聯政府徹底失去信心的一個導火索。因風向與地形的關係,白俄羅斯的部分地區也受到了該事故影響。而在澳大利亞,我根本不需要放澳洲總理的照片。」 他訕笑著說。他回憶在他出生的城市Babruysk,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種相似的灰色。「白俄羅斯的一切都由政府控制,媒體受到審查,沒有任天堂——就連吃香蕉都是件大事」。
  • 最近,大批美國富豪打算移民澳洲!就因為這些,澳洲突然被推到風口浪尖!
    就在最新的數據中大批美國富豪正在考慮移民澳洲澳洲毫無疑問成了大批美國富豪最想要移民的國家!事實上,每一次美國發生大規模的動蕩,或者遭遇恐怖襲擊人們想要出逃的時候,澳洲都是首選。比如說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以後,美國境內移民澳洲的搜索量直線攀升了60%。
  • 面向香港暴徒, 沉默已久的澳洲人終於出手了! 從香港暴徒中救出周星馳最愛女人! 這名澳洲記者終於爆發了!
    近日,面對香港亂象他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在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發表長文揭露亂港媒體如何抹黑掩蓋事實真相>這就是澳洲人的價值觀!澳洲並沒有「雷鋒精神」其實很多時候澳洲人只是簡單的「伸出援手」:這才真正的澳洲精神
  • 【外媒速覽】美政府同科技巨頭戰爭打響!谷歌再陷壟斷爭議
    當地時間20日,美國政府指控谷歌每年通過向分銷商,包括手機公司和網絡瀏覽器開放商支付「數十億」美元,來確保搜尋引擎的默認狀態。此外谷歌在20年間還收購了260家公司。 此前歐盟也曾起訴谷歌禁止其他網站通過競爭對手尋找廣告商,並罰款17億美元。這種限制性合同扼殺了搜索和搜索廣告方面的競爭,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 比飛還快!澳洲超級列車橫空出世!雪梨到墨爾本只要55分鐘!
    而澳洲政府說要建造高鐵,一向是雷聲大雨點小。不過或許是由於土豪總理譚寶的上臺,或許是受到了中國高鐵快速發展的刺激!連接雪梨,坎培拉和墨爾本的高鐵,終於提上日程了!不僅要建,而且還要建最牛的!據說比飛機還快!
  • 臉書關閉支持杜特爾特的虛假帳戶
    格萊歇爾表示,他們無法查明這些位於中國的虛假帳戶屬於何人或何群體,這些帳戶自2018年以來就活躍於社交媒體,但他們最近發表的支持和反對美國總統候選人的帖子,沒有多少關注和跟帖。格萊歇爾稱,這些帳戶的所有者從事「外國或外國政府干預,即代表外國或外國政府協調參與不正當行為」,包括菲律賓和中國在內的一些虛假帳戶也使用「欺騙性方法」。
  • 歷史蕭析:澳洲的身份認同 英國出賣澳洲 澳洲共和呼聲
    在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戰火已經開始燒到澳洲本土,日本戰機甚至已經轟炸到達爾文,日軍潛艇也已經在黃金海岸海域遊弋。面對日本的入侵威脅,澳洲政府開始不安,於是向英國首相邱吉爾求救,請求將澳大利亞軍隊調回澳洲防衛。邱吉爾開了張空頭支票,對澳洲說不用擔心,在新加坡有二艘英國精銳的軍艦,只要新加坡守得住,日軍就不會進攻澳洲。豈料,日軍很快攻陷了新加坡。二艘英軍軍艦被擊沉。日軍踏上澳洲本土只是時間問題。
  • 字節跳動或將起訴美國政府!加拿大等盟國該何去何從?海外華人如何解局?
    如果美國政府不能給予我們公正的對待,我們將訴諸美國法院。以下是字節跳動針對美國政府行政命令的聲明全文:TikTok是一個充滿創意和熱情的社區,為無數家庭帶來了快樂,也為創作者提供有意義的事業。我們會長遠地建設這個平臺。TikTok將繼續長期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