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破局》一書中回顧了若干個經典戰略理論流派,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麥可·波特(Micheal Porter)教授的大名鼎鼎的五力模型。
但除了五力模型之外,波特教授還有什麼振聾發聵的厲害觀點嗎?我們來為您解鎖更多。
波特五力創始人:麥可·波特
波特教授觀點:
戰略的實質,就是選擇不做什麼
對於大量的中國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甚至是痛點。
過去 40 年一路走來,中國企業面對巨大的多元化的機會。你有很多進入房地產、金融業或者其他地方政府送上門來的商業機會,不抓就是犯傻!
在中國,一個重要的戰略定力就是抵制眾多的誘惑。
波特教授說有這麼一種戰略定力:有效抵抗資本市場對於短期利潤「一根筋式」的追求。
不要為了短期利潤損失長期利潤
他認為,這種對於短期增長的追求對於戰略和長期價值創造是有害的,他甚至強調說,對於短期增長的壓力,是對戰略的最大的威脅。
在短期增長的思想和壓力指導下,企業常常動作變形,偏離了自己原來設定的戰略內涵,為增長而增長,因為短期的增長壓力而犧牲了長期的戰略制高點。
他進一步闡述說,在資本市場,分析師常常根據一組同樣的指標來評判企業,這導致行業中的玩家都跟風學樣,企業之間也不斷地向所謂「最佳實踐」學習,變得越來越趨同。
而根據波特教授的看法,企業在競爭中,不是要追求最好,而是要追求與眾不同!
波特教授觀點:
運營效率不等於戰略,戰略呼喚獨特活動和價值
波特教授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運營效率不等於戰略!
簡單地說,運營效率就是力求做到多快好省。
企業的運營由產品開發、生產製造、銷售交付、客戶服務等一系列基本活動組成。在這些事情上做得好,是贏的必要條件,但卻不是充分條件。
在同樣的事情或活動上,比競爭者做得更好,就是運營效率高,但這不足以使人長期制勝;只有選擇了獨特的、不同於競爭者的活動,才有可能實現戰略的獨特性!
那麼怎樣才是獨特活動,以體現戰略的獨特性?
比如:諾基亞手機曾經在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營銷交付、客戶服務等活動中幾乎做到極致,可以說在運營效率上做到極致。
曾經風靡世界的諾基亞手機
但蘋果憑藉一系列獨特的活動,例如App的生態體系、自己開發與控制的軟硬體一體化、傑出的營銷方式、獨特的零售體系等獨特活動,為客戶提供了更好的、獨特的價值,最後作為一個手機行業的外來者、後進生逆襲超越成功!
再比如:人家賣酸奶,追求的是酸奶的味道、價格和包裝;你如果也是一味追求酸奶的味道、價格和包裝,不一定能取勝。
但如果能設計出獨特的活動,比如將酸奶的研發、營銷、開店的所有過程發布上網,CEO 本人親筆寫上好多篇心得,總結酸奶的配方、研發、包裝設計、生產管理,把一些用心的小細節娓娓道來,讓客戶感覺「好像一直在伴隨xx酸奶的成長」,那你就是創造了獨特的活動,因而擁有了戰略的獨特性。
具備戰略獨特性,才能脫穎而出
對中國企業的啟示
這些年來,中國企業是運營效率提升的世界級高手。我們不斷跟蹤競爭者動態、不斷進行行業對標、標杆學習,經歷了幾十年的奮鬥之後,我們已經在很多領域變得比競爭者更快、更好、更省、更便宜,因此贏得全球的認可。
但如果你的運營效率提升,常常是靠模仿和抄襲獲得的,這將導致波特教授所講的競爭趨同。
避免「競爭趨同」
他認為,僅僅基於運營效益的競爭是一種互相毀滅並最終導致兩敗俱傷的戰爭。在這種情況下,你或許只能買下對手,因為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那麼所謂的贏家,只是資金更多、耐力更好罷了。
因此,在戰略上,中國企業與企業家需要大聲疾呼這樣的口號:避免同質化、創造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