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波特五力?來解鎖麥可·波特更多經典戰略思想吧!

2021-02-17 預見Foresee

《戰略破局》一書中回顧了若干個經典戰略理論流派,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麥可·波特(Micheal Porter)教授的大名鼎鼎的五力模型。

但除了五力模型之外,波特教授還有什麼振聾發聵的厲害觀點嗎?我們來為您解鎖更多。

波特五力創始人:麥可·波特

波特教授觀點:

戰略的實質,就是選擇不做什麼

對於大量的中國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甚至是痛點。

過去 40 年一路走來,中國企業面對巨大的多元化的機會。你有很多進入房地產、金融業或者其他地方政府送上門來的商業機會,不抓就是犯傻!

在中國,一個重要的戰略定力就是抵制眾多的誘惑。

波特教授說有這麼一種戰略定力:有效抵抗資本市場對於短期利潤「一根筋式」的追求。


不要為了短期利潤損失長期利潤

他認為,這種對於短期增長的追求對於戰略和長期價值創造是有害的,他甚至強調說,對於短期增長的壓力,是對戰略的最大的威脅。

在短期增長的思想和壓力指導下,企業常常動作變形,偏離了自己原來設定的戰略內涵,為增長而增長,因為短期的增長壓力而犧牲了長期的戰略制高點。

他進一步闡述說,在資本市場,分析師常常根據一組同樣的指標來評判企業,這導致行業中的玩家都跟風學樣,企業之間也不斷地向所謂「最佳實踐」學習,變得越來越趨同。

而根據波特教授的看法,企業在競爭中,不是要追求最好,而是要追求與眾不同!

波特教授觀點:

運營效率不等於戰略,戰略呼喚獨特活動和價值

波特教授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運營效率不等於戰略!

簡單地說,運營效率就是力求做到多快好省。

企業的運營由產品開發、生產製造、銷售交付、客戶服務等一系列基本活動組成。在這些事情上做得好,是贏的必要條件,但卻不是充分條件。

在同樣的事情或活動上,比競爭者做得更好,就是運營效率高,但這不足以使人長期制勝;只有選擇了獨特的、不同於競爭者的活動,才有可能實現戰略的獨特性!

那麼怎樣才是獨特活動,以體現戰略的獨特性?

比如:諾基亞手機曾經在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營銷交付、客戶服務等活動中幾乎做到極致,可以說在運營效率上做到極致。

曾經風靡世界的諾基亞手機

但蘋果憑藉一系列獨特的活動,例如App的生態體系、自己開發與控制的軟硬體一體化、傑出的營銷方式、獨特的零售體系等獨特活動,為客戶提供了更好的、獨特的價值,最後作為一個手機行業的外來者、後進生逆襲超越成功!

再比如:人家賣酸奶,追求的是酸奶的味道、價格和包裝;你如果也是一味追求酸奶的味道、價格和包裝,不一定能取勝。

但如果能設計出獨特的活動,比如將酸奶的研發、營銷、開店的所有過程發布上網,CEO 本人親筆寫上好多篇心得,總結酸奶的配方、研發、包裝設計、生產管理,把一些用心的小細節娓娓道來,讓客戶感覺「好像一直在伴隨xx酸奶的成長」,那你就是創造了獨特的活動,因而擁有了戰略的獨特性。

具備戰略獨特性,才能脫穎而出

 

對中國企業的啟示

這些年來,中國企業是運營效率提升的世界級高手。我們不斷跟蹤競爭者動態、不斷進行行業對標、標杆學習,經歷了幾十年的奮鬥之後,我們已經在很多領域變得比競爭者更快、更好、更省、更便宜,因此贏得全球的認可。

但如果你的運營效率提升,常常是靠模仿和抄襲獲得的,這將導致波特教授所講的競爭趨同。

避免「競爭趨同」

他認為,僅僅基於運營效益的競爭是一種互相毀滅並最終導致兩敗俱傷的戰爭。在這種情況下,你或許只能買下對手,因為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那麼所謂的贏家,只是資金更多、耐力更好罷了。

因此,在戰略上,中國企業與企業家需要大聲疾呼這樣的口號:避免同質化、創造獨特性!

相關焦點

  • 【戰略頻道】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又稱波特競爭力模型競爭戰略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源於企業對決定產業吸引力的競爭規律的深刻理解。任何產業,無論是國內的或國際的,無論生產產品的或提供服務的,競爭規律都將體現在這五種競爭的作用力上。因此,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是企業制定競爭戰略時經常利用的戰略分析工具。
  • 市場競爭分析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什麼是波特五力模型?丨HR,漲姿勢
    波特五力模型同義詞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一般指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是麥可·波特
  • 波特五力模型到底從何而來?
    波特五力模型給出這一問題了答案,這是迄今為止最讓為膾炙人口的框架之一,成為了戰略規劃中最為基本和最為廣泛應用的產業分析框架。麥可·波特到底是如何構思出這一框架的?以及這個全面又寬泛的框架又到底滿足了什麼樣的商業訴求,才讓其能夠得以發展?這一段在波特五力框架誕生之前的歷史為我們探索這一答案提供了索引。
  •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簡介  五力分析模型是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於80年代初提出,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與一般戰略的關係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缺陷實際上,關於五力分析模型的實踐運用一直存在許多爭論。目前較為一致的看法是:該模型更多是一種理論思考工具,而非可以實際操作的戰略工具。
  • 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摩立特為什麼倒閉了?
    對此,我們的記者在《哈佛商業評論》2014中國年會上鬥膽提出了這一問題,沒想到波特表示,「如果有人問到的話,我很樂意回應」。(原來……是因為之前都沒人問過……)首先,讓我們聽一聽麥可·波特對摩力特集團破產一事的解讀:麥可•波特很奇怪。一方面,他非常學院派,也極大地推動了管理學作為嚴謹學科的演進。
  • 【獨家視頻】麥可·波特首度回應摩立特破產事件
    曾躋身高端諮詢前五的摩立特集團(Monitor Group)於2012年破產,而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是其「背後的」競爭戰略之父、五力模型開創者麥可·波特
  • 快閃課堂 | 戰略諮詢分析模型(6)——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我們再次請出「競爭戰略之父」波特: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又稱波特競爭力模型。它的用法正如其名:用來分析諮詢客戶所面臨的競爭環境。
  • 初二大餐:10鍾讀懂邁克·波特大師的「競爭戰略」
    麥可·波特在世界管理思想界可謂是「活著的傳奇」,他是當今全球第一戰略權威,是商業管理界公認的「競爭戰略之父」,在2005年世界管理思想家50強排行榜上,他位居第一。麥可·波特在書中總結出了五種競爭力:它們分別是行業中現有對手之間的競爭和緊張狀態、來自市場中新生力量的威脅、替代的商品或服務、供應商的還價能力以及消費者的還價能力,這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之中,只有靈活運用戰略才能勝出。因此,波特為商界人士提供了三種卓有成效的戰略,它們是成本優勢戰略、差異化戰略和縫隙市場戰略。
  • 數據分析常用的四大戰略分析工具
    即按照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
  • 三種基本競爭戰略 五力模型 價值鏈 鑽石模型 產業集群理論
    波特是當今世界上競爭戰略和競爭力方面公認的第一權威;曾被任命為美國總統裡根的產業競爭委員會主席;在2005年世界管理思想家50強排行榜上位居第一
  • 集團戰略環境掃描三步法
    該步驟分為三個互相關聯的操作環節,涉及四個基本的戰略環境掃描分析工具:PESTEL、波特五力、內部價值鏈、SWOT分析。應當指出上述四個基本工具並不能滿足所有不同類型的集團戰略環境分析的需求。「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被廣泛運用於行業進入取捨的決策,同時也可以運用於戰略環境掃描。與單一產業不同的是,在多元化集團運用「波特五力模型」,我們必須要關注產業組合現狀,因為「波特五力模型」僅僅是對單一產業內部的競爭態勢與強度分析提供了幫助。由於「波特五力模型」是一個得到廣泛流傳的一個戰略決策工具,在此我們不再進行詳細介紹。
  • 「五力模型」及動力電池案例分析
    如何更直觀的分析與理解企業的競爭態勢,麥可·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五力模型,它是企業戰略制定及行業結構化分析的核心框架,其影響力深遠至今。
  • 麥可·波特三大基本競爭戰略(3):集中化戰略
    大家好,歡迎來到歐賽斯超級品牌課堂,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歐賽斯思想基石系列:麥可·波特三大基本競爭戰略之集中化戰略。麥可·波特競爭戰略的第三種競爭模式是集中化戰略,又叫集中專一化戰略。專一化戰略是主攻某個特殊的顧客群、某產品線的一個細分區段或某一地區市場。公司業務的專一化能夠以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為某一狹窄的戰略對象服務,從而超過在較廣闊範圍內競爭的對手們。
  • 哈佛評論:擁有全世界最好的戰略,管理卻崩潰了?!
    同理,如果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戰略,但管理者無法將這些戰略轉化為運營計劃並執行這些計劃以達到公司的績效目標,公司只會寸步難行。在成功IPO之後不久,康諾(化名)公司開始失去發展方向。公司的高管依舊保持著原有的慣例:每個月用一天來召開管理會議,但這些會議已無法聚焦在公司的戰略上。康諾公司的管理會議議程是上午討論運營問題,下午討論戰略問題。
  • 小青說 | 翱翔吧,矩陣!
    因為SWOT矩陣只是一種思路整理工具,而之後升級的TOWS矩陣也僅僅起到拓寬更多選擇的作用,所以後續不斷有人提出新的模型以修正和補充SWOT,例如SCOTT模型(Strategy、Culture、Organization、Team、Timing),認為經營的範圍至少要考慮到戰略、文化、組織、團隊和時機等;定位派的鼻祖波特提出了五力分析,瞬間成為了企業分析外部環境因素的有力工具;而潔克霖·史塔洛(Jacqueline Stavros)和吉娜·海利奇(GinaHinrichs
  • 麥可·波特:戰略是什麼
    來源/製造界(ID:baixiu01)作者/麥可·波特 麥可·波特(Michael E.Porter
  • 麥可·波特:戰略是什麼?
    麥可·波特是當今全球戰略管理的第一權威,也是商業界公認的"競爭戰略之父"。他認為,運營效益和戰略定位是企業取得卓越績效的兩個關鍵因素,運營效益代替戰略的最終結果必然是零和競爭、價格戰,以及不斷上升的成本壓力;戰略定位,就是要做到差異化。
  • 企業戰略篇——SWOT戰略分析及其運用(附多案例)
    說到企業的戰略,這條路要怎麼走就必須要有方向和想法以及規劃的路線,而swot分析法就這樣誕生了。他是企業戰略布局的核心模型!01.什麼是swot模型?使用這套模型的前提必須客觀評價,不能先去空想企業的未來再作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