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發展動向及趨勢分析

2021-02-25 航天防務

美國將飛彈防禦視為能夠與「戰略核威懾」相互抵消與制衡的重要手段,並將其作為國家戰略工程,長期投入巨資成體系發展建設。近年來,美國以提升攔截效能為核心,成體系分步式推進本土飛彈防禦和區域飛彈防禦能力建設,現已形成由預警探測系統、指揮控制系統、攔截武器系統構成的一體化全球飛彈防禦系統,已具備一定的作戰能力。

經過多年發展,美國現已部署了由「地基中段防禦」系統、「宙斯盾」彈道飛彈防禦系統、「薩德」系統和「愛國者-3」系統構成的兩段三層攔截武器系統,初步形成以本土為核心、覆蓋亞洲、歐洲、中東地區的全球反導體系,具有對近程、中程、中遠程和部分洲際彈道飛彈的防禦能力。美國飛彈防禦系統部署現狀如表1所示。

表1 美國飛彈防禦系統部署現狀


型號

部署現狀

預警探測系統

天基

國防支援計劃(DSP)

4顆衛星

天基紅外系統(SBIRS)

4顆大橢圓軌道衛星載荷,4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天基跟蹤與監視系統(STSS)

2顆衛星,軌道高度為1350千米,傾角為58度,軌道周期為120分鐘

海基

海基X波段雷達

1部(母港位於阿拉斯加埃達克島)

艦載AN/SPY-1雷達

35艘「宙斯盾」彈道飛彈防禦艦上

陸基

前置型AN/TPY-2雷達

6部(日本青森縣車力基地和京丹後市、韓國星州郡、土耳其、以色列、美國中央司令部)

改進型早期預警雷達

3部(加利福尼亞比爾空軍基地、英國菲林代爾斯空軍基地、格陵蘭圖勒空軍基地);另外2部正在改進(阿拉斯加州克利爾、麻薩諸塞州科德角)

丹麥眼鏡蛇雷達

1部(阿拉斯加厄爾克森空軍基地)

攔截武器系統

「地基中段防禦」系統

44枚地基攔截彈那(在阿拉斯加格里曆堡40枚,范登堡空軍基地4枚)

陸基「宙斯盾」系統

1部(羅馬尼亞);另外1部正在建設(波蘭)

海基「宙斯盾」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35艘「宙斯盾」彈道飛彈防禦艦,其中19艘屬於太平洋艦隊,16艘屬於大西洋艦隊

「薩德」系統

6套(關島和韓國各1套,美國本土4套),2018年年底部署第7套

「愛國者-3」系統

已在全球部署多套

指揮控制系統

指控、控制、作戰管理和通信系統(C2BMC)

正在部署螺旋6.4版本系統

(一)飛彈防禦繼續受到高度重視,預算申請額和批覆額創歷年新高

自川普政府上臺以來,美國多次在國家戰略文件中明確指出飛彈防禦系統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義。2017年12月18日,美國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提出將優先發展增強的飛彈防禦能力,包括在發射前擊敗威脅的能力,將發展包括非動能攔截、雷射武器以及網絡攻擊武器在內多種新項目。2018年1月19日,美國發布最新版《國防戰略》,指出要加快飛彈防禦系統發展,以實現防禦能力的提升。

美國還持續加大對飛彈防禦系統的經費投入。2018年2月12日,美國防部發布2019財年國防預算申請,其中飛彈防禦局預算申請額為99億美元,與2018財年相比,增幅達到25%,創造近6年來的新高。同時,美國還加大了飛彈防禦預算的批覆額。2018財年飛彈防禦局的批覆額為107億美元,遠遠大於申請的78億美元,進一步表明了美國政府對飛彈防禦系統的重視程度。

(二)地基中段防禦系統首次成功攔截洲際彈道飛彈,已初步具備有限的本土防禦能力

2017年5月30日,美國飛彈防禦局聯合多個部門成功進行了「地基中段防禦系統」攔截洲際彈道飛彈試驗。此次試驗不僅是「地基中段防禦系統」首次攔截洲際彈道飛彈試驗,同時也是美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有史以來首次對洲際彈道飛彈進行攔截,對美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表明美國已初步具備有限的本土防禦能力。

從飛彈防禦局公布的消息來看,此次攔截試驗具有一定難度。試驗中所使用的靶彈為地基發射、三級推進的洲際彈道飛彈,射程超過5500千米,同時還攜帶有對抗措施,表明「地基中段防禦系統」作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此次試驗同時也是「能力增強-2」Block 1型「大氣層外殺傷器」的首次攔截試驗,成功攔截靶彈表明美國已經部分解決了當前「大氣層外殺傷器」的技術問題,如姿軌控系統發動機異常、慣性測量單元過度振動等。

(三)「標準」系列飛彈多次試驗成功,海基中段和末段雙層攔截體系初步形成

2017年2月,美國聯合日本在夏威夷海域進行「標準-3」2A飛彈首次攔截試驗,成功攔截一枚中程彈道飛彈,為「標準-3」2A飛彈按計劃部署奠定基礎。2017年8月,美海軍在夏威夷海域利用「標準-6」Dual 1飛彈成功攔截中程彈道飛彈靶彈,驗證了「宙斯盾」基線9.C1系統和「標準」-6 Dual 1飛彈的海基末段大氣層內反導能力。

自2015年以來,美國利用「標準-6」Dual 1飛彈已經連續成功進行3次海基末段彈道飛彈攔截試驗,其中攔截近程彈道飛彈1次,攔截中程彈道飛彈2次,表明美國已初步具備海基末段彈道飛彈防禦能力。同時,由於「標準-3」Block 1A和「標準-3」Block 1B飛彈已經完成研製並投入部署,美國已經具備一定的海基中段彈道飛彈防禦能力。因此,美國海軍已初步具備對彈道飛彈中段和末段雙層攔截能力,能夠有效應對中近程彈道飛彈。

(四)新一代預警衛星和雷達研發順利,重點提升探測和識別能力

在預警衛星方面,美國於2018年1月19日成功發射第4顆「天基紅外系統」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標誌著「天基紅外系統」完成美空軍計劃的星座組網,包括4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4個大橢圓軌道載荷。同時,美國還在2017年11月發布了「天基紅外系統—後繼型」項目信息徵詢書,為新型飛彈預警衛星和地面控制系統徵詢信息。新系統由5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2顆大橢圓軌道衛星組成,將基於美空軍「太空作戰架構」組建,針對所有類型的敵方彈道飛彈進行助推段飛彈預警,可抵抗敵幹擾、癱瘓或摧毀衛星和地面控制系統的行動,在高對抗環境下具有更強的生存能力。

在預警雷達方面,美國在2017年成功進行三次AN/SPY-6(V)新型防空反導雷達飛彈跟蹤試驗,先後對先進近程彈道飛彈、中程彈道飛彈、巡航飛彈以及彈道飛彈目標進行探測跟蹤,試驗均獲成功,驗證了雷達對不同飛彈目標的搜索、探測與持續跟蹤能力,標誌著該雷達研製取得了階段性重大進展。

(一)擴大攔截彈部署規模,增強系統作戰能力

在國土防禦方面,飛彈防禦局將持續擴大地基攔截彈的部署規模。截止到目前為止,飛彈防禦局一共部署了44枚地基攔截彈,其中在阿拉斯加格里曆堡部署了40枚,在加利福尼亞范登堡空軍基地部署了4枚。根據計劃,飛彈防禦局將在未來五年增加部署20枚地基攔截彈,使地基攔截彈部署數量到2023年達到64枚。飛彈防禦局還將在阿拉斯加格里曆堡新增一個飛彈陣地(4號飛彈陣地),並在格里曆堡1號飛彈陣地新增2個發射井和6部C2構型的地基攔截彈助推器,以確保64枚地基攔截彈隨時可用。

在區域防禦方面,飛彈防禦局將繼續增加「宙斯盾」BMD戰艦數量、採購「標準-3」攔截彈。截止到目前為止,美國擁有35艘「宙斯盾」BMD戰艦,其中19艘隸屬於太平洋艦隊,16艘隸屬於大西洋艦隊。根據計劃,飛彈防禦局將繼續增加「宙斯盾」BMD戰艦數量,2018財年達到38艘,2023財年達到57艘。同時,飛彈防禦局還將採購更多的「標準-3」攔截彈。預計到2023財年,飛彈防禦局將接收總計560枚「標準-3」飛彈,其中1A型150枚,1B型362枚,2B型48枚。此外,飛彈防禦局目前正在訓練第7個「薩德」飛彈團,預計將在今年年底部署。

(二)升級現有武器系統,提升系統可靠性

在國土防禦方面,飛彈防禦局將繼續研發「重新設計殺傷器」、「遠程識別雷達」、「夏威夷國土防禦雷達」和「太平洋國土防禦雷達」提升系統的可靠性和識別能力。「重新設計殺傷器」將能夠利用外部傳感器數據,改善飛行中通信能力,並通過殺傷評估信息增強態勢感知能力。「遠程識別雷達」、「夏威夷國土防禦雷達」和「太平洋國土防禦雷達」將能夠提供持續的中段識別能力、精確跟蹤能力和殺傷評估能力,改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目標識別能力。同時,飛彈防禦局還將繼續對地基中段防禦系統的地面系統進行能力升級和現代化改進,主要包括:改進地基中段防禦火控系統作戰人員接口和邏輯、提升地基攔截彈2/3級可選助推器作戰管理能力、增強殺傷器目標圖象以及重新設計殺傷器按需通信能力等。

在區域防禦方面,飛彈防禦局將繼續研發「宙斯盾」基線9.C2(彈道飛彈防禦5.1版本)系統,使其具備「遠程發射」和「遠程攔截」能力,並能夠發射「標準-3」2A飛彈和「標準-6」Dual 2飛彈。飛彈防禦局還將繼續研發AN/SPY-6雷達。該雷達將提升系統的多任務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預計2024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此外,飛彈防禦局將改善「薩德」系統碎片減緩能力以及與其他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組件的互操作性,並將通過遠程操作「薩德」系統發射架拓展防禦範圍。飛彈防禦局還將持續研發新技術以替代當前的全球定位系統天線,以確保「薩德」系統的定位,導航和定時數據的完整和可用。

(三)進行更複雜、更趨實戰的飛行試驗,提高系統實戰能力

在國土防禦方面,飛彈防禦局將在2019財年進行代號為FTG-11的地基攔截彈齊射攔截試驗,對一枚洲際彈道飛彈靶彈進行攔截。齊射的兩枚地基攔截彈將分別裝有CE-2型和CE-2 Block 1型大氣層外殺傷器。飛彈防禦局還將在2020財年進行代號為GM CTV-03+的「重新設計殺傷器」的首次飛行試驗,2021財年進行代號為FTG-17的「重新設計殺傷器」的首次攔截試驗。同時,飛彈防禦局目前正在「標準-3」2A飛彈攔截洲際彈道飛彈的技術可行性,並將在2021年前進行「標準-3」2A攔截洲際彈道飛彈試驗。

在區域防禦方面,飛彈防禦局將在2019財年進行代號為FTO-03 E1的飛行試驗,驗證實戰環境下陸基「宙斯盾」系統和艦載「宙斯盾」系統的「遠程作戰」能力。飛彈防禦局將分別從海基「宙斯盾」戰艦和陸基「宙斯盾」飛彈防禦試驗中心發射兩枚「標準-3」2A飛彈,對兩枚中遠程彈道飛彈進行攔截。同時,飛彈防禦局將繼續推進「海基末段防禦」項目研發,將於2019財年第一季度進行「標準-6」Dual 2飛彈的首次攔截試驗。此外,美國還將進行「薩德」系統與「宙斯盾」系統、「愛國者」系統的聯合作戰試驗。

(四)推進先進技術研發,強調「改變遊戲規則」的能力

為應對種類更為複雜、數量更為眾多的威脅目標,美國投入大量資金開展飛彈防禦先進技術研究,涉及低功率雷射演示器、多目標殺傷器等多個飛彈防禦先進技術研發項目。

低功率雷射演示器旨在研製能夠在助推段攔截洲際彈道飛彈的無人機載高能雷射武器。2017年年底,飛彈防禦局已授出了該項目的第一階段合同,預計將於2020年將進行地面試驗以及首次飛行試驗,2021年將進行目標捕獲、跟蹤精確瞄準和驗證試驗。多目標殺傷器是飛彈防禦局對2009年終止的多殺傷器項目的繼承和延續。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的概念論證,其技術特徵已初露端倪,將朝著輕小型化、智能化、通用化方向發展。目前飛彈防禦局正在開展風險降低工作,計劃2019年進行首次攔截試驗,2022年生產。

(五)推進高超聲速武器防禦項目研發,提升臨近空間防禦能力

美國歷來重視發展攻防兼備的裝備體系能力。針對中俄臨近空間高超聲速武器的快速發展,加快高超聲速防禦技術成為美國當前的必然選擇。

在2018財年預算中,飛彈防禦局首次將高超聲速威脅防禦項目列入預算。在2019財年預算中,飛彈防禦局計劃未來6年投入7.32億美元發展高超聲速威脅防禦能力。2018年4月27日,美國飛彈防禦局發布「高超聲速防禦組件技術」和「高超聲速防禦武器系統概念定義」兩份關於高超聲速防禦技術的廣泛機構公告,表明美國正在加速推進高超聲速防禦技術發展,以有效應對高超聲速武器威脅,確保美國在面對高超聲速武器威脅時的技術優勢。飛彈防禦局將通過高超聲速防禦「殺傷鏈」尋求先進的技術,包括早期識別技術、持續傳感器技術、低延遲通信和處理技術以及支持未來武器系統組件的先進技術。飛彈防禦局希望在2023年相關組件和子系統的技術成熟度達到5+,能夠做好集成至高超聲速防禦架構的準備。

(來源:北京航天情報與信息研究所,賈晨陽)

如您有任何建議或需求,請給本公眾號發送信息,或者E-mail至:work208@sina.com。感謝您的聯絡!

【歡迎】感謝您關注、閱讀與分享【航天防務】。本訂閱號專注於與您分享航天領域戰略與政策、防務裝備及技術發展、前沿技術方面相關文章。

【致謝】「航天防務」以綜述、動態的形式進行分析報導,文章素材來源於國內外權威網站、書籍、報紙及刊物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謝和致意。

【約稿】若您有航天防務情報方面的原創研究,歡迎賜稿發表意見;也可推薦相關文章至【航天防務】,與大家共同分享。

【關注】點擊標題下方藍字【航天防務】可直接關注!也可查找公眾號「航天防務」、微信號「AerospaceDefense」或點擊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

  

覺得還不錯,請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美國飛彈防禦系統能力及裝備預測分析
    轉自:戰術飛彈技術來源:《戰術飛彈技術》2019年第1期作者:熊瑛 齊豔麗摘要:介紹了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的裝備數量和部署現狀,分析了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的探測、攔截和指控能力,並對2020-2045年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的裝備情況進行了預測。
  • 美國陸軍PNT能力發展趨勢分析
    來源 |《導航定位與授時》(2019年3月)作者 | 葛悅濤,薛連莉,李婕敏針對當前全球定位系統(GPS)易受幹擾和攻擊的影響,定位、導航與授時(PNT)系統需靈活應對多種複雜戰場環境,分析了美國陸軍未來發展先進 PNT 技術的背景。
  • 【戰略動向】川普政府國家安全戰略強化飛彈防禦體系
    2017年12月18日,川普政府發布其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明確提出「美國優先」的新國家安全戰略,這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又一次重大調整,標誌著川普政府國家安全戰略框架初步形成。該戰略將提高飛彈防禦能力列為保護美國利益的首要行動事項,其動向值得我們警惕。積極構建印度-太平洋地區安全架構,將與日韓加強飛彈防禦合作。
  • 美國空間作戰能力發展趨勢推測
    通過對美空天作戰能力建設歷程的分析,對美空天作戰能力的發展趨勢進行推測。一、美空天作戰能力發展概況(一)SDI計劃1983年3月23日,美國總統裡根在電視上向全世界宣布了「全球戰略防禦設想」(SDI-Strategi Defense Initiative,俗稱「星球大戰」計劃)研究計劃。
  • 美國飛彈防禦系統中的「千裡眼」
    ,是美國海軍宙斯盾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核心。,是美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BMDS)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是一固定的地基飛彈防禦系統,與其它的地基和空基探測系統一起能對射向美國的有限的戰略彈道飛彈作出反應。
  • 【深度】國外戰略飛彈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近年來,美國持續延壽和改進現役戰略飛彈,提升作戰性能,並積極規劃下一代戰略威懾武器的發展,強調保持並擴大核優勢。俄羅斯積極推進以進攻性戰略核力量為主的發展戰略,加速新一代戰略飛彈的更新換代,大力研製井基、公路和鐵路機動等多種部署方式的戰略武器。英法兩國堅持有限或最低限度核威懾戰略,通過不同途徑發展各自的核力量,積極推進核武庫現代化進程。
  • 2020年伺服系統市場競爭與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伺服系統市場現狀...
    **年伺服系統下遊行業 TOP10  **年伺服系統下遊行業 TOP10  2020年中國伺服系統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對我國伺服系統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伺服系統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伺服系統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伺服系統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伺服系統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原創】美國多目標殺傷器技術發展研究
    近年來,美國重點推進「多目標殺傷器」項目研發,一旦研製成功將使美國具備高效費比、高可靠的彈道飛彈攔截能力。 「多目標殺傷器」項目旨在能夠區分飛彈彈頭和誘餌及其他假目標,同時摧毀多個目標,解決當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目標識別問題。「多目標殺傷器」項目起初被納入「通用殺傷器」項目,飛彈防禦局於2017財年將其從「通用殺傷器」項目中分離出來,作為單獨的項目進行資助。
  • 深度解析「美國飛彈防禦系統」
    那麼,「薩德」究竟是個什麼鬼?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的構成是怎樣的?在全球又是怎樣部署的呢?不凡君今天就來為大家逐一解讀。目錄1、 彈道飛彈的概念及分類2、(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的發展歷史3、(美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BMDS)架構4、 動能攔截器(KI)5、(美國)戰區飛彈防禦系統(TMD)6、(美國)THAAD系統7、(美國)國家飛彈防禦系統(NMD)
  • 美國飛彈防禦系統2018財年預算分析
    「宙斯盾」飛彈防禦系統2018財年,為「宙斯盾」飛彈防禦系統共申請17億美元,進一步提升「宙斯盾」武器系統性能,提高雷達識別能力,推進歐洲分階段自適應方案,以應對近程、中程和中遠程彈道飛彈威脅。在攔截彈方面,一方面開始改進「標準-3」Block 1B飛彈的硬體和軟體,另一方面將「標準-3」Block 2A飛彈集成至「宙斯盾」反導系統,開展動能彈頭系統集成測試以及攔截彈的預生產工作。在飛行試驗方面,計劃使用「宙斯盾」反導武器系統5.1和「標準-3」Block 2A飛彈開展FTM-29和FTO-03飛行試驗。
  • 【前沿快訊】美國和以色列開展「箭4」飛彈防禦系統開發
    【據美國《新聞》網站2月18日報導】以色列國防部18日發表聲明說,以美兩國已經開展「箭-4」飛彈防禦系統的開發工作。美國和以色列已經開始開發新一代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箭4」。以色列擁有「箭2」和「箭3」系統,這是該國多層飛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2016年,歐巴馬政府與以色列籤署了一項軍事援助協議,稱為諒解備忘錄(MOU)。
  • 中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彈道飛彈防禦是這幾年軍事新聞中的「熱詞」,從中外媒體的報導中,我們聽到最多的是美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名稱,比如地基中段攔截,「愛國者
  • 薩德飛彈防禦系統(THAAD)
    )是美國飛彈防禦局和美國陸軍隸下的陸基戰區反導系統,一般簡稱為薩德反導系統。這兩種飛彈雖然發展並不順利,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技術成就。 ERIS在1991年1月終於成功攔截了「民兵」1靶彈,HEDI也在1992年8月完成前期驗證試驗,準備實際攔截測試。但1991年蘇聯解體,使美國失去了昔日的敵人,「星球大戰」計劃也草草收場。1991年,老布希政府開始重點發展「防禦有限打擊的全球保護系統」。
  • 臺灣不惜耗費巨資,謀求加入美國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
    如果臺灣正式加入了這個系統,將立即進入美國的飛彈防禦體系,同時在飛彈預警、偵察、監視和跟蹤等信息方面可與美國進行資源共享,這樣的話,臺灣的防空反導能力一下子能夠提升15-20年的水平。換句話來說,要是臺灣加入了美國的TMD系統,就等於美國同意為臺灣提供空中保護傘,臺灣島上從此就有了一口能夠抵禦飛彈襲擊的大鍋了。
  • 從F-35C看四代戰鬥機航空電子信息系統主要能力及發展趨勢
    作為第四代戰鬥機的典型代表,F-35集眾多先進技術和系統與一身,具有第四代戰機的典型特徵,是美國空海軍掌握下一代空中作戰優勢,實現先敵發現、先敵發射和先敵摧毀的重要主戰航空武器裝備。作為第四代戰機的經典,F-35的航空電子信息系統是四代機航電系統的典型代表。
  • 美國地基中段防禦系統
    ,將其視為抵消戰略威懾、維持戰略平衡的重要手段。美美國飛彈防禦能力的研發、試驗與部署均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發展了地基中段防禦系統(中段反導)、「薩德」系統(末段高層反導)、「愛國者」-3系統(末段低層反導)等多型反導裝備。其中,地基中段防禦系統是美國最先進、最複雜的反導裝備,也是現階段美國國土飛彈防禦的核心。
  • 世界五大飛彈防禦系統
    美國:MIM-104愛國者飛彈 (MIM-104 Patriot)    MIM-104愛國者飛彈是美國雷神公司製造的中程地對空系統,是美軍中高空防空武器。愛國者飛彈系統在曾海灣戰爭中成功攔截了伊拉克軍隊發射的飛毛腿飛彈,這是歷史上首次在實戰中成功攔截彈道飛彈。
  • SCADA系統發展趨勢
    以遠程數據採集和監控為主要功能的SCADA系統和DCS、PLC一樣,是工業過程自動化和信息化不可或缺的基本系統。SCADA系統從70年代誕生,從基於專用計算機和專用作業系統到基於通用計算機、分布式計算機網絡和資料庫技術,能夠實現大範圍聯網,SCADA系統已經發展為第三代以上。
  • 簡析美國飛彈防禦計劃及其核軍控策略
    (下面編譯的這篇文章,來自一位美國軍控領域專家。他對美國的飛彈防禦計劃及其核軍控策略進行了專業和詳盡的分析。總體而言,中國目前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已經基本與美俄處於同一階段,因此這也可以成為我們側面了解中國飛彈防禦問題的一面鏡子)回顧拜登政府上臺幾周來的情況,我們會發現,他對中國採取了冷處理加「適度敲打」的策略。
  • 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發展趨勢
    20世紀70年代,隨著美國和前蘇聯開發了一系列重要的系統,ESA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不管怎麼發展,其宗旨都是獲得同時跟蹤大批量高速運動目標的能力,進而支持飛彈制導應用,以及戰術/戰略彈道飛彈和低/高空巡航飛彈防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