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現在為止,現役新一代長徵火箭:
(數據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回顧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70年歷史長河中,中國航天人為之付出的努力可謂艱難中突破,奮鬥中有收穫!
曾幾何時,在航天研發過程中,研發少技術,理論缺實踐。但我國航天人迎難而上,集中力量攻重點,優勢互補顯其能。
許多專家曾感慨:我國航天人完全是靠「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八個字精神實現了中國的飛天夢想!
航天事業發展初期,我國經濟實力有限,無論工業基礎還是科技水平,還處在落後階段:技術力量薄弱,物質條件匱乏,試驗設施簡陋,但我國航天人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反覆試錯,持續耕耘,研發出許多令人振奮的替代技術。
正所謂:沿著沒條件也要創造條件的探索之路,一路披荊斬棘,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
當外國技術封鎖時,我國航天人不斷自力更生提高火箭發射能力,一路躋身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事實上,正是憑藉我國航天人身上的一股子「狠勁兒」,我國能夠根據國際商業發射的要求,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對長徵運載火箭進行持續研發,讓一批新型火箭在不斷探索中衝上雲霄。
在筆者看來,這不僅體現了我國科研工作者勇於創新,不畏挑戰的精神!更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屹立世界航天之巔的自信與能力。
今天,長徵8號首飛成功了!航天人的努力,化為了衝上雲霄,直達太空的喜悅!
作為一款性價比高、安全性能優良的運載火箭,長徵8號瞄準了商業發射市場,其有效滿足未來中高軌商業發射市場的需求,成為中國商用火箭的主力軍之一,提供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商業衛星發射服務。
其繼承長徵五號、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技術成果,採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芯一級直徑3.35米,芯二級直徑3米,整流罩直徑4.2米,捆綁2枚直徑2.25米助推器,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4.5噸。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空白,對加速推進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具有重要意義,將與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等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構成運載能力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
在祖國上下振奮歡喜之時,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夢的光芒,科技大國崛起的力量!
此刻,每一位中國人內心都無比激動:中國航天事業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再到如今特色鮮明的發展道路,其實也是我國許多行業以及所造就的大國重器,興國強國的寫照。
此次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搭載的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相關衛星載荷將對微波成像等技術進行在軌驗證,開展空間科學以及遙感、通信技術試驗與應用。
這也從側面說明,長徵八號不僅僅承載了我國航天人的飛天夢,也肩負著多個學科,多個領域的探索使命。
航天事業以及各行各業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利國利民的進步。而作為科技推進力最具實力的「奮鬥者」聯想,也在通過不斷通過創新努力默默做出自己的貢獻!
早在2012年,聯想就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共建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體仿真實驗室,在這一年,軌道計算、模擬仿真、太空飛行器設計等關鍵環節先後得到了聯想產品強力支持。
那麼,聯想的產品方案到底在航天推進力中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1999年「神舟一號」,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實驗飛船發射升空。2003年「神舟五號」,中國首次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行。在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和質疑聲中,中國載人航天一舉跨越發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
載人航天十周年,聯想的業務也延展到雲計算基礎架構服務。聯想和航天走到了交匯的時刻,成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合作夥伴。
在「神舟九號」任務前,聯想就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共建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體仿真實驗室,在軌道計算、模擬仿真、太空飛行器設計等關鍵環節,聯想的產品以卓越的品質和性能,穩定、高效地承載了大量重要的計算工作。
在「神舟十一號」33天的太空航行中,伴隨登陸太空的ThinkPad P系列移動工作站,抵禦了各種極端的環境測試,如長期失重、太空輻射等,其為科學實驗信息採集、數據分析、網絡接入等提供支持。
除此之外,在科研、氣象預報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超級計算是計算機界「皇冠上的明珠」,被視為「國之重器」、科技突破的「發動機」。
人民網曾評論說:中國超算,僅一個聯想,就在數量上超過了美國。
筆者不由得想到,在我國許多行業的創新發展中,也有很多像長徵八號這樣令人矚目的成就:5G手機晶片投入商用;C919全面進入試驗試飛階段;「雪龍2」號交付並實現「雙龍探極」;時速350公裡的復興號動車組實現商用運營;北鬥導航系統實現全球組網並開始向全球提供服務。
從中不難發現,這些成績背後有著許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他們正在通過創新技術為我國的強國夢,奉獻著自身的力量!而他們的品牌也在全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