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和大家分享了兩輯1968年的茂名衛星照片。這些照片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官網,由美國「鎖眼」間諜偵察衛星拍攝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當時正值冷戰時期,美國的間諜衛星記錄下了幾乎整個中國的高清衛星照片。90年代末、21世紀初,美國人解密了這些照片,上傳到USGS官網,照片雖然拍攝於50多年前,但相當高清,極具珍藏價值。
明天2019年3月22日,是茂名建市60周年紀念日,今天我們特意將那兩輯衛星照片重新整理,統一再次發布,作為茂名建市60周年的獻禮,歡迎大家收藏和分享,共同見證茂名建市60年來的巨大變遷。
茂名市區
先來看看今年2月份茂名市區的最新衛星圖——
1968年的茂名市區是這樣的——
點擊圖片放大
看不明白?沒關係,我們為它註上文字就一目了然了——
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衛星照片的細節,看看50年前的茂名市區是怎樣的。茂名的發祥地是露天礦,那麼我們的穿越時空之旅就從露天礦坑開始。
上圖右上方為露天礦坑,可以看到,經過十年的開採,大地上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礦坑,當然和後來的礦坑比起來,那是小巫見大巫;礦坑左下方為巨大的南排土場。南排土場西邊,深色的是去金塘的S291公路,淺色的是蜿蜒的白沙河;圖片右下角,是紅旗北路。
來個最新的衛星圖片對比一下——
昔日的礦坑變成了美麗的生態公園,巨大的南排土場已經復綠,排土場下方是去年建成通車的南排大道。
上圖為紅旗北路和環市北路交匯處,當時這裡的露天礦生活區已經成形。老編有個開襠褲朋友,他爸是油公司第一代工人,八九十年代舉家住在這裡,家裡長年不敢開窗,開半天就滿桌都是灰塵。我記得他家附近有個礦工之家,可以划船,可以看露天電影,但我記不清礦工之家在哪個位置了,聽說就是現在的技師學院。
看完茂名的發祥地,我們轉去看看公館以及油城路的起點——油城一路,還有茂名西站。
上圖上方是高嶺路,下方是油城一路。所謂十年樹木,當時兩條路的路邊都已經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夾在兩條路中間的就是以前的茂名站,現在的茂名西站,當時車站還比較小,站前沒什麼廣場,貨臺也很小。
接下來是油城二路——
上圖是油城二路和位於油城二路北側的煉油廠,當時還沒有建起那三個大大的冷水塔。20年後,我有兩個小學同學就住在冷水塔旁邊,當時的空氣汙染相當嚴重,每次去他們家玩,還沒到半路就要捂起鼻子。
下面進入當時的市中心——油城三路。
可以看到,50年前,茂名市區第一個十字路口已經相當繁榮,百貨大樓、郵政大樓、新華書店分布油城三路兩側,永久橋已經建成差不多十年。永久橋西頭是茂名市區第一個大轉盤,轉盤西北角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五層樓,轉盤東南方是江濱公園。紅旗路北有文化宮,南有少年宮。建設路西邊,整齊劃一的是當時茂名出名的高檔小區——六百戶的豬籠屋,幸福路的三萬七則是小洋樓。當時紅旗南路賣春聯那一段還沒建,高山橋在目前紅旗公園的位置,連著建設路的盡頭,是一座木質橋,3年後的1971年才在東邊改建,連接紅旗南路。官渡橋當時也還只是一座很小很小的木橋,江心島還不是島,還連著河西。
建設路與六百戶一帶
幸福路與三萬七一帶
江濱公園與少年宮一帶
紅旗南路與高山橋一帶
下面進入當時茂名市區的處女地——河東。
50年前,河西是茂名絕對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從上圖可見,當時的河東幾乎未有多少開發,只有油城四路修到了現在明湖大轉盤的位置,官渡路還只是一條鄉道,人民路、健康路也只是一條土路,油城四路南邊有些零星住宅樓,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體育中心?沒有。新湖公園?沒有。明湖商場?沒有。茂名的標誌性建築——13層高樓物資大廈以及希望之泉雕塑也通通都還沒有。
下圖是官渡路以北地區,還是大片的農田和村莊,右上角可見鐘鼓橋——
下圖是高山橋、高山路,還有現在的計星南路,計星加油站、計星家私城是若干年後的事。高山橋南邊的小東江豎起了不少橋墩,似乎正在修建鐵路橋。
看完市區,下面我們順便和大家分享電白、高州、化州和信宜的衛星老照片。
電白
為了對比,我們先來看看電白(水東灣)今年最新的衛星圖——
再來看看50年前的水東灣,那樹狀的地形圖美麗得讓人窒息,震撼!
水東灣還是那個水東灣,大小基本沒怎麼變,但當時的水東幾乎只有這麼一點——
配上文字看清楚些——
老編對水東不熟悉,標註如有錯誤請大家見諒,並留言指正。由上圖可見,50年前,水東還是西湖附近一帶,主要道路有忠良街、解放街、東陽街、人民路、新湖路等。
高州
現在的高州
50年前的高州
50年前,高州城區的主要街道有中山路、解放路、潘州路、永鎮街、西關路、北街等,橋梁有鑑江橋和寶光橋。
化州
現在的化州
50年前的化州
50年前的化州基本只有當今河西一帶,主要街道有中山路、民主路、解放路、幸福路等,只有一座化州大橋和一座鐵路橋。
信宜
現在的信宜
50年前的信宜
從衛星圖上看,50年前的信宜城區幾乎還沒有特別像樣的街道,老編在浩瀚的衛星圖中找了好久才找到它,當時主要有解放路、紅旗路、沿江路和人民路。
四大縣域副中心
最後,我們再去看一下電白沙瑯、高州長坡、化州合江、信宜錢排等四個縣域副中心的舊模樣。由於50年前它們的規模都還很小,老編對它們也都不熟悉,就不給街道配文字了,請大家自行研究。
電白沙瑯
50年來沙瑯的變化相當大,老編一度懷疑自己找錯了地方。沙瑯的城市街道規劃相當好,今天已經儼然一座小城市了。
高州長坡
老編對長坡的印象停留在它旁邊的高州水庫,當年讀初二時來這裡春遊,第一次坐了遊船,第一次和一個喜歡的女生合影,不過,我沒好意思叫老師將照片給我。
化州合江
50年前的合江幾乎還沒多少人,看不到多少民房。合江的地理位置是很不錯的,又成為了化州的縣域副中心,希望它早日騰飛。
信宜錢排
錢排藏匿於深山之中,老編在茫茫群山之中為了找它幾乎要情緒崩潰。現在錢排的交通都還不便利,更別說50年前。希望雲茂高速早日建成通車,到時去吃三華李就方便了。
為茂名的巨大變化點讚
來源:茂名今日睇真D、美國地質調查局、Planet Explorer、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