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獲悉,當前正在進行的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前期戰略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特長公路隧道超長距離的通風技術難題已被攻克,跨海通道最終形式或為「雙向6車道兩洞公路隧道+雙線合修鐵路隧道」。
在國家加快推進跨海工程前期工作的大背景下,2018年中國工程院牽頭開展了《瓊州、渤海海峽通道工程前期戰略研究》,中鐵二院土建一院承擔了《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建設方案研究》課題技術攻關。
此次中鐵二院土建一院隧道專業攻克了24km公路隧道無中間風井條件下的運營通風和防災通風重大技術難題,打破了瓊州海峽通道10年前歷次研究受通風技術制約公路隧道不具可行性的技術壁壘,解決了公路隧道方案實施的最大技術障礙,超越了德國費馬恩海峽公路隧道18.1km的最長通風距離。
記者獲悉,6月10至12日,中國工程院諮詢研究項目《瓊州、渤海海峽通道工程前期戰略研究》中間成果匯報會在北京舉行,土建一院課題組在會上匯報了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現階段研究成果。
瓊州海峽地處廣東省與海南省之間,是中國三大海峽之一。海峽東西長約80km,南北寬19.4至39.5km,最大水深約120m。
瓊州海峽通道對海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進出海南島只有兩種方式,航空和海運,去年2月,持續性大霧天氣疊加春節黃金周返程高峰,海口每天滯留上萬輛汽車、數萬名旅客無法及時出島,引發全國關注。
當前,隨著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快速推進,瓊州海峽運輸效率不高、與陸運存在瓶頸的問題愈發凸顯。
2018年2月22日大霧導致海口滯留車輛近萬輛
交通運輸部日前印發《交通運輸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實施方案》,提出將強化海南對外通道,研究瓊州海峽通道,構建由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水路客滾運輸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綜合交通走廊,加快融入國家綜合運輸大通道。
海南省發改委也曾經表示,在相關部門的共同推動下,瓊州海峽跨海工程前期工作已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但尚有較多社會、經濟、技術及建設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論證。
據記者了解,自課題立項以來,中鐵二院土建一院課題組搜集了瓊州海峽通道前10年的歷次研究資料,結合新形勢發展,對橋梁、隧道方案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比選工作。
今年5月初,課題組赴海南、廣東兩省調研,兩地方提出跨海通道需要在高速鐵路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高速公路隧道進島的可行性,並提出搭載市政管網的功能需求。
此後,課題組經過對近20個不同的公鐵隧道敷設方案多次研討比選,最終推薦雙向6車道兩洞公路隧道+雙線合修鐵路隧道+服務隧道的布置形式。
瓊州海峽跨海工程長約24km,最大水壓近1.5MPa,具有水深、風大、浪高、流急、地質構造複雜、火山與地震活動頻繁、航運繁忙、環境影響敏感點多等特點。
瓊州海峽跨海通道項目集超高水壓、超大直徑盾構、超長距離掘進、深水條件下對接等多項技術難題於一體,尚無工程實例可借鑑,面臨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
具體來說,海床下300m內未見基巖,採用盾構法施工方案,開挖直徑約16m,海域內通航要求高不具備設置人工島的條件,於廣東、海南兩端採用盾構始發相向掘進、海峽深水條件下對接,其單向掘進長度超過11km。
針對跨海通道項目24km的跨海公路隧道不具備設置中間風井條件下,如何解決特長公路隧道超長距離的通風難題,是制約跨海公路隧道是否可行的重大技術難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中鐵二院土建一院課題組隧道專業範磊開展了大量技術分析和方案比選,先後提出多個新型通風技術方案,論證了跨海公路隧道長距離通風的可行性,破解了長期制約瓊州海峽公路隧道方案不具有可行性的技術瓶頸。
此外,瓊州海峽隧道方案面臨16m級超大直徑盾構在1.5MPa超高水壓條件下一次超長掘進11km史無前例,超高水壓下超大直徑盾構水下對接、超高水壓下近130座聯絡橫通道施工也是世界級技術難題,課題組隧道專業創新團隊基本解決了隧道方案盾構法施工的設備可行性及工程技術難題。
.點擊閱讀..
矛熟矛食!茂名一男子借朋友車開後,竟私自配了車鑰匙,結果...
茂名一老婦誤以為遇上好心人,豈料竟被人當成「取款機」...
茂名粵K車主將迎來好消息!可能影響你的駕照!
有網友吐槽: 茂名大道市區段與城市格格不入,一下高速,好似來到了越南
茂名一女子交20萬購房定金,點解最後要求退房退定...
茂名又有2名白粉仔被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