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梭和載人飛船有什麼區別?

2021-02-15 天文在線

載人飛船與太空梭的最大區別在於:載人飛船完全依靠火箭助推升空,完成任務後經過減速,沿彈道式軌跡穿過大氣層軟著陸後就不能再使用了;然而太空梭是靠運載火箭發射和上升後,返回時能像飛機那樣下滑和著陸在跑道上,並可以重複使用。

太空梭是一種為穿越大氣層和太空的界限(高度100公裡的卡門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飛機。太空梭結合了飛機與太空飛行器的性質,像有翅膀的太空船。與普通宇宙飛船不同的是,它是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迄今只有美國與前蘇聯曾經製造能進入近地軌道的太空梭,並曾實際成功發射並回收,而美國是唯一曾以太空梭成功進行載人任務的國家。其他國家發展的類似計劃則尚未有實際發射並進入軌道的紀錄。

載人飛船又稱宇宙飛船,是一種運送航天員到達太空並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太空飛行器。載人太空飛行器的特點是其密封艙是支持太空人生命的核心系統。為地心軌道設計的太空飛行器稱為載人軌道太空飛行器,而設計用於飛往其他天體的太空飛行器稱為載人星際(遠徵)太空飛行器。神舟載人飛船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用於天地往返,運輸人員和物資的載人太空飛行器,至今,神舟飛船已完成載人和非載人共任務11次,搭載11名航天員進入太空完成科學實驗。

圖:知乎

太空梭概述

space shuttle  

太空梭是一種垂直起飛、水平降落、部分或完全重複使用的近地軌道有翼航天運載器。它綜合利用火箭、飛機、飛船等航空、航天的先進技術,多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上升入軌,完成軌道飛行後再入大氣層,像飛機一樣滑翔著陸,可重複使用數十次。主要用於在地球表面和近地軌道之間運送各種有效載荷,釋放、維護和回收衛星,天文觀測、對地觀測和軍事偵察,空間科學實驗,為空間運送人員和貨物或作為應急救生飛行器等多項航天任務。

太空梭可分為部分重複使用太空梭和完全重複使用太空梭兩大類。部分重複使用太空梭可由重複使用軌道飛行器和火箭助推器及一次性使用外時貯箱並聯組成,其中軌道飛行器帶有主發動機,如美國現役太空梭和前蘇聯的「暴風號」太空梭。也曾出現過由重複使用軌道器和一次性使用火箭串聯的太空梭設計。完全重複使用太空梭的特點是主發動機和推進劑貯箱均放在機身內,又可分為單級入軌和兩級入軌兩種形式。太空梭的關鍵技術主要有氫氧主發動機、防熱系統及材料、計算空氣動力學及風洞試驗、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應急逃逸系統、機動飛行和準確著陸技術等。

真正用過太空梭的國家,目前只有美國。60年代末,「阿波羅」工程開支經費浩大,在美國國內引起許多非議。美國在1969年初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載人航天下一階段發展方向的小組,這個小組經過調查研究,建議發展空間運輸系統,首先研製一種經濟效益高的飛行器,即太空梭作為這個系統的支柱。太空梭的研製計劃中規定製造5架軌道器,分別命名為:「奮進」號、「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和「阿特蘭蒂斯」號。在1986 年和2003 年,「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相繼出事,造成機毀人亡的悲劇,再加之太空梭逐漸老化,運營成本不斷飆升,早已背離早期低成本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理念。整個太空梭計劃於2011年7月21日宣告結束,亞特蘭蒂斯號是最後一次飛行的太空梭,隨後退出了服役。此後,美國主要依靠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將物資和太空人運送到國際空間站。

載人飛船概述

manned spacecraft

載人飛船是一種運送航天員到達太空並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主要有三種構型的載人飛船,即單艙型、雙艙型和三艙型。其中單艙式最為簡單,只有太空人的座艙,美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約翰·格倫就是乘單艙型的「水星號」飛船上天的;雙艙型飛船是由座艙和服務艙組成,服務艙提供動力、電源、氧氣和水,改善了太空人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世界第一個女太空人瓦蓮金娜•捷列什科娃 乘坐的前蘇聯「東方號」飛船、世界第一個出艙太空人阿里克謝·列昂諾夫乘坐的前蘇聯「上升號」飛船以及美國的「雙子星座號」飛船均屬於雙艙型;最複雜的就是三艙型飛船,它是在雙艙型飛船基礎上增加1個軌道艙,用於增加活動空間、進行科學實驗等,或增加1個登月艙(登月式飛船),用於在月面著陸或離開月面,前蘇聯/俄羅斯的聯盟系列和美國「阿波羅號」飛船是典型的三艙型。

我國的「神舟」系列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和附加段組成。總長約8.8m,質量約7.8t。採用兩對太陽翼構型和升力控制返回、圓頂降落傘回收方案。飛船包括結構與機構,制導、導航與控制,熱控,電源,測控與通信,數據管理,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回收著陸,推進,儀表與照明,有效載荷,乘員和應急救生共13個分系統。神舟載人飛船可一船多用,既可留軌觀測又可作為交會對接飛行器,滿足天地往返的需求。

聯盟號宇宙飛船,目前人類使用過的最成功的載人飛船型號

參考資料

1.  WJ百科-英文版(Space Shuttle)

2.  Manned Spacecraft

3.  知乎/愛問

文章作者:零度星系(天文在線)

審核人員:北極光

最終審核: 

編輯用時:2018年09月29日-2018年09月29日

審核用時: 一個小時

最後更新:2018年11月20日星期二

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指出錯誤所在好加以改之。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本文由天文在線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SpaceX 載人飛船首發成功:馬斯克的理科式浪漫與載人航天的新起點
    2018 年,SpaceX 公布了整套商業載人航天系統的設計方案,包括載人龍飛船、發射系統、回收系統、太空人飛行裝備等。相比於傳統俄式飛船的三艙段構型,龍飛船的集成化和自動化程度很高,就連逃逸塔的功能也集成到了乘員艙。
  • 神舟11號飛船成功發射|一圖看懂神舟和天宮
    圖1  景海鵬(左)和陳冬那麼,神舟飛船與天宮實驗室有什麼關係?神舟十一號的發射任務與前十個兄弟有何不同?天宮是不是空間站?想回答以上幾個問題,我們先要了解幾個簡單的航天概念:「長徵」「神舟」和「天宮」。
  • 「獵戶座」飛船成功發射:開啟火星時代
    北京時間12月6日凌晨00:30分,美國新一代「獵戶座」飛船在經過4.5小時的測試飛行後在加州沿海附近的太平洋著陸區安全返回,這也標誌著繼「阿波羅」飛船之後,人類製造的飛行距離最遠的載人飛船測試取得完美成功!這是繼太空梭退役後,美國再次依靠自己的運載工具重返太空。
  • SpaceX首次載人發射倒計時!馬斯克將開啟商業航天的歷史性時刻
    視頻 | 載人發射任務視頻演示(來源:SpaceX)九年來,還沒有任何一個太空人從美國出發前往太空,此次任務極有可能宣告美國重新拾起載人航天的能力;與此同時,這也是歷史上首次有人類太空人坐上商業公司打造的火箭和飛船,前往空間站。此時此刻,這枚嶄新的獵鷹 9 運載火箭已經完成了發射前例行的靜態點火測試。
  • 【中國精神】什麼是載人航天精神
    載人航天精神的時代意義作者: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技日報》2011.11.16載人航天精神有什麼普遍意義?在中國航天高端人才中出現的優秀黨員、優秀的領導幹部說明了什麼?載人航天精神的時代意義是什麼?等等。認真思考和研討這些問題,對於深入持久地弘揚載人航天精神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
  • 一起來了解太空梭
    進入21世紀,中國航天領域打開新篇章,短短二十年間完成了神舟飛船發射、太空行走、北鬥衛星建成以及嫦娥登月等項目,每一步都是全新的嘗試和突破,都是我國向世界航天先進行列靠攏的步伐
  • 瞭望|載人航天:飛天夢圓
    我國已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神舟系列飛船,先後實現載人往返、太空漫步、航空器與空間站對接,成為能自主進行載人航空的三個國家之一,躋身航天大國之列。載人航天工程為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提升綜合國力、提高民族威望作出重要貢獻。隨著未來新一代載人飛船和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建成,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遠、更大。
  • 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的火星夢還遠嗎?
    據悉,這是自 2011 年太空梭停止運行以來,9 年來首次有太空人搭乘載人飛船從美國本土升空。由航天員 Bob Behnken 和 Doug Hurley 組成的小隊,踏上了前往國際空間站的旅程。這個問題,直到飛船和國際空間站對接之後才會有答案。目前的計劃是最短一個月,最長119天,也即四個月左右。當這個決定作出後,兩位太空人將從ISS返回 "龍"飛船,開始返回地球大氣層的緊張旅程。乘員艙配備了一個熱防護罩,以保護太空人在火熱的下降過程中不受影響,艙內有一套由4個降落傘組成的套件,作用是打開並緩緩地將飛行器降入大西洋,落海後,SpaceX公司的回收船將迎接機組人員,將他們和太空艙送回岸上。
  • SpaceX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離火星又近一步
    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美國本土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第一飛●全球私營太空公司載人航天第一飛●全世界第9款載人飛船發射(蘇聯東方號飛船、美國水星號飛船、蘇聯上升號飛船、美國雙子座飛船、蘇聯聯盟號飛船、美國阿波羅飛船、美國太空梭、中國神舟飛船之後)●美國第5款載人飛船發射(水星號飛船、雙子座飛船、阿波羅飛船、太空梭之後)
  • 代價高昂的——美國太空梭計劃
    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億美元,太空梭停飛近3年,成為人類航天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載人航天事故。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裡根為此發表了著名的「真正的英雄」的演講,其中有這樣一句話:「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並不在於我們頌讚的語言,而在於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心、自尊心和鍥而不捨地對神奇而美妙的宇宙進行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
  • 蘇聯航天最後的輝煌——"暴風雪號"太空梭
    但最後我們只看到美國的太空梭一飛沖天,但蘇聯太空梭卻沒能完成它真正的使命。早在冷戰之初,太空飛機的概念就已經出現。由於普通的太空飛船僅僅只能作單次使用,由此產生的巨大成本令人望而卻步。因此在人類太空事業剛剛起步時期,就產生了建造可重複使用載人飛船的想法。早在1957年,美國波音公司就推出了「X-20 Dyna Soar" 型驗證機。
  • 美軍無人太空梭竟在太空待了2年?任務秘而不宣,返航異常低調
    圖片:OTV-5返航X-37B是由波音公司研發的可重複使用小型無人太空梭,重量只有5噸,比咱們的神舟載人航天飛船還小,因此必須通過運載火箭發射,前4次OTV任務都是用宇宙神V火箭發射的,OTV-5任務是2017年9月7日,在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場用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發射的,當年這裡曾是阿波羅登月和太空梭的發射場,這一次任務也是在軌時間最長的一次
  • 探訪暴風雪號太空梭,謹以英雄的名字紀念蘇聯太空工程
    1月12日,是前蘇聯偉大的航空事業的組織者和先驅,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運載火箭的設計者、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的總設計師謝爾蓋·科羅廖夫誕辰111周年的日子
  • 美國太空梭發展史
    它既能代表運載火箭把人造衛星等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載人飛船那樣在軌道上運行,還能像飛機那樣在大氣層中滑翔著陸。太空梭為人類自由進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它大大降低航天活動的費用,是航天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1969年4月,美國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工具的計劃。
  • 前一天爆炸,第二天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送100萬人上火星」,能實現嗎?
    這是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SpaceX「獵鷹9號」火箭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發射升空,將SpaceX的「龍飛船」太空艙送入軌道。本次任務代號Demo-2,是載人龍飛船的最終試航,用來驗證和NASA合作的載人航天系統,包括發射臺、火箭、太空飛行器等的操作能力。
  • 前蘇聯最後的榮耀——暴風雪號太空梭,一個帝國興衰的縮影
    20世紀60年代,米高揚設計局設計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小型飛船螺旋(Spiral)號,它由超音速飛機發射,發射後則由自備的捆綁火箭作動力源。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制定了研製太空梭的計劃,並將其列為載人航天的首要項目。由於美蘇的軍備競賽,蘇聯當局則將這一新型太空飛行器視為未來美國搭載核武器的工具,並於1976年決定發展類似的太空飛行器作為對這種「威脅」的回應。
  • 美私企「天鵝座」飛船升空爆炸!
    Antares火箭爆炸瞬間的情景,目前事故的調查已經開始,美國宇航局稱發射符合條件,但火箭離開發射塔後就爆炸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只是發射設施損壞,任務評估中心正在評估可能是什麼問題所致。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軌道科學公司是美國宇航局僱傭的兩家私人航天企業,它們都推出了各自的宇宙飛船,「天鵝座」定位為貨運飛船,只能運輸貨物,但軌道科學公司有計劃將其改裝成載人飛船。
  • 探秘|太空梭還未誕生,天空實驗室意外隕落
    它由工作艙、過渡艙、對接艙等部分組成,能與運送太空人的「阿波羅」飛船對接。天空實驗室總重82噸,與阿波羅飛船對接時的最大重量可達90噸。1973年5月14日,在推力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最後一次飛行中發射入軌。
  • 【科普】航天員、太空人和太空人的區別
    「航天員」是指駕駛載人太空飛行器和從事與太空飛行任務直接有關的各項工作的人員。它既與航天地面工作人員相區別,也與乘載人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的其他人員相區別,就像飛行員與航空地勤人員和乘客相區別一樣。我們既然已將宇宙航行第一階段,即在太陽系內的活動定義為「航天」,那麼,將從事上述有關工作的人員叫「航天員」是順理成章的,正如將這個事業、從事這個事業的機構和工程叫「航天事業」、「航天局」和「航天工程」等等一樣。這已是許多人接受的原則。這也體現出中國人很在意詞彙的準確性。「太空人」是「宇宙航行員」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