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中東局勢,此文回顧歷史,簡單探討什葉派與遜尼派歷史紛爭的淵源。
眾所周知,伊斯蘭分為什葉和遜尼兩大教派,兩者的宗派衝突(sectarian conflict)是中東千年歷史中一直存在,並且直到今天還在影響中東局勢的重大因素。現今,伊朗在國家層面代表中東的什葉派力量,而沙烏地阿拉伯代表了遜尼派力量,兩者的博弈永無止境。
分裂的起源
伊斯蘭作為宗教的歷史始於其創立者,先知穆罕默德(570-632)。穆罕默德於622年從麥加遷至麥地那,這一年亦是伊斯蘭日曆的起點(今年是伊歷1441年)。
什葉與遜尼的分裂從穆罕默德去世之刻就已開始,其本質是對先知繼承人的爭議。先從詞源看看兩派的自我認知(self-perception):什葉,Shia, 來自於阿拉伯語原文 Shiatu Aliy,意為「阿里的追隨者」,大概佔全球穆斯林人口的15%,大多在伊朗,伊拉克及印度。 遜尼,Sunni, 來自於阿拉伯語原文 Sunnah, 意為「傳統」,大概佔剩下的85%,包含東南亞及東亞的穆斯林群體。
穆罕默德創建了伊斯蘭教派並徵服聖城麥加(628)之後,自己成為了阿拉伯半島的領袖。在伊斯蘭傳統教義(古蘭經)裡,政教自然合一:穆罕默德即是世俗意義的政治領袖,軍事決策者,同時也是宗教意義的先知。他以開國者的身份領導軍隊,將伊斯蘭傳遍阿拉伯半島。這與基督教的起源有極大不同。
古蘭經裡,烏瑪(ummah)一詞指全世界所有的穆斯林。自從穆罕默德開始,伊斯蘭的版圖就是在徵戰中慢慢擴大,而伊斯蘭世界後世的君主皆以卡裡發 (Khalifa, or Caliph) 自稱,此詞源於Khalifa rasul Allah, 意為上帝選中的繼承者。而傳統教義中,一位卡裡發的統治範圍應當是全世界的烏瑪,即全世界所有的穆斯林信徒。當然這在歷史中經常由於烏瑪的內部派系鬥爭而無法實現。
穆罕默德在632年死去之前不久,在Khumm池塘附近做的一個講道裡提到自己的表弟以及女婿阿里。阿里是穆罕默德的血親,來自同一個部族,是穆罕默德徵戰時的左右手,同時亦是在穆罕默德受到上帝啟發並開始傳教後,第一個接受了伊斯蘭的人。不論是遜尼派還是什葉派都承認阿里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正義的統治者。
在Khumm池塘,穆罕默德宣示了古蘭經的最後一頁;此舉代表了伊斯蘭作為一個宗教,其教義最終的完善。同時,穆罕默德說了一句遜尼派與什葉派爭執至今的話:「認我作領袖的人,亦應認阿里為領袖。」
分析這句話之前,我們應該記得在伊斯蘭傳統裡,先知穆罕默德由於受到安拉(神,Allah) 的持續保護,不會犯任何凡人會犯的錯誤,此為無誤原則 (infallibility)。其所言亦必然是真理,或稱聖諭(hadith),是伊斯蘭中僅次於古蘭經的神聖文字。什葉派與遜尼派都會同意,若穆罕默德任命了一位繼承者,那麼這位繼承者必然有安拉賦予的權力來領導整個烏瑪。
在什葉派史觀中,這句話就是穆罕默德任命阿里為其繼承者確鑿無比的證據。直到今天,什葉派國家仍將池塘講道這一天定為大型節日,象徵什葉派的初始。阿里本人,過了30多年在自己終於變成卡裡發(阿里之前有三位非聖裔卡裡發,什葉派至今不承認這三位的合法性)的時候,亦提到了穆罕默德的池塘講道,以證明卡裡發之位是自己應得的。
在遜尼派史觀中,這句話沒有這一層意義:遜尼派歷史學家表示,這句話的背景僅僅是當時阿里作為軍事將領,其分贓手段頗為不均,引起了手下的不滿,甚至向穆罕默德反映。此利益糾紛使得穆罕默德在大家面前重申阿里作為先知左右手的權威,表達先知對阿里的信任。作為額外的證據,遜尼派聲稱阿里本人當時並不在現場,那麼先知為何會突然在他人面前宣示繼承者這樣重要的事情呢?另外,穆罕默德死的時候,阿里大約是30歲左右。以當時的習俗,將重任委任於如此年輕的人非常罕見。
由於除此以外,穆罕默德沒有留下任何關於繼承者的指示,也沒有留下任何存活到成年的兒子。這一句有爭議的聖諭便這樣在很大意義上開啟了遜尼與什葉一千多年的紛爭。
教義糾紛
基於對這一句聖諭的不同解讀,遜尼派與什葉派對伊斯蘭世界的卡裡發的人選問題,便有了南轅北轍的見解。
什葉派,顧名思義是追隨阿里的派系。什葉派堅持穆罕默德親自選擇了阿里作為卡裡發,並且阿里之後的卡裡發,亦必須來自於穆罕默德的後裔(或稱聖裔)。這些聖裔(或稱ahl al bayt, 家族之人)像穆罕默德本人一樣受到安拉的保護,在領導信眾時不會犯任何錯誤,並且有權力解讀古蘭經。什葉派尤其看重聖裔無誤原則 — 任何非聖裔者都沒有權力來領導烏瑪或解讀經文。
什葉派因此對歷史上數之不盡的非聖裔卡裡發百般抨擊,認為他們通過武力與背叛篡奪了聖裔的神聖權利。遜尼派卡裡發(歷史上佔絕大多數)時常暴力鎮壓民間的什葉派信仰,因為什葉派從教義上否定了任何遜尼派領導者的合法性;被鎮壓的什葉派亦反過來從苦痛中得到了更大的凝聚力及悲壯感 — 這個地下派系在民不聊生的時代尤其具有召喚力,因為聖裔們代表了一個更加理想的生活的可能性。為什麼遜尼派一直沒有完全消滅什葉派呢?因為穆罕默德的聖裔源源不絕;若隨意殺害聖裔,必將引起所有穆斯林,包括其他遜尼派的強烈反對。
現今伊朗的最高領袖,阿亞圖拉卡梅尼,正是聖裔。在伊朗,聖裔阿亞圖拉的身份以黑色頭巾昭示,而非聖裔的教士只能佩戴白色頭巾。
遜尼派不認為先知對阿里有如此的任命,認為卡裡發應該由伊斯蘭群體通過選舉產生,這個選舉,或信眾之間的「協商」機制,在古蘭經裡亦有經文提到,所以遜尼派認為這個流程才是符合傳統的。這個選舉機制代表了一種古代伊斯蘭式民主,儘管投票者可能只是極少數部族內的長者。在這個機制下,參選者自然也不需要是聖裔。當然,在後世,這個選舉機制經常變成了與君主制度無異的世襲體制。
現今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室不再已卡裡發自居,意為放棄對全世界烏瑪的領導權。事實上,近幾十年唯一自稱卡裡發的人是已經死去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領袖巴格達迪。
伊朗在15世紀才從遜尼派改為什葉派 - 這個改教從上而下,很大程度上是當時的國王為了給予伊朗一個獨特的宗教認同,獲取民族凝聚力的一個手段。不論如何,什葉派自那時起才終於得到了一個國家程度的載體,並以伊朗為中心發揚光大到現在。
下一篇:阿里,阿里之子胡賽因,以及什葉派的歷史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