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中國軍民為何稱之為「歪把子」機槍?

2021-02-13 武器視界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一一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其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的特別設計與當時日軍對一線步兵班、組支持武器的戰術使命和戰術要求有關。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國特別是一些軍事大國出現了新一輪軍備競賽和軍事思想變革的風潮。日本為了增強一線徒步步兵的火力,效仿歐美列強軍隊的做法,日本開始為步兵班、組設計一型由1~2人操作使用的自動武器——輕機槍。

日本陸軍對這一型輕機槍的總體戰技要求,至少做了如下考慮:

首先,自動武器編入班、組,必定增大一線步兵的彈藥消耗量,因此必須考慮由此帶來的彈藥保障問題。在此之前,日本陸軍一線步兵的班、組沒有裝備過自動武器,都是使用手動「三零」式步槍或「三八」式步槍。彈藥保障問題,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彈藥的數量問題,即要確保夠用;其二是彈藥的型號問題,即要確保通用。而通用,又是確保彈藥保障的根本要求。步槍和機槍使用同一種槍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戰鬥中彈藥保障的方便性。

其次,日本陸軍考慮了一線步兵在戰鬥中使用彈藥的方便性問題。要求這一型即將編入一線步兵班、組的自動武器,應使用與步槍一樣的供彈具。也就是說,機槍要使用步槍用5發裝的彈夾供彈。步兵就實現了供彈具通用,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彈藥保障的方便性,而且也簡化了工廠生產特別是彈藥包裝方面的環節,整箱日本6.5mm步槍彈,都是把槍彈裝在彈夾上(一個彈夾5發)一同存放,幾乎沒有散彈包裝的,這樣在戰場上一開箱就能直接供步槍和輕機槍同時使用。

即強調步、機槍彈藥通用的同時,還強調步、機槍供彈具通用,步、機槍同彈藥、同供彈具,打開一箱彈藥,步槍手可以直接使用,機槍手也可以直接使用;戰鬥中,可以把步槍手的槍彈收集起來供機槍使用;機槍壞了,或為了節省彈藥,可以把剩下的槍彈分給步槍手使用。

機槍作為自動武器,要能通用步槍這支非自動武器的5發彈夾,這就必須實現兩個最基本的要求:其一,必須具有一個能夠承載和儲放步槍5發彈夾的平臺;其二,必須能夠滿足機槍自動射擊的要求,並能把步槍彈夾式供彈具上的槍彈連續不斷地送入進彈位置。圍繞軍方的戰技要求,打造出日本的第一型制式輕機槍。


日本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是日本在1922年(即大正十一年)定型生產並裝備部隊的一型輕機槍。「歪把子」是中國給日軍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起的一個俗名。「歪把子」這個俗名描述了日本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造型上的本質特徵。日本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採用了類似傳統步槍槍託的槍頸,同時由於其瞄準基線偏於槍面右側,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準時過於向右歪脖子,所以將本來就十分細長的槍頸向右彎曲,以使槍託的位置能滿足抵肩據槍瞄準。這就是「歪把子」的由來。

二戰中,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在使用中暴露出大量問題,不能適應作戰需要,被1936年(昭和天皇十一年,日本神武紀元2596年)定型的用30發彈夾供彈的九六式輕機槍替代。抗日戰爭期間,侵華日軍裝備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也曾被中共敵後遊擊隊繳獲大量使用,但在正規軍中從來沒有使用,可見其質量極差。

相關閱讀:

捷克式輕機槍的前生:ZB-26輕機槍的研製過程

ZB-26輕機槍(捷克式)的結構原理與實戰應用

ZB-26輕機槍(捷克式)軍隊裝備與使用情況

中國兵工廠仿製與生產的ZB-26輕機槍(捷克式)情況

抗戰名槍捷克式輕機槍:中國步兵抗戰「完美武器」

影視劇中常常提到的「三八大蓋」步槍到底啥來頭?

金陵兵工廠造24年式7.92毫米水冷馬克沁重機槍試射

抗日神器 — 盒子炮(駁殼槍)的原理與實戰射擊介紹

亮劍中,李雲龍常說的「捷克式」輕機槍詳細介紹!

戰場上的收割機 盤點二戰中令人敬畏的衝鋒鎗

相關焦點

  • 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輕機槍)的設計最大敗筆:及其複雜的裝彈方式!
    輕機槍在一線步兵班、組中是使用最頻繁、使用強度也是最高的武器。機槍人機工程的好壞優劣,直接關係到其戰鬥效能的發揮以及戰場生存能力的強弱。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在人機工程方面的問題較多:(1)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在戰鬥使用中裝彈程序複雜,對副射手的依賴性大。日本陸軍堅持採用步槍彈夾供彈的理念,是為了方便戰鬥使用。例如,可以利用射擊間隙,及時把裝彈機補滿。
  • 世界上唯一的狙擊機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連日軍自己都不願意用
    作為二戰日軍普遍裝備的一款制式輕武器,大正十一式輕機槍非常知名,前段時間日本的一家古董店上架了一批大正十一式輕機槍,而在上架以後,
  • 「歪把子」大正十一式輕機槍 臨場發揮的戰力實際如何
    來源:網絡「歪把子」本名是大正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的一個俗名。
  • 臭名昭著的「歪把子」--簡談二戰日本大正十一年式6.5毫米輕機槍
    在中國一般老百姓當中,說得清日本鬼子武器型號、年式的雖然不多,但提起「歪把子」來,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有的場合,「歪把子」甚至成了老式輕機槍的代名詞。二戰日本大正十一年式6.5毫米輕機槍及其彈藥攜行具
  • 日本「歪把子」機槍,性能有多奇葩?日軍歪把子機槍到底有多垃圾
    ,唯獨日軍大量使用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很少見到,那這又是為什麼呢?該槍是日本在一戰後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日本於1922年(大正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因其槍託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的結構設計有兩個特點:一是實現軍方對戰技性能的要求;二是運用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槍械原理。它的特別設計與當時日軍對一線步兵班、組支持武器的戰術使命和戰術要求。
  • 【每日一槍】二戰中最差的輕機槍--日本歪把子機槍
    尤其是日本大正十一年式機槍,說起大正十一年式機槍,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但是說起他的外號,幾乎是人人皆知,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日本歪把子機槍。日本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是日本在1922年(即大正十一年)定型生產並裝備部隊的一型輕機槍。「歪把子」是中國給日軍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起的一個俗名。「歪把子」這個俗名描述了日本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造型上的本質特徵。
  • 捷克式vs歪把子,抗日戰場主力輕機槍對比
    中國軍隊使用最多的就是ZB-26型「捷克」式輕機槍,而日軍最初使用的是當時裝備最為普遍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俗稱「歪把子」,日方稱之為「一一年式軽機関銃」。「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並制式裝備,所以取名為「大正十一」式。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更是日軍侵華戰爭中的急先鋒!
  • 日寇的歪把子機槍 名氣臭 不好用
    點擊上面藍字 見山博物 加關注大正十一式輕機槍(11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在二戰中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是1922
  • 能壓制日本歪把子的捷克式機槍|輕武專欄
    估計捷克人怎麼都不會想到,ZB26輕機槍在國際上沒起什麼太大的波瀾。反倒是萬裡之外的中國成了它裝備數量最多,使用時間最長的國家....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當年我們當年選擇了捷克式輕機槍?上面兩款輕機槍在二戰中雖然有名,但畢竟和咱沒什麼交際。來談談ZB26當時最大的對手日本「歪把子」大正十一式。
  • 坑兵的歪把子機槍
    歪把子機槍,是中國人對日軍大正十一式6.5毫米口徑輕機槍的通俗叫法,源其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此稱呼相當形象。
  • 歪把子機槍指的是什麼?為何美軍把它當狙擊步槍用
    歪把子機槍,是指日本在上世紀20年代開始配發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在1922年,也就是大正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
  • 「歪把子」的前世今生:舊日本陸軍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簡史
    對於許多人而言,說到日軍的機槍就是長相奇特的「歪把子」了。儘管在1936年以後,這款老舊的輕機槍在日軍中就逐步開始被九六式所代替,但由於日本工業能力並不如其他先進國發達,這款武器與三八大蓋一樣直到戰爭結束都依然被使用著,但比起廣受好評的後者,「歪把子」則是可以說聲名狼藉的了。▲「八一三」淞滬會戰中的一個日本海軍陸戰隊分隊,裝備了一挺「歪把子」。
  • 歪把子性能怎麼樣?為什麼在抗戰時期被日軍廣泛使用?
    「歪把子」是中國抗日軍民給日本大正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取得俗名。
  • MG-42通用機槍的結構特點
    嚴格來說MG42的射速理論上是要透過更換不同重量的槍機座才能比其他機槍打出四倍的射擊速率。槍體該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膛口槍管助退器兼有消焰、制退作用;閉鎖機構為滾柱撐開式,仿形式槍機開鎖加速機構。閉鎖時,位於槍機頭內的兩滾柱進入槍管節套凹槽後,被位於機體內的楔塊撐開,完成閉鎖。
  • MG-42通用機槍的操作原理
    MG42之所以採用這種設計的原因是因為輕管在全自動射擊時,槍管的溫度很快就會上升,過熱的槍管會造成不給彈或者不退殼,因為槍管膨脹不是只有外緣的範圍,槍膛的內徑也會縮小,變成子彈比槍膛直徑還大的情形(status)。另外就是全自動射擊提升槍管溫度以後避免子彈還沒有閉鎖完全就因為槍管高溫被傳導到黃銅彈殼引起爆炸,輕者走火,重者膛炸,反正都不是好事。
  • 【頭條】日寇「歪把子」到底有多奇葩?
    甚至在有的場合,「歪把子」甚至成了老式輕機槍的代名詞。大正11式輕機槍的特別設計與當時日軍對一線步兵班、組支持武器的戰術使命和戰術要求有關。大正十一式輕機槍(11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在二戰中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是1922年(大正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也是侵華戰爭中使用最多的一型班用自動武器。
  • 歪把子機槍真的是一款窩囊廢武器嗎?
    只是,我們最熟悉這種機槍,主要還是外形太有特色了。歪把子機槍其實是一種設計不是很成功的機槍,過於突出重點,而沒有在整體上達到協調。但是作為一款1922年出廠的機槍,這也可以理解。日軍在最早的時候,給予輕機槍的任務,並不是壓制任務,火力壓制那是重機槍的任務。輕機槍在日軍當中的角色,甚至還低於擲彈筒。
  • 【講堂209期】日本自以為最出色的大正十一式機槍,卻因為漏鬥供彈的設計,成為了敗筆
    209 日本設計的獨特機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亞洲戰場,日本廣泛使用一款機槍,它發射6.5mm口徑的普通子彈,在當年的中國戰場,這款槍也被我們的抗戰先輩大量繳獲,而由於他獨特的瞄準方式,也被我國的抗戰先輩稱之為歪把子,沒錯,這款槍就是二戰時期日本使用的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
  • 捷克式、99式、布倫式……為何二戰輕機槍都喜歡置頂彈匣
    包括二戰著名的捷克式zb-26輕機槍,英國的布倫式,日本的歪把子和99式,蘇聯的大轉盤德普等輕機槍。這挺機槍的特點是比較輕便,重量只有9.6公斤,使用20發彈匣供彈,在戰場上可以當做自動步槍使用,深受中國軍隊的喜愛,抗戰時期中國也大量仿製ZB-26機槍,據統計,在抗戰戰場上,大約先後裝備了10萬支ZB-26及各種改進的輕機槍。ZB-26是中國軍隊少有的精良裝備,其優異的性能讓日軍也讚嘆不已。
  • 二戰時期七款經典輕機槍
    它在96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口徑提升到7點7毫米,槍口上安裝了喇叭形狀的消焰器,其他方面與96式基本一樣。這種1939年研製的輕機槍在太平洋戰爭與美軍的作戰中大量使用中國不但採購了ZB-26輕機槍,而且大量仿造ZB-26,根據捷克布爾諾工廠歷史資料,1927年-1939年間,一共運送給中國30,249挺ZB-26輕機槍。ZB-26輕機槍在中國的仿造和購買數估計超過10萬挺,其中抗日戰爭中,中國的兵工廠大約生產了39,744挺,單單重慶的21兵工廠抗戰期間就生產了1萬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