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洞朗事件繼續發酵,中國通過外交手段發出嚴重警告,解放軍的演習和調動開始成為國內網絡關注焦點;另一邊,CNN拍攝了洞朗附近印軍牽引式火炮車隊,印度媒體和政客頻頻發出戰爭叫囂。關於洞朗事件的是非曲直和雙方目前前線部署,觀網此前已經發表過相關文章,這期軍評,我們從軍備和軍事能力角度,看印度軍隊一旦與中國發生衝突,最顯著的一個短板,看看為何印度沒有希望贏得一場與中國的大規模衝突。
幾年來的軍評中,我們不止一次把印度拉進來作為主角。以至於只要「三哥」一出現,總能聽到歡聲笑語。
不過最近談起三哥,似乎氣氛就沒有那麼輕鬆。原因很簡單,平時被很多專家說成是「與世無爭」,「生性淡薄」、「和平主義」的印度,在中國不丹邊境附近,此前從不存在爭議的洞朗地區,主動越境,挑起事端。
此次事件一開始,主流的意見是這似乎是中印近年來多次邊境小規模對峙事件的又一次重演,因此可能會和此前多次事件一樣,持續一小段時間,在媒體熱炒一番之後,就淡出人們視線。
但在中印邊境東段發生的這次事件卻並沒有這樣下去,雙方對峙一直沒有平息。衝突,成為了兩國媒體都討論的話題。包括中國《解放軍報》、《人民日報》這些權威媒體都已經發表了措辭嚴厲的社論文章。以至於讀者們紛紛猜測《人民日報》的作者「鐘聲」什麼時候會在下一篇社論裡用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勿謂言之不預」這樣「中國特色的最後通牒」了。
筆者一度認為,這次事件還是有可能按照1987年中印邊境衝突的方向發展,即印度方面架不住中國強大壓力,主動退卻。但這一說法似乎忽略了印度的國內政治大背景,帶有濃厚民粹色彩的人民黨總理莫迪正被控制媒體的國大黨架在火上烤,在《印度時報》等印度媒體發表的文章裡,已經出現了「莫迪敢後退,就會成為第二個尼赫魯」這樣的評論。
在這種情況下,以煽動民粹主義著稱,經常當眾耍大刀的莫迪「老仙」會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堅持挑戰中國底線,最終導致第二次對印自衛反擊作戰全面爆發呢?
這似乎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中印開戰,會是什麼樣子呢?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給大家推薦一本很有意思的網絡小說,發表在鐵血中文網的《雷霆反擊》(原名《國家意志》,作者「野狼獾」)。該小說作者對中印邊境地形、作戰特點、雙方可能參與衝突的軍事力量,查閱了不少資料,也有不少分析。其中不少觀點和事件在這次的對峙事件和目前中印地緣對抗大棋中可以找到對應的招數。
當然了,這本書裡對印度軍事實力給予了極大的增強——要是按照現實寫的話,就打不了這麼精彩了嘛。你看,哪本小說裡敢寫炊事班俘虜一個營的?但1962年他不就發生了嗎?而小說裡中國的戰略目標也有點「驚世駭俗」,有點「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味兒,而不是現實中「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策略了。
在多龍橋戰鬥中,我軍炊事班7人截斷印軍一個營退路,最終這個營全體放下武器
當然1962年的經典戰例還不止這些,圖中的龐國興戰鬥小組全殲印軍一個炮兵團,創造了一個傳奇的梗,「印軍非但不投降,還敢向我還擊」
儘管如此,筆者覺得這本書對於關心中印邊境局勢的讀者來說,還是值得一讀的,至少,這本書寫還是很有意思的。我敢說,起碼比美國人湯姆·克蘭西80年代寫蘇聯全面進攻西歐的《紅色風暴》寫的好。
把分析中印衝突前景的「鍋」甩給野狼獾老兄後,筆者接下來簡短談一下,在可能即將發生的中印衝突中,印軍的一個重要短板——防空反導能力的缺失。
說起印度空軍,大家總是覺得似乎它並不是那麼弱。事實上,印度是可以為自己的空軍自豪的,他們現在擁有全世界除了中國和俄羅斯規模最龐大的蘇-27系列機群——230架蘇-30MKI戰鬥機。
而且是妥善率只有55%,缺少備件,一直在被HAL維護的蘇-30MKI
但印度空軍的規模遠不止於此,作為一個區域大國,印度除了應付巴基斯坦,還要和中國一爭高下,甚至還要控制印度洋,僅僅依靠230架飛機,即使這種飛機是蘇-30MKI這樣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仍然是遠遠不夠的。
但問題是,除了蘇-30MKI之外,印度空軍的大部分戰鬥機仍處於上世紀70年代技術水平。他們現在還有245架米格-21,66架米格-27和130架「美洲虎」。不久前,印度剛剛和法國籤署了協議,由法國「免費」提供一批「美洲虎」,當然印度出錢進行維修升級(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而法國還欠著印度36架「陣風」戰鬥機。
之前施洋已經說過,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印度財政能力的限制,無法搞一支真正「全重型化」的空軍。所以印度就成了世界上少有的,對輕型戰鬥機情有獨鐘的大國。
但印度至今還在進行的「空軍輕型戰鬥機」競標可就遙遙無期了,至少絕對趕不上這次可能爆發的衝突了。就算印度媒體最近喊出「美國還是支持我們的,可能允許向印度出口F-16和F-18戰鬥機」,也是來不及了。
這樣一來,印度至少一半的空軍實際上是無法參與到制空權爭奪上來的,反而,那些原本應該執行制空任務的戰鬥機,還要花費大量精力為這些老舊的二代、三代機保駕護航。
結果,印度就只能以「半支現代化空軍」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如果不算它那另外一半主要由過時的米格和美洲虎組織的空軍,光300多架第四代戰鬥機(米格-29、幻影2000、蘇-30)的話,其實印度空軍規模也就跟臺灣差不多了。
當然,印度空軍也有別的問題,比如蘇-30妥善率不高啊,A-50EI預警機數量太少(只有3架)啊,缺乏電子戰飛機啊,這些目前來看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印度空軍部署的一個特點是,在北方地區有密集的機場,尤其是將其空軍大多數蘇-30MKI中隊都部署在了北部地區,當然,他們要面臨巴基斯坦和中國兩面的壓力,而新德裡又靠近邊境,「天子守國門」,這樣的部署可以理解。
但反過來說,對於已經熟悉了高原作戰的解放軍火箭軍部隊來說,這些距離我西藏主要公路大多不超過400公裡的機場,簡直就是消耗我們數量過剩的東風-11、東風-15飛彈的絕佳靶子……當然,近期在高原地區也有使用東風-16飛彈進行演習,那是為對付更深遠的目標準備的。
有意思的是,雖然面臨著火箭軍飛彈的威脅,印度空軍卻基本沒考慮過機場遭精確制導武器攻擊的問題,和臺灣地區空軍形成鮮明對比,這一看就是不知道「東風洗地」有多可怕。
印度空軍賈布瓦基地,駐紮有一支蘇-30MKI中隊「三倍音速」中隊,《國家意志》的讀者對這倆名字應該很熟,圖中可見印軍的飛機都是集中停放在幾個大型機堡內,精確命中的一發飛彈可以摧毀多架飛機
在《國家意志》中,林參謀帶隊直接從林芝出發,突襲佔領了賈布瓦機場
作為比較,臺灣新竹基地,每架飛機有單獨的掩體,避免被一顆飛彈連鍋端
換句話來說,一旦爆發戰爭,中國火箭軍會在24小時內讓印度空軍北部的空軍基地變成其大部分現代化戰鬥機的墳場,殘餘印度空軍戰鬥機利用那些沒有完整設施的零散機場,還能抵抗「數量不多」的解放軍戰鬥機嗎?
在和平時期都做不到讓精銳中隊的所有蘇-30MKI同時升空,對抗我高原駐訓部隊全體起飛的戰鬥機的印度空軍,在被打成殘兵敗將的情況下,反而能做得更好,這話沒人信吧?
不過,中國空軍在高原上部署的空中力量兵力相對少也是事實,如果印軍和臺灣地區一樣,在其北方布滿「幾千枚防空飛彈」,那倒也夠解放軍喝一壺的。只是……印軍的防空飛彈方面短板更大。
印度空軍目前擁有的要地防空的主要武器是S-125防空飛彈(SA-3),這是一種1961年研製出來的飛彈,和解放軍曾長期裝備的紅旗-2飛彈基本屬於同一代。紅旗-2的原型S-75是蘇聯第一代國土防空飛彈系統中的防中高空型號,而S-125則是防中低空型,其實都是半斤八兩。此外印度還裝備有一些短程的9K33「壁虎」飛彈,用來作為近程防禦,這同樣是很老的飛彈了。
印度空軍為了增強機場的防空力量,也費盡心思。可惜其主力高炮博福斯40高炮至今也沒有配上能成倍增強防空能力的火控雷達(因為買FH-77B 155榴彈炮的博福斯醜聞事件後,印度停止向博福斯繼續購買零配件……)。在俄羅斯已經答應賣,卻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到貨的S-400到來前,印度唯一比較「現代化」的空軍用防空飛彈就只有該國自行研製的「阿卡什」了。這種仿製蘇聯SA-6的飛彈,雖然裝備了看起來很先進的相控陣雷達, 實際上到底能發揮什麼作用——真的是恐怕連DRDO(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自己也不知道,要不然為什麼開發了40年至今還在繼續開發……
經歷四十年「精益求精」的開發,阿卡什仍然只能在閱兵場上「耀武揚威」
前面說的還只是空軍的防空飛彈,事實上,印度陸軍也有防空飛彈。只不過,他們的防空飛彈一樣很成問題。他們早年間買了蘇聯的2K12(sa-6)飛彈,這個飛彈在當時其實還算不錯,但今天簡直就落伍不堪,但畢竟這是一種能夠跟隨地面部隊推進的野戰防空系統,所以他們還得用著。印度陸軍一直想要購買其後續型號,或者用新型飛彈替換之。
DRDO立刻站出來表示「阿卡什」可以考慮,然後就被印度陸軍一口回絕了。印度之前曾提出買俄羅斯S-300V飛彈,那就是印度陸軍的要求,當然最後也沒落實。
現在他們期望和以色列重新落實購買SPYDER-ER飛彈的協議,這是一種性能尚可的中短程防空飛彈。不過,印度陸軍的中短程防空飛彈競標也是個笑話了,他們前後搞了好幾輪競標,但競標的結果就很搞笑了,先是收了各家廠商的回扣之後,宣布沒有人能滿足印度的需要,印度要自產「阿卡什」……後來好不容易選中了一個以色列SPYDER飛彈,項目還沒幹起來,政府又反悔了,說還是要買「阿卡什」,至於回扣,那當然不可能退。這樣一來二去,全世界造防空飛彈的廠家基本被他們得罪個遍……至於「阿卡什」?……繼續研製吧……
據說印度和以色列又「重歸於好」共同研發短程防空飛彈了,不過……就連印度相關人士自己都吐槽,肯定是以色列負擔主要開發任務,最好也不過是個國產SPYDER
這樣一來,在可見的將來,印度陸軍唯一的較為先進的防空武器就只有66輛俄制9K22「通古斯卡」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再就是200門左右ZSU-23-4自行高炮,但這對於提高印軍防禦空中打擊的能力,基本上是杯水車薪。
有心人會注意到,近年來解放軍空軍在高原駐訓的時候,都強調使用一些特殊彈種的對地攻擊彈藥進行演練,這些彈藥大多對裝甲目標、堅固地面掩體有較強破壞殺傷作用。
此外,隨著「北鬥」導航系統的組網,中國空軍裝備衛星制飛彈藥已經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這種廉價的精確打擊武器幾乎不需要太多訓練就可以掌握,且價格及其低廉。在癱瘓對方防空系統後,大量投放這類武器,缺乏基本防空能力的對手將全無還手之力。而且衛星制導武器也很適合中印邊境地區特殊地理環境下,機動困難,大部分目標事實上處於靜止狀態難以轉移的特點。
再加上,如果徹底壓制了對方的防空,中國空軍甚至可以動用無人機去獵殺那些位於複雜地形中,常規方式難以打到的分散印軍據點。
順便說一句,現實中的「印藏特種部隊」很水,不是《國家意志》裡那樣的「美國科羅拉多山區」訓練出來的神秘精銳……
在小說中跟總參「雪狼」偵察隊有來有回的印藏特種部隊,現實中不過是給印度邊防警察打下手的尷尬存在
總結來說,印度其實沒有做好和中國發生大規模空中衝突的準備。如果是雙方在邊境附近進行「摩擦」式空戰,憑藉蘇-30MKI的性能,他們或許還能和解放軍空軍的殲-10、殲-11掰掰腕子,就像中、日、韓、美飛機在東海經常發生的那種接觸一樣。
但在印度空軍和防空能力實際上處於非常虛弱狀態的情況下,一旦中國下定決心「大打」,中印衝突中空中打擊部分將可能不會比海灣戰爭中多國聯軍對伊拉克進行的空襲差多少。
從這個角度講,《國家意志》世界裡能「冷啟動」,打得巴基斯坦差點亡國,還能和中國拼上好幾個月才被打敗的印度軍隊……現實中真的並不存在。
至於未來?
印度目前計劃買俄羅斯S-400飛彈,但什麼時候交付,是不是又會臨時變卦,這都是未知數,畢竟之前說買S-300V的時候印度也是滿世界媒體上到處喊的。
但等到S-400,乃至印度空軍未來唯一的希望之星——蘇霍伊SU-57戰鬥機(T-50正式服役編號),到貨的時候……殲-20應該已經起碼裝備幾個旅了吧?所以——呵呵
筆者覺得,現實中的「莫迪老仙」應該不至於像《國家意志》裡的卡漢總理那麼瘋狂吧?他應該知道,現在及時「懸崖勒馬」,或許還能避免聽到「是可忍孰不可忍」吧?當然,誰知道呢,有時候現實比小說更瘋狂——攤手。
外媒稱中印持久僵局或釀武裝衝突 印度將再次被打敗境外媒體稱,中國國防部於北京時間8月3日深夜發布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就中印對峙事件的談話。文中強調,事件發生以來,中國「本著最大善意,努力通過外交渠道解決當前事態」,「但善意不是沒有原則,克制不是沒有底線」。
▲中國國防部網站截圖
中國軍方警告印度打消幻想
路透社 8月4日
任國強3日在就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發表的談話中稱,印方要打消任何以拖待變的幻想,中方強烈要求印方立即將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邊界線印度一側,儘快妥善解決此次事件,恢復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報導援引了中國國防部網站3日晚間發布的談話文字:事件發生以來,中國本著最大善意,努力通過外交渠道解決當前事態,中國軍隊從維護兩國關係大局和地區和平穩定出發,始終保持高度克制。
「但善意不是沒有原則,克制不是沒有底線。印方要打消任何以拖待變的幻想。任何國家都不應低估中國軍隊履行保衛和平之責的信心和能力,都不應低估中國軍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和意志。中國軍隊將堅定不移地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和安全利益。」任國強在談話中說。
印度《經濟時報》網站 8月3日
中國《解放軍報》3日要求印度立即從邊境的洞朗地區撤軍。
《解放軍報》的評論說,中國邊防部隊已在現地採取緊急應對措施,並將進一步加強針對性措施。評論還表示:「不屬於我們的領土,多一寸也不要;屬於我們的領土,少一寸也不行。」
▲印軍越界地點示意圖(外交部網站)
臺灣中時電子報 8月4日
在中印邊境對峙持續之際,繼外交部2日發布文件詳述雙方對峙的來龍去脈後,3日上午至4日凌晨,《解放軍報》、新華社、外交部與國防部,還有中國駐印度大使館,以及《人民日報》共6個機構連續就印度越界事件發聲。它們指印方非法越界,並強調北京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維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
報導表示,外交需要有國防作後盾。北京在連續嚴厲警告印度之際,解放軍西藏軍區某旅近日也在海拔4600米的高原演訓場,召集遠火、火箭炮與加榴炮等炮兵分隊,跨晝夜進行多彈種精確打擊實彈演練。
報導援引了西藏軍區某旅旅長念紅文的話:「這次綜合演練,我們各分隊依令而動,密切協同,連貫作業,多區域、多方式、多手段實施火力打擊,為高寒山地炮兵作戰提供了基本依據。」
有分析指出,中方希望能在9月的金磚國家峰會前解決邊境對峙問題。由於印度至今仍沒有退讓跡象,從北京最近頻繁表態,加上解放軍接二連三大規模高調軍演來看,似乎已箭在弦上,只待一聲令下。
▲近日,西藏軍區某旅組織遠火、火箭炮、加榴炮等多種炮兵分隊,跨晝夜進行多彈種、多引信精確打擊不同類型目標的實兵實彈演練。(軍報記者)
中印持久僵局或釀武裝衝突:印度將再被打敗
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8月1日發表題為《洞朗地區爭端能得到解決嗎?》的文章稱,近年來,美國和東亞國家的政策制定者深切擔憂亞洲水域的領土爭端是否會演變成全面衝突。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奉行所謂「轉向亞洲」政策主要就是出於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不斷推進的擔憂。同樣的擔憂促使川普總統重新開始在菲律賓和越南海岸附近島嶼周邊開展航行自由行動。
▲7月2日,美國「斯特西姆」號驅逐艦駛入西沙群島中建島周邊12海裡範圍內。(路透社)
結果,政策制定者們忽視了陸上正在發生同樣危險的衝突。亞洲的戰爭很有可能會在距離那些有爭議水域數千英裡的地方爆發。目前最令人不安的是中印兩國軍隊在洞朗地區近在咫尺地對峙,這提醒人們:亞洲大國的陸上衝突也有可能導致該地區陷入混亂。
中印對峙表明,大國爭端有可能攪亂整個亞洲。從新德裡的角度來看,中國持續在不丹並通過中國-巴基斯坦聯盟從北方對它進行包圍。隨著中國海軍船隻日益頻繁地航經印度洋,印度在陸上和海上都感到了壓力,這是它對中國的修路計劃作出強烈反應的部分原因。由於對中國的發展壯大感到擔憂,新德裡只會以憤怒對待中國要求印軍「老老實實地退出去」的告誡。
▲中國海軍艦隻日益頻繁地航經印度洋,令印度頗感焦慮。(《印度斯坦時報》網站)
然而,兩個國家一旦開戰,雙方都會損失慘重。衝突會損害中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聲譽。至於印度,又一次被裝備更為精良的中國人打敗將不僅是國家恥辱,而且讓人擔心中國的盟友巴基斯坦會在氣氛緊張的印巴邊界製造更多事端,並使中國在印度附近國家——包括不丹、尼泊爾和斯裡蘭卡——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資料圖片:印度邊防士兵在印巴瓦格赫邊境地區執勤。(CNN)
雖然喜馬拉雅地區不大可能爆發全面戰爭,但曠日持久的僵局會提高發生意外或誤判,從而釀成武裝衝突的可能性。其他國家,如俄羅斯或日本,也可能會被牽扯進來,以向某方表示道義上的支持,或者提供某種物質上的幫助。至於美國,除了鼓勵雙方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外,它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洞朗地區或許地處偏遠,但它反映著亞洲當前「大博弈」的一個側面。該地區的各個大國彼此間都有延續幾十年的爭端,解決起來遙遙無期。得益於全球化和貿易,往往是彼此間的貿易,它們日益富裕,同時也使軍隊現代化,從而能夠對有爭議領土提出理直氣壯的主權要求。在把民族主義加進來以後,當前危機的配方差不多完整了。即便亞洲的軍事大鍋不沸騰到溢出來,它也會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微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