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跑者的阻力訓練(肌耐力、舉重及爆發力)

2021-03-05 身體哲學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字「林爍nathan」快速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關注公眾微信號yundongbiaoxian

【更多資訊】打開林爍nathan,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

跑者有三種阻力訓練可以進行:

■ 肌耐力訓練(Muscular Endurance Training):高次數 x 中強度阻力

舉例:手持啞鈴,每邊的腿進行15次的Lunges。

■ 舉重訓練(Heavy Weightlifting):低次數 x 高強度阻力

舉例:杆鈴半蹲,負荷的重量僅讓你可以維持6~8次。

■ 爆發力肌力訓練(Explosive Strength Training)

舉例:跳箱(Box Jumps)

這三種訓練方式,何種最適合跑者呢?

在2011年8月,運動科學期刊最新的研究嘗試要回答這個問題。芬蘭的奧林匹克運動研究組會的科學家徵召了27位休閒跑者來參與這項研究。這些跑者先經歷6周的預備訓練,然後分成三組來進行訓練。接下來的8周,三組的訓練分別為:

第一組:進行肌耐力訓練

第二組:進行舉重訓練

第三組:進行爆發力肌力訓練

全部的跑者,在八周訓練的開始前及結束後,進行各種的測試:

1) 大腿前側肌肉的最大肌力

2) 大腿前側肌肉最大肌肉活化(大腿前側的EMG活動)

3) 最大垂直彈跳高度

4) 無氧跑步測試中的最大速度

5) 耐力跑步測試中,身體跑至衰竭的時間

6) 最大攝氧量(Vo2max)

7) 跑步經濟性(Running Economy)

進行舉重訓練及爆發力肌力訓練的組別在最大肌力及最大肌肉活化有看到改善,而進行肌耐力訓練的組別則沒有。只有進行舉重訓練的組,在無氧跑步測試中的最大速度及最大直垂高度有增加。而全部的測試中,所有訓練所帶來的改善情況都是差不多的,包括對跑者真正重要的「耐力、最大攝氧量及跑步經濟性」。

這項研究的作者提出的結論,舉重訓練對於長跑選手來說是最好的阻力訓練形式,比起其它二種訓練方式,它對於「耐力、最大攝氧量及跑步經濟性」的改善不亞於其它類型,同時也改善無氧跑步的表現,這是其它二種訓練所辨不到的。

(Matt Fitzgerald)的信念是應該綜合這三種阻力訓練的方式,因為不同的訓練型態適合於不同的肌肉群,而三種訓練的好處也可以有一定程度上的互補。

在1980年代,當Matt Fitzgerald還是青少年運動員時,對於跑者的訓練,大多數的專家主張進行肌耐力訓練。較高重量型式的阻力訓練被視為不適合跑者,因跑者不需要驚人的肌力。跑者需要的是肌耐力,因此在健身房訓練時,為何不專項訓練,來增加它的能力呢?這個理由已經被研究所驗證了。

近期在英國諾桑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研究中發現,在跑步測試中,隨著跑步疲勞的增加,跑步經濟性就會損失。因此,當跑者進到疲勞狀態時,他們就失去效率,無法維持適當姿勢。但跑者若有較好的肌耐力,就能維持更好的經濟性。所以,在健身房訓練肌耐力是個好主意!

然而,在疲勞前甚至是開始疲勞,高重量的肌力訓練及爆發力肌力訓練已經被證明能普遍地能增加跑步經濟性。而這個與肌耐力訓練的機制完全不一樣。舉重及爆發肌力訓練增加跑步時腿部的「剛性(Stiffness)或稱勁度」,因此能減少跑步觸地過程中,能量的損失。爆發力肌力訓練也被證明可以提高最大衝刺速度,對長距離跑者來說,提高速度不會嫌多。

相關焦點

  • 爆發力耐力訓練(國內的研究很少)
    文章思路:本來我想把標題寫成:爆發力耐力訓練(國內的研究空白)。但是想著不想被懟,而且之前導師說了,別動不動就國內研究空白。我還是向社會低頭了。先說一下爆發力耐力在我大腦的歷史吧。高中練田徑的時候,槓鈴快挺和連續蛙跳估計很多人都做過,那時候我們就把這些動作定義為爆發力訓練。
  • 耐力訓練
    耐力:肌肉耐力(muscular  endurance)和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每項耐力對運動能力都有其特有的貢獻,對於不同的運動員有不同的重要性。對於短跑運動員,耐力能夠使其在整個跑步過程中維持高速度的能力,如100米或200  米比賽。單塊肌肉或者肌群維持重複高強度或靜態運動的能力稱之為肌肉耐力,舉重、拳擊和摔跤選手都是屬於有這種耐力。
  • 鍛練爆發力要如何選擇重量呢?
    重量選擇在訓練過程中是非常有講究的!不同的訓練類型目的都會產生不同的選擇!其中力量,肌肥大,爆發力,肌耐力各個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你的目的是爆發力呢?該怎麼選擇重量!一起來看看訓練師Garhammer的建議吧!
  • 肌肉類型與爆發力類型的訓練方法
    大重量、低次數:健美理論中用RM表示某個負荷量能連續做的最高重複次數。比如,練習者對一個重量只能連續舉起5次,則該重量就是5RM。念動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經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工作。練某一動作時,就應有意識地使意念和動作一致起來,即練什麼就想什麼肌肉工作。例如:練立式彎舉,就要低頭用雙眼注視自己的雙臂,看肱二頭肌在慢慢地收縮。 7. 頂峰收縮:這是使肌肉線條練得十分明顯的一項主要法則。
  • 如何提升肌耐力?這 5 個訓練動作一定要做!
    進入主題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什麼是肌耐力。簡單來說,肌耐力是指肌肉克服某一非最大阻力、反覆收縮的能力。通常以15-20RM以上的負荷訓練為主。在肌耐力的測試動作上,最常使用的是計時型的伏地挺身測試,看一分鐘內可以完成多少個伏地挺身動作。有了測試的結果,就可以對照常模表來比較自己的表現與同年齡者之間的差距,然後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追蹤自己的肌耐力是否有所進步。想要有效率地提升肌耐力,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以較輕的重量進行多次數的重複動作。
  • 猛增10-20%快肌纖維比例!聰明訓練可以做到
    Thibaudeau編譯:查無此人想同時具有爆發力/絕對力量/敏捷度的訓練者,需要提高「運動肌肉」的比例,也就是快肌纖維的比例。是的,你沒聽錯,你可以通過調整訓練方法來改變身體肌纖維比例。身體有兩大類肌纖維: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快肌纖維力量輸出能力強、收縮快,並具有更高的生長潛力,但是它們的耐力較差。對於任何力量型體育運動而言,擁有大量的快肌纖維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如果你生來就有很多慢肌纖維,該怎麼辦呢,躺平嗎?​
  • 力量耐力你一定要知道的故事
    最早先,蘇俄運動生物力學暨訓練科學專家 Vladimir Zatsiorsky 就曾提出,專項運動的力量耐力訓練,最適合使用專項運動本身的動作,稍微增加阻力來操作;至於運動強度則應維持在無氧閾值以下,最好是剛好在有氧閾值。但有一個前提是:不可以對專項動作的技術水平產生太大影響 (Zatsiorsky, 1995) (注)。
  • 呼吸肌的抗阻訓練
    這種方法與舉重類似,只是呼吸肌的抗阻訓練通過一個咬嘴來施加氣流阻力。可以應用兩種阻力方式:氣流阻力負荷或壓力閾值負荷。
  • 搬運重物折返跑如何訓練?速度如何提升?
    這就導致在「推動身體前進」的貢獻中,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佔比下降,而大腿後側的膕繩肌和臀部肌肉佔比更高,相應地在訓練上也需要作出調整。3)具體到搬運重物折返跑這個課目而言,由於跑的距離短(40米),導致加速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而在加速階段力量素質的作用要比速度素質更大。另一方面,由於跑動過程中的負重較大(30公斤),這也對力量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硬派健身】健身訓練中,速度不同如何影響效果?
    有研究比較了不同向心和離心收縮的效果,發現在總收縮時間和強度相同的情況下。兩者的力量增長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對比離心收縮時間長的組,向心收縮速度慢(舉起來時候慢)的組,肌纖維發生的適應性變化和激素變化更顯著②。對肌肉維度的增長更有利! 順帶說:健美健身塑形訓練不光是塑形長塊兒,健美訓練者對比普通舉重選手,無氧耐力和重量抗疲勞能力更強。比
  • 如何安排一次詳盡的周期化力量訓練
    足球運動中有氧供能是重要的供能方式,但是它並非像那種周期性的持續的長跑運動(像10公裡跑),足球比賽中有多種間斷性的類似短跑的快速起跑,以及低強度的曲線跑和慢跑。對足球比賽的研究顯示,由於運動水平和場上位置的不同,一個英式足球運動員在一場典型的比賽中的活動距離在2000—10000米之間。為了達到理想的運動競技水平和預防運動損傷,足球運動員也需要有良好的力量和爆發力素質。
  • 跑得好是全身的事 不可忽略的肌力訓練
    跑步雖然屬於有氧運動,對剛開始培養基礎體能或跑量不大的跑者來說,穩定的下半身、適度的體能與肌耐力就足夠。但若要跑得持久、跑量要再進階,單靠腳力是絕對不夠的,而是「全身都要來幫忙」!透過適度的肌力訓練,擁有穩定的核心肌群與上肢、下肢肌群,則能提升跑者的動作效率,降低運動傷害。所以各位跑友在認真練跑之餘,也別忘了每週 2-3 次的肌力訓練,將能對跑步表現大大加分,進而提升跑姿的正確性與技巧,成為更完美的跑者。
  • 自由重量訓練還是器械訓練你更喜歡哪個?
    自由重量訓練的優勢:1、穩定性較弱,因為需要更多的身體穩定(本體感受、平衡、感覺運動協調等)2、器材價錢便宜實惠3、方便、佔用的空間少4、動作的運動軌跡更自然5、與器械訓練相比自由重量訓練的動作模式更自然,能更好的還原現實生活中的運動6、對於力量舉和奧林匹克舉重訓練來說非常重要
  • 肌纖維增長的原理,具體的肌纖維類型
    而且,不同的肌纖維有不同的特性---有的更適合耐力訓練,比如跑步,還有的更適合速度和爆發力運動,比如衝刺。基於這一點,有的人就認為你可以通過測試出自己的肌纖維類型,然後根據測試結果去使用相應的強度範圍來更好地增肌。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簡單點說,雖然肌纖維類型對於有些運動的表現很重要,但是對於增肌和發展力量而言,重要性並不是非常大。讓我們來看看原因。
  • 一種高效增強下肢肌力與爆發力的徒手訓練
    「跳」這個動作本身就包含了速度與力量這兩方面的體適能,所以當你從地面跳起時,身體就反應出了最基本的爆發力,這與我們常做的硬舉、深蹲或是臥推是截然不同的訓練方式。跳箱這項訓練最著重於髖部的完全伸展。當我們需要一躍而上時,除了要靠爆發力,髖部的伸展能力決定了核心力量的傳導。對於日常慢跑這樣的有氧運動,擁有靈活的髖部能讓運動表現更上一層樓。
  • 教你6種不同的力量訓練以及優勢!
    通常來講,力量就是將物體從靜止轉變到運動狀態的能力,比如,將很重的物體以較小的加速度移動,或者將質量較小的物體以最快的速度移動,這是不同力量的不同表現。通過全面地了解這6種常見的力量形式,讓我們更了解日常的訓練偏向發展哪種力量,讓我們更高效,更針對地去健身訓練,並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 體能訓練與健身健美訓練的區別
    在OPT模型當中,健身健美的力量訓練停留在肌肥大訓練,目標就是增加肌肉緯度,當然也包含很多肌耐力訓練,目標是增加肌肉分離度,也有很少一部分的大肌群的最大力量訓練,這種訓練的頻率是很低的,目標就是增加訓練強度加深刺激,不過不同健身健美運動員的風格和身體類型不同,訓練偏重又有不同,因為分為健美運動員(傳統、古典)和健體運動員。這個不多說,越說越複雜。
  • 小紅書上最喜歡說的「毫無訓練痕跡」到底指什麼?
    我來總結一下:良好的心肺功能、肌耐力、近端穩定性、遠端靈活性仔細一想,這幾年我為了追求運動表現,一味地追求肌肥大。反而越發僵硬,左肩的受限嚴重到穿脫衣服也有問題我錯了,不是最基礎的內容,而是整本書,90%都在教你怎麼教授學員安全地運動正確的順序是——在良好體適能的基礎上,再去追求肌肥大以及第四階段的運動表現。也就是說,你連爬行走路都不那麼熟練,就想著跳街舞了?
  • 棒球選手如何進行重量訓練?
    棒球選手的重量訓練棒球選手的重量訓練「首要目標」就是增加自己的「爆發力」。耐力對運動員十分重要,而爆發力對於棒球選手的重要性更高,直接影響就是揮棒的力量與速度、傳球的力量與跑壘地速度;重量訓練的另一個目的是保證你的身體不受傷,希望越來越多的球員們更夠重視重量訓練菜單,而不要把重量訓練當成吃力不討好的無聊苦差事。這五項訓練不分守備位置的,所以不管是投手、捕手、野手們都應該好好去做,提高身體素質,讓比賽的強度跟張力隨著時間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