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箭頭處「不死的小強」,關注我們哦!!
1927年,在中國最大的事情莫過於北伐戰爭。
自廣州出發的北伐軍,乘著直系與奉系軍閥打得兩敗俱傷,加上了各路軍援,以革命思想為動力,一路高歌北進,把大小軍閥打得紛紛投誠與下野。到當年10月,「北洋三巨頭」中只剩下奉系的張作霖(52歲,紫色地盤,東三省+熱河+京津+山東)還保有實力。
被《時代》周刊稱為「中國最強者」的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吳佩孚(直系,53歲,綠色地盤,直隸+河南+兩湖+四川)逃亡四川;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42歲,北洋系最年輕的霸主,黃色地盤,浙閔蘇皖贛)丟光了地盤,被迫投靠了之前浙奉戰爭的死對頭張作霖,跟之前手下敗將張宗昌(46歲)的直魯聯軍搭檔在南京一線負隅抵抗。
吳佩孚
孫傳芳
張宗昌
北伐陣營中的人物關係轉換在這一年中更是令人咋舌:
時年37歲的90後老大唐生智在十年後的南京保衛戰中打得如同狗屎,當時卻以能徵慣戰著稱,被老長官趙恆惕從營長一路提拔到師長,統帥著湘軍中實力最強的第四師。
唐生智
湘系軍頭與北洋系不同,從唐生智到趙恆惕以及賀耀祖、葉開鑫,還有之前率先破城的程潛和書法家譚延闓都是老同盟會員,趙恆惕還是民國第一個民選的省長。
第一次北伐的開鑼大戲是唐生智倒戈,不僅搶了老趙的省長位置,還當上了北伐軍前線總指揮,一路所向披靡。到了1927年8月,他掌控了生產軍火的漢陽兵工廠,把1個軍擴編到了4個,擔任了武漢政府任命的國民革命軍總指揮,拉攏了最能打的張發奎第4軍(號稱「鐵軍」的粵系部隊,新中國十大元帥除彭德懷與羅榮桓外,8個出自這位時年32歲的名將手下)發起東徵,逼得在南京的老蔣在8月13日通電下野。
張發奎
民國舞臺的主旋律是槍打出頭鳥。到了10月,奉、直系軍閥還在北方虎視眈眈,唐生智已遭到北伐軍各路軍頭的圍攻,11月就跟著通電下野了。
80後老大馮玉祥時年45歲,出身北洋系,西北軍創始人,理論上屬直系,吳佩孚那十四省裡最早就包括了他的地盤。不過老馮是出名的「倒戈將軍」(這點西北軍的人都隨他),一會兒聯合奉、皖搞政變,一會兒聯合蘇聯對抗執政府,最終遭到了直、奉系的聯手暴擊,被迫下野。
馮玉祥
北伐戰爭是他翻身的機會,乘著南北對峙,他偷偷跑到綏遠(今呼和浩特)搞了個「五原誓師」,隨後帶著重整的西北軍和蘇聯援助的武器一路南下、東進,好不風光。
80後老二閻錫山時年44歲,既是北洋系又是老同盟會員,在當時絕無僅有,充分體現了老西左右逢源的性格。北伐初期這傢伙仍然按兵不動,同時跟奉系張作霖和國民政府眉來眼去、談婚論嫁;到了1927年6月,形勢明朗,立刻翻牌就任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東進南下,夾擊奉軍。
閻錫山
作為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就不多說了,搞暗殺起家的他此時剛40歲,光會搞政治,打仗一包屎。8月,在派系鬥爭中黯然下臺,隨即迎娶了宋美齡,打通了與英美和財閥之間的關聯,靠金元、幫會和間諜勢力收買瓦解各路諸侯,為明年初的捲土重來打下了基礎。
蔣介石
1927年10月18日,蔣介石東渡日本,拜會黑龍會老大頭山滿
時年36歲的李宗仁是桂系的精神領袖,其麾下的第7軍號稱「鋼軍」,是跟第4軍並駕齊驅的無敵勁旅(很多人說東北人是戰鬥民族,不妨看看廣西人從太平天國、北伐到抗戰時期的戰績)……
李宗仁
桂系也屬北洋系,20年代初就被粵軍打垮了。李宗仁早早帶著桂系人馬覲見了孫總理,歸附國民政府,也算北伐軍的原始股東之一。
在桂系乃至北伐軍中最活躍的人物卻非時年34歲的白崇禧莫屬:
白崇禧
最早聯絡孫中山的桂系是他,替北伐軍策反唐生智的是他,唯一可以跨界指揮各地方系是他,「4.12」反革命政變的操手是他,聯手倒蔣的主謀也是他,二次北伐攻入京津的總司令是他是他還是他……有人說,蔣介石平生最恨的人其實是白崇禧。
解放戰爭時的青樹坪戰役(四野入關後唯一一次戰敗,那個令石光榮同志耿耿於懷的青石嶺戰役)之後,毛澤東同志說白崇禧是中國境內第一狡猾陰險的軍閥……
8月底,孫傳芳的東南五省聯軍與直奉聯軍傾巢而出、絕地反擊,李宗仁率第七軍,白崇禧中途指揮潰敗的黃埔系第一軍,在南京城北的龍潭車站重創對手;10月,90後的「李白」西徵打垮唐生智,扣押了之前大出風頭的程潛,吞併了湘系的人馬與地盤,成了寧漢合流後的話事人。
本世紀初停止客運的龍潭站
龍潭車站是滬寧鐵路(1927年稱京滬線)的倒數第五站,基本接近鎮江。龍潭戰役是孫大帥與五省聯軍在民國舞臺上的最後輓歌,也是北伐軍奠定國民政府基業的制霸一戰。自此到1930年的中原大戰,京滬鐵路上再無戰事,戰場基本發生在之前提到的津浦鐵路上。
在龍潭戰役激戰最酣的東線,一柱擎天的勇將是帶傷指揮的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劉峙,日後如日中天的胡宗南此時是北伐軍裡最年輕的少將、第一師副師長。
左圖劉峙 右圖胡宗南
20年後的淮海戰役,劉峙被委任為剿總司令,當時有人說:「徐州是南京的大門,當派虎將鎮守;不派一虎,也該派一狗,如今派了頭豬……」說這話的人是國防部作戰廳廳長郭汝瑰(90年代被揭秘是打入國民黨內部的最大紅色間諜——「深海」中的馬裡亞納海溝,在解放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不亞于靖難之役中的李景隆)。
郭汝瑰
劉峙在之前的東徵與北伐戰爭中也算戰無不勝,是老蔣嫡系第一軍中少有能打點仗的角色。在二次北伐和中原大戰中分別擔任第一和第二軍團總指揮,沿津浦線北進,擊潰了名將張宗昌和傅作義,乃老蔣手下「五虎上將」(哈哈,下邊)第一名是也。第四次反圍剿,連號稱紅四方面軍「軍神」的徐向前也被他打得撤出了大別山。
中原大戰地圖,濟南始終是津浦線作戰的天王山
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的潰敗,是政治與經濟的全方位失敗,任何個人都無法挽狂瀾於既倒。劉峙這樣的將領如果也算一頭豬,至少是一頭比較會戰鬥的豬。
那些發生在津浦線上的軍閥混戰,最終都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什麼痕跡。津浦線開通後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堪稱「完美犯罪」的臨城大劫案。
那支盤踞在圖中抱犢崮(今4A級風景區,縱貫南北的鐵路線即津浦線,薛城區即臨城)上的土匪和《水滸》中的梁山好漢頗有類似:
1923年,八百裡梁山泊只剩下一片東平湖,微山湖成了山東境內的最大湖泊;抱犢崮主力包括了大批直皖戰爭中逃散的奉、直、皖系職業軍人,甚至有當年張勳大帥的「辮子軍」,堪比來自五湖四海的108將:
1927年時縱橫齊魯的「民國第一悍匪」劉黑七,在當時不過是個跑龍套的,仿佛《後水滸》中的混江龍李俊;策劃劫案全程的是青幫達人、老同盟會員張聘卿,跟智多星吳加亮倒有一拼;老當家孫桂枝幕後指揮,見首不見尾,神秘度直逼大金國潛伏特務入雲龍公孫勝……
這次作案也可謂料敵機先、準備充分,匪徒們事先派人打探清楚了列車行程與乘客背景;因為覺得惹不起日本人,還讓車上的內賊事先通知了所有的日本乘客在徐州站提早下了車;隨后里應外合打開了防衛牢固的「藍鋼皮」火車,大有「智取生辰綱」的味道;那個被魯迅、冰心盛讚為「英雄豪傑」的匪首孫美瑤(右三白帽子),結局與宋公明類似,在完成招安後的6個月就被誘殺砍了頭。
皖系起家的北洋第三鎮
這場號稱義和團運動後最大的涉外危機,以號稱「山東建國自治軍」的三千土匪被收編為政府軍而告終,原皖系的山東督軍田中玉也被吳佩孚藉機清除了。
田中玉
後兩年,隨著浙江督軍盧永祥被福建孫傳芳和江蘇齊燮元聯手搞下臺,皖系靈魂人物徐樹錚被馮玉祥槍殺之後,皖系勢力基本退出了政治舞臺。在後來的北伐戰爭中,幾乎已看不到盛極一時的皖系人馬了。
盧永祥
桂系打垮了唐生智後,扣押了打算在湖南重振雄風的湘系大佬程潛,除了忌憚老程在湘軍中的威望外,與北伐軍進城次日(1927年3月24日)發生的「南京事件」也有關聯:
率先進城的江右軍(湘系第2、第6、第40軍)由於仇恨帝國主義,攻擊了外國領事館、學校和住宅區,對僑民進行了搶劫與殺害(1月,九江的英租界就是這樣被江右軍與愛國群眾收回的)。
被焚燒的美國國旗
江邊的英美炮艦於是對下關地區進行了報復性轟擊,炸死炸傷了許多無辜市民。加上之前直魯聯軍褚玉璞的潰兵搶劫焚燒了下關商業區,繁華的下關碼頭一度陷入荒涼與蕭條之中。
褚玉璞
轟擊下關的美國驅逐艦「諾亞號」
隨後的種種謠言與連鎖反應讓這個事件顯得越發微妙:
缺乏軍紀的亂兵背後,被傳出是共產國際陰謀挑起列強與北洋政府或北伐軍的矛盾;僅受了點輕微槍傷的英國領事,在謠傳中被北伐軍士兵以青龍刀當街斬首,夫人被幾十人輪姦;百姓與僑民的死傷人數,在傳聞中都被幾十倍擴大……
時至今日,這一當時就撲朔迷離的事件已更難辨析真相,但歷史的確在此處發生了微妙的轉折:
4月1日,擔任湘軍第2、第6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的共產黨員林伯渠、李富春受到通緝;
左圖林伯渠 右圖李富春
4月6日,張作霖派人包圍並闖入了北平的蘇聯大使館,抓捕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隨後殺害了他;
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事變」,啟動了全面清黨……
4月20日,在「南京事件」中約束日艦開炮的若槻禮次郎內閣辭職,號稱「和制墨索裡尼」的軍方代表田中義一(傳說中《田中奏摺》的作者)上臺;
左圖若槻禮次郎 右圖田中義一
5月28日,日軍4000人佔領濟南,直接站臺在了潰退的直魯聯軍與五省聯軍身後;次年4月17日,濟南慘案,3000中國人被屠殺……
6月5日,武漢政府辭退鮑羅廷、加倫(即布留赫爾元帥,2年後在「中東路事件」中大敗張學良的東北軍)等蘇聯顧問。7月15日,召開國民黨中執會,做出取締共產黨驅逐蘇聯顧問之決議,導致國共徹底分裂……
左圖鮑羅廷 右圖加倫
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動了南昌起義。
9月20日,寧漢合流,在南京成立了新國民政府和軍事委員會,國民黨恢復統一。
本文作者/岑小強
本文編輯/洪小琥
排版設計/ ANGELA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世事難料
如風雲變幻
把握先機
全憑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