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人考學提幹,22人比武奪冠!這個連有秘訣

2021-02-13 人民陸軍

撰文丨姜帥、劉暢、劉林濤

攝影丨宋若愚、歐陽冀蒙、陳天錦

本期推出「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120):《15人考學提幹,22人比武奪冠!這個連有秘訣

聽見槍聲就發懵的新兵

成長為狙擊能手

新裝備首次實射

優良率達到90%

連隊先後有22名官兵

在軍以上比武中奪冠


第82集團軍某合成旅摩步十連

「三幫一帶」活動

幫出戰友真感情

帶出連隊戰鬥力

大雪時節,華北平原某訓練基地硝煙瀰漫,槍聲陣陣,一場連貫考核激戰正酣。隨著一聲吶喊,第82集團軍某合成旅摩步十連班長姚利超裹挾著塵煙第一個衝過終點,贏得陣陣喝彩。

時間拉回到姚利超大學畢業,入伍來到部隊時。那時,年輕的他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可在第一次實彈射擊時,他就遇了一個「坎」:那天,他剛裝上彈匣,身邊戰友的一聲槍響就把他震「懵」了,他頭腦發暈、手心出汗、肩膀發抖、呼吸急促。最終,他一彈未發。

此後,那張乾淨的靶紙如同夢魘一般,常常浮現在姚利超眼前……漸漸地,他成了連隊「拖後腿」的兵。

「在我最失落的時候,是幹部、骨幹和戰友們的幫帶讓我擺脫了困境,是連隊開展的『三幫一帶』活動堅定了我建功軍營的信心。」姚利超動情地說。

▲幫帶小組長幫助戰士包紮傷口

為了幫助他趕隊,時任班長鍾時漢專門把他納入自己的幫帶小組,經常和他談心交心,引導他克服心理障礙;為他量身定製一套系統的強化訓練方案,手把手傳授射擊方法和技巧,陪他一起在地上據槍訓練,一練就是1個多小時,經常練到渾身溼透,手肘磨破。

在鍾時漢的幫帶下,姚利超不再怯場,逐漸成長為狙擊能手、精武尖兵,還當上了連隊骨幹。2020年,他被集團軍評為「百名優秀班長」。

1962年軍區大比武總分第一

新時代傳家寶煥發新生機

「『三幫一帶』活動為連隊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是我們的傳家寶。」連長範力中介紹。

1962年,該連黨支部為備戰軍區大比武,組織開展了「包思想進步、包技術提高、包生活安排、把作風帶起來」的「三包一帶」活動,使連隊在大比武中一舉奪得建制連總分第一。

50多年來,連隊黨支部緊跟時代發展和使命任務變化,將「三包一帶」活動發展為「三幫一帶」活動,持續激發連隊建設內在活力,有力促進官兵個人成長進步。

▲幫帶組長記錄幫帶成員的每日情況

「三幫一帶」活動是連隊建設全面發展、官兵成長進步的「金鑰匙」。在該連,處處可以感受到濃厚的幫帶氛圍。

據悉,該連現有幫帶小組20多個,每個小組都有細緻的幫帶計劃和目標,幫帶組長針對小組成員實際情況,規劃成長藍圖。

隨著時代發展,官兵的素質越來越高,個性也更加凸顯……為此,連隊黨支部主動轉變「師傅帶徒弟」的老觀念,在幫帶活動中讓官兵自願組合、靈活編組、平等互助,使「三幫一帶」活動煥發出新時代的新生機。

新裝備首次實射優良率90%

22人在軍以上比武中奪冠

調整改革後,面對新任務、新裝備、新挑戰,全連官兵堅持運用和發展「三幫一帶」活動,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

2017年8月,作為全旅第一批列裝某型迫擊炮的連隊,在一無教材、二無經驗的情況下,連隊黨支部主動創新幫帶模式,變幫帶小組為戰鬥小組、訓練小組、科研攻關小組,讓幫帶骨幹先學一步,依靠幫帶小組進行組訓,把幫帶小組會開成議戰議訓「諸葛亮會」,發動官兵探索創新訓練方法。

僅用1個月,官兵就掌握了新裝備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巧,在全旅率先開展某型迫擊炮實彈射擊,優良率達到90%,實現「當年列裝、當年形成戰鬥力」的目標。

▲幫帶之星獲獎後與戰友分享榮光

目標引領方向,幫帶凝聚力量。近5年來,該連先後有15名士兵考學提幹,22名官兵在集團軍以上比武中奪得第一名,連隊先後被上級評為「軍事訓練一級連」「基層建設標兵連」。

該連誕生於1928年劉志丹領導的渭華起義,參加過直羅鎮戰役、平型關大捷、平津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立下赫赫戰功。1962年,該連黨支部組織開展「三包一帶」活動,使連隊在軍區大比武中一舉奪得建制連總分第一。後來,他們將「三包一帶」活動發展為「幫思想進步、幫技能提高、幫身心健康、帶優良作風」的「三幫一帶」活動,並始終保持了這項群眾性實踐活動的生機活力和時代特色,促進了連隊全面發展和官兵共同進步。2012年,連隊被原北京軍區授予「思想政治工作模範連」榮譽稱號。2015年,「三幫一帶」活動在全軍得到推廣。建連以來,連隊曾5次被授予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一等功4次、二等功18次、三等功14次。

短評

在幫帶中共同成長


■李建庚

基層是軍隊建設和戰鬥力的基礎。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基礎在基層,活力也在基層。「三幫一帶」活動,作為一項群眾自發開展的活動,接地氣、支點實、有活力,有效促進了部隊內部團結和諧、官兵共同進步,進一步增強了部隊凝聚力戰鬥力。

該連堅持開展「三幫一帶」活動,歷經半個多世紀始終保持生機活力和時代特色的秘訣是什麼?根本原因就在於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始終堅持著眼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充分調動官兵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了官兵投身連隊建設的內在動力與活力。

「連隊是我家,建設靠大家。」新時代開展「三幫一帶」活動,要教育引導官兵樹立主人翁意識。只有人人自覺把連隊當家建、把戰友當親人看、把打贏當事業幹,基層才能在強大內生動力的推動下鍛造成刀尖鐵拳。

陸軍權威發布,轉載註明來源!

主管 | 陸軍政治工作部

主辦 | 宣傳文化中心

來源 人民陸軍(ID:renminlujun)

 | 第 3960 期

編輯:詹澤苗、黃紫維

電話:0201-399508(軍)

電話:010-66399508(地)

相關焦點

  • 榮獲一等功以上榮譽35人!這裡有群發光發亮的官兵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黃宗興 特約通訊員 肖承檳 唐超山站上領獎臺,接過「參謀業務比武」冠軍獎盃的那一刻,張祥的眼角溼潤了。當兵13年,新疆軍區某邊防團助理員張祥多次在各級軍事比武中摘金奪銀。對於上臺領獎,他並不陌生。但這次通往領獎臺之路,他卻走得刻骨銘心。2019年9月,張祥從邊防連副連長崗位調整到團機關工作。
  • 士兵考軍校|2018年士兵考學錄取結構查詢時間及方式
    士兵考軍校|2018年士兵考學錄取結果查詢時間及方式  關鍵詞:士兵軍考  生長幹部  張為臻
  • 「硬骨頭六連」建設過硬連隊紀實:英雄連隊新傳人
    ——第74集團軍某旅兩棲裝甲步兵六連建設過硬連隊紀實(下)在第74集團軍某旅兩棲裝甲步兵六連,一場分享新故事、推介新英雄的「青年故事會」,聽得讓人熱血沸騰——全旅10公裡武裝越野比武,原本落後的楊宏衛拼到最後「逆襲」奪魁,越過終點就累倒在地。作為旅裡第一個榮立三等功的上等兵,楊宏衛至今保持著兩項旅武裝越野紀錄。
  • 標兵提名人選風採錄(15)| 楊德龍:文武雙全「領頭雁」
    文圖丨牛輝、高巍、朱利志本期推出「標兵提名人選風採錄」(15在他的帶動下,所有人越跑士氣越高,越跑越有勁兒。群雁高飛頭雁領。作為基層建設的「領頭雁」,楊德龍深知支部建在連上,更要強在連上,當好黨代表、帶出好連隊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楊德龍和連長李作龍商量定期組織「思過日」,目的就是給大家揭短降溫,繃緊練兵備戰弦。會上,他總是首先自我開刀,認真檢討反思自身的欠缺和不足。「火藥味」越濃,連隊前進的「指明燈」越亮,大家參與連隊建設的熱情就越高漲。
  • 兵部一號:成長路上,感謝有您一路相伴!
    哈哈,不要擔心有陷阱,完全免費!這年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還能不能像我們兵部一號和廣大讀者之間一樣牢靠~為什麼突然想寫點什麼?因為……截止2018年5月27日18時,兵部一號的用戶數已經突破千人啦。不過坦率說來,這1066個用戶數還是有水分的!因為,第一個關注的用戶是二營長自己!
  • 比武「爭」旅長?14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的2人果然實力不俗
    西部戰區陸軍黨委組織14名優秀正團職軍事幹部綜合比武,競爭兩個作戰旅旅長崗位。
  • 提幹
    在很多人看來,作為一個跨進而立之年的大齡排長,他未來的路並非坦途;還沒有成家的他,似乎也該抓緊結婚了……但馬新慶認為,每個人的而立之年,需要自己來定義。30歲,依然可以追夢。在馬新慶宿舍的桌上,放著一個不會走動的時鐘。每年生日那一天,他都會將時鐘的指針向前撥動18分鐘。按人的平均壽命80歲算,現在的「馬新慶時間」是早上8點42分。
  • 當新排長遇到老班長,這裡面有不少「門道」
    邁好「官之初」的第一步,這裡面確有不少「門道」。■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廖曉彬 陳坤豐特約記者 趙 欣3年前,蔡信煒從軍校畢業來到第73集團軍某旅。「在軍校上學時就聽說,下連任職要想踢好『頭三腳』,必須先過老班長這一關。」下連第一天,蔡信煒就見識了老班長的「威嚴」。那天,組織排內點名,班長講評時,所有人軍姿挺拔。
  • 【考軍校提幹文職】國內外軍情、時事政治、財經新聞【西點軍考學校1017】
    雖然看起來這個基地較小,但是這也是一個「國際機場」,除了本國的土耳其在這個基地駐紮有土耳其空軍的幾百名飛行員外,美國、英國和沙特的空軍都在這個基地有駐紮力量。甚至西班牙的第74防空炮兵團也駐紮於此。這個控制機構叫做「許可行動鏈」(PAL,Permissive Action Link)。如果沒有合適的授權密碼的話,那麼土耳其的B-61核彈即便扔出去也就和扔一個水泥炸彈一樣不會爆炸。長期上的影響。如果美國和土耳其的關係繼續惡化,而B-61核彈也沒有及時撤走的話,那麼B-61將有可能順理成章的成為土耳其的軍事資產。
  • 當兵提幹,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
    而且現在軍人的社會地位日益升高,成為一名軍官可以說也挺受人尊重的。我們大學畢業生可以參軍入伍之後,獲得這樣提幹的機會,下文我會詳細說明如何在部隊提幹。有一些大學畢業生士兵,因為種種原因,或主觀或客觀,在部隊沒有提幹,退伍回到地方後,可以參加省考,但是大部分的職位就是警察。
  • 這個排長,牛!
    這是陳晶分享給隊友的制勝秘訣,也是他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要求。7年前,陳晶在備戰一次全軍特種兵比武中受傷,遺憾地錯失了走上賽場的機會。傷愈後,他憋著一口氣,每天武裝越野10公裡以上,3個月就磨破了4雙作戰靴。
  • 上海有個「速成減肥班」:只要2個月,人均減重7公斤!秘訣就是…
    這個曾經在訓練上「吊車尾」的班級,抓住了新兵連最後的尾巴後來居上,被評為「進步集體」。「總共就9個人,卻有8個人連一個引體向上都拉不上。」兩個月前,中隊進行新兵體測摸底考核時,雖有心理準備,劉廣金依然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班裡9名新同志,幾乎全都是壓著體重及格線入伍,多多少少都有些偏胖。
  • 憑比武成績競爭,勝出者都當過團長、有出國經歷
    西部戰區陸軍黨委組織14名優秀正團職軍事幹部綜合比武,競爭兩個作戰旅旅長崗位。
  • 秘訣:拼!
    秘訣:拼!》再次見到李慶昆,已成長為特戰營營長的他,正在組織戰士進行敵後偵察訓練。「狙擊組,佔領高地,掩護全隊行動;火力組,守住撤離路線和壓制敵火力;突擊組,摧毀敵指揮中心和搜繳敵情報;指揮組,實施埋伏和布控,抓捕敵指揮員。」
  • 對接戰場,「後裝比武」戰味濃
    作為一名合格的炊事員,不僅要有高超的炊事手藝,更要有實戰化的保障能力。此次比武聚焦戰時飲食保障現實需求,全面檢驗炊事員實戰條件下炊事保障能力,每個參賽隊的4名炊事員組成1個給養保障組,他們要在奔襲1公裡後,利用野戰給養單元在兩個小時內完成50人份熱食,並且要達到四菜一湯、兩主食兩副食的標準,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