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電三重混合動力無人機在澳大利亞試飛

2022-01-29 無人機網

  無人機網(微信號:YouUAV)援引美媒消息稱,雖然氫電無人機並不是全新的一項技術,但雪梨大學出來的卻是。雪梨大學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混合動力系統,該系統消除了氫燃料電池可能存在的許多問題,同時仍然提供清潔和長時間耐力的燃料源。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雪梨大學航空航天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候選人Andrew Gong研究員開發,其中包括來自雪梨大學航空航天,機械和機電工程學院(AMME)的Dries Verstraete博士,國防科學技術組的Jennifer Palmer博士以及澳大利亞諾斯羅普格魯曼於上個月底成功試用了氫燃料電池/電池/超級電容三重混合動力推進系統。

  最近的測試是在去年年底使用氫燃料電池的四次試飛之後進行的。新的結果表明,超級電容器改善了整個推進系統的動態響應,並且還提供了負載平滑以增加氫燃料電池的使用壽命。

  該團隊的總體目標是提高基於氫燃料電池的混合動力系統在遙控飛機(也稱為無人機)中的靈活性和穩健性。

  「與現有的小型電動無人機相比,氫動力將提供更遠的航程和更強的耐力。在未來這可能對於長時間檢查或監視任務具有劃時代意義,又諸如調查大型農業物業或檢查管道和其他基礎設施。Mr.Gong說道。

  「氫燃料電池也更環保,因為它們不會產生CO 2排放量,而且比其他化石燃料的無人機更安靜。」

  Gong先生說,儘管有這些好處,飛機製造商一直不願意使用氫燃料電池,因為它們成本高昂,功率有限,而且對負載變化的響應速度相對較慢。


圖片來源於網絡

  該團隊通過開發混合動力系統(氫燃料電池與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三重結合)開發解決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以提高峰值功率和負載響應,從而在起飛和機動過程中獲得更好的性能。

  Gong先生說:「從概念上講,這與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池和其他輔助電源類似。我們的混合動力系統提高了現有燃料電池系統的性能,並為迅速發展的無人駕駛航空器行業推動安靜,耐久動力的新選擇。

  「與僅使用燃料電池的推進裝置相比,混合動力系統可為無人機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和性能,包括更快的起飛,更好的爬升和避開障礙物的能力以及提高燃料電池壽命。」

  Gong先生的博士研究得到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雪梨大學AMME學院的共同支持,獲得了航天工程產業鏈獎學金的支持。

  「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仍然致力於學術機構和研究與開發的進展。我們今天的投資可以在未來幾十年的澳大利亞能力中看到,我們為在推動澳大利亞勞動力發展方面,推進科學技術的投資感到自豪。」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執行長伊恩歐文說。

  這項研究得到了DST集團通過其先進材料和傳感戰略研究計劃的支持。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可以快速添加我們客服號!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可以快速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中國氫燃料電池成功試飛:3大軍事用途效果驚人
    燃料電池在陸軍事裝備中的應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作為單兵作戰動力電源(<100W);二是作為移動電站(100W-500W);三是作為地面軍用動力驅動電源(500W-10kW)。  從1980年到1990年隨著微電子的發展,單兵配備很多新式裝備如夜視鏡、全球定位系統(GPS)、通訊聯繫設備和智能搜索系統。這些系統成為士兵的數位化裝備必備系統。
  • Facebook網際網路服務無人機首次試飛,表現超出預期
    Facebook的一個小型團隊在那裡開展了一個秘密項目:設計、建造一架高空太陽能動力飛機。他們希望有一天,這種飛機可以在全球各地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黎明之前,扎克伯格到達了位於尤馬的試驗場。 「我這次來,讓團隊裡的很多人感到很緊張,」扎克伯格在接受採訪時說。這種無人機名叫Aquila,核心團隊大約有二十幾人,在從南加州到英國的不同地方工作。數個月來,他們在尤馬輪班。
  • 航展精品:朱雀C推力矢量尾坐式無人機,獨創高效無死重設計!
    大疆無人機類型的四軸,弱點就是運載效率太差,速度太低為了解決傳統的四軸無人機的低效能問題,不少公司想出了混合式設計,在傳統固定機翼無人機上安裝垂直起降螺旋槳發動機,這種設計初步解決了多軸無人機的航程載荷能力問題
  • 輕小型太陽能/氫能無人機發展綜述
    1995年,美國的Brandt和Gilliam[91]提出了基於可行域求解的高空太陽能無人機總體設計方法,該方法將太陽能無人機能源與動力的特殊性和限制因素納入設計過程,通過起飛翼載、太陽能電池面積與參考機翼面積比值、任務剖面動力需求來確定無人機參數的可行域,根據該方法對3種概念無人機(包括輕於空氣的飛艇和重於空氣的常規機翼、串聯機翼)進行研究,得出高空太陽能無人機無法維持定高度飛行,需儲存的重力勢能來提供動力以滿足任務需求
  • 離子風推進飛機在美試飛成功,或將開創航空動力新時代?
    而現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Steven, Barrett)領導的團隊,研發出一款顛覆性的飛機原型——通過離子風驅動、不消耗化石燃料、不產生任何噪音,並且在室內成功試飛。近日,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 成飛TBCC發動機試飛!「SR72黑鳥」胞弟或要推出,殲20瞬間不香了
    當前,世界各國都提出了各自的高超聲速飛行器動力系統方案,除了升級版本的超燃/亞燃衝壓發動機,火箭發動機外,還有渦輪基組合循環發動機(TBCC),火箭基組合循環發動機(RBCC)和渦輪基組合發動機(TRRE)。但最基本的還是超燃衝壓發動機。超燃衝壓發動機即是指超音速燃燒,即氣流不減速(通常大於3馬赫)直接衝入發動機燃燒室,然後與燃燒混合燃燒。
  • 2018年國外軍用無人機裝備及技術發展綜述
    該無人機設計採用混合推進系統,運輸載荷約226.8 kg,將滿足自主貨物運輸、後勤保障及其他運輸任務需求。2018年,美歐增加用於執行海上廣域監視任務的無人機部署量,以色列推出無人機探潛設備。2018年1月,美海軍訂購三架MQ-4C「特裡同(Triton)」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為廣域海洋和沿海地區提供實時情報、監視與偵察能力得到增強。同年6月,無人機正式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 重磅|2019年國外先進軍用無人機研究進展
    另外,變形機翼、主動射流、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等技術也均取得相應進展,將對未來軍用無人機產生重要影響。先進技術是軍用無人機發展的源動力,只有打牢技術基礎,才能以此為依託研製出先進的裝備型號,進而孕育出強大的作戰能力。無人僚機已成為無人機領域的重點發展方向,可執行對空對地攻擊、電子戰、情報監視偵察、誘餌等多種任務,能以較低成本實現更強的空中作戰能力,是無人機向主戰方向發展的代表機型。
  • 2018 美國國際無人系統展(AUVSI-Xponential)無人機製造商大掃描
    iridiumdynamics高性能固定翼無人機  澳大利亞銥動力(iridiumdynamics)公司是一家澳大利亞無人機製造商,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和法國土魯斯設有辦事處。AXTER AEROSPACE混合動力固定翼無人機  西班牙AXTER AEROSPACE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個(2011年)將混合動力系統應用在固定翼無人機上的製造商。
  • 1974年:美國通用動力公司設計的F-16戰隼戰鬥機原型機進行首次試飛.
    有一群相當有影響力的人被稱為戰機黑手黨,其中包括系統分析師皮爾·史百瑞(Pierre Sprey),試飛員查理·邁爾斯(Charles E. Meyers)和飛行教官約翰·包伊得(John Boyd)等人,認為F-15的研發方向並不正確。他們批評F-15的體型太大而且成本太高。戰機黑手黨主張應該要研發一種具備極高運動能力的輕型戰鬥機,同時採購成本低廉,能夠大量部署。
  • 混合動力的風帆戰艦將助力大國海軍走向新的時代
    「拿破崙」號戰列艦然而,風力的限制遠遠滿足不了大艦巨炮對更大噸位和更重火炮的需求。蒸汽機時代的到來,使得風帆戰艦作為戰場主角的地位受到嚴峻挑戰,最終由海戰的中心逐漸向邊緣滑落。1849年,法國建造出世界上第一艘以風力為主、蒸汽機為輔的戰列艦—拿破崙號。
  • 2019年國外先進軍用無人機研究進展
    先進技術是軍用無人機發展的源動力,只有打牢技術基礎,才能以此為依託研製出先進的裝備型號,進而孕育出強大的作戰能力。無人僚機已成為無人機領域的重點發展方向,可執行對空對地攻擊、電子戰、情報監視偵察、誘餌等多種任務,能以較低成本實現更強的空中作戰能力,是無人機向主戰方向發展的代表機型。
  • 美空軍新無人機剛完成第三次試飛就出問題
    10月9日,美空軍的XQ-58A「女武神」無人機在亞利桑那州的尤馬試驗場飛行期間,因故障出現了一定的損壞。
  • 法國Avions Mauboussin公司啟動混合氫動力飛機計劃
    據airframer網站2020年11月25日刊文,法國Avions Mauboussin公司開展混合氫動力短距起降飛機(STOL
  • 獻禮八一·建軍節|回顧我國軍用無人機發展史揚中華國威
    在一張澳大利亞「金迪維克」小車圖片的啟示下,趙煦找到了地面起飛車的靈感。飛機固定在發射車的三條短滑軌上,發動機艙底部有一推力銷,用於固定。起飛時飛機發動機啟動,帶動發射車開始滑跑。當滑跑速度達到275千米/時,飛機已經得到足夠的 升力可以升空。這時推力銷在發射車上的冷氣作動筒作用下拔開,飛機脫離發射車,開始爬高。發射車因無動力而減速,隨後地面人員發出無線電指令,拋出制動傘,並控制剎車使發射車停住。
  • 【科技評論】全球30種無人機規格性能詳解
    性能: 34英尺的機翼,飛行高度可達1.8萬英尺,可以在空中滯留約20小時,為戰場指揮官提供實時監控信息。顯著特點:奇特的像一個綁在冰糕棍上的魚雷一樣的造型使它具有較高的載荷/重量比:載荷重量可以達到自身重量992磅的三分之一。它有兩個平衡環,機頭機尾各一,用於安裝監視設備。12 現役: MQ–1 「捕食者」無人機(通用原子航空系統)
  • 又一巨星隕落……61年前,他研製的無人機就已試飛成功
    1957年,文傳源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為祖國研製無人機。面臨「一無資料、二無經驗、三無設備」的困難,文傳源和師生們開始草擬技術方案和研製計劃,這一方案最終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支持。1958年6月29日,北航成立無人機研製指揮部,開啟科研攻關,目標是當年「十一」之前要上天。
  • 我國研發小型涵道風扇無人機 動力效率提高30%
    22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模型博覽會上,許多觀眾被一款造型酷似「迷你電飯煲」的無人機產品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