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美國通用動力公司設計的F-16戰隼戰鬥機原型機進行首次試飛.

2021-02-15 維基百科

美國空軍F-16C

F-16「戰隼」(英語:General Dynamics F-16 Fighting Falcon)是由通用動力公司(現洛克希德·馬丁)研製的輕型戰鬥機,起初設計為一款制空戰鬥機,用以輔助美國空軍主力戰機F-15形成高低配置,後成功演化為一款多功能戰機,在戰機世代上歸類於第四代戰鬥機。

F-16的優異性能與相對親民的價格是其在外銷市場成功的原因,亦是第四代戰機中產量最高的機種,累計已打造超過4,604架。儘管來自美軍的訂單已生產完畢,但外銷市場仍促使其持續量產至今。強勁的銷量也為F-16的後續升級帶來利多,進而在服役多年後依然發展出如F-16E/F、F-16V等達到四代半戰機性能的機型。

F-16的原始設計來自越戰經驗,強調視距內纏鬥能力,採用了部分首次投入於量產機的技術:整合了RSS及電傳操縱的控制系統,也是美國首款有能力進行9G過載機動的戰機。F-16的官方名稱是「戰隼」,但飛行員以1978年的電視劇《太空堡壘卡拉狄加》中登場的毒蛇星際戰鬥機之名,為其取了「毒蛇」(Viper)的綽號,而Viper目前也已成為原廠採用的官方名稱。

YF-16和YF-17測試機

發展

F-16的誕生始自於1974年美國國防部提出的一份性能要求書。由於F-4在越戰時的空戰表現不佳,特別是在近距離纏鬥的情況下,因而催生出F-15。有一群相當有影響力的人被稱為戰機黑手黨,其中包括系統分析師皮爾·史百瑞(Pierre Sprey),試飛員查理·邁爾斯(Charles E. Meyers)和飛行教官約翰·包伊得(John Boyd)等人,認為F-15的研發方向並不正確。他們批評F-15的體型太大而且成本太高。戰機黑手黨主張應該要研發一種具備極高運動能力的輕型戰鬥機,同時採購成本低廉,能夠大量部署。這些特性也就成為1971年開始進行的輕型戰鬥機計劃(LWF)。

輕型戰鬥機以敏捷性為最高原則,其規格為一架標準空戰重量為20,000英磅(9,100千克)的設計,這個重量僅有F-15的一半。此外非常強調低成本,小體型,航程遠,以及機動性,包含迴轉率和加速率,但是不必追求高速。這架飛機的最佳操作環境是在低於1.6馬赫和40,000英尺(12,000米)以下的高度。兩家公司在概念設計階段脫穎而出:通用動力的YF-16與諾斯羅普公司的YF-17眼鏡蛇式。

輕型戰鬥機計劃在美國空軍當中遭遇非常大的反對聲浪,主要原因在於它會成為與美國空軍最主要的F-15戰鬥機互打擂臺的計劃。為了減少阻力,這個計劃更名為空戰戰鬥機(Air Combat Fighter,ACF)計劃。美國空軍需要一種比較便宜的輕型近戰戰鬥機對抗冷戰對手蘇聯在數量上的優勢,與昂貴難以大量生產的F-15形成高低檔次配合。在此同時,比利時、丹麥、荷蘭、挪威4個國家在尋找替代F-104星式戰鬥機的新一代戰鬥機,他們共同組成「多國戰鬥機計劃組」(Multinational Fighter Program Group,MFPG)以尋找適當的候選機種。參與空戰戰鬥機計劃競標的兩架原型機都被他們列入考慮,同時在名單上的還有法國達梭的幻象F1與瑞典SAAB的SAAB 37維京戰鬥機。美國海軍在這個階段也開始以艦載戰鬥攻擊試驗機(VFAX)計劃為名尋求一款低成本機種,以便輔助F-14雄貓這種和F-15一樣價格不菲的艦載戰鬥機。美國國會指示美國海軍必須與空軍的空戰戰鬥機計劃選擇同一個機種。當艦載戰鬥攻擊試驗機逐漸演變為一款多用途的飛機時,這項需求也被加入空戰戰鬥機的設計規範當中,以避開與F-15計劃的正面衝突,而且華約方面優勢的裝甲集群也需要加強對地攻擊能力。這是與戰機黑手黨的夢想相違背。

在1975年1月13日,美國空軍在空中戰鬥機的競賽中選擇了YF-16,因為它提供更好的效能,而且承諾可以以較便宜的成本製造和維護。它也是用和F-15一樣的F100引擎,而F-16的支持者相信這會幫助他們的計劃。另外也有政治的考量,想要在F-111項目結束後,還能保持與通用動力公司的生意。美國海軍選擇了YF-17的設計發展為F/A-18,因為它的雙發動機設計符合海軍艦載機的較高可靠性要求。這對海洋上空的作戰是必要的。(海軍航艦艦載機在海洋中只有航艦作為基地。採用單發動機的戰鬥機,一旦發動機故障。戰機很難保證生存。所以強調要以雙發動機保證可靠性。美國空軍主要在陸地上空作戰,沒有如此要求。)

這架飛機也提供給北約組織的成員,且在1975年巴黎航空展中首次對國際展示,並表演了8G的持續旋轉。MFPG的成員國允許購買348架,並將數個部件生產分包給他們,在比利時完成總裝。

美國在2017年4月10日,完成了F-16有人機與AI無人機協同對地作戰的忠實僚機計劃,測試中,由一架實驗型F-16無人機作為僚機,一開始先跟有人的隊長機編隊飛行,接著被隊長機指派進行對地攻擊,攻擊任務完成後,再回到隊長機身邊。這些功能與洛克希德馬丁的自動防撞系統相關聯,以確保F-16有人機與無人機之間的安全與協調。此外,這架F-16 無人機在空對地的作戰任務部分,必須在無人類即時指示的狀態下,自主對環境中動態改變的威脅狀況作出各種反應。

忠實僚機計劃的下一步可能就是要挑戰更高難度的空戰纏鬥(dog fight),在這個領域,F-16等有人戰鬥機本來設計最終還是要考量人類抗G力的生理極限,空戰的飛行技巧有限度,然而給AI開飛機,飛行動作可以更為極端,這樣一來,可能也會有非常高的存活率,然而,AI對於視覺辨識(視距內)、紅外線訊號解讀、視距外的雷達訊號的解讀等等,都會是更複雜的考驗,如果未來這方面也開發成功的話,將意味著未來單單一個飛行員,一次出航,將會擁有更多的攻擊能量(有人機加上無人機的彈藥總和)。


生產

第一代F-16有兩個次型:A(單座)和B(雙座)。F-16首次試飛是在1976年12月,1979年月給首次移交第388戰術戰鬥機聯隊(388th Tactical Fighter Wing)服役。在同一個月份,比利時空軍也收到他們訂購的第一架F-16。F-16是第一個同時被布署在國內和海外的美國戰機。B型主要擔負訓練任務,以加大的座艙來容納第二名飛行員,同時也減少燃料和航電未來成長的空間。一般而言學生都是坐在前方的駕駛艙。

在1980年代,F-16A/B被改善航電與引擎的F-16C/D取代。F-16在他的生產歷史中持續的升級。批次(Block)的改變反應了重大的升級,下面會有介紹。F-16(F-16A第10批次)的機身空重從15,600磅成長到(F-16C第50批次)的19,200磅。

F-16很快的受到許多國家的注目,並且成為購買戰機的首選之一,而F-16也外銷到中東、歐洲、亞洲的美國盟邦,故有「國際戰鬥機」之稱。由於數量龐大,F-16參加過眾多的衝突,大部分都是在中東地區。在1981年,8架以色列F-16A參與了代號巴比倫行動的一場作戰任務,摧毀伊拉克位於巴格達近郊的奧斯拉克(Osirak)核子反應堆。在之後的幾年,在入侵黎巴嫩時,以色列的F-16與敘利亞戰機在眾多場合中交戰只有被擊落一架的紀錄(根據以色列單方面的資料)。F-16在之後也用於攻擊在黎巴嫩的地面目標。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聯軍的F-16也參與了攻擊伊拉克的任務。

後來因為九一一事件爆發,美國小布希政權為了對付蓋達組織與其勾結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開始發動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而美國的F-16則被派遣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吉爾吉斯、塔吉克與烏茲別克等國的基地。

美國空軍現役的F-16主要是第40/42和50/52批次的F-16C。而第25和30/32批次的飛機已經被移轉到美國空中國民兵的旗下各單位。

F-16預計將由具匿蹤科技F-35聯合打擊戰機(JSF)所取代。


設計特色

F-16是一架單引擎,多重任務戰術飛機,配備有內建的M61火神式機炮,可裝備空對空飛彈。如果需要的話F-16也可以執行地面支援任務。對於這種任務,他能配備多種的飛彈或者炸彈。

從一開始,F-16是想成為經濟的"workhorse",可以執行數種不同型態的任務以及維持日夜不停的準備。他比先前的那些飛機更簡單和輕便,但是使用先進的航空動力學和航空電子系統(包含第一次使用的電傳操縱(Fly by wire,FBW),贏得"電子噴射機"的稱號)來維持良好效能。


人體工學與座艙視野

飛行員乘坐在機身的高處,在他們座艙罩的視線看不到之後有維生艙。這個機艙和泡狀座艙罩能夠給飛行員很理想的視野,是在空對空戰鬥時不可或缺的特色,泡狀座艙罩採用無框衍設計,不像一般有框衍座艙罩會影響飛行員視野。坐椅是30度的斜躺,而不是一般的13度,可以輔助飛行員對抗G力。飛行控制杆是安裝在右手邊上,而非傳統的在兩腿之間,用來輔助在高G值時候轉彎。特別要注意的是傳統裝備的控制杆的飛機飛行員必須要換手控制,以便他們可以在座艙罩上拉或推來對抗G力。此外,在飛行員的視野裡有全像顯示的設備(抬頭顯示器)來顯示重要的資訊。

相關焦點

  • F-16戰鬥機
    在戰鬥機黑手黨的推動和實際需求下,美國從6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考慮研製第三代戰鬥機。      1972年1月,美國空軍正式提出「輕型戰鬥機」研製計劃,目的是驗證在戰鬥機上採用新技術,並沒確定要發展一個投產型號。1972年4月,美國空軍從向「輕型戰鬥機計劃」投標的五家公司中選定通用動力公司的401和諾斯羅普公司的P-600兩個方案,並籤訂合同由求兩家公司各製造兩架原型機,進行試飛競爭。
  • F-16「戰隼」——英姿颯爽的單發輕型多用途戰鬥機
    第一件事實是:F-16型飛機是世界上生產最廣泛的單一機型。有100家以上的主承包公司和約4000家分承包公司參與了這一型號飛機的生產。18個國家和地區採用了這種飛機。至1998年止,它的產量已超過4000架。荷蘭、比利時、土耳其、以色列和韓國都引進了它的生產線生產部分飛機。日本根據專利進行仿製,並在它的基礎上研製F-2型戰鬥機。這一機型的生產一直持續到2005年。
  • 最受歡迎戰機:F-16戰隼戰鬥機
    但是,有一款戰鬥機,它從冷戰中期開始至今服役超過半個世紀,如今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空戰武器。它就是F-16戰隼(F-16 Fighting Falcon)戰鬥機。1972年,美國麥道公司試飛F-15鷹(Eagle)雙引擎攻擊機,其速度可達2.5倍音速,最高可飛20,000米,但是造價昂貴,每架成本達到3,000萬美元。因此有人強烈主張開發成本低、擅長短兵相接的輕型戰鬥機。
  • 武器的故事之F-16「戰隼」輕型戰鬥機
    毫無疑問,就是被譽為「高低搭配」的典範,美國F-16「戰隼輕型戰鬥機。 1974年2月2日,第一架YF-16原型機首飛。同年3月,第二架首飛。隨後,YF-16和諾斯羅普的YF-17進行了試飛競爭。1975年1月,美國空軍宣布YF-16中選,成為F-15的「低檔搭配機」,並正式確定飛機的軍用編號為F-16。
  • 試飛員體驗: 從F-16隼到F-22猛禽
    在執行任務時, 我在馬裡蘭海軍空中試驗中心工作時認識的美國通用動力飛機公司的試飛員凱文•道維爾, 寫信問我在海軍服役結束之後的職業安排. 我告訴凱文, 我計劃離開現役, 並願意考慮接受他安排的面試.我剛好在1980年聖誕節前回到美國. 之後不久, 大衛提根安排與我面試, 他是德州沃恩堡的通用動力飛機公司飛行部經理. 一切進行的都比我期望的好.
  • 美國空軍將延長已經47歲高齡的F-16服役時間
    2月2日是F-16戰鬥獵鷹首次正式試飛47周年。這款上世紀70年代由通用動力公司設計的代號「獵鷹」或「毒蛇」很快成為歷史上最好的戰鬥機之一。它的輕量化、強大的引擎和突破性的電子設備使它在幾乎所有同代戰機對手面前佔據優勢。
  • 美國F系列戰鬥機發展史
    F-16 「戰隼」 Fighting Falcon 主力輕型戰鬥機 F-16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為美空軍研製的單發單座輕型戰鬥機,主要用於空戰,也可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是美國空軍的主力機種之一。冷戰後,美國空軍對軍機的需求量下降,通用動力公司於1992年12月宣布將F-16的生產線賣給了洛克希德公司。
  • 「石榴姐」的前世今生 | 美國空軍現役裝備(3)F-16特輯
    F-16(FightingFalcon,戰隼)戰鬥機,是美國空軍一型單座單發噴氣式多用途戰鬥機,是美國第三代或第三代半戰鬥機,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戰鬥機之一。其設計的初衷是主要用於空中格鬥,後來經過不斷的升級改造,成為也可用於近距空中支援、地面攻擊、偵察等多種用途的戰機。於1974年2月2日正式首飛。
  • 你知道美軍的F-16、F-18戰鬥機都有了,那F-17去哪兒了?
    航母甲板上的F-18「大黃蜂」艦載機1975年1月13日,由諾斯羅普公司設計的YF-17(Y 代表試驗認證機型的意思)在 ACF((Aerial Combat Fighter,空戰戰鬥機)項目中被對手通用動力的
  • FC-16「虎頭海雕」原型F-5戰鬥機
    該機於 1959 年 5 月 31 日出廠,然後運往愛德華茲空軍基地。7 月 30 日,該機由試飛員盧·內森操縱進行了首次試飛。此時飛機尚未裝上 2 門固定航炮。儘管發動機推力不足,該機仍然在首次試飛中突破了音障。
  • F-16生產線半年後關閉:揭秘一代名機的來龍與去脈
    1973年12月13日,原型機YF-16(機尾編號SN72-01567)在通用動力沃思堡工廠亮相。1953年被通用動力收購前叫康維爾(Convair),二戰期間叫「統一伏爾提」公司,是當時美國第二大航空製造企業。
  • 美國海軍超級猛禽F-18大黃蜂戰鬥機
    F/A-18是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和諾斯羅普公司為美國海軍研製的艦載單座雙發超音速多用途戰鬥/攻擊機,主要用於艦隊防空,也可用於對面攻擊。1974年美國海軍提出研製低成本的輕型多任務戰鬥機的VFAX計劃,1975年5月在YF-16和YF-17兩個假選方案中,美國海軍選中YF-17飛機,在此基礎上進行重新設計,由於要求該機既可用於空戰又能進行對地攻擊,因此編號為F/A-18。1978年11月18日第一架F/A-18A/B原型機首飛,1980年5月開始交付美海軍。
  • F-16「戰隼」戰鬥機載彈模式
    與F-15戰鬥機一樣,F-16也內置了標準的20毫米M61型「火神」轉膛機炮。F-16「戰隼」戰鬥機在設計之初,就瞄準開發一種非常靈活的空優戰鬥機。它是世界上第一種能夠順利完成過載9的戰鬥機,儘管這一能力由於它掛載的各類負載以及飛行員自身的生理忍耐極限,而在實戰中較少有機會展示,但仍可看出它所具有的優異的敏捷性和機動能力。
  • F-104戰鬥機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空軍此時仍未就這個項目表態。這個項目事實上是洛克希德公司自行投資發展的。到了 1953 年 1 月,美國空軍「武器系統 303A 」項目招標揭曉,洛克希德的輕型戰鬥機原型中標。當年 3 月 12 日,美國空軍和洛克希德籤訂合同,要求其生產兩架原型機供驗證評估,並賦予空軍飛機編號 XF-104 ,洛克希德內部的設計代號則是 083-92-01。
  • 揭秘美國通用動力公司
    這項交易可稱為2014年軍火貿易的大事件,也是通用動力公司上年度幹的最大一票,由此引起不少關注。讓我們先通過一個短片來看看在2014年通用動力還達成了哪些成就吧。2014 Year In Review at General Dynamics 時長3分27秒言歸正傳,開始本期軍工百強(六):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的介紹吧。
  • 一代機皇F-16的逆天進化史
    1972年3月,經過美國空軍參謀部兩次評選,決定向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和諾斯羅普(Northrop Grumman)公司訂購兩架原型機,編號分別是YF-16和YF-17,兩個公司都為贏得立項開展了大量研發工作。
  • F15,F-16,F/A-18,F22,F35,都在這兒了!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4)
    通用動力公司(現為洛克希德馬丁)研製,英文全稱General Dynamics F-16 Fighting Falcon,代號「戰隼」。美國第一種能夠進行9G過載機動的戰鬥機,也是美國首先採用電傳飛控、人體工程學座艙的戰鬥機之一。此外在設計時參考了「能量機動理論」,具備高推重比、低翼載荷等性能特徵。
  • 戰力兩倍於F-16,擁有27個外掛點!通用同宗不同形的F-16XL戰鬥機
    這款戰鬥機也叫F-16,確切地說它的型號應該為F-16XL。如果沒有提示的話,單從外觀上來判斷你可能根本無法將它和F-16扯上關係,但它的的確確是由通用動力打造的F-16戰鬥機的升級版,只是從未服役過而已!這也是F-16(右),左圖為常規F-16
  • 兵器鑑賞--F-16戰鬥機
    F-16戰鬥機(英文:F-16 fighter,編號:F-16,代號/綽號:FightingFalcon,譯文:戰隼,通稱:通用動力/洛克希德F
  • 美國F-22猛禽戰鬥機
    F-22精彩飛行視頻,發動機強大到不可思議!(3分22秒)美國F-22猛禽戰鬥機(英文:F-22 Raptor),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重型隱形戰鬥機,主要任務是取得並確保戰區的制空權。也是現今唯一投入使用的第四代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