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園金桂飄香時節,榮耀時光催人奮進。
「人活著要有價值。」已經是第八年兵齡的二班長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二班長何許人?他就是劉曉偉,山西人,2011年入伍,現為武警文山支隊麻慄坡中隊二班班長。
中士劉曉偉的帶兵經驗,概括起來,就是三個「錦囊」。
進入新時代,在大力倡導以人為本和科學帶兵、文明帶兵、以情帶兵的背景下,兵不好帶、兵不好管、兵不好理這三個「不」道出了一線帶兵人面臨的局面。
我作為初到基層的管理者這一角色,對於手頭上的工作很難一下子就進入到輕車熟路的狀態。在最初同劉曉偉交流的過程中,我聽聞他給我講訓管結合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突出以訓促管的理念。
班長的角色,就是抓好本班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以及完成上級交給的其他任務。在長期擔任班長的實踐鍛鍊過程中,劉曉偉的帶兵經驗得到了極大豐富。我聽他講過,當年第一次參加骨幹集訓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在隊伍面前講話就會緊張得跟結了巴一樣的小夥子。八年的軍旅生涯,他經歷了過去那種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對過去很多的管理方法都有深切的體會。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能夠把自己的帶兵經驗同訓管結合、以訓促管的理念有機結合起來。
每個來部隊的人,無不是希望在部隊這個大熔爐裡面得到加鋼淬火。父母把他們送到部隊,就是希望看到他們身上發生的轉變。我們作為管理者,作為一線帶兵人,這一點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只要掌握了這一點,才能找到我們為什麼要進行這麼多的看似日復一日始終在進行著的管理實踐的初心。這個初心就是指部隊期望值和父母期望值的同心圓。這樣的觀點,出自於一名普通班長的思索。
顯然,這是他在長時期的實踐基礎上,以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進一步得出的結論。作為基層一線帶兵骨幹,他是班長,也是戰士。在作為管理者的同時,他也是被管理者。
人一下子跳不出十步,一口氣吃不成胖子。說的就是要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道理。但久久為功的這個「發力點」卻是很有講究。
在整治中隊晾衣房秩序混亂的問題過程中,中士班長劉曉偉作為中隊值班員巧用先禮後兵之法,不僅解決了這種常見病、多發病的問題,還促使戰士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然而,這個先禮後兵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首先,立規矩。在隊伍集合的時機場合講明規矩,講清楚糾治的具體措施。這和部隊裡有句老話——「先說斷,後不亂。」的用意其實是一致的。
晾衣房的問題主要是洗衣機亂用,部分戰士存在僥倖心理,在使用過程中不分時間節點,不愛護洗衣機。經常看到有的人乾脆偷個懶索性就把衣服長時間放在洗衣機裡面泡著。這就導致晾衣房充斥著一股奇特的味道。加之晾曬衣物秩序混亂,乾衣服長時間不收走,這就是晾衣房秩序混亂問題。
其次,抓落實。任何的規定製度,沒有人去貫徹實施,那就是一紙空言。因此,失去落實力的規範也就成了規範之外的東西。在極易出現問題的時間節點,他都會走到晾衣房看一看,檢查一番,不發現問題還好,發現問題了就得好好說道說道。立規矩之後,總得有一些冒泡者,於是如何處置得力就成了這些規矩能否繼續有效的直接因素,但這種事情在中士劉曉偉看來不過是小菜一碟而已。
最後,看養成。只要晾衣房還在使用,那麼從長遠來看,這樣的問題其實並沒有徹底消除,最終的成果還是要靠大家今後更長的時期裡去鞏固。管理的本質是提供服務,基層部隊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讓戰士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教養結合,先有教育而後才有養成,不然怎麼會經常講部隊是一個大熔爐呢?劉曉偉在總結這項工作時備細詳述了他的觀點。
部隊是個大熔爐,這句話我聽了很多遍,字面意思也不難理解,但是通過這個問題的整治效果來看,特別是在同劉曉偉交談之後,我才領悟到了這個「大熔爐」的真諦。果然,實踐出真知。
中隊地處偏遠,是名副其實的小散遠直單位。按照往常時的作法,每次到了晚上小型練兵那會兒,大家總覺得場面不夠開闊,有種在小庭院裡練習奔跑的拘束感。這是因為晚上組織基礎體能訓練受到現有場地限制,只能在中隊營區內搞小型練兵,其他地方搞不起來。
按理說,中隊在搬遷到新營房時候,上級也配發了一套健身器材,為什麼不想辦法把它給利用起來呢?鑑於此,劉曉偉一邊看著那堆擁擠在一間不到20平米的狹小房間裡的健身器材,一邊在心裡畫了無數個問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心裡想出了一招能解決中隊健身器材閒置的問題。經過一番搗鼓,最後在中隊文化長廊裡出現了一個開放式的健身房。此前,戰士們還經常到文化長廊休息納涼。可是,壓根兒就沒人能夠想得出來在那裡搞一個具有健身房效果的東西。唯有他一人,不僅想到並且還整出來現成的供中隊官兵健身「消遣」。
打那以後,戰士們喜歡上了健身運動。只要不下雨,夜幕下兩排燈火點燃著的文化長廊裡湧動著一個又一個緊張忙碌汗水淋漓的身影兒。中隊文化長廊也因此成為了戰士們塑造八塊腹肌的「加工廠」與「流水線」。活用營區現有條件,變不利為有利、化閒置為便利,這是中士劉曉偉愛琢磨的「戰果」。
他就是這麼一位愛琢磨的骨幹,只要工作需要用到的,他準會下一番功夫,不達解決問題方便官兵生活之目的誓不罷休。因為他深信「做難事必有所得」這句話所蘊含的真理。
在基層,不乏有這樣的一線帶兵人骨幹:他們通曉基層、知曉兵心,輕而易舉地就摸出來兵心裏面在想什麼和需要什麼。中士劉曉偉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應該去讓更多的人記住,不僅僅是記住這些把美好的青春年華全部上交給黨和人民的人,而且要記住這些人曾經的辛苦努力付出,以及在國家由大向強的偉大徵程中為之揮灑熱血汗水的歲月印證。
當世哪有什麼歲月靜好?要始終記得是最可愛的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監 制:馮貴富
總 編:陳仕祖 餘仕勇 朱 強
主 編:歐陽林 盧文高
編 輯:張 偉 李定乾
投稿郵箱:35171764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