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中國雖敗,但對日本來說卻也是悲劇的開始……

2021-03-05 千閱文書城

這是一組80多年前淞滬會戰的老照片。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這場戰爭足足打了三個月,上海雖然是個大都市,但是就土地面積來講,它並不大,在這麼小小的一個彈丸之地,幾十萬軍隊聚集在一起,前僕後繼,其慘烈程度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1937年8月14日,淞滬會戰,上海市區進攻的日軍陸戰隊。)

淞滬會戰的最終結果無疑是我們失敗了,並且隨後還丟失了首都南京。不過從整個抗日戰爭的角度來講,日本雖然勝了淞滬會戰,但結果也是出乎他的意料,硬生生的把自己拖入戰爭的泥塘,最終戰敗,失去國格,至今其領土上還駐著美國軍隊。而且當時如果不是我們國家內戰,日本的土地上現在同樣也會駐著中國的軍隊。

(1937年10月27日,淞滬會戰,閘北,手持軍刀掃蕩的日軍陸戰隊。)

當然,這是題外之話。其實,淞滬會戰一開始,敵我雙方全都高估了自己,我們這邊,老蔣同學雖然將數十萬軍隊開到戰場上,但它的真實目的並不是想把日本軍隊趕出中國,而是希望在上海的戰事能引起外國,特別是西方國家的注意,進而來調停這場戰爭。也就是說想用一場淞滬會戰來贏得全國的和平。

但是在戰場上,我們的軍隊根本不是現代化的日軍的對手,特別是在海軍和空軍方面,實力對比懸殊,而且對戰場能起著決定因素,所以我們看到,幾十萬中國軍隊從各地密密麻麻擠在上海,日本人就天天轟炸,我軍死傷慘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讓老將同學更沒有想到的是,戰爭持續了近三個月,外國並沒有插手,為什麼呢?因為英法等國面對強大的德國自己都難保,哪還能管中國的事情,而美國正在給日本賣軍火,偷偷發財呢!所以千辛萬苦9國會議總算召開了,但這個會議日本拒絕參加,明擺著就是下了決心打到底,而其它參加的國家,也就是口頭上對日本進行譴責,行動上該幹什麼就幹什麼,要說當時真正幫助中國的,可能只有蘇聯了。

我們再看日本,日本戰前對中國軍隊實力評估並沒有錯,我們跟他們有很大的差距,但日本唯一低估的就是中國軍民抵抗侵略者的決心,日本本以為中國就是一盤散沙,只要他們部隊一到,打了幾次勝戰,我們自己就會亂,從而國家四分五裂,開始自己打自己。結果沒想到面對強敵,各方勢力居然會同仇敵愾,各個都在玩命,特別是桂軍、川軍等各方雜牌都慷慨赴義,老本都拿出來跟日寇死拼。

就當時情況來看,儘管日本軍隊是不可能失敗的,但中國也根本不可能投降,一寸山河一寸血,日本人想要佔領中國領土,那可以,只能踏著中國人的屍體才能前進,而中國人是殺不完的,所以這場戰爭的結果也就一目了然了。

1937年8月,淞滬會戰,吳淞一帶被日軍炸毀的民居。

1937年8月20日,淞滬會戰,硝煙瀰漫的上海市區街頭。

1937年8月24日,淞滬會戰,背著大米的日軍士兵。

1937年8月31日,淞滬會戰,羅店鎮,行走在中國軍隊構築的戰壕旁的日軍步兵部隊。

1937年9月1日,淞滬會戰,朝吳淞炮臺進攻的日軍部隊。

1937年9月4日,淞滬會戰,被日軍轟炸的吳淞炮臺守軍的兵營宿舍。

1937年9月4日,淞滬會戰,朝吳淞炮臺進攻的日軍步兵部隊。

1937年9月4日,淞滬會戰,佔領吳淞炮臺的日軍部隊。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揭秘淞滬會戰:兩倍於日本的中國軍隊為何戰敗
    1937年的淞滬會戰交戰雙方總共投入近百萬兵力,其中中國軍隊75萬餘人,日本軍隊30萬餘人。
  • 淞滬會戰有什麼意義?
    如果從日本的角度來說,淞滬會戰意義真的非常重大——大大便利了日軍進一步侵略中國。如果從中國的角度來說,淞滬會戰就是一次根本性的嚴重錯誤決策,差點斷送了中國持久抗戰的前途。日軍能利用長江從容進行戰略投送,隨時威脅中國軍隊的陸地後方。後來的武漢會戰、歷次長沙會戰,日軍都曾利用長江(以及連著長江的洞庭湖)水路輸送兵力,隨時威脅中國軍隊側翼,造成巨大麻煩。而這一切都肇始於中國軍隊輕率發動淞滬會戰,導致在開戰伊始就丟掉了長江口,把長江水道從一開始就送給了日軍。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上)
    國軍開始由攻勢轉守勢,日軍掌握戰場主動權。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講淞滬會戰第三階段—陣地戰。並分析失敗的教訓。以歷史事實來紀念國軍抗戰英烈!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分冊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大本營陸軍》摘譯本上冊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大本營陸軍部》上卷,日本內閣《中國事變處理綱要》時間注1937年10月1日,日本參謀本部《國軍作戰計劃大綱》時間注1937年9月20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冊,國民政府大本營《淞滬抗戰第二期作戰指導計劃》時間注1937
  • 胡新民|淞滬會戰中最慘絕人寰的一幕
    本文講述的是一個悲痛而憋屈的故事,淞滬會戰期間,國民黨派出一架飛機去轟炸日本軍艦「出雲號」。但是這架飛機沒能到達任務地點時就遭到日本戰鬥機的攻擊,負傷嚴重,而且不得不丟棄其攜帶的炸彈提前返航。就是這兩顆炸彈導致了淞滬會戰期間最慘絕人寰的平民傷亡事件。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下)
    :《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彙編》第3輯第31冊,《蔣介石規定淞滬會戰戰鬥序列電》時間注1937年9月22日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分冊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大本營陸軍》摘譯本上冊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大本營陸軍部》上卷,日本內閣《中國事變處理綱要》時間注1937年10月1日,日本參謀本部《國軍作戰計劃大綱
  • 上海1937 : 法新社記者眼中的淞滬會戰
    然而,如果從1937年蘆溝橋事變算起,此時中日開戰兩年多,戰火已經燃遍了半個中國。近年來有一些歷史學家開始糾正這一歐洲中心的觀點,但是研究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的英文作品依然非常稀少,這也是本書作者何銘生的感嘆。 多達100萬中日士兵捲入淞滬會戰,近300萬中國平民被迫親身經歷了這一戰役,其中大多數都成為此次戰役的受害者。
  • 浩氣沖天淞滬血戰:中國軍隊24小時犧牲一個師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奮起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激烈場面。題記:淞滬會戰歷時3個月,中國方面先後投入地面部隊總數達75萬人以上,傷亡人數達30萬,而日軍投入總兵力達28萬人,傷亡5萬人左右。真可謂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 關於《淞滬會戰》一文的補充
    昨天發的《一個美國攝影師鏡頭裡的淞滬會戰》中,有幾位朋友在留言中對文中的一些說法提出了異議:首先是這張飛機照片,我在文中說明是擊落的日機
  • 淞滬會戰,75萬國軍浴血奮戰為何打不過28萬的日軍?
    淞滬大戰時,吳克仁歷任軍長,完成守城三日任務後,帶領隊伍突圍,不幸犧牲,是淞滬大戰中犧牲的最高中國將領。淞滬會戰中國空軍首次參戰,飛行員閻海文不幸被日軍擊中,跳傘時落入敵軍陣地,被包圍時寧可死,也要拔槍打死好幾個日軍,然後開槍自盡,忠於國家。從清華大學來的沈崇誨在他駕駛的飛機出故障時,與飛行員陳錫純一起帶著爆炸物,駕駛著出故障的飛機跑到附近海域,與日本軍艦一起死亡。
  • 淞滬會戰我軍之所以潰敗,竟與日諜與漢奸有關,真相無不令人悲哀
    當年,「井上公館」聚集了60多名日本浪子和多名漢奸,這些人經過專門的訓練後,不僅掌握了喬裝、通訊、爆破、暗殺等間諜技能,他們甚至還學習了中國各地方言。當「淞滬會戰」後,井上日照便派出麾下間諜,協助外圍日軍進行裡應外合、充當嚮導。在淞滬會戰以後,中國軍方覺得江南一帶水道密布,對於路況不熟的日軍來說,根本不利於他們的機械化部隊作戰。
  • 淞滬會戰, 中國軍隊損失20萬人, 看似戰敗實則日軍吃大虧, 為何?
    要說中日雙方在戰場上打過規模最大的仗是哪場,很多人第一反應自然是「淞滬會戰」,據不完全數據統計,當時中日雙方總參戰人數將近有100萬人,中國方面佔比80萬,日本方面佔比20萬。雖然我軍參戰人數要遠多於日軍,但在這場戰鬥中,我軍並未佔有半點作戰優勢,以至於淞滬會戰最終還是以中國方面戰敗而結束。
  • 淞滬會戰初期,日本海軍陸戰隊真的只有三千人嗎?
    江紫辰 | 文提起淞滬會戰,我們首先會想起國軍最精銳的三個「德械師」在配屬山炮、重榴彈炮、戰車的情況下無法殲滅盤踞在上海的三千來名日本海軍陸戰隊員
  • 國軍淞滬會戰為什麼慘敗?指揮體系疊床架屋,效率低下
    但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侵華企圖已經無可掩蓋,所以中國必須要有所準備,於是在1933年,國民政府委任張發奎負責監督,修築了吳福線和錫澄線國防工事,以備將來日本再次發動戰爭的時候,國軍持久抵抗。這也就意味著,這時候國民政府是準備以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嫡系部隊的張發奎作為下一次與日本在淞滬地區發生戰爭時的軍事負責任。
  • 一寸山河一寸血,淞滬會戰:每小時死傷人數輒以千計
    摘要: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
  • 淞滬會戰中,日本親王到戰場上鍍金,不料在軍艦上被中國炮兵擊傷
    淞滬會戰是中日兩邊在抗日戰鬥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全部中日戰鬥中舉行的範圍非常大、戰鬥非常慘烈的一場戰鬥。
  • 淞滬會戰之防禦戰(下)
    這段河面雖較闊,但河幅約100米,愈向西愈狹窄,周家橋,姚家渡一帶只有三四十米。南岸的工事倉促修築,甚為簡陋。日本飛機行動頻繁,國軍白天活動極為困難;蘇州河南岸阻擊戰,就是在這種極端困難情況下展開。蘇州河南岸阻擊戰的失利,從軍事上來說是10月間薀藻浜,走馬塘戰役失敗直接導致的結果。10月之戰,國軍在陣地戰,防禦戰中損失巨大,元氣大傷;特別是國民黨中央軍精銳部隊基本打光,造成戰鬥力空間下降;而後勤補給,又遭到日本空軍嚴重破壞。
  • 聊聊那些被二戰遊戲遺忘的時刻,比如淞滬會戰
    1942年,正在和美軍激烈爭奪太平洋戰爭主動權的日軍高層們作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保護日本安全最好的方法,就是入侵阿拉斯加。不久,日軍就佔領了包括阿圖島在內的阿留申群島若干島嶼,盤踞於此長達一年才被美國和加拿大軍隊消滅。而其中美軍收復阿圖島的戰役,則是一場無比艱辛而血腥的戰鬥。
  • 淞滬會戰末期蔣介石為等九國公約開會而延遲大軍西撤是不是戰略失誤?
    蔣介石希望能夠通過列強壓力迫使日軍撤軍,就算不行,至少能通過這個組織達成對日本的經濟軍事制裁和對中國的援助。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國軍全面敗退出上海,無法在這個會議上發聲,就成了918事變的翻版了。    918期間也是中國要求國聯開大會,但東北迅速淪陷。
  • 將星閃耀-符氏百將譜連載——黃埔少將符岸壇打響上海淞滬會戰第一槍
    1937年7月7日發生在北平盧溝橋的「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誌,而一個月之後在上海爆發的「八.一三淞滬會戰」則是中國對日本全面抗戰的標誌。「八·一三淞滬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
  • 張自忠將軍殉國之戰,棗宜會戰的前因後果
    在棗宜會戰中深入敵後,被圍後身中五槍,壯烈犧牲。張自忠將軍是33集團軍總司令,是抗戰中國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整個反法西斯聯盟犧牲的最高軍事將領。張將軍犧牲後,將士們組成敢死隊拼命搶回其遺體。國民政府決定為其舉行國葬,蔣介石親自為其扶欞。被國民政府追授陸軍上將,入全國忠烈祠。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