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騰飛說史」可免費關注公眾號
說起比基尼泳裝,還真有一段歷史可以講述。
1946年,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爆炸了一枚原子彈。在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人在此進行了67次核武器爆炸試驗,世界上第一枚氫彈也是在這裡爆炸成功的。比基尼環礁原來是個美麗的地方,還有不少居民住在這裡,美國為了在這裡進行核試驗,疏散了這裡的居民。
美國人在這裡試驗的核武器爆炸的總當量達到了廣島原子彈爆炸當量的7000倍,給人們的思想及精神都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力,以致於後來當人民剛開始看到三點式泳衣時,用比基尼為其命名。
三點式泳裝可以說是服裝史上最具有視覺衝擊力的服裝,背後系帶的胸衣和三角褲的裝束不亞於原子彈爆炸
比基尼的發明者是兩位法國人,雅克·海姆和路易斯·裡爾德。海姆是一位來自法國坎城的女服裝設計師,她設計了一種很小的泳衣並為它起名為「Atome(原子彈)」。她僱了一架在空中放煙寫字的飛機為她的設計打廣告,飛機在空中寫道:「Atome——世界上最小的泳裝。」3周後,機械工程師裡爾德也用飛機在空中寫道:「比基尼——比世界上最小的泳衣還要小!」
明星張馨予比基尼泳裝
視覺衝擊不亞於原子彈爆炸
馬紹爾群島在世界地圖中的位置
比基尼環礁在馬紹爾群島的位置,紅色圓圈處。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旗幟
美麗的比基尼群島與核試驗似乎很難聯繫在一起。1987年官方宣布核輻射水平已經降低,但比基尼環礁並沒有想像中的安全,當地的動植物已經被汙染,螃蟹也不能吃,居民更拒絕返回家園居住,也不能在當地生產作物。
深度歷史知識關注「騰飛說史」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訂閱: tf13956212778 (←長按複製添加)
原創文章,轉載需聯繫作者,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