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ram為無人駕駛推出「裡程碑」意義的雷射傳感器

2021-02-08 CIOE中國光博會


  LIDAR是「light」(光)和「radar」(雷達)的混成詞。這些傳感器通過向其他物體發射光線,然後測量光線反射回來的時間,探測周圍的環境。雷射雷達(LIDAR)效果足夠好,但並非十全十美。目前無人駕駛汽車使用的LIDAR傳感器塊頭大、價格高。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歐司朗)公司日前推出了一款四通道雷射器,使LIDAR(雷射雷達)系統向自動駕駛或半自動駕駛汽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款原型雷射器具有極短的脈衝時間和四個平行的輸出通道,因而能夠為目標探測提供一種全新的選擇,以及獨一無二的垂直區域探測能力。這款在現代雷射器技術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雷射器,將首次應用於基於MEMS技術的掃描LIDAR傳感器。該解決方案無需任何機械部件來反射雷射光束,因此其磨損更小。通過與Infineon(英飛凌)旗下的Innoluce公司(Innoluce是雷射掃描技術領域的專業廠商)合作,Osram正展示未來LIDAR系統的雛形。


  Osram推出一款掃描LIDAR傳感器應用的四通道雷射器原型產品


  Osram四通道LIDAR雷射器


  LIDAR傳感器是未來全自動或半自動駕駛汽車的基本元件,其系統基於飛行時間測量原理。LIDAR傳感器中的雷射器發射出一束超短雷射脈衝,雷射投射到目標物體上後會發生反射,傳感器會對反射雷射進行探測。通過對雷射光束的飛行時間,便能計算出目標物體的距離。掃描LIDAR系統利用一定角度的雷射束對汽車周圍環境進行水平掃描,利用探測結果便能繪製汽車周圍環境的高解析度3D圖像。目前,掃描LIDAR系統中的雷射光束,大多由運動的機械反射鏡來調整發射方向。有些解決方案利用多個互相堆疊的雷射二極體來擴展垂直方向的視場。



  Osram基於紅外和雷射器的汽車應用


  四通道雷射器簡化校準


  Osram公司的四通道雷射器由四個可獨立控制的雷射二極體和一個集成控制電路組成。整個模塊採用表面貼裝工藝,降低了組裝成本和客戶校準所需要的時間。


  這款四通道雷射器中的四個雷射器二極體,為平行相鄰排列,在一步工藝中製作完成,因此它們能夠很精確地整齊排列,並可以單獨進行控制。「這款雷射器中的四個雷射二極體是在製造過程中分離出來的,並非四個單獨的二極體。這樣使其能夠發射出四束完美的平行光束。我們的客戶因此不再需要費時費力的對單個雷射光源進行校準。」Osram產品經理Sebastian Bauer解釋道。


  更好的光學輸出,極短的脈衝時間


  Osram新款雷射器的脈衝雷射二極體的波長為905nm。這款納米堆疊雷射二極體在30A具有85W最大光學輸出,比過去的產品提高了10W。


  其脈衝時間少於5 ns,比過去產品的20 ns獲得了大幅降低。極短的脈衝時間和較小的佔空因素(0.01%),保證了LIDAR系統即使是在高輸出下,也能滿足人眼安全標準。其運行電壓僅為24 V,能夠滿足汽車應用的要求。


  首款採用MEMS技術的雷射器


  得益於極短的脈衝時間,該四通道LIDAR雷射器首次實現了採用MEMS技術進行光束反射的掃描LIDAR系統。Osram與其合作夥伴Innoluce公司在2016 electronica展上展示了該系統的原型產品。Innoluce公司開發的MEMS晶片外觀尺寸為2.7 x 2.3 mm2,最大運行頻率達2 KHz。Innoluce公司於2016年10月被英飛凌收購。整個LIDAR系統覆蓋了120度水平視場和20度的垂直視場,水平及垂直解析度分別為0.1度和0.5度。日間探測汽車的距離大於200米,行人探測距離為70米。


  Osram已經為汽車應用提供脈衝雷射二極體十餘年,如基於飛行時間測量的自適應巡航控制(ACC)系統和緊急狀況下的剎車輔助系統等。這款最新的四通道雷射器是Osram產品線的最新產品,能夠支持許多新的應用於自動駕駛或半自動駕駛汽車的傳感器開發。


  供貨情況


  2017年初夏,Osram將開始提供這款四通道LIDAR雷射器的樣品,並計劃於2018年正式上市。


  創紀錄的攝像頭系統用IRED


  攝像頭系統用於生成圖像和視頻,並且能夠通過智能圖像處理功能提取其中的環境信息。如果同時採用攝像頭傳感器可探測到而人眼不可見的紅外光照射場景,則能夠極大地提升夜間的圖像質量。夜視輔助系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能夠通過紅外光照射約150米以外的街道。這些系統通常需要具有適當波長的強大IRED,以滿足連續工作的需求。歐司朗光電半導體憑藉波長為850nm的IRED成為當前記錄的保持者。Oslon Black SFH 4715A在1A工作電流下可實現約800mW的光輸出,光效高達48%,是目前在相同工作條件下光效最高的IRED。為了實現更高的數值,歐司朗甚至為堆疊晶片中的每一顆晶片配備了兩個發射器。也正是因為如此,Oslon Black SFH 4715AS在1A電流下連續工作能夠達到1370mW的光輸出。


  為駕駛員保駕護航


  這些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惠及了車內應用。示例之一便是藉助攝像頭檢測駕駛員的警惕性。自動控制的車輛在安全切換回手動操控時(如有需要),通常需要上述信息。車內攝像頭系統需要使用波長為940nm的IRED,這是因為即使在夜間,人眼也察覺不到此波長的光。歐司朗已升級其850nm高效晶片的技術,940nm堆疊晶片的光輸出更是接近1W紀錄。其中Oslon Black SFH 4725S在1A電流下的典型光輸出便達到990mW。


  總而言之,光學傳感器光源的持續發展將在自動交通的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現有的獨立型輔助系統將融入到更加大型且完善的系統中,相應也會提升對獨立傳感器的要求。(來源:麥姆斯諮詢)


加微信求勾搭

最新爆料:Amy 3050779148

文章投稿:戰濤 genttle2000

媒體合作:紅瓤子 hongrangzi

活動策劃:Cathy 1871542216

相關焦點

  • 光勺科技姚建:FMCW雷射雷達,無人駕駛黎明的啟明星?
    光勺科技覺得,來日無人駕駛技術會要緊以FMCW雷射雷達為焦點。在雷射雷達大受迎接確當下,進入這一平臺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咱們作為傳感器硬體企業,會極地面影響無人駕駛多傳感器配備應用,因此當咱們的產物問世以後,將會對許多應用的算法、配備計謀、仿真應用、V2X的尺度帶來革新性的變更。」
  • 無人駕駛雷射雷達LiDAR:最新原理介紹與性能測試
    無人駕駛是當前雷射雷達最熱門的應用之一,將LiDAR應用於自動駕駛,要追溯到美國的DARPA (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它舉辦了多次無人駕駛汽車挑戰賽,在2007年的DARPA挑戰賽上,7支參賽隊伍中的6支都採用了Velodyne公司設計的LiDAR,最終的第一二名就出自這六隻參賽隊。這引起了準備研發無人駕駛車的谷歌的注意,之後谷歌組建了隊伍,最初的人員就來自這些參賽隊員。
  • Mobileye將自研雷射雷達傳感器
    Shashua表示,Mobileye第一代完全自動駕駛套件(包括Luminar供應的雷射雷達系統,其他一系列晶片、傳感器和軟體)定價在1萬至2萬美元。該套件將用於自動駕駛計程車,這種商用車輛可以在多次出行中分攤系統成本。Mobileye計劃2022年開始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市推出100輛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車隊,其後測試車隊也會擴展至其他城市。
  • 探秘無人駕駛汽車的眼睛——光達
    無人駕駛汽車怎麼實現自動駕駛呢?這背後一個關鍵技術就是LiDAR,即雷射雷達傳感器,俗稱光達,它也被稱為無人駕駛汽車的眼睛。
  • 無人駕駛的攔路虎——慣性導航系統
    如果無人駕駛系統只使用16線雷射雷達,那麼慣性導航系統是無人駕駛中最昂貴的部件,價格大約在18-20萬之間,至於64線雷射雷達,Velodyne
  • 雷射傳感器決定未來自動駕駛汽車長啥樣
    技術的進步使得自動駕駛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在眾多智能器件中,傳感器顯得十分關鍵。在自動駕駛汽車中廣泛使用的是被稱之為「Lidar」的傳感器,即雷射雷達傳感器,它也被稱為無人駕駛汽車的眼睛。Lidar可以發射雷射束,並通過捕捉反射回來的信號繪製出周圍環境的3D模型。
  • 無人駕駛入門 | 教你實現多傳感器融合技術
    本文作者:陳光,國內自動駕駛技術大牛無論是卡爾曼濾波器處理線性問題還是擴展卡爾曼濾波器處理非線性問題,它們都只涉及到單一傳感器的障礙物跟蹤
  • 【車雲報告】雷射雷達與自動駕駛,最佳CP初養成
    並且按照車企從ADAS向全自動駕駛過渡的商用化計劃,雷射雷達已經開始在車輛局部發揮特長。用於自動駕駛的傳感器中,專業人士對雷射雷達的評價是「必不可少」。從最早的谷歌豆莢車到層出不窮的車企測試案例,雷射雷達已經逐漸發展為標配。不難發現,隨著企業自動駕駛方案的選擇和規劃,車用雷射雷達的商業化正悄然發生。但不同雷射雷達企業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策略各不相同,產品技術也存在差異。
  • 自動駕駛傳感器:雷射雷達篇
    今年1月7日,上交所受理了禾賽科技的上市申請及公布了招股書,順利的話禾賽科技有可能成為國內第一家成功上市的雷射雷達公司。顯然隨著這些事件的到來,未來智能汽車的自動駕駛場景也將跨越更實質性的一步,作為傳感器之一的雷射雷達究竟你了解多少呢?自動駕駛車還有哪些傳感器呢?接下來我們會為大家開啟一輪關於傳感器的「新知」系列,而這一切,自然先由雷射雷達開始。
  • Mobileye自動駕駛2025計劃曝光:自研雷射雷達、EyeQ6晶片2023年上市
    Mobileye也要造雷射雷達了。 近日,外媒報導稱,英特爾公司旗下Mobileye執行長Amnon Shashua周二制定了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系統發展計劃,該系統將使用內置的雷射雷達傳感器而不是Luminar提供的雷射雷達的單元。
  • 挑戰特斯拉FSD、殺入Mobileye腹地,告別雷射雷達,百度Apollo推出領航輔助駕駛ANP
    這套純視覺的 L4 級方案,擺脫了對雷射雷達傳感器的依賴,最大限度發揮了視覺感知的潛力,能夠實現城區道路自動駕駛、紅綠燈識別、無保護左轉、環島通行等自動駕駛能力。當搭載 ANP 系統的車輛行駛到這樣的區域時,通過與路端設施的協同,此時,車輛便化身成為 L4 級的 Robotaxi,為用戶帶來全無人駕駛的體驗。 目前在國內,類似的高階智能駕駛方案,基本上只有華為的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ADS,但 ADS 方案採用了雷射雷達傳感器。相比於純視覺的方案,可能在落地速度以及量產成本方面,會有一定的差距。
  • Plus自動駕駛系統採用Ouster雷射雷達,推動自動駕駛卡車量產落地
    ,Ouster為Plus自動駕駛系統提供數字雷射雷達傳感器,以支持Plus自動駕駛卡車技術的全球持續部署計劃。之後,雙方合作開發了一汽J7+自動駕駛車型,該車型仍需一名駕駛員駕駛,並計劃在2024年推出一款無人駕駛L4級別的自動駕駛卡車。 2020年7月,Plus還在美國俄亥俄州和密西根州道路上展示了自動駕駛卡車技術,並進行了獨立團體的測試工作。該公司表示,目前也在與美國大型物流供應商和十大卡車製造商中的四家進行合作,但沒有透露這些合作夥伴的具體名稱。
  • Mobileye計劃自研雷射雷達系統以替代Luminar
    該公司將使用內部開發的雷射雷達傳感器替代其合作夥伴Luminar Technologies(LAZR)研發的雷射雷達傳感器,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FMCW技術受益於英特爾在矽光子學製造方面的專業造詣,為削減消費類車輛成本,Mobileye自製雷射雷達、攝像頭有可能替換自動駕駛計程車中的Luminar雷射雷達系統。」Shashua稱,「我們認為,整個自動駕駛系統的成本可能在幾千美元左右。如果我們能做出成績,研發成果將用於自動駕駛計程車等消費類車輛。我們還有5年時間來做出決定。」
  • 自動駕駛領頭羊Waymo賺錢養家:對外銷售雷射雷達
    Honeycomb是怎麼來的 眾所周知,Waymo的前身是谷歌X實驗室無人車項目,從2009年開始進行自動駕駛研究,當時Waymo使用各種不同供應商的傳感器和軟體進行融合開發自動駕駛功能。雖然Waymo沒有公開Honeycomb的售價,但是,可以參考Velodyne最近推出的VelaDome短程雷射雷達,單個售價為4000美元,批量購買價格減半,Velodyne表示今年將銷售超過10000臺這樣的設備。
  • 自動駕駛傳感器: 雷射雷達性能指標
    兩者相比之下,波長為1550nm的雷射雷達所使用的銦鎵砷(InGaAs)近紅外探測器要比波長為905nm所使用的矽基光電探測器更貴,所以二者的成本會有區別,其實還是貴。這裡順帶說一句,對於四維圖新而言,雖然雷射雷達測距能力(量程)性能不一樣,但是四維圖新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能根據不同傳感器的特點和指標,調配出最優方案
  • 解析展望雷射雷達—自動駕駛
    所以,簡直是坑啊,技術成熟的太貴,沒法量產,成本可以量產的,技術又不成熟~那怎樣,要實現自動駕駛的落地,尤其是L3、L4、L5級的,各大OEM廠、創業公司絞破腦汁,思前想後,感覺雷射雷達還是沒辦法用其他傳感器替代,畢竟自動駕駛落地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性,99%不行,必須得99.9999999%~雷射雷達可以保證那0.9999999%,嘿嘿~好了,廢話少說,總之雷射雷達不可或缺
  • 新·知丨自動駕駛傳感器——雷射雷達篇(一)
    顯然隨著這些事件的到來,未來智能汽車的自動駕駛場景也將跨越更實質性的一步,作為傳感器之一的雷射雷達究竟你了解多少呢?自動駕駛車還有哪些傳感器呢?接下來我們會為大家開啟一輪關於傳感器的「新知」系列,而這一切,自然先由雷射雷達開始。我們還是先從傳感器說起,再進入雷射雷達部分。
  • 無人駕駛技術深度探秘:光學雷達、地圖繪製、定位及障礙物檢測
    本文將深入解析光學雷達是如何被廣泛應用到無人車的各項技術中。文章首先介紹光學雷達的工作原理,包括如何通過雷射掃描出點雲;然後詳細解釋光學雷達在無人駕駛技術中的應用,包括地圖繪製、定位以及障礙物檢測;最後討論光學雷達技術目前面臨的挑戰,包括外部環境幹擾、數據量大、成本高等問題。
  • 谷歌 Waymo 展示新版無人駕駛系統,現有雷射雷達成本降低 90%
    運營總監、客戶經理、諮詢總監、行政助理等 9 大崗位全面開放。 加盟新智元,與人工智慧業界領袖攜手改變世界。【新智元導讀】 從Alphabet 獨立出來的自動駕駛公司 Waymo CEO John Krafcik 昨日在北美國際車展上表示,本月底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將開上公共道路, 相機、雷達和地圖技術全是自主研發。
  • 無人駕駛核心技術探秘:光學雷達(LiDAR)
    本文為《程式設計師》無人駕駛技術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深入解析光學雷達(LiDAR)在無人車研發中的應用,包括光學雷達的工作原理,在地圖繪製、定位以及障礙物檢測等環節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