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特斯拉FSD、殺入Mobileye腹地,告別雷射雷達,百度Apollo推出領航輔助駕駛ANP

2021-02-16 汽車之心

作者 / 陳念航

編輯 / 王德芙

出品 / 汽車之心

 

L4 級無人駕駛什麼時候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今天還沒有人可以給出準確答案。

 

但 L4 研髮帶來的技術提升,已經可以為 L2、L2+ 的輔助駕駛功能帶來巨大的體驗提升。

 

今天(12月8日)在廣州舉行的第二屆百度 Apollo 生態大會上,百度最重磅的發布當屬Apollo Navigation Pilot,簡稱 ANP

 

這是一套基於 L4 級無人駕駛技術,降維量產的「城市全場景自動駕駛量產解決方案」。

 

ANP 基於 10 個攝像頭的純視覺感知方案,利用不到 30 Tops 的算力,能夠實現城市道路場景下的紅綠燈識別、環島繞行、無保護左轉等自動駕駛能力。

 

百度希望藉助這套方案,大幅提升量產自動駕駛系統的用戶體驗,幫助車企打造下一代領先的智能汽車。

 

此前百度 Apollo 已經推出了 AVP 自主泊車解決方案,藉助 AVP 和 ANP,百度 Apollo 希望在未來 5 年內實現 100 萬輛車型的前裝搭載。

 

 

更輕量化的 Apollo Lite

能力更全面的 ANP

ANP 是基於百度的純視覺 L4 級方案 Apollo Lite 產品化形成的自動駕駛系統。

 

Apollo Lite 最早在 2019 年的 CVPR 大會上亮相。

 

這套純視覺的 L4 級方案,擺脫了對雷射雷達傳感器的依賴,最大限度發揮了視覺感知的潛力,能夠實現城區道路自動駕駛、紅綠燈識別、無保護左轉、環島通行等自動駕駛能力。

 

相比於傳統 L4 方案,Apollo Lite 更為輕量化,這裡的輕量化主要體現在「輕傳感器以及輕算量」:

 

 

據百度 Apollo 技術委員會主席王亮在當時介紹:

Apollo Lite 方案能夠支持對 10 路攝像頭、200 幀/秒數據量的並行處理,單視覺鏈路最高丟幀率能夠控制在 5‰(千分之五)以下,實現全方位 360° 實時環境感知,前向障礙物的穩定檢測視距達到 240 米。

 

而且,在那個時候,Apollo Lite 就已經在進行實車測試。

 

一年後,百度 Apollo 正式將這套方案推向市場,也就是 ANP。

 

目前在市面上,與 ANP 類似於的領航輔助駕駛系統,還有特斯拉 NOA、蔚來汽車 NOP 等等。

相較於這些同類型產品,ANP 有著幾大明顯的差異:

 

其一,ANP 系統的應用場景更廣,能夠支持高速公路、快速路以及城市普通道路的自動駕駛。

相較於 NOA、NOP 等系統,用戶在使用 ANP 進行領航輔助駕駛時,場景上有更大的自由度。

 

其二,相較於沒有採用高精地圖的特斯拉 NOA ,ANP 搭載了百度自研自採的高精地圖。有更好的感知冗餘。

 

其三,ANP 支持車路協同,這也是百度 Apollo 的一大技術特色。Apollo 目前在一些城市建成了車路協同技術覆蓋區域。

當搭載 ANP 系統的車輛行駛到這樣的區域時,通過與路端設施的協同,此時,車輛便化身成為 L4 級的 Robotaxi,為用戶帶來全無人駕駛的體驗。

 

目前在國內,類似的高階智能駕駛方案,基本上只有華為的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ADS,但 ADS 方案採用了雷射雷達傳感器。相比於純視覺的方案,可能在落地速度以及量產成本方面,會有一定的差距。

 

綜合來看,ANP 找到了技術領先性以及量產可行性之間的一個平衡點。

 

這個平衡點背後是百度這麼多年在自動駕駛、高精地圖以及車路協同技術上的積累。

 

AVP+ANP

全場景自動駕駛可量產

 

百度 Apollo 在今年 9 月舉行的百度世界大會上對外展示了其可量產的 AVP 自主泊車系統,這套系統也是將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降維到泊車場景進行應用。

 

新造車四小龍之一的威馬汽車,將率先和百度合作量產這套AVP系統。

今天在百度Apollo生態大會現場,雙方合作的這款智能純電SUV也公開展出,計劃是明年上市交付給消費者。

  

在軟硬體配置上,雙方合作的車型上還搭載了 5 個毫米波雷達、5 個攝像頭以及 12 個超聲波傳感器,Apollo 還為這套 AVP 系統提供完整的自動駕駛算法以及泊車控制器——ACU 平臺

 

這套 AVP 系統可完成在無人幹預情況下的自動駕駛、躲避障礙物、車位智能搜索和自主泊入、泊出等功能。

 

簡單來說,用戶只要把車停在停車場的入口,車輛便會自動駛入停車場內,尋找並泊入可停靠的車位。而且,這套系統還支持公共停車場跨層自動泊車。

 

既有的 AVP 方案,在疊加百度 Apollo 此次發布的 ANP系統,便形成了一套城市環境下點到點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百度在今天還公布:

 

在泊車端,百度 Apollo 已經就 AVP 系統和威馬汽車、長城汽車以及廣汽達成合作,後續將陸續推出量產車型;

 

在行車端,目前 Apollo 還沒有給出 ANP 系統的合作對象以及具體的量產計劃。

但現場的演示視頻我們可以看到百度已經在至少一款 SUV 上進行實車測試。

百度預計,未來 5 年搭載 AVP+ANP 系統的量產車型將達到 100 萬輛。

 

我們也期待著未來 AVP 系統和 ANP 系統「雙劍合璧」,為車輛帶來顛覆性的自動駕駛體驗。

 

百度 Apollo 

實現城市全場景自動駕駛能力的底氣

 

泊車端的 AVP 能力,加上行車端的 ANP 系統,兩套系統量產後,基於百度 Apollo 方案的車輛就可以實現城市全場景的自動駕駛了。

 

而且整套系統將不依賴雷射雷達傳感器,具備更高的可量產性;成本方面也因此能更大程度壓縮,適合於消費級別車型搭載。

 

AVP+ANP 雙系統的量產,值得期待。

 

兩套系統推出背後,是百度在自動駕駛上長達 7 年的技術積累和探索。

 

根據最新披露的信息,百度 Apollo 測試車隊規模已達 500 輛級別,測試裡程總計超過 700 萬公裡,獲得測試牌照總計超過 190 張,其中載人測試牌照超過 120 張。

 

就在這次生態大會前幾天,百度 Apollo 還拿到了北京市自動駕駛測試管理聯席工作小組頒發的首批 5 張無人化路測(第一階段)通知書。

這意味著百度 Apollo 可以進行無人駕駛的道路測試。

 

而且,百度 Apollo 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在多城開啟 Robotaxi 運營的公司。

 

多地載人運營必然進一步推動自動駕駛車輛在真實場景中獲得數據反饋,加速技術迭代。

 

就在這屆生態大會上,百度 Apollo 宣布即將在廣州部署 Robotaxi 車隊,還與廣汽合作基於埃安車型打造 Robotaxi 運營車輛。

 

無論是虛擬場景測試還是真實道路測試,都對百度 Apollo 在自動駕駛算法的提升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 AVP、ANP 這樣的系統上,高精地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百度 Apollo 早有積累。

 

在商業化應用方面,百度的高精地圖已經被蔚來、威馬、廣汽、長城等車企採用,實現在量產車型上的搭載。

 

目前,百度高精地圖已經完成了全國範圍內高速和快速路的數據採集。本屆大會上,百度還預計在未來 3 年內搭載其高精地圖的車輛將超過 100 萬輛

 

 

在自動駕駛硬體方面,百度 Apollo 也有所布局,其自研的 ACU 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目前已經量產。

 

ACU 是百度 Apollo 在 2018 年的 GTC 大會上發布的計算平臺。

它根據不同場景的計算能力需求,共分為三個系列產品,包括:

ACU-Basic

ACU-Advanced

ACU-Professional

能夠支持 5 路攝像頭,12 路超聲波雷達,預留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接口。

 

其中,ACU-Advanced 是自主泊車產品AVP 專用車載計算平臺,也是百度 ACU 系列的先發產品, ANP 系統也將基於ACU 的計算平臺上進行量產。

 

所以綜合來看,在軟體算法、高精地圖、計算硬體以及大規模測試等方面,百度 Apollo 為AVP和ANP的量產已經做了多年的準備。

 

百度 Apollo:幫助車企打造下一代的智能駕駛系統

成為智能汽車的頂級供應商

 

2020年,全球車市正經歷技術轉型和疫情衝擊下的雙重劇變,智能化成為今年行業內最關鍵的投入領域。

 

而面向用戶的軟體,作為汽車上新興領域,在當前市面上,能夠幫助車企向用戶提供優秀智能化體驗的供應商依然是非常稀缺的。

百度 Apollo 在商業化進程中:

一邊是推動 Robotaxi 的多城運營,做無人化出行的服務商。

另一邊是打磨自動駕駛技術,推出 AVP、ANP 這樣的量產自動駕駛功能,成為車企的好夥伴、得力供應商,幫助他們打造好用的智能駕駛功能,讓他們在應對汽車自動化變革的過程中時刻保持領先。

 

其實這也是百度 Apollo 在自動駕駛領域一直堅持的「攀登珠峰、沿途下蛋」的策略。

ANP 系統就是途中孵化出的一顆金蛋,未來將持續為車企打造高級別自動駕駛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公司Mobileye正在挑戰特斯拉
    在對待自動駕駛方向上,MobilEye以用攝像頭建立ADAS而聞名,不過MobilEye當前正在建造自己的高性能雷射雷達和超聲波雷達。而特斯拉則稱雷射雷達是 "雞肋",會分散你對全電腦視覺系統的真正目標的注意力,所以可以看到近期特斯拉正在將雷射雷達從車輛中移除,雖然可能主要是因為晶片短缺,但它的確這樣做了。
  • 馬斯克:特斯拉自動駕駛軟體FSD漲價,1.2萬美元一套
    周六上午,特斯拉 CEO 伊隆 · 馬斯克宣布旗下電動車「全自動駕駛 FSD」軟體在美國的價格將在 1 月 17 日提升到 12000 美元。和往常一樣,馬斯克在推特上「官宣」了特斯拉最新的決定,並表示隨著特斯拉接近 FSD 量產版代碼的發布,FSD 價格將會繼續上漲。
  • 特斯拉為什麼不用雷射雷達和高精地圖
    本文來源:汽車電子與軟體/ 導讀 /目前搭載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所搭載的主流傳感器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為什麼特斯拉不用雷射雷達?而特斯拉之所以不使用雷射雷達,是因為雷射雷達目前成本較高,並且能達到車規級的還不多,穩定性不高。目前多家車企,如小鵬、蔚來都號稱會在新車型中搭載雷射雷達。
  • 特斯拉測試雷射雷達意欲何為?
    雷射雷達本身只是自動駕駛領域常用傳感器,但是特斯拉戴上後,總有種奇特的效果,至於原因嘛,大家都心知肚明。本文結合特斯拉近兩年關於雷射雷達的消息與對現在頭頂上的雷射雷達的型號探究,來試圖解開這些測試車的目的。2021 年 1 月 1 日前後,國外網友在矽谷拍到了一些不太多見的特斯拉車型,有Model S,有 Model Y,也有 Model X。
  • Mobileye自動駕駛2025計劃曝光:自研雷射雷達、EyeQ6晶片2023年上市
    Mobileye也要造雷射雷達了。 近日,外媒報導稱,英特爾公司旗下Mobileye執行長Amnon Shashua周二制定了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系統發展計劃,該系統將使用內置的雷射雷達傳感器而不是Luminar提供的雷射雷達的單元。
  • 【車雲報告】雷射雷達與自動駕駛,最佳CP初養成
    主要原因是包括谷歌、百度、Uber在內的全自動駕駛汽車未來還會承擔街景車角色,利用車頂雷射雷達繪製高精度地圖。Velodyne亞洲市場負責人翁煒告訴車雲菌,類似Uber這樣的用車公司發現,車頂雷射雷達可以將自動駕駛汽車和傳統車輛區別開來,反而可以突顯身份實現自我營銷。
  • IPO雷達|雷射雷達第一股來了,禾賽科技能逃過特斯拉的「詛咒」嗎?
    值得注意的是,雷射雷達行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正面臨著技術路徑之爭。此外,面對動輒上萬元的產品也面臨外界質疑,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就曾公開diss「雷射雷達價格昂貴,醜陋且不必要」。那麼,禾賽科技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雷射雷達掀起上市潮成立於2014年的禾賽科技配置了標準「學霸」團隊。創始團隊為李一帆、孫愷、向少卿三人。
  • 特斯拉最後一個賭注:FSD完全自動駕駛
    如果沒有 Elon,我們很難想像特斯拉還會有哪位高管有勇氣下令移除 5 月 25 日後北美生產的所有 Model 3/Y 中的毫米波雷達,全面轉向純視覺感知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這是特斯拉 Autopilot 部門和 Valve 的本質不同,Valve CEO 始終在竭力避免介入某個特定項目,而 Elon 需要在 Autopilot 上做一些至關重要的決策。
  • 深入研究:特斯拉的 Autopilot 和自動駕駛架構 VS 基於雷射雷達的系統們
    Michael Barnard 寫的關於 「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和被動視頻(攝像頭)」 (譯者註:我以後會慢慢都翻的)之間的差別的文章,能給你很好的基礎知識,看完就可以開始慢慢了解設計師們如何從這些裡面做選擇。基本來說,特斯拉用了三樣成熟且低成本的技術來完成他們最擅長做的事:1.
  • 為什麼特斯拉不使用雷射雷達LIDAR?
    現在幾乎每一家從事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都使用雷射雷達。Uber、Waymo和豐田都在使用它,但特斯拉沒有。我想回顧一下這兩種競爭技術所能提供的,以及我們對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期望。雷射雷達是一種測量距離的方法,通過發射雷射並檢測它們返回所需的時間。這個想法類似於雷達,但是我們用雷射代替了無線電波。這項技術在探測毫米以下的物體時非常精確。計算機視覺是人工智慧的一個領域,它訓練計算機理解視覺世界。這基本上是對人類視覺進行逆向工程。0.0 | 特斯拉的願景
  • Mobileye展示與Intel合作開發的矽光子雷射雷達晶片
    不過,隨著車廠對於自動駕駛安全性要求的越來越高,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技術來提供更全面的感知和技術冗餘,以支持並提高自動駕駛傳感器在低能見度、大雨等惡劣環境下的感知精度。相比攝像頭,雷射雷達在目標輪廓測量、角度測量、光照穩定性、通用障礙物檢出等方面都具有極佳的能力。近來年雷射雷達技術也備受自動駕駛技術廠商和車廠的追捧。
  • 雷射雷達行業研究寶典
    在L3級的應用場景中,環境監控主體從駕駛員轉變至傳感器系統,駕駛決策責任方從駕駛員過渡至汽車系統信息,對應硬體傳感器讀取物體信息的精準度要求更高,軟體/算法能力需進一步增強(3D環境構圖等)。基於L3級場景的應用存在兩大技術分支,分別為:1)視覺算法(特斯拉/日產)、以及2)雷射雷達+高精地圖(其他車企或Tier-1供應商)。
  • Mobileye計劃自研雷射雷達系統以替代Luminar
    該公司將使用內部開發的雷射雷達傳感器替代其合作夥伴Luminar Technologies(LAZR)研發的雷射雷達傳感器,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FMCW技術受益於英特爾在矽光子學製造方面的專業造詣,為削減消費類車輛成本,Mobileye自製雷射雷達、攝像頭有可能替換自動駕駛計程車中的Luminar雷射雷達系統。」Shashua稱,「我們認為,整個自動駕駛系統的成本可能在幾千美元左右。如果我們能做出成績,研發成果將用於自動駕駛計程車等消費類車輛。我們還有5年時間來做出決定。」
  • 雷射雷達「內卷」到盡頭,便是全棧自研的登場
    其實雷射雷達是一種通過發射雷射束來測量周圍環境物體的距離和方向,從而判斷車輛與障礙物相對位置的感知工具,它有著探測距離長、精度高、反饋數據多和對弱光更敏感的優點,它和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AD攝像頭聯合使用,會大大增強車輛的感知能力與準確度,提高車輛的輔助駕駛能力。
  • 首發 | Apollo「雲+端」研發迭代新模式實戰
    Apollo作為百度推出的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自動駕駛平臺。Reference Hardware層,想讓車輛具備自動駕駛能力,我們需要計算單元、GPS/IMU、Camera、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人際交互設備、BlackBox等硬體的支持。開放軟體層,分為三個子層:實時的作業系統、承載所有模塊的框架層、RTOS。高精地圖與定位告訴車輛身在何處,感知模塊告知車輛周圍環境,決策規劃模塊決定全局與細節規劃。
  • Mobileye將自研雷射雷達傳感器
    Mobileye自製雷達將與攝像頭、雷達一起應用於消費類汽車,也可能將替換自動駕駛計程車中的Luminar雷射雷達系統。他稱:「我們相信,未來整個自動駕駛系統的成本會在幾千美元的範圍內,這將使我們處在消費類汽車的位置。如果我們可以成功,它也將用於自動駕駛計程車。但我們擁有5年時間來做出這個決定。」
  • 做了34年音響 Velodyne是如何成為雷射雷達之王的?
    現年66歲的霍爾是Velodyne的CEO,這家公司專注於製造雷射雷達傳感器,目前處於行業領先地位。雷射雷達擔當自動駕駛汽車「眼睛」角色,負責為汽車收集周圍的視覺信息。第一屆DARPA年度系列無人駕駛汽挑戰賽讓他看到了新的機會,不過這次比賽原計劃是在加州的沙漠中進行的,後來又搬到了城市之中,這為霍爾雷射雷達的獨創性帶來了一次更加嚴峻的考驗。
  • 十字路口上的「雷射雷達」(附會議議題)
    2021年伊始,雷射雷達再次成為科技領域熱門話題,先是小鵬汽車與特斯拉的隔空「互噴」,再到華為首款車規級雷射雷達的發布,自動駕駛傳感器路線之爭、雷射雷達進入前裝市場、中國廠商崛起等成為行業重點關注領域。
  • 出手即王炸,Mobileye推出史上最強4D毫米波圖像雷達
    2022年CES大展上,Mobileye除了推出Ultra EyeQ和EyeQ6自動駕駛晶片外,也推出全套的傳感器,包括4D毫米波圖像雷達、Flash
  • 特斯拉設計了一款電動自行車!還能自動駕駛?這造型果然很特斯拉
    與傳統的電動自行車最大的不同還是,MODEL-B能夠實現自動駕駛。配備的自動駕駛儀,讓自行車擁有自己的頭腦,使用其框架上的多個傳感器作為它的眼睛,在前,側,後安裝了雷射雷達傳感器掃描周圍的環境,如路面情況和周圍的環境,以操控自行車安全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