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曹立CL編輯 | 陳菲遐1
隨著無人駕駛和機器人的興起,被譽為機器人「眼睛」的雷射雷達正被廣泛應用。作為萬物互聯時代感知端的重要一環,雷射雷達是市場上玩家必爭之地。
近日,國內雷射雷達獨角獸禾賽科技向上交所遞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
從招股書數據來看,禾賽科技目前技術和銷售額暫時處於第一梯隊。值得注意的是,雷射雷達行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正面臨著技術路徑之爭。此外,面對動輒上萬元的產品也面臨外界質疑,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就曾公開diss「雷射雷達價格昂貴,醜陋且不必要」。
那麼,禾賽科技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雷射雷達掀起上市潮
成立於2014年的禾賽科技配置了標準「學霸」團隊。創始團隊為李一帆、孫愷、向少卿三人。其中,李一帆、向少卿本科均為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孫愷、向少卿均為美國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系2009屆碩士。此外,禾賽科技股東名單中不僅包括一眾風險投資基金,還包括百度、博世、安森美等產業巨頭。
2017年至今,禾賽科技處於高速增長階段。數據顯示,禾賽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分別1947.4萬元、1.33億元、3.48億元和2.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虧損2427萬元、1611萬元、虧損1.47億元以及虧損9379.75萬元。虧損主要受累於較高的研發費用。
收入結構中,2020年前三季度,禾賽科技收入中有75.27%來自雷射雷達產品,24.58%來自氣體檢測產品。氣體檢測產品是禾賽科技的起家業務,包括雷射甲烷遙測儀和雷射氧氣傳感器,可用於燃氣公司檢測氣體洩漏等場景。2020年疫情爆發期間,呼吸機中使用的雷射氧氣傳感器需求量增加,帶動公司氣體檢測產品增長。但這部分增長預計後續難以維持。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雷射雷達行業目前正處於群雄逐鹿階段,而禾賽科技從技術和銷售額看暫時處於第一梯隊。
以禾賽科技最新產品Pandar128為例,和行業龍頭Velodyne的同類產品相比,在技術參數方面各有千秋,但Pandar128重量和體積方面都不到競品的一半。這主要是由於禾賽科技優化了光電集成工藝,並自研了用於雷射雷達的多通道雷射驅動晶片、多通道模擬前端晶片和高速ADC晶片。
而從銷售額看,Velodyne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達到7751.6萬美元,規模最大,禾賽科技緊隨其後,Ouster、Luminar、Aeva、Innoviz等規模相對較小。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界面新聞研究部但這並不意味著禾賽科技地位已經穩固。資本市場方面,兩家雷射雷達公司Velodyne(VLDR.O)和Luminar(LAZR.O)分別於2020年9月和2020年12月美股上市,Aeva、Innoviz、Ouster等三家雷射雷達公司也計劃於近期上市。如此短的時間內,雷射雷達公司批量上市,募集資金後各個彈藥充足,行業競爭可能會加劇 。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界面新聞研究部技術路徑之爭
在技術路線方面,雷射雷達行業並沒有形成統一共識,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禾賽科技目前核心的產品包括雷射雷達,涵蓋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機器人和車聯網四個場景。其中,雷射雷達又包含機械式、半固態式、固態式和FMCW四種方式。這些不同技術形態正是前文所說到的技術路徑之爭。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從禾賽科技的技術路徑看,機械式雷射雷達對應的整體旋轉方案已經成熟,半固態雷射雷達對應的微振鏡方案和轉鏡方案也相對成熟,固態雷射雷達對應的電子掃描方案和FMCW方案則還處於開發階段。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行業中,Velodyne和禾賽科技均以機械式雷射雷達為主,Aeva選擇FMCW而非市場主流的飛行時間法,Innoviz 通過採用MEMS二維微振鏡來實現雷射掃描和接收,通過減少雷射器和探測器數量來降低成本,Ibeo則選用VCSEL和SPAD面陣的純固態雷射雷達方案,Luminar選用1550nm光源和探測器而非市場主流的905nm光源和探測器。
長遠看,雷射雷達有從機械式轉向固態的趨勢。這主要是由於機械式雷射雷達需要人工調教,且機械式部件成本相對剛性,機械式雷射雷達量產後的降價空間遠小於固態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主流雷射雷達使用的905nm雷射直射視網膜,對人眼有害,而1550nm雷射則會被角膜反射,對人眼傷害相對更小。因此採用1550nm的雷射雷達可以有更高功率,這也意味著更強的探測能力。而這正是Luminar的主攻方向。
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技術路徑風險不可忽視。禾賽科技真正的競爭對手可能並非同樣以機械式雷射雷達起家的Velodyne,而是Luminar這樣的行業顛覆者。
特斯拉的「詛咒」
對於雷射雷達行業來說,真正的問題遠遠不止是「內鬥」,更多來自於「外患」。作為未來物聯網世界傳感器中的一員,雷射雷達正在和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不同產品競爭。但雷射雷達們到底能搶到多大的份額?
招股書中引用了沙利文的統計及預測,雷射雷達行業未來將保持較快增長,到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35.4億美元,較2019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64.5%。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這看上去很美好。但另一組數字也值得關注。禾賽科技雷射雷達銷售均價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分別為11.38萬元、10.42萬元、11.36萬元、8.94萬元。價格高得「離譜「。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界面新聞研究部整體看,雖然公司雷射雷達銷量在上升,從2017年的126套增長到2890套,但銷售均價降幅並不大。這其中固然有產品更新換代因素,但其目前近10萬的售價恐怕仍要讓大多數車企望而卻步。
這就不難理解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對雷射雷達的持續詛咒。埃隆·馬斯克曾經在公開場合發表過諸如「雷射雷達非常糟糕,他們將放棄雷射雷達,記住我的話,這是我的預測」,「雷射雷達價格昂貴,醜陋且不必要」的言論。
為如此高價雷射雷達買單的,主要是新興自動駕駛廠商。2020年前三季度,禾賽科技前五大客戶中有四家是自動駕駛廠商,如公司第二大客戶Aurora Innovation Inc. ,該公司位於美國,先後獲得亞馬遜、現代汽車的投資,並且收購了Uber的自動駕駛部門。禾賽科技在招股書中明確提到的自動駕駛汽車廠商客戶還包括圖森未來和百度。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界面新聞研究部將此前沙利文對雷射雷達市場的預測進一步拆細。預計到2025年,四大主要應用場景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服務型機器人、車聯網的市場規模分別為35億美元、46.1億美元、7億美元和45億美元。其中,能夠承擔高價雷射雷達的場景只有無人駕駛,僅約佔市場總規模的26%,剩下的場景拓展更多依賴低價雷射雷達。而要實現低價,則是技術和規模共振的結果。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界面新聞研究部正因為如此,禾賽科技在招股書中也提到,「儘管公司認為雷射雷達是無人駕駛和其他新興市場的行業標準,但雷射雷達的市場採用率尚不確定。」
估值炒瘋了嗎?
儘管雷射雷達的未來還有些朦朧,但這種「朦朧」已經成為了資本炒作溫床。已經上市的Velodyne和Luminar市值分別為40.3億美元和107.9億美元,按市銷率計算,Velodyne在40倍左右,Luminar則在1000倍以上,未上市的Aeva、Innoviz、Ouster預估市值分別為21億美元、14億美元和19億美元。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界面新聞研究部Luminar的營收只有Velodyne的5.6%,但市場給予了更高估值。這充分說明,對於雷射雷達這樣的新興行業,估值並不是簡單看市銷率這些指標。
技術路線和商業計劃在現階段更為重要。從估值看,市場已經給出了方向,Luminar的固態雷射雷達方向是可能的更優選擇。
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時,禾賽科技估值已經達到69億元。據招股書披露,禾賽科技此次科創板IPO擬融資約20 億元,擬發行股本不超過 6360 萬股,該股本佔發行後總股本的不超過 15.01%。以此計算,禾賽科技的估值約為133億元,約是Velodyne的一半,市銷率基本接近。這也說明禾賽科技定價可能參照的正是Velody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