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賽科技:為無人車裝上「中國眼」

2021-02-25 MEMS

作者:新華網 凌紀偉

人類發明了汽車,也被它束縛住了手腳。

歷史上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生產力的深刻變革。波瀾壯闊的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一遇大變局。汽車駛向下一站——自動駕駛。

解放四肢,自由馳騁,自動駕駛的成功離不開一種關鍵零部件——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就像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它視野寬廣,可快速進行掃描,然後專注於感興趣的對象。業界流傳一句話,「雷射雷達的產品演變史,就是半部自動駕駛行業的進化史」。

雷射雷達象徵著自動駕駛汽車的科技含量,它關乎能否打贏自動駕駛爭奪戰。令人振奮的是,一家中國供應商研發出了這種最為關鍵的「武器」。

在矽谷,60多家獲得無人車測試牌照的自動駕駛公司中,有超過一半都是一家中國公司的客戶——禾賽科技。禾賽研發的雷射雷達Pandar系列,累計獲得18個國家42個城市和地區的頂尖客戶的認可。

圖為總部位於上海的禾賽科技公司

與壟斷競品一較高下

無人車頂部都有一個特殊裝置,它就是雷射雷達。為無人車打造靈敏的「眼睛」,禾賽與雷射雷達註定結緣。

大浪淘沙,新一輪海歸創業潮呈現很多共性——硬科技,知識密集,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人員佔比高,公司成立時間短,規模不大,具備發展潛力,成長性好。如果拿這些指標來審視,禾賽幾乎佔了每一條。

在國內接受了最好的本科教育,遠渡重洋,求學於美國最傑出的大學,隨後又分別供職於頂尖的跨國公司,並成為好朋友,禾賽三位創始人擁有許多相似的經歷和看法,這成為共同創業的必要條件。

「我們三個都是所謂的『硬體背景』,希望做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這是我們最早的興趣點。」回憶創業初心,禾賽科技聯合創始人、CEO李一帆說,大家抱負接近,非常渴望做一些產品,讓每個人都從中受益。

圖為禾賽科技聯合創始人、CEO李一帆接受新華網採訪

2013年,禾賽科技在矽谷應運而生,次年落戶上海。

起初,以做雷射氣體遙測系統起家,雖然只做氣體傳感器也能做成一家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但禾賽希望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把已有的雷射技術和在硬體領域的積累,轉化成其它行業可以被通用的技術。

有抱負、有準備,機遇往往偏愛這樣的頭腦。

彼時,自動駕駛行業鋒芒畢露,對雷射雷達需求非常旺盛,這是一個萬億級市場。經過反覆探索,禾賽最終找到了公司的發展方向——自動駕駛雷射雷達。它能把人從枯燥的駕駛過程中解放出來,節約時間,技術壁壘高,而且具備剛需和爆發性的增長潛力,恰好又是團隊非常擅長的技術領域。

全球幾百家公司號稱研發雷射雷達,但因為產品技術複雜,真正做出產品,並拿到可觀訂單的公司非常少見。2016年底,當禾賽發布第一代原型機時,真正做到大量出貨的只有一家美國公司,它們壟斷了全球市場。

哪裡有壟斷,哪裡就有破局者。

李一帆發現,這家公司儘管市場佔比大,但技術並不那麼領先。既然市場增速如此之快,而壟斷者又不是一個無懈可擊的競爭對手,這讓禾賽堅定了做一款產品,與之一較高下的信心。

圖為禾賽推出的雷射雷達Pandar40P

2017年4月,禾賽推出新款40線雷射雷達Pandar40,這是一款對標同檔次壟斷競品的優質產品,它測距遠、精度高、抗震性好、耐高低溫,而且價格優勢更明顯。

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憑藉過硬的產品品質,Pandar40深受客戶青睞,無人車的「眼睛」多了一個新選擇。目前,Pandar40已被裝在全球數十家最頂尖自動駕駛公司的無人車上。

與高手交鋒,不僅獲得自身能力的提升,更打開了發展格局。

成功發布Pandar40後,禾賽一鼓作氣,相繼推出PandarGT和Pandar64。2019年初又推出PandarGT 3.0,並在其中使用了自主研發的高速振鏡系統和雷射器,在低成本量產、車規化和產品整體性能的可靠和穩定上又邁進了一步。

「3年過去了,可以自豪地說,我們今天做的產品,不論是性能、市場口碑,還是在整個無人車行業的佔有率,是高於美國競爭對手的。」李一帆說。

因為能幹,所以幸運

目前,在自動駕駛領域使用的雷射雷達是禾賽的主要營收來源,市場佔有率全球領先,2018年產銷額位居世界前列。

跨界進入雷射雷達業,僅用4年時間,禾賽就成長為細分行業的「王者」,它無疑是大家口中的「幸運兒」。

事實上,成功從來都不是偶然的。如果用兵家的話講,禾賽的成功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在自動駕駛剛起步之際,禾賽就敏銳地找準方向、抓住時機,築牢了技術壁壘,成為先行者、引領者。

禾賽面對的是to B市場,客戶非常理性,「英雄不問出處」,他們只信賴產品品質過硬的供應商。這對紮根中國,又是一家初創企業的禾賽來說,無疑是利好信息。

公司創始人不僅自身優秀,而且回到中國,堅信這裡蘊藏著最好的市場機會,招募了一批最頂尖的工程師團隊。

「我們不僅選了一個正確的方向,並且我們的研發實力、迭代速度,包括作為一個中國公司,我們往前衝的這個拼勁,在全球競爭對手裡都是非常靠前的。」李一帆自信地說,對客戶而言,一旦拋開主觀偏見,關注真正關心的所有事情,禾賽幾乎都做到了最好,客戶沒有道理不選你。

旁觀者說,它怎麼那麼幸運,總能抓住風口;禾賽卻說,因為能幹,所以幸運。

所謂實力要靠產品說話,產品研發的實力最終要落到一個個技術指標上。把每一個細分指標做到極致,這是研發實力的最好體現。

在李一帆看來,雷射雷達最核心的技術指標,其實就是抗幹擾性、測距能力、測距精度,還有可靠性等。禾賽這支團隊恰好在每一個細分的方向上都有經驗積累。所以最終開發的產品在每一個核心指標上,都比競爭對手更強。

圖為雷射雷達生產線上的自動化高精度設備

過去幾年,大量客戶從世界各地飛到上海,參觀禾賽工廠、了解產品性能,最終牽手禾賽。徵服客戶,李一帆說,靠三條:

——產品性能足夠領先,性能裡面包括測距、精度、抗幹擾等。

——量產化的工藝,產品的可靠性非常高,壽命長,是客戶眼中工業化做得最好的典範,值得信賴。

——技術迭代速度快,今天選了禾賽的產品,下一代產品可以持續用,禾賽一直是引領市場和技術的可靠夥伴。

在外界看來,禾賽是一個破局者,它打破了雷射雷達量產難、成本高的兩大魔咒。

對此,李一帆卻不那麼看。「這些觀念,其實是當年被外國公司壟斷的時候,大家形成的。」他認為,成本高,本質原因是技術不夠成熟,並且市場總量不夠大,如果說今天成本大幅下降了,那不是禾賽一家的功勞,而是整個行業向前演進的結果。其次,當年產量只有幾十臺幾百臺的時候,確實不太容易量產化,所以更簡單的辦法就是不以量產的方式去設計產品,而今天,以量產的前提設計產品是通往前者的必經之路。

做正確的事,不做容易的事

禾賽的產品哲學是不求多,把一款產品做深、做精。近兩年,禾賽每年只推一款新品,但每款都帶來數億元收入。

「禾賽有一個核心價值觀,就是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做容易的事。」李一帆說。

不管推出多少新品,用戶最終選擇的一定是最好的那款。是打造10款80分的產品,還是只做一款95分的產品?禾賽選後者。公司刻意不多做產品,而是逼著自己認真去想,把一款產品的所有細節都想透、想對。

作為攝影愛好者,李一帆拿攝影做了形象的類比。他深知做企業、做產品和拍照一樣,不可能無限次按下快門,所以每次按的時候,都要非常小心。一旦按下去,禾賽希望拍出來的一定是一張完美的照片。

一個有著良好企業文化的團隊,才會蘊藏無限力量。

創始人在矽谷的求學工作經歷,讓禾賽自上而下充滿濃鬱的「高校文化」。開放式辦公讓員工交流更自由,公司還設有共享太空艙,員工的午休更舒適,午間瑜伽課是女員工的最愛,遊戲間、茶水間是勞逸結合的好去處。

圖為禾賽辦公區設立的共享太空艙

在李一帆眼中,禾賽大部分員工很像數學家,他們從事著完全創新性的工作,如果約束過多,最終將導致他們只能貢獻最低的產出。而如果每個數學家都是最低產出,公司肯定無法實現創新發展。

開放包容的文化,賦予禾賽一顆開放包容的心,從而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世界。

對待員工,禾賽有一個價值觀叫「重本質、輕形式」。希望讓大家覺得,為公司創造的最大價值是工作本身,而不是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怎麼走路。

對待競爭,禾賽認為這是好事,良性競爭可以促進企業發展,敦促自己更努力地做研發、做市場,競爭讓最優秀的企業脫穎而出。

對待合作,禾賽秉持開放態度,因為深知自身力量畢竟有限,禾賽願和每一個細分領域最優秀的夥伴合作,一起推出在各自領域最有競爭力的產品。

文化和信仰是軟實力,也是企業邁向國際化的一張通行證。

一個小故事頗能佐證禾賽的價值追求。2017年,一家海外大客戶提出抗幹擾雷射雷達的產品需求。接到訂單後,禾賽迅速調集研發資源,投入功能攻關。按客戶要求,「年底」前必須交付,否則就不認可這項技術。按常規理解,年底交付即12月31日交付。但由於西方聖誕節的緣故,客戶所說的「年底」其實是12月12日。為了履行「嚴守承諾」的價值觀,禾賽上下通宵達旦,最終趕在規定日期成功交付。

回憶起這次交付,李一帆覺得對禾賽的影響深遠。他說,通過這件事,這家大客戶對禾賽的信任度更強,因為他們知道,禾賽是一家承諾以後會不惜一切代價交付的公司。

回歸中國是最正確決定

中國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那些看好中國市場的企業同樣獲得前所未有的高成長。

回國創業,這是禾賽最正確的決定。李一帆用「沒有之一」來表述:「2014年回國創業,而不是在矽谷創立這家公司,是禾賽發展歷史上做的最正確的決定,沒有之一。」

圖為禾賽科技位於上海嘉定的工廠

禾賽是一家充滿濃厚中國情懷的公司。

禾賽的英文名稱一直是漢語拼音「Hesai」。公司的雷射雷達產品Pandar,來自「中國國寶」熊貓Panda和雷射雷達Lidar的英文合拼,禾賽的歷代產品,Pandar40,Pandar64,然後到PandarGT,都沿用了這種命名方式。

長三角科技創新資源豐富,一體化程度高,是創業者施展抱負的理想熱土。回國落戶上海,李一帆深刻體會到,能夠享受到長三角產業鏈對公司的幫助,尤其是上海市政府及工廠所在地嘉定區政府對企業的大力支持,公司持續吸引到長三角乃至全國、全球優秀的科技人才加入。「今天看來,我們覺得能夠在上海落地、生根、發芽,也是禾賽歷史上做得非常幸運的決策。」

近期,禾賽成功入選上海市2019年度科技小巨人工程立項名單。上海正大力發展高端製造,作為新銳科技企業,禾賽的「入圍」證明了企業的潛力和前景。

中國擁有無與倫比的龐大市場,為追求卓越的企業創造了無限機遇。

當年,有機會創立一家美國公司,而禾賽選擇成為一家中國公司,就是深信在中國所能創造的價值更大。「作為中國人,能夠首先讓自己的國家享用這些最好的技術,我覺得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李一帆說。

放眼未來,邁向汽車強國,中國正迎來「換道超車」的歷史性機遇。

有報告預測,到2035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銷量將達1200萬輛,其中超過1/4在中國售出。在汽車產業新一輪競賽中,以禾賽為代表的零部件供應商,為中國躋身世界自動駕駛前列做出了表率。

「自動駕駛現在還處於混戰中,中國人是可以跑出來的。」李一帆非常看好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前景。他認為,中國人勤奮好學,抓住新機會的能力更強,中國一定能在自動駕駛這個新的行業佔據重要一席之地,中國也一定能湧現出數量更多的優秀公司。

一個堅持開放的公司和一個堅持開放的國家,最終將長遠受益。

李一帆希望,全行業持續保持開放的態度,政策持續保持鼓勵創新的方向,營造更加寬容試錯的創新環境,用包容的態度看待企業的發展。

用機器人技術節約人類20%時間

雷射雷達正朝著更小、更便宜、更集成化方向演進,禾賽希望在這個趨勢下把產品做得更智能。

如今的傳感器有點像攝像頭,但它是雷射三維傳感的,禾賽希望把雷射雷達和攝像頭進行融合,做成無人車的「眼睛」和「大腦」的整合體。「我認為行業一定會走到這個方向,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克服很多困難。」李一帆說。

從幾十人成長為近700人的團隊,禾賽不滿足於只做雷射雷達這一件事,這群人更遠大的夢想是做機器人技術,改善人類生活。

圖為禾賽助力打造的智能重卡在洋山港"安家"

雷射雷達是人工智慧服務機器人行走的「慧眼」,多樣化的創新應用已然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區域內的自動駕駛車,港口的貨櫃貨車,幹線上的物流卡車,末端的配送小車,工廠裡面的叉車,運貨的AGV……越來越多的裝備用了上了雷射雷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釋放出巨大的價值。

「機器人技術不應被行業所限制,應該在不同的行業被廣泛應用。」李一帆說,未來三五十年內,機器人技術會讓我們的社會出現巨大變化,讓很多事情變得很方便,變得很安全,變得很高效,變得很舒適。

心懷使命與願景,這是企業歷久不衰的真諦。

1%、90%、20%,三個數字描繪出禾賽未來30年的新圖景。

——到2025年,禾賽希望用雷射雷達讓全世界1%的車擁有三維感知能力,能感知人在哪兒,車在哪兒,我在哪兒。

——到2035年,禾賽希望與自動駕駛產業鏈通力合作,讓整個人類社會所有的駕駛開車時間減掉90%。

——到2050年,禾賽希望用不同場景下的機器人技術,幫助人類社會節約20%的時間。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只是「前菜」,對禾賽來說,機器人技術才是「主菜」。

夢想雖遠,前行必達。作為供應商,禾賽希望賦能客戶,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支撐他們用機器人技術做不同的應用創新,最終讓機器人技術造福人類社會。

推薦會議:

2019年12月19日,麥姆斯諮詢將在深圳舉辦『第二十八屆「微言大義」研討會:雷射雷達技術及應用』,同期展會為2019深圳國際電子展、深圳國際未來汽車及技術展。目前已邀請北醒光子、力策科技、速騰聚創、鐳神智能、北科天繪、光珀智能等領先的雷射雷達廠商展示2019年成果,同時也邀請EPC、ams、濱松、II-VI、炬佑智能、Lumentum、ADI、中山大學等單位剖析雷射雷達核心技術及元器件!

會議官網及報名:

https://www.MEMSeminar.com/28/

研討會僅剩一個演講席位,請聯繫:

會議招商組

聯繫人:麥姆斯諮詢 郭蕾 

電話:13914101112

E-mail:GUOLei@MEMSConsulting.com

相關焦點

  • IPO雷達|雷射雷達第一股來了,禾賽科技能逃過特斯拉的「詛咒」嗎?
    記者 | 曹立CL編輯 | 陳菲遐1隨著無人駕駛和機器人的興起,被譽為機器人「眼睛」的雷射雷達正被廣泛應用。作為萬物互聯時代感知端的重要一環,雷射雷達是市場上玩家必爭之地。近日,國內雷射雷達獨角獸禾賽科技向上交所遞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從招股書數據來看,禾賽科技目前技術和銷售額暫時處於第一梯隊。
  • 禾賽科技衝刺科創板:擬募資20億 做國內雷射雷達第一股
    去年上半年營收2.5億禾賽科技主營業務為研發、製造、銷售高解析度3D雷射雷達以及雷射氣體傳感器產品。其中,面向廣義機器人應用的雷射雷達為公司核心產品,廣義機器人包括具有無人駕駛功能的汽車,也可稱之為輪式機器人,另外還包括實現無人清掃、無人運送等功能的新型服務機器人。
  • 慧建科技:混合固態雷射雷達的樣機已經落地
    36氪獲悉,於CES2021亮相的「慧建科技」是一家雷射雷達製造商,主打高性能、低價格。該公司產品分為160線的混合固態雷射雷達、等效150線的車規級前裝雷射雷達兩類。混合固態雷射雷達的樣機已經落地,處於調參階段,下一步和自動駕駛企業洽談合作。車規級前裝式車載雷射雷達的樣機預計於今年3月落地。 公司創始人告訴36氪,得益於技術優勢,公司產品可以實現較低價格。
  • 十字路口上的「雷射雷達」(附會議議題)
    在此之後,奧迪、福特、沃爾沃、日產、寶馬等眾多汽車製造廠們相繼進行無人駕駛布局,為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奠定了基礎。相對於傳統汽車廠商的保守策略,作為新力軍的特斯拉反而在自動駕駛領域後來居上,於2015年推出了半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這也是早期投入商用的自動駕駛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驅動和加速了自動駕駛汽車商用時代的到來。
  • 禾賽科技與Scale AI聯合發布PandaSet自動駕駛開源商用數據集
    禾賽科技和Scale AI表示,當下是自動駕駛行業面臨重重挑戰的發展階段,高質量標註數據的短缺阻礙了自動駕駛系統開發進程,為了加速技術研發,讓新技術惠及更廣泛的群體,我們決定面向科研及商業應用公開發布數據集。在本次合作中,禾賽科技負責採集數據,Scale AI負責完成標註。
  • 雷射雷達:自動駕駛之眼—智能網聯專題系列一【安信諸海濱團隊】
    相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超聲雷達等方案,雷射雷達在可靠度、探測距離、夜間表現等方面較為均衡,具備一定優勢,車企通常採用多類傳感器融合方案。雷射雷達按照技術路徑細分可分為機械式、混合固態(MEMS)、固態式(OPA、Flash)三種類別。其中機械式發展較早,技術成熟度高;固態式在性能、成本上要優於機械式,但技術上還有待突破。
  • 59坦克+黑科技=中國無人裝甲兵團;2018軍民兩用新材料論壇
    頗為吸引人的是在老式59坦克基礎上改裝的無人坦克:一名解放軍士兵坐在計算機操作臺前,如同打電玩遊戲一樣轉動著方向盤,不遠處的一輛59式坦克就自己開動起來。在操作員的熟練操作下,這輛59坦克能夠輕鬆完成前進、後退動作,看上去科技感十足。59無人坦克的原型車是蘇聯的T-54A坦克,於上世紀50年代引入中國,通常需要4名乘員操作。
  • 中國企業全球化周報丨日本北海道富良野全面接入微信生態;威馬汽車與 Enel X 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明年一季度出口東南亞
    據36氪消息,雷射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日前已完成全部上市輔導工作,將擇日正式遞交招股書,擬在科創板掛牌上市,IPO 估值或超10億美元。成立於2014年的禾賽科技主要從事高解析度 3D 雷射雷達與雷射氣體傳感器產品的研發、製造與銷售,其中雷射雷達是禾賽科技的核心產品,主要運用於無人駕駛領域。
  • 光勺科技姚建:FMCW雷射雷達,無人駕駛黎明的啟明星?
    光勺科技覺得,來日無人駕駛技術會要緊以FMCW雷射雷達為焦點。在雷射雷達大受迎接確當下,進入這一平臺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光勺科技首創人姚建談到,目前基於AM技術的雷射雷達公司環球已有100多家,包含美國的voledyne,國內的禾賽、速騰等。與這些公司差別,光勺科技起勁於研發基於FMCW技術的雷射雷達,選定該技術門路的企業在環球局限內也僅有5、6家公司。
  • 『 Smart News | 雷射雷達 』車企裝備競賽升級,雷射雷達需求開啟
    此外,部分整車廠和產業鏈公司還通過產業投資,與雷射雷達供應商實現更深的綁定,如百度、博世和安森美投資了禾賽科技,北汽、上汽投資了速騰聚創,安波福、麥格納投資了Innoviz等。該機構認為,在特斯拉的示範效應下,其他車企料將加快自身智能化技術研發,加速智能化配置的「軍備競賽」。
  • 拖輪裝上「智慧眼」
    圖為「智慧眼」360度全景影像與雷達測距預警界面。「好用,管用,智能!」
  • 軍武時政|國產新型雷射掃雷車無人掃雷車亮相
    檢查可疑爆炸物和掃雷作業都是十分危險的行當,用「赴湯蹈火」來形容並不為過。所謂相生相剋,有了地雷後如何短時間內快速清除地雷,也成為了當今各國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國內掃雷車分成以下幾種,今天就給車長介紹一下,同時看看我國新產雷射.無人掃雷車有哪些過人之處。火箭掃雷車使用的是爆破式掃雷,具有威力大、速度快、效能高等顯著特點,是我國乃至世界掃雷裝備中的主打掃雷方式。
  • 【獨家】矽谷創業公司在中國常跌的五個坑|禾賽科技CEO李一帆柏林亞太周主題演講
    ., CEO of Hesai Technologies 2016/5/26 Keynote at Berlin Asia-Pacific Week李一帆博士,禾賽科技CEO2016/5/26 柏林亞太周上的主題演講
  • 重磅 |「探維科技」獲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已量產第一款固態雷射雷達
    在車載場景,探維科技的雷射雷達可裝載於汽車廠商的L3-L4級自動駕駛量產車、低速自動駕駛物流車和掃地車、港口無人車、礦用無人車、倉儲AGV等;而在智慧交通場景,其雷射雷達可以提供路側的車輛檢測、識別,行人識別等功能,為智慧交通和車路協同系統提供環境感知功能。
  • 陸軍裝備部部長高波為你詳細解讀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習主席系統闡述了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為我軍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的重大戰略思想,標誌著習主席強軍思想的重大創新發展。科技興軍與時代發展同息共脈。鮮明立起科技興軍的戰略指導,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陸軍裝備發展的核心位置,真正站上時代前沿和科技主峰,勇於探索戰略先導技術,切實加強基礎技術積澱,大膽推進創新成果應用,積極實施重大專項工程,下力推開科學管裝治裝,推動形成以軍民協同創新為引領支撐和特徵標誌的陸軍裝備建設常態,使我們有能力成為未來戰爭的設計者、遊戲規則的制定者。選準科技興裝實踐抓手。
  • 福特將自營無人計程車公司 車廠商業模式面臨顛覆
    ,有國內整車企業和科技公司無人駕駛研發負責人,請加車評君的微信號,具體微信公號裡有,麻煩註明「姓名」和「公司」。)來源:騰訊科技全球一線的汽車巨頭幾乎全部都進入了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其中包括美國老牌車廠福特公司。對於無人車,福特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呢? 據外媒最新消息,福特高管表示,公司未來將會推出無人計程車服務,時間在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