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南海這場罕見「較勁」,好多人在盯!

2021-02-15 環球網

美國在南海舉行雙航母軍演叫板中國?中國海南海事局此前發布航行警告說,7月1日至5日在西沙群島海域舉行軍事訓練。美國一直緊盯中國在南海的一舉一動,然而當其軍方4日發表聲明稱,美國「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和「裡根」號航母戰鬥群當天在南海地區舉行演習,「以無與倫比的海上力量」慶祝美國獨立日時,國際輿論仍然頗感意外。美國《華爾街日報》稱,這是華盛頓自2014年以來第一次派出兩艘航母在南海舉行軍演,此次派出的隨行軍艦共四艘。美中大型軍演很少在同時、同一地區舉行。在「支持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這一藉口的包裝下,作為南海域外國家的美國再次不遠萬裡地來耀武揚威。儘管美國海軍官員強調,此舉「不是針對任何政治或國際事件的回應」,然而這樣的時機令外界難以相信美國不是「別有用心」。顯示軍事存在、「秀肌肉」、搞所謂的威懾、為盟友撐腰打氣,這是中國海軍問題專家張軍社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對美國軍演目的作出的總結。更加「巧合」的是,美方5日宣布,B-52H戰略轟炸機在關島基地重新部署。到底是誰在影響區域的局勢穩定?答案不言而喻。


當地時間4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表聲明說,「尼米茲」號和「裡根」號航母打擊群「在一個迅速變化的作戰地區進行一些戰術演練,最大限度提高防空能力,延長航母艦載飛機發動遠程精確海上打擊的距離」,兩艘航母上的飛機「在防空和攻擊演練中模擬敵方攻擊,對戰鬥群探測、攔截以及接觸威脅目標的能力進行檢驗」。聲明稱,「兩個航母打擊群在南海地區舉行聯合演練,令作戰指揮官有機會體驗只有美國海軍才能駕馭的高度作戰靈活性和作戰能力」。

隆納·雷根號航空母艦(資料圖)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聲明還提到,「裡根」號航母打擊群是海軍唯一的前沿部署打擊群,是美國最顯著的「決心象徵」。「尼米茲」號和「裡根」號航母在第17和第5航空聯隊以及水面艦艇的配合下,形成世界上最有效和最機動的作戰力量,對美國與地區盟友和夥伴國家的共同防禦協定提供支持。

7月1日至5日,中國在西沙群島海域進行軍事訓練。截至本報昨晚發稿,中方尚未對此次軍事訓練作出進一步說明。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看來,「美中罕見同時在南海軍演,較勁氣氛濃厚」。近日,兩國已就南海問題進行過交鋒。7月2日,美國國防部發表聲明,聲稱中方在南海「有爭議」地區舉行軍演不利於減緩緊張情勢和維持區域穩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3日駁斥道,中國軍隊在西沙群島有關海域進行軍事訓練,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情,無可非議。

根據香港中評社5日的解讀,美國海軍舉行雙航母演習是為了向中國表明,他們已經恢復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嚴重受影響的威懾性巡邏活動。《華爾街日報》5日稱,此前,美國「羅斯福」號航母因新冠病毒擴散而癱瘓,被迫在關島港口停靠了兩個月。有美國官員認為,中方在利用美國與新冠肺炎疫情作鬥爭的時機來加強南海活動。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5日援引俄戰略調查研究所專家葉爾馬科夫的話表示,美國的最新動向是其沒有放棄對中國軍事施壓的一個「重要信號」,中國會對美方此舉做出回應,但在軍事上會採取克制立場。

「美國部署航母及其打擊力量經常被用於傳遞威脅對手這一信號,而部署兩艘航母則是一種重要的武力展示。」美國《紐約時報》5日分析稱,2016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參觀了部署於南海的兩艘航母,意在提醒北京,華盛頓對地區盟友有怎樣的承諾。《華爾街日報》5日也說,美國是為了向中國發出明確的信息,即它不讚賞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擴張。報導稱,美國和中國的大型軍事演習很少在同一地區舉行。2014年,美中曾籤署一項協議,旨在通過改善溝通來防止海軍之間的意外衝突。

不過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言人凱利3日表示,兩艘航母出現在南海「不是對任何政治或國際事件的回應」。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凱利稱,雙航母作戰演習是為部隊帶來先進的訓練機會。「裡根」號第五航母打擊群指揮官維科夫同一天稱,美國軍演不是針對中國演習的回應,但北京日益上升的「軍事強硬」證明美國海軍在南海的存在是合理的,軍演「有助於確認我們在該地區行動的狀況」。當被問及與中國軍隊在同一地區和時間舉行演習是否會有所擔憂時,維科夫回答道:「我們希望所有國家在海上都能專業地行動,專業地互動。」他拒絕說明美國航母在南海演習的具體地點。另一名匿名海軍官員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航母的演習是預先計劃好的,以確保國際水域的航道和航行保持開放。

中國海軍研究院研究員張軍社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航母歷來是美國推行炮艦外交的重要工具,「美國這種行為只會加劇緊張氣氛,無助於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這進一步說明美國是南海地區軍事化的最大推手」。

備受矚目的美方軍事行動不止一項。5日,美國太平洋空軍網站發布消息稱,一架B-52H戰略轟炸機從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起飛,先參加雙航母戰鬥群在南海的演習,然後飛抵關島,飛行時間總共持續28小時。第96遠徵轟炸機中隊指揮官克里斯多福·達夫中校稱,這次行動表明美軍機有從基地出發「可以飛到世界任何地方的能力,以及我們能從前沿陣地的戰鬥損傷中快速恢復,並繼續行動的能力」。

B-52H轟炸機(資料圖)


B-52H轟炸機與洲際飛彈、戰略核潛艇共同被視為美國三大核載具,最多可掛載31噸彈藥飛行超過6400公裡,可單獨執行任務。這是3個多月以來,美方再次在關島部署B-52H戰略轟炸機。4月17日,美軍將全部5架B-52H轟炸機撤出關島基地。有分析認為,美方這一最新舉措體現了其「動態武力運用」的作戰概念,目的是令外界不易預測重大軍事部署。可以預見的是,重返關島的B-52H戰略轟炸機將在南海、東海附近海域實施巡航行動,展示肌肉。

結合美國剛剛在南海舉行雙航母演習,中國《航空知識》雜誌主編王亞男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與重新部署B-52H轟炸機的行動是一種「暗合」,一方面彰顯其航母戰鬥群強大的海上作戰力量,另一方面展示在關島的遠程打擊力量。

「數千士兵將被調往亞太地區,以提防中國。」5日,日本《日經亞洲評論》還披露說,將從德國撤出的9500名美國士兵除了被調派到歐洲其他地方外,他們還有可能被部署至美國在關島、夏威夷、阿拉斯加、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基地,「優先事項發生了變化,現在的核心問題是中國」。

最近幾個月以來,美國不斷對中國進行無理攻擊與打壓,每當雙方發生摩擦,外媒都會將兩國之間的主要矛盾細數一遍:新冠肺炎疫情、香港國安法、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科技領域較量……正是因為如此,有關美中是否會發生「新冷戰」一直是國際輿論場熱議的話題。

「美中之間的對抗並非一場新冷戰。」美國《華盛頓郵報》3日發表的一篇評論稱,美蘇爭霸時的一些特徵沒有出現在當今世界:美國的聯盟網絡是偏軍事而非經濟的,事實上,作為地緣政治對手的中國正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美國盟友也沒有準備好與北京進行全面對抗。最新例子來自對香港國安法的態度,繼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未就此問題威脅中國後,日本共同社4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話說,日方認為對華制裁不現實,「(如果)兩國關係轉冷,日本經濟將受嚴重影響」,因此會與美國的做法保持距離。

「千篇一律的冷戰政策,比如搞反華軍事聯盟、地理遏制戰略或者全面經濟戰爭,既不合適,也不太可能成功。」《華盛頓郵報》的文章說,北京的雄心越來越全球化,但與美國存在分歧,華盛頓需要考慮到這個新現實。有的問題需要採取防禦性措施,但有些問題需要更關注美國的國內實力,比如推動創新。而在氣候變化、軍控等領域,與中國合作是可能、甚至是必要的。在一些領域,華盛頓只需要深吸一口氣,然後承認中國的影響力實際上不會對美國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就行


此前報導: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駐美國特派記者張夢旭、環球時報-環球網/郭媛丹 任重 柳玉鵬

相關焦點

  • 中美南海窄路相逢 軍事演習模疑攻擊
    南海風雲再起,中美海上同域操戈,烽煙四起。雙方對陣,爭鋒相對。
  • 中美航母曾在南海發生對峙?美媒爆料:若戰時絕對會開打
    碰撞」意味明顯,說明兩國都針對對方的航母進行部署,有意去挑戰對方,中美航母曾在南海發生對峙事件。  實際上在當時中國與美國航母同時出現在南海的時候,就引發了廣泛關注。  美軍擁有最先進的航母,而中國坐擁主場優勢,因此中美航母之間的「碰撞」被認為是一場「針尖對麥芒」的較量。  我們都知道如今中美局勢升溫,這樣的軍事行動的確都有針對性。不過美國媒體其實還是說錯了一件事情,若真的在戰爭時期,中美航母在南海對峙就不可能發生,因為美國航母是沒有機會進入南海的。
  • 美國驅逐艦與我國航母「較勁」,背後透露什麼信號?
    臺軍對此展示了兩副面孔,當「山東號」通過時,臺軍派遣了艦船和戰機,這是馬斯廷號所沒有享受的「待遇」。 美軍驅逐艦和我國航母前後兩天都通過臺灣海峽,不由得讓人關注兩方「較勁」背後透露的是什麼信號。臺灣陸軍退休少將於北辰分析,中美兩國向外界傳遞了不同的信息,美軍是在向中國大陸表明,全世界都可以走臺灣海峽這條路;解放軍則是在向世界表明,這是中國的內海。
  • 南海較勁,反制美航母中國動作頻頻,美軍印太司令部:要讓夥伴安心
    面對美軍航母耀武揚威的行徑,解放軍反制航母的動作也不小,連續兩天出動大批軍機進入臺西南空域和南海等地,既是對美國海軍航母的回應,同時也是對主權的宣示和對不安分分子的威懾。在美國海軍派遣航母戰鬥群通過臺灣南部海域前往南海的同時,解放軍也連續出動了多架戰機宣示自己的主權。
  • 驚心動魄地,中美海軍對峙南海!
    今天,回首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美恢復外交關係之後,兩國之間最大的軍事對峙事件,顯然非常有必要。這就是著名的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這正應了一句話:你弱小的時候,壞人不少。這說明,美軍航母的躲藏動向,已在我國精密偵察探測技術下暴露無遺。美軍只有兩條路,或離開,或開戰。選擇後者,他們起碼會損失一艘航母,這樣的風險,他們承擔不起。最終,美國人選擇了離開。這場對峙的勝負,決定了整個亞太地區這幾年局勢的走向。
  • 忘了南海問題吧,這世上只有中美爭奪全球資本的問題
    而對於中國來說,始終將中美關係視為其外交戰略的重中之重,希望能通過「加強合作,深化互信」來稀釋、化解中美之間的矛盾,使中美雙方分歧得到有效「管控」。上文提過,此次中國在南海舉行軍演的同時,中美兩軍的合作也在按計劃展開,中國派出了5艘戰艦和1200餘人參加了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規模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清晰表明了中國不想與任何大國對抗,願與任何尊重中國利益的力量合作的意願。
  • 南海危急!日軍罕見公開挑釁,美國圖窮匕見
    繼英國派軍艦闖中國西沙領海,並宣布軍艦常駐南海之後,9月17日,日本防衛省證實,海上自衛隊「黑潮」號潛艇進入南海海域,並與直升機航母「加賀」號配合展開反潛演練。這是日本潛艇首次進入南海進行演練,且潛艇行動被視為機密,此次公布實為罕見。挑釁!日本罕見公開潛艇南海演練日本海上自衛隊9月17日發布消息稱,海自潛艇「黑潮」號與直升機護衛艦「加賀」號等3艘艦船在南海實施了訓練。
  • 美軍膽敢轟炸南海島礁?胡波解讀中美南海戰爭風險
    中美南海問題本質上是美國對於中國崛起的海洋力量的過度解讀、過度誇張、過度焦慮。但實際上在全球海洋議題上,中美共同利益大於競爭。當然美國人特別是美軍有各種各樣的預案,但它很清楚一旦直接轟炸中國南沙島礁的話,這勢必引起中美之間的全面的對抗,中國肯定會全面反擊,美國不要有幻想。我們島上這麼多軍人和官兵,這麼多設備,一旦遭到轟炸,那中國再怎麼想維護中美關係,也不可能視若罔聞,中國肯定會全面反擊,這個美國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覺得這種概率是比較低的。
  • 中美南海對峙,西方還能主宰世界多久?
    中國已經發出最後警告中美南海對抗已經幾年,步步升級,現在已經到了最後攤牌的時候。南海仲裁案可能是點燃南海戰爭的導火索。美國人也知道,中國人最好面子。毫無疑問,這是今年中國一場最大的外交硬仗,關係到中國在南海的基本權益,中國已沒有退路。
  • 中美軍艦正在南海拉開架勢
    中國已經發出最後警告中美南海對抗已經幾年,步步升級,現在已經到了最後攤牌的時候。南海仲裁案可能是點燃南海戰爭的導火索。美國人也知道,中國人最好面子。毫無疑問,這是今年中國一場最大的外交硬仗,關係到中國在南海的基本權益,中國已沒有退路。
  • 亨廷頓預言的中美南海戰爭
    這不是愚人節玩笑,也不是科幻小說,而是《紐約時報》2016年3月31日一篇報導的描述。紐時稱,美國一艘巡洋艦在南海巡航時遭到中國軍艦跟蹤監視,雙方進行了「危險的寒暄」。關於南海衝突的「科幻小說」或許早有人創作,但最有名的作者當屬美國著名政治學家薩繆爾·亨廷頓。早在1990年代,薩繆爾·亨廷頓在其《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就預言了中美南海戰爭。
  • 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戰爭只隔一集《熊出沒》,最終如何收場?
    同年七月十二日,雖然中、美兩國的境內,似乎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的,和往常一樣。中國國內的央視一套甚至還在播出動畫片《熊出沒》。而平靜的湖面下,正潛藏著洶湧的暗流:美國所有艦隊的坐標在雷達圖上憑空消失;中國東風飛彈遙指太平洋,四位海軍上將坐鎮南海。戰爭一觸即發!
  • 世界憂中美南海「開戰" 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在門口?
    南海上空濃濃的火藥味令一些人擔憂中美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兩國是否「開戰」的話題再次升溫。美軍會進入中國島礁12海裡之內嗎?22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認為很有可能。不過,中國學者沈丁立也表示,美國在南海的底線應該是「不打仗」。
  • 中美在南海的緊張關係可以改變
    1、中美在南海的緊張關係可以改變[「信息分析」陳功]美國的核心利益與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不一致的。
  • 難怪中美南海激烈博弈,看完茅塞頓開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美雙方的深層次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美國的製造業再就已經空心化了,現在美國的支柱產業就是金融業,所以美元的國際貿易貨幣結算地位,是美國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了這個基礎,美國的經濟會以讓人意想不到的速度衰落。
  • 罕見!美國三大航母群集結亞太!什麼信號?
    來源:補壹刀(buyidao2016)執筆/胡一刀&花叨叨當前中美關係的糟糕程度,被一些美國媒體形容為「自由落體式」下降。很多人擔心,兩國政治會走向最壞的形式,那就是戰爭。臺海、南海……都成為風險點。
  • 罕見!美國三大航母群集結亞太,幾個意思?
    執筆/胡一刀、刮鬍刀 &叨叨姐當前中美關係的糟糕程度,被一些美國媒體形容為「自由落體式」下降。很多人擔心,兩國政治會走向最壞的形式,那就是戰爭。臺海、南海……都成為風險點。最令氣氛緊張的是,三年時間以來,美國海軍3個航母群首次同時在印太海域活動。按照以往的規律而言,這可是做打一場地區戰爭的準備。
  • 恐怖組織煽動「起義」打敗中美俄 「盯」上新疆
    科威特暴恐問題研究專家阿里·哈馬迪建議,既然負責協調反「伊斯蘭國」行動的美國將軍日前呼籲全球盟友打響網際網路上的反恐攻防戰,那麼,在APEC等國際場合,中美領導人會晤時就應該提出針對網際網路虛擬空間的反恐合作,中美形成反恐「信息戰聯盟」,不僅可以加深中美兩國的反恐合作,還可以讓那些採取雙重標準、對中國打擊恐怖勢力指指點點的美歐媒體閉嘴。
  • 當年南海仲裁案和中美軍事對峙還記得嗎?意義有多大你知道嗎?
    2016年5月9日,美太平洋艦隊司令,日本人後裔哈裡斯在派威廉·勞倫斯號飛彈驅逐艦闖入中國12海裡領海同時,還公開叫囂,宣布美軍已「做好今夜與中國開戰」的準備,此話一出猶如一個炸雷響徹全球。  哈裡斯的話也沒白說,按照中國人大金燦榮教授的說法,美國人是行動派,說幹就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