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im光傳感器方案大盤點

2021-03-06 美信半導體

Maxim在光傳感器領域持續耕耘,在環境光傳感器、接近檢測傳感器和可穿戴傳感器等應用均有出色的方案和特色產品。

環境光傳感器IC

環境光傳感器用於測量環境可見光的強度,Maxim的環境光傳感器採用業內前沿技術,集成了智能管理功能,提供可靠、精確的環境光測量。通過集成性能優異的傳感器元件和高精度模擬電路及數字控制,我們的光傳感器能夠以極低電源電流實現極高性能。

接近檢測傳感器IC

Maxim的接近檢測傳感器用於測量目標反射的紅外光,我們的傳感器採用創新的LED脈衝發射架構,即使在陽光的超強照射下也能確保可靠檢測。低佔空比LED脈衝,配合集成的功率控制開關,只需消耗非常低的功率,理想用於手持產品及電池供電設備。‍

特色產品

MAX44000——集環境光檢測和接近檢測於一體的光傳感器

數字式環境光和紅外接近檢測傳感器MAX44000,模擬人眼的環境光檢測。該款IC採用公司專有的BiCMOS技術設計,在微型、2mm x 2mm x 0.6mm封裝中集成了三個光傳感器、兩個ADC以及數字電路。高集成度設計節省了寶貴的電路板空間,並提供光信號整合以及無與倫比的光檢測性能。‍

將智慧型手機置於用戶的臉旁時,必須關閉觸控螢幕,以防意外的接觸對通話造成幹擾。由此,接近檢測傳感器就變得尤為重要,從而能夠在通話或其它任意的預設事件中「檢測」到何時有目標進入特定範圍內。一旦接收到被測信號,則通過直流電路、紅外(IR)抑制前端電路,然後送至ADC。這一過程使MAX44000能夠在具有較大直流IR輻射的環境下工作。採用單脈衝技術為外部IR LED提供脈衝驅動,因而傳感器不受外部固定頻率IR輻射的影響。這種抗擾性使接近檢測傳感器的工作更加可靠。 

傳統的光傳感器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眼看不見的紫外線(UV)和紅外的影響,從而導致環境光測量讀數不準確。器件採用Maxim的BiCMOS技術,集成了兩個光電二極體和一個濾光器,可有效抑制紫外線和紅外線,使MAX44000在各種環境設置中均可很好地復現人眼的光學反應。

MAX44000功耗極低:使能環境光傳感器時電流僅為5µA;同時使能接近檢測傳感器和環境光傳感器時,電流僅為7µA。這種低功耗特性大大延長了應用中的電池壽命。 MAX44000非常適合觸控螢幕應用,包括:智慧型手機、便攜設備、工業傳感器以及在線檢測。

可穿戴傳感器

可穿戴應用中的光傳感器主要用於跟蹤身體活動、健康情況和保健。我們的全集成傳感器支持持續檢測心率和測量血氧飽和度,使用舒適、穿戴方便。這些可穿戴光傳感器集光傳感器、LED、環境光抵消電路以及高性能前端於一身,簡化設計,幫助減少運動偽影。超低功耗和尖端的封裝技術延長電池壽命、減小器件尺寸,縮短上市時間。‍

特色產品

MAX30102——脈搏血氧及心率監測集成傳感器模組

Maxim面向可穿戴健康和保健應用推出脈搏血氧及心率監測集成傳感器模組MAX30102,為可穿戴健康和保健應用提供超低功耗方案,幫助設計人員加速可穿戴健康產品的上市時間。‍

脈搏血氧及心率監測有助於檢測您的呼吸狀況是否存在問題,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利用血液中的含氧量及心率這兩項信息,您就能知道身體供氧是否充足,或是否正在遭受痛苦。如果身體受到影響,您的心率會變得非常高,氧氣含量會非常低。

MAX30102集成紅光和紅外LED,通過調節LED脈衝,實現血氧飽和度(SpO2)及心率測量。這款脈搏血氧及心率監測集成傳感器模組的功耗極低,完備的系統方案有效節省空間、簡化移動及可穿戴設備的設計流程。傳感器模組外形尺寸小、設計簡便,有效加速可穿戴產品上市。

主要優勢‍

超低功耗:有效延長電池使用壽命;採用1.8V單電源供電,內部LED採用單獨5V電源供電

節省空間:在保持優異的光學和電路性能前提下,實現超小尺寸設計;集成了LED、光電二極體、光學組件、帶環境光抑制的低噪聲電子單元

簡化設計:評估平臺包含集成模組和加速度計,幫助客戶快速評估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Maxim光傳感器IC的詳細信息。‍

相關焦點

  • 光傳感器介紹
    光傳感器,是目前傳感器主要分支之一,主要由光敏元件組成,具有抗電磁幹擾、敏感度高的優勢,在物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上將有至關重要的地位,隨著資訊時代對檢測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傳感的傳感器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的需求,因此各大研究機構都在研究開發各種新型光傳感器和光敏的功能材料。當前光傳感器在汽車、工業、醫療和消費電子領域的普及率逐年升高,成為工業智能性的重要標誌之一。
  • 環境光傳感器初探
    例如,在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等移動應用中,顯示器消耗的電量高達電池總電量的30%,採用環境光傳感器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長電池的工作時間。另一方面,環境光傳感器有助於顯示器提供柔和的畫面。當環境亮度較高時,使用環境光傳感器的液晶顯示器會自動調成高亮度。當外界環境較暗時,顯示器就會調成低亮度。。
  • 近似人眼感知的傳感器——環境光傳感器
    環境光傳感器在消費類電子、汽車電子和工業控制等領域均有使用,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頂部,都會配置環境光傳感器,通過環境光傳感器感應光照強度,實現屏幕亮度實時控制,起到降低設備功耗、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護眼睛的作用。
  • 【設計規範】光距離傳感器結構設計規範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光距離傳感器也幾乎成了標配,這個東西雖小,作用卻不小,打電話時靠近滅屏,遠離亮屏,節省電量;而結構設計方面的尺寸和配合對傳感器的靈敏度有重要影響
  • 【光和傳感器】關於環境光和接近傳感器的11個誤解
    這些應用程式之間的一個共同點是,它們需要某種類型的傳感器,執行器或決策引擎來確定要採取的措施。環境光和接近傳感器(ALS / Prox傳感器)被用於許多物聯網(IoT)設備,工廠自動化以及可穿戴設備等應用中,以降低功耗,確定屏幕亮度,打開/關閉屏幕,檢測儲罐中的液體液位,測量儲罐中活塞的接近程度等等。
  • Science子刊 | 新型光傳感器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悉,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韓國先進科技學院的研究人員們受到螳螂蝦眼睛啟發,開發了稱為SIMPOL的新型光傳感器,能夠在單個像素中進行快照高光譜和偏振感測除了需要用於光調製的厚雙折射元件以及光譜儀的通道SPI方法之外,當前的檢測器級SPI策略還需要時間數據收集或使用空間上分離的檢測元件進行快照成像。前者容易出現暫時的圖像重合失調,從而嚴重降低圖像質量。後者解決了時間失配,但由於其四個在空間上分離的偏振敏感探測器,導致了固有的空間失配。這增加了圖像傳感器的尺寸和成本,並引入了空間採樣誤差,尤其是在場景邊緣附近。
  • 2020年新型圖像傳感器大盤點!
    用於計算機視覺的二維圖像傳感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傳感器和處理的高功耗以及數據帶寬。HM0360通過提供一種低功耗圖像傳感器來解決這一問題,該圖像傳感器可在高信噪比和動態範圍的情況下實現出色的圖像質量,從而使算法能夠在從明亮的陽光到月光的惡劣照明條件下運行。
  • 採用二次Molding方案,華天集團布局dTOF傳感器製造
    近年來,隨著3D視覺市場的火爆,結構光及ToF傳感器出貨開始暴增,芯智訊獲悉,華天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華天慧創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 超靈敏光機械超聲傳感器,為生物組織深層成像開闢新可能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全球領先的納米電子學和數位技術研究與創新中心imec,提出了一種基於矽光子晶片的光機械超聲傳感器,得益於創新的光機械波導,該傳感器具有前所未有的靈敏度
  • ISSCC上的最新圖像傳感器技術
    根據Sony開發團隊的描述,開發這款事件導向圖像傳感器的幕後動機,是為了滿足那些低功耗、永不關機設備也要配備高畫質成像技術的需求。隨著諸如家用保全攝影機、虛擬個人助理等無線連網設備崛起,物聯網(IoT)系統設計工程師也在尋找能延長電池壽命的小型解決方案,事件導向技術正適合保全系統應用;這類圖像傳感器內建了智能功能,能實時偵測運動物體。
  • 不僅僅是大量傳感器和攝像頭,谷歌Starline 3D視頻方案解析
    該方案的特點是,可顯示具有體積和深度的立體視覺,讓視頻通話體驗看起來更加生動,沉浸感更強。近期,谷歌實驗室公布了該項目背後的技術細節,包括採用的攝像頭、紅外傳感器等硬體,以及如何在測試過程中,通過精準的視覺模擬來欺騙用戶的觀感。
  • ToF——飛行時間測距傳感器
    傳統上是紅外測距,但紅外測距沒有計算時間差的能力,主要靠測光強,但打在黑色、白色等顏色物體上,由於材料本身的吸收度不同,也會影響測距效果,因此ST的FlightSense採用計算發射和返回的光子時間差,即計算飛行時間(ToF)方案。另外在集成度上,ST的方案是發射和接收都做在一起,而紅外測距往往是分立方案。
  • 新型光傳感器:可印刷、可區分顏色、可用於可見光通信!
    背景相機、光屏障、運動傳感器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都採用了已經在許多應用中發現的光傳感器。未來,這些傳感器也將在電信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它們可以利用光線實現數據傳輸。(圖片來源: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創新近日,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的科學家們在位於海德堡的創新實驗室成功取得決定性進展:可區分顏色的可印刷光傳感器。
  • 光偏振技術再次迎來進步,光偏振在機器視覺中的應用
    要了解偏振光應用,需要了解最新的偏振相機和傳感器,並需要了解使用偏振技術的優勢和局限性。偏振概念光是一種橫波,垂直於其傳播方向振蕩。自然光以及幾乎所有的人造光(LED,白熾燈,螢光燈等)都是非偏振或弱偏振的。自然光從光源沿任何徑向傳播。偏振光是其中光僅沿一個特定方向傳播的光。
  • 【技術】善解人意的「機器眼睛」:飛行時間(TOF)傳感器
    來自光源(通常為紅外VCSEL)的照明被勻光片擴大,並發射脈衝(50%佔空比)到定義的視場。在下遊系統中,如果光沒有遇到障礙物,存儲的「標準信號」將在一段時間內觸發探測器。如果物體中斷該標準信號,系統可根據所產生的相移和脈衝序列的時延,確定探測器每個定義像素的深度信息。飛行時間傳感器具有精確快速、長距離和成本效益稿等特點,這是由雷射的天然屬性決定的。
  • 科學家演示基於昆蟲耳朵的傳感器方案 可用於小車的行進控制
    作為仿生學的一個寶庫,大自然已經向我們展示了較閉門造車更優秀的各種解決方案。而在這套「生物傳感器」的幫助下,系統可以拾取環境中的簡單聲音指令,為未來更靈敏和高效的傳感器鋪平了道路。研究團隊表示,這項演示進一步證明了我們能夠如何利用天然傳感器來獲得巨大的優勢。論文作者 Ben Maoz 指出:就靈敏度和能效表現而言,生物系統較技術衍生方案有著天然的巨大優勢。而特拉維夫科學家們的這項技術演示,為機器和昆蟲之間的感官整合方案開闢了一扇新的大門。
  • 詛咒之刃並非萬能,爐石傳說兵器譜排名大盤點!
    除了本期的爐石實驗室,小編還為大家帶來了爐石兵器譜排名大盤點。在爐石傳說中,一把在合適時候出場的武器不僅往往能改變局面、逆轉局勢,也是賺取卡差的有效手段。很難想像一個齒輪裝個柄就能當武器齒輪光錘的特效太強,在大部分情況下都無疑是超值的,對比公正之劍來說,並不拖節奏,上場就能發揮作用。
  • iPad Pro的LiDAR有點奇怪,3萬像素的索尼傳感器?
    從結構來看,這裡的距離感應方案,就是ToF技術的完整形態:即由VCSEL雷射器首先主動發射紅外光,在光子碰到障礙物對象(如湊近手機的耳朵或人臉)時返回,並由SPAD傳感器接收到。在這個過程裡,會有某種「計時電路」用於計量光從發出到返回全過程消耗的時間,那麼在光速已知的前提下,就能精確地測得該對象到手機的距離——這就是ToF技術的一般原理。
  • 結構色技術:"裸眼"色度傳感器
    圖源: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Light學術出版中心,新媒體工作組色度傳感器,即將輸入的物理或化學屬性(如溫度、溼度、PH、熱傳遞以及濃度等)轉化為顏色的變化輸出,從而不需要在實驗室級別的臺式設備上進行定性或者定量的測試分析
  • 傳感器與藝術:環境光線傳感器
    環境光線傳感器是一種能感測環境光照強度變化的傳感器,藝術家用環境光傳感器做出了什麼樣的作品呢?傳感器與藝術為你揭曉: 我們都知道,手機屏幕的亮度會因環境的亮度而改變。你知道這是怎麼做到的嗎?原來,手機內置了環境光線傳感器,它可以感知周圍環境的光線強弱,從而自動調節手機屏幕的亮度。智能家居的室內照明設施也內置了環境光線傳感器,實現照明自動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