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以死明志的開國上將閻紅彥

2021-02-23 文史天地

▲賀龍、李井泉、閻紅彥等人觀看大渡河時的留影


  十年文革,中國浩劫。開國上將,以死明志。幸而神壇已毀,願這樣的歷史不會重演!


反對高崗

  1955年,新中國為55名在民族解放與獨立戰爭中出生入死立下了不朽功勳的解放軍高級指揮員授予了上將軍銜,史稱「開國上將」。在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中,這五十多名開國將軍大都受到了衝擊。其中,有的人,為了自保,晚節不保,上了林彪江青的賊船,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有的人,受了左傾思潮的影響,淪為打手,對自己治下無辜而又善良的人民群眾慘下毒手,製造了一起又一起冤案。但有一個人,不顧個人安危,對林彪、「四人幫」奮起抗爭,最後服毒自殺以死抗爭。這個人,就是與劉志丹同為陝北革命根據地早期領導人,建國後先後任四川省委副書記、雲南省委書記的開國上將閻紅彥。

  1909年10月,閻紅彥出生於陝西省安定縣瓦窯堡鎮。1924年入陝北軍閥井嶽秀部當兵,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0月隨部參加清澗起義。1931年參與創建中國工農紅軍晉西遊擊大隊,任大隊長。後率部西渡黃河,轉戰到陝北地區,與劉志丹領導的南梁遊擊隊會合,參與創建陝甘工農紅軍和陝甘蘇區。
  閻紅彥天生一副犟脾氣,為人正派,剛正不阿,堅持正義,只唯實,不唯上。不論是天王老子,不論對方官再大,只要認為你說的話不在理,他都會加以反駁,據理力爭,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後果。為此,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沒少吃虧。
  1942年夏,閻紅彥在延安的中央黨校學習。那時,延安整風已經開始。有人揭露時任西北局書記的高崗偽造履歷,在戰鬥中貪生怕死臨陣脫逃。一天,高崗找到閻紅彥,要閻紅彥向組織作證,自己在陝甘遊擊隊剛組建時,就是遊擊隊隊委;臨鎮戰鬥中他臨陣脫逃是被人綁架走的。作證的交換條件,是讓閻紅彥擔任師長。但閻紅彥不為所動,實事求是一針見血地當面向高指出:當年高崗只是陝甘遊擊隊三支隊二大隊的政委,根本不是陝甘遊擊隊隊委。而且,在臨鎮戰鬥中,高崗臨陣脫逃,當了逃兵,當時隊委會決定開除他的黨籍,並對其進行通緝。後來,高崗自動回來了,隊裡就給了他個留黨察看的處分,讓他下去當了戰士。為此,二人大吵一架。之後,高崗就一直在中央高層領導面前說閻紅彥的壞話。 1945年黨的七大上,高崗被提名為中央委員並進入政治局。閻紅彥根據多年來對高崗的了解觀察,向劉少奇、任弼時提出了反對意見,指出高崗偽造歷史,臨陣脫逃,品質不好,詭計多端,不可信賴,但他的意見未被重視,還被誤解和批評。其後,閻紅彥受到了組織批判,康生代表黨中央宣布:「高崗是西北的革命領袖,今後不準任何人反對。閻紅彥反對高崗是錯誤的。」
  直到1954年,高崗因同饒漱石進行分裂黨、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陰謀活動受到揭發和批判而自殺身亡,中央高層才知道當初是錯怪了閻紅彥。毛澤東公開向閻紅彥道歉說:「閻紅彥同志,很對不起,把你冤枉了十多年,當時只怪我看錯了人。」


解散公共食堂


  1959年8月,閻紅彥走馬上任,去雲南做了省委書記,成了名符其實的封疆大吏。當時,神州大地正在大搞三面紅旗,雲南和其他省份一樣,官僚主義、浮誇風盛行,群眾超長時間、超負荷勞動和糧食不夠吃,造成了雲南解放以來人為的群眾大規模死亡。而閻紅彥能接觸到的報紙上,只是一味地宣傳我們的形勢大好。閻紅彥老家的親戚給他寫信,說那兒餓死了很多人。閻問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沒人敢向他說實話。閻紅彥就帶著自己的秘書李原一起下去微服私訪。閻紅彥一行走過了雲南很多縣份。一路上,他們看到了每個村子都是浮腫病蔓延,路邊有很多餓死倒斃的農民,成群結隊的邊民不得不外出要飯。閻紅彥流淚了,對李原說:「和平年代餓死這麼多人,一定是我們的政策出問題了。」
  在麻慄坡,閻紅彥遇到了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婆婆在雨中手拄拐杖氣喘籲籲地趕路。老婆婆對閻紅彥說,自己是走了二十多裡山路去公共食堂吃飯的。老婆婆說:「過了這道梁,還要爬一個坡,吃頓飯真難啊。」路邊的群眾對閻說:「老婆婆還不算遠,最遠的人,要騎著毛驢去食堂吃飯,三十多裡路呢。吃完飯回家不久又得準備來吃下頓飯。」
  閻紅彥十分難過,在省委幹部會議上說:「三十裡路騎毛驢吃飯,誰發明的?還把我們的群眾當人不?公共食堂根據群眾意願嘛,辦不好就散嘛。」
  要知道,公共食堂是中央的既定方針,毛主席的指示,沒人敢反對。有很多相當級別的幹部因為對公共食堂有意見,被判刑,被關押,被下放勞動。但閻紅彥不顧個人安危,一定要為民請命。他說:「公共食堂再辦下去,老百姓都叫餓死完了。」
  1961年5月,閻紅彥就放寬若干農村經濟政策問題給毛澤東寫了6000多字的長信,提出解散公社食堂等建議。他的建議和調查方法得到了毛主席的讚揚,不久,雲南農村解散了公社食堂。
  在1962年8月召開的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發表了講話,提出國家今後的工作重點是搞階級鬥爭,一切要以階級鬥爭為綱,要在全國農村開展一次全面整頓的群眾運動。文件傳達下來後,閻紅彥不以為然,他在省委幹部會議上公開講:為什麼要老提階級鬥爭?我看雲南就不要再搞階級鬥爭了,經濟搞上去了,人民生活提高了,才是道理。沒有飯吃,搞什麼階級鬥爭。
  遵照閻紅彥的指示,雲南省委在下發全省的文件中提出:雲南不需要以階級鬥爭為綱去開展一次社會主義教育的群眾運動。這是迄今發現的全國唯一一份提出「不需要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省委文件。文件下發後,很快就引起了西南局和中央的不滿。中央派出彭真來雲南調查事情真相。彭真理解閻紅彥,做了妥善處理,巧妙地保護了雲南省委和閻紅彥等人,使其順利過關,化險為夷。
  雲南省在閻紅彥的主持下,經過一系列調整工作,經濟情況出現了良好的變化。三年後,雲南省的糧食產量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全省城鄉市場繁榮,肉食、主副食品敞開供應,物價穩定,一躍成為全國經濟狀況明顯好轉、人民生活改善幅度較大的省區之一。


勇鬥陳伯達


  1966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當年10月,閻紅彥被江青、陳伯達召集到北京參加揭發批判鄧小平的會議。會上,謝富治揭發鄧小平「在淮海戰役中動搖,企圖後撤,犯有逃跑主義的罪行」。在淮海戰役中擔任縱隊司令員的閻紅彥立即站起來反駁說:「根本沒有這種事。整個淮海戰役期間,中野總部一直是隨我們三縱行動的,鄧小平一直是和我們在一起的。」他又問原三縱作戰部長、時任昆明市委書記的趙增益:「你聽說過這件事沒?」趙回答說:「沒有。」閻紅彥反駁弄得江青、陳伯達和謝富治都漲紅了臉,氣急敗壞無話可說,此次揭發鄧小平的會議因此不歡而散。至此,閻紅彥被中央文革視為「走資派」,在之後的運動中飽受摧殘。
  閻紅彥從北京回雲南沒幾天,雲南的造反派在江青、陳伯達的指使下,開始對雲南省委進行衝擊。造反派佔據了省委辦公樓,還抄了閻紅彥的家。造反派對閻紅彥召開批鬥會,一場接一場,有時一開就是一天,不給他吃飯,不給他喝水。
  為了保護閻紅彥,葉劍英元帥專門從北京打電話給昆明軍區司令員秦基偉,讓他一定要設法保證閻紅彥的人身安全。秦基偉召開昆明軍區黨委會議,責成副司令員王銀山專門負責閻紅彥全家的安全。王銀山安排部隊將閻紅彥和他的妻子接到雲南省軍區警衛團駐地小麥峪。
  造反派找不到閻紅彥,連忙向江青和陳伯達匯報。江青在北京的文革會議上公開叫囂:「閻紅彥壓製造反小將,昆明現在是死水一潭。中央文革要派出力量,去昆明扭轉局勢。」於是,北京和昆明的街頭到處都出現了「炮轟閻紅彥」的大字報。
  至此,閻紅彥已經被江青一夥列為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在劫難逃了。
  1967年1月4日,雲南省造反派準備在昆明檢閱臺廣場召開批判省委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大會。由於找不到閻紅彥,造反派報告了中央文革。1月8日凌晨,中央文革組長陳伯達接通了閻紅彥的電話,對閻紅彥咆哮道:「為什麼要躲起來?為什麼不敢見革命群眾?鬥一兩次就怕了?我看鬥十次八次也沒問題。不要見不得風雨。你出去和造反派見面!這是中央的決定!」
  天不怕地不怕的閻紅彥立即對陳伯達反唇相罵:「你能代表中央嗎?我就不承認你是中央的代表!你坐在北京,不了解下面的情況,只知道亂發號令。我看你是想把雲南搞亂,把國家搞亂……」
  二人在電話中大吵一通,各自狠狠地掛了電話。
  放下電話,閻紅彥心亂如麻。他知道,自己和身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陳伯達發生了爭吵,對方肯定不會放過自己。他為中國的前程憂慮,他也知道造反派肯定很快就能找到小麥峪,將他和妻子抓去批鬥。他不願意忍受屈辱,不願意再看到江青、陳伯達在自己面前頤指氣使。他要以死抗爭。
  於是,在寫下了「逼死我者,江青、陳伯達」的遺言後,一代名將閻紅彥吞下了自己早已準備好的安眠藥,自殺身亡。閻紅彥成了在文革中唯一一個自殺的開國上將,也是第一個自殺身亡的省委書記。
  閻紅彥死後,江青一夥下令不準開追悼會。可是昆明黨、政、軍機關幹部和群眾,自發地為閻紅彥舉行了莊嚴的追悼儀式。
  粉碎「四人幫」後,鄧小平指出:「閻紅彥是個好同志,我了解他,他在雲南的工作搞得很不錯,這個人正派,耿直剛強,要不是林彪、『四人幫』迫害,他不會死。」
  1978年1月24日,閻紅彥骨灰被移放到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正廳中區。鄧小平等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及閻紅彥生前好友380餘人參加了儀式。2月15日,中共雲南省委、中共昆明軍區黨委聯合發出通知,為閻紅彥平反昭雪。

『文史天地』伴你欣賞歷史的精彩片段

我們為你介紹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講述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果您有更多關於歷史的精彩內容可以通過我們分享給大家。

★訂閱:點擊大標題下的☞文史天地-->再點擊☞關注 按鈕即可訂閱;

★點擊大標題下的☞文史天地-->再點擊☞查看歷史信息 即可查看往期內容。

相關焦點

  • 開國55大上將排名及任職(附開國上將名單及圖片)
    一、開國上將排名及時任軍職1.蕭克(1907.07.14-2008.10.24),
  • 開國上將王建安為何要求死後不進八寶山?
    「文革」中某日,王建安將軍到樣板戲《龍江頌》原型地調查,發現情況與宣傳材料出入很大,即按實際情況向上反映。江青批示《龍江頌》是「唱腔的需要」。將軍由此被扣上「反對革命樣板戲」的大帽子,挨批甚烈。山西大寨為全國農業生產典型。某日,王建安將軍到大寨參觀,不按指定路線,不聽經驗介紹,而是上坡下田,走村串戶,與農民個別交談。
  • 中央對57位開國上將的排名順序
    閻紅彥(1909.10.26-1967.01.08),時任成都軍區第一副政委。謝富治(1909.08.-1972.03.26),時任昆明軍區司令兼政委。陶峙嶽(1892.9.18-1988.12.26),時任新疆建設兵團司令。烏蘭夫(1906.12.23-1988.12.08),時任內蒙古軍區司令、政委。
  • 開國上將戰功排名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在1955年北京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此次大授銜有55位將軍被授予開國上將,後來在1956年和1958年有補授了兩位,所以前後有57位開國上將,在這些將軍中,如果單純軍事上的戰績來說,也就是戰功方面,能夠排行前三的都有數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
  • 開國上將宋時輪:排炮不動,必是十縱!
    1991年9月17日,原軍事科學院院長宋時輪上將在上海病逝,享年84歲。
  • 「開國上將」李天佑:後代子女今何在?
    「開國上將」李天佑:後代子女今何在?
  • 閒聊蕭克上將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蕭克老將軍被稱為「開國第一上將」,對於開國上將的排序,最為常見的一種是按姓氏筆畫排序,王平上將排第一位,第二種是按照1955
  • 開國上將鍾期光的兩大綽號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57位開國上將中,鍾期光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位人物。他學識淵博,是軍中少有的知識分子,他建樹甚多,是功勳卓越的政治工作者;他千錘百鍊,是上級將領的左膀右臂。他的綽號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有兩個——媽媽主任、學府高師。
  • 開國中將秦基偉,晚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兩個兒子也成為中將
    在1988年的授銜儀式上,有一位開國中將被晉升為上將,此人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秦基偉將軍。秦基偉將軍早年參加革命,先後參加了反「圍剿」、長徵、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並在第一次授銜時被授予中將軍銜,成為開國中將。後來秦基偉還擔任了國防部長等職務,官至副國級,1988年的授銜儀式上,晚年的秦基偉的被授予上將軍銜。
  • 開國上將呂正操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冀中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冀中軍區司令員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區總指揮部副總指揮。1943的任晉綏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副部長、代部長,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1955年授銜,開國元帥與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的待遇有何差別?
    那麼這些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的待遇有些什麼區別呢?他們又享受著什麼樣的福利呢?這是華夏文明從這片土地上誕生以來除去文明火焰出現外第二件開天闢地的大事,這宣布著中國人民從卑微的泥土裡抬起了頭,仰望著藍天,這也宣布著在被鮮血和汗水浸染的土地上,那些革命先輩先烈的犧牲終於換來了光明的成果。
  • 這位女少將:弟弟被授銜少將,丈夫官至空軍中將,父親是開國上將
    這位女少將:弟弟被授銜少將,丈夫官至空軍中將,父親是開國上將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主人公,是一個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她之所以能夠這麼優秀,
  • 兄弟二人都是開國少將,哥哥是陝北紅軍創建人,弟弟是萬歲軍軍長
    1000多名開國少將中,兩名開國少將是他們乳同胞的親兄弟。兄弟倆都成了開國將軍,不常見。 像表兄弟一樣的人還有很多。 兄弟同時授予少將軍銜的情況並不多見。 而且,這兩個人在我的黨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 哥哥是陝北紅軍的創始人之一,弟弟是萬歲軍副軍長的職位。 兄弟倆都為紅軍的發展、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 粟裕的「文革」歲月
    在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沒有受到衝擊的開國大將:不僅沒有被拉出去批鬥,沒有因為中央軍委的「一號命令」而強制離開北京,更沒有被監禁或坐牢
  • 「開國上將」宋任窮95歲高齡去世,留下2兒6女,如今現狀如何?
    推薦語: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到1958年一共有57位將領被授予上將的軍銜。
  • 55年授銜,3位原國軍將領成了開國上將,他地位更高,為何沒軍銜
    眾所周知,55年新中國第一次舉行軍隊授銜儀式,其中,有5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在這57位開國上將中,有3人是原國軍將領,在解放戰爭中投誠起義,分別是陳明仁、陶峙嶽、董其武。可以這麼說,這3位將軍的深明大義加快了解放戰爭結束的進程,也使許多地方免於戰亂,許多戰士免於流血犧牲,功勞巨大,解放戰爭後期至建國初期在人民軍隊中擔任要職,授予上將軍銜乃實至名歸。上圖左為董其武但是有這麼一個人,他與上述3位開國將軍同樣是起義的國軍將領,地位比他們高,功勞也比他們大,在55年授銜中卻沒有被授予軍銜。
  • 【珍貴影像】龍巖籍開國上將與空軍大院內的銀杏樹
    龍巖籍開國上將、空軍首任司令員劉亞樓女兒深情回憶  北京的秋天,是最美的時節
  • 1955年授予的開國上將,哪十位虎將,當場就被任命為軍區司令
    不過,在1955年授予的開國上將人員裡,擔任大軍區司令員的上將比較多。但是,在57位開國上將中,最先任命為軍區司令員的虎將,只有十位。並且是在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的同一年,當場就被任命為某個軍區司令員。能夠率先擔任軍區司令員一職的開國上將,必定都是猛將。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1955年授予的開國上將,哪十位虎將?當場就被任命軍區司令員一職。排名不分先後。